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提升训练-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提升训练-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九下历史与社会提升训练
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汪辜会谈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重要一步”表现在
A.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确立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
A.毛泽东思想 B.“一国两制”
C.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江泽民八项主张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分别授权“海基会”、“海协会”进行商谈和对话,推动了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 )
A.首先实行“三通”的原则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的原则 D.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原则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我国分别设立了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不享有
A.外交自主权和军事指挥权 B.高度自治权
C.50年社会制度不变权 D.原有经济地不变权
5.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主权归属不同 B.外交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经济政策不同
6.“紫晶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起新航。”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得益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执行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
7.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实验”指的是
A.推行一国两制 B.推进改革开放
C.调整外交政策 D.筹建经济特区
8.2017年11月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出席“第十四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洪秀柱致辞时表示:“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主题、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这一事实说明( )
A.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 B.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C.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9.20世纪80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0.2019年同时迎来了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和广西解放70周年。这两地分别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都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立的
11.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年代尺反映了(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C.“台独”势力被铲除 D.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这些条款体现了( )
A.一国两制方针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国家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互补互利 C.和平共处 D.政治协商制度
二、综合题
1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新中国早期宣传画
材料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
材料四 强调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共同政治基础的重性。同时也强调,坚持“九二共识”的核心在于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强调“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和通制。在这一点上,大陆方而的态度是明的、一贯的绝不会有任何变化。
——新华网《习近平就两岸关系提出四个坚定不移》
(1)材料一中的宣传画表达了新中国的什么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政权交接的场景,它们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伟大构想的正确性。你知道这材料三图二回归祖国的时间吗?
(4)材料四中提到的“九二共识”是何时达成的共识?内容是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浅浅的海峡,隔不断的是两岸的亲情。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位领导人曾说过:“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在“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后来,台湾当局被迫调整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材料三:1992年,两个民间团体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一个中国的原则”。1993年这两个团体举行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一位领导人”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谁?除台湾外,此构想还适用于哪两个地区?
(3)材料三中的“两个民间团体”分别指什么?
(4)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详解】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重要一步”表现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以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20世纪50年代,又确立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2.D
【详解】
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D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A排除;“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的政策,B排除;相互促进,互补互利不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C排除。故选择D。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指出在港澳台地区回归之后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但是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著名的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正确;两岸实行“三通”并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A排除;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属于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D排除。故选B。
4.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我国分别设立了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50年社会制度不变权 、原有经济地不变权,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特别行政区不享有外交自主权和军事指挥权,A符合题意;故选A。
5.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香港、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故选C;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主权都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相同的外交政策,排除AB;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的经济政策不同,但不是最大的区别,排除D。
6.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香港的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故选D;香港回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无关,排除A;香港不是民族自治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和相关无关,排除C。
7.A
【详解】
材料中的这位人物,从相貌中可以看出是邓小平同志,而图中的两个烧瓶是香港、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对“一国两制”知识点的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故A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指的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材料中无法提现,故B不符合题意;外交政策是本国对世界其他组织或国家的态度或方针,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经济特区第一批是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主题、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实说明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不符合史实,可排除;选项D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故选C。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初,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D正确;ABC不是题干描述的领导人,排除。故选D。
10.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选B;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民族自治区不实行“一国两制”,排除C;特别行政区不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立的,排除D。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通邮、通航、通商。海峡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隔绝状态被打破;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可知年代尺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史实。故选D。
12.A
【详解】
由题干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所以A项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可知这段内容表明了国家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选项A符合题意;互补互利,与题干内容不符,B排除;和平共处是我国的外交原则,C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D排除。故选A。
14.(1)解放台湾,统一祖国。
(2)构想:一国两制。
具体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
(3)1999年12月20日。
(4)时间:1992年;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详解】
(1)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一定要解放台湾”可知,其目的为解放台湾,统一祖国。
(2)构想:由材料“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知,材料反映的构想是一国两制。
具体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其具体阐述如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且高度自治”。
(3)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澳门的回归,其回归时间为1999年12月20日。
(4)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达成于1992年。
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5.(1)毛泽东
(2)邓小平 香港、澳门
(3)海基会、海协会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海峡两岸关系的是毛泽东。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政策后来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适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两个民间团体”分别指的是1990年台湾成立的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即海基会和1992年大陆成立的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即海协会。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海峡两岸有着相同的血液、文化,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等。
点睛:第一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候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是毛泽东时期;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做出回答;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四问,答案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