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说课稿

资源简介

6.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题:6.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是学生学习了第五课宪法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后,进一步想知道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各自有哪些职权?本课时与本课其他内容形成并列关系,又是上一课时的思维发展的延续。本节是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二课时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同时也是国家机关。关于“国家主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那么,修改后的有关内容是什么,学生必须知道;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把目光从学校转向社会,由社会转向国家,有利于学生深化对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所以,本框题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学习内容:本框题由两目内容构成的,第一目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国家主席的性质、产生与任期条件、任期时间规定。第二目是“国家主席的职权”,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国家主席拥有4个方面的职权。本框题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本课价值:《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形成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必备的重中之重,这种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实现公众参与时的主观要求,同时也是必要前提。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把目光从学校转向社会,由社会转向国家,有利于学生深化对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处于初中阶段重要期,是学生素养形成重要时期,其中必备的法治素养的形成,就需要通过具体载体加以实现,这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系统法治教育专册。
在日常生活中,此时学生会直接或间接遇到一些国家机关。如学期起止阶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专门文件规定,学习减负、安全、教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等都是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学生看病时,社保卡的办理,要与主管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交道等;身边的人打官司时,会与司法部门打交道等,因此,学生也就想知道,这些部门是什么性质、有什么职权等等。所以,本学期内容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政治现象背后的国家机关及其职权,认识到国家机构在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说学习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认识、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性质和地位。(重点)
素质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国家主席的四项职权。(难点)
价值取向目标:正确认识国家主席国这一国家机关,增强对国家主席的崇敬热爱之情。
制定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学科核心素养、宪法。
课程标准: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三)法律与秩序
3.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初步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强化国家认同。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
宪法:第三章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主席的性质及地位
确立依据:初中学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对国家主席这一特殊的国家机关的法律依据,渴望了解。依据课程标准、现行修改的宪法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所以,我将上面两个问题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国家主席职权及区分
确立依据:对初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他们对“国家主席”是国家机关的性质,难以理解。在他们的认识中,“国家主席”是人,怎么又是“国家机关”呢?故将此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创设教学法。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情境”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契机,是贴近学生、有教育内容的场景。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贴近文本、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的途径。
典型材料分析法: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材料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觉阅读法:对于文本材料内容,通过学自觉阅读引发自己的思考,首先有自己的理解或启示,为进一步交流分享、讨论归纳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法:针对于教学重点或难点,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牢固掌握、理解、突破重难点内容。
讨论归纳法: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可以激发学生的发言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修正和完善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六、说教学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实效,我收集了一些音视频、图片、时政材料等课程资源,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国家主席”相关法律知识。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国家主席的职权”的主题,以“七位国家主席图片导入——问题引领、探究新知——了解时政,升华情感——巩固反馈”四个环节为主题,通过播放或投影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国家主席令、任命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习近平出访欧洲三国和朝鲜,颁发荣誉奖和向普京授予国家友谊勋章视频或图片等十多个系列活动组织课堂教学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七位国家主席图片
投影课前精心准备七位国家主席伟人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出课题。利用七位国家主席伟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引出课题。
环节二:探究新知——问题引领、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
1、国家主席的产生的?
2、国家主席性质、地位分别是什么?
3、国家主席的任职条件?
4、国家主席的任期是怎样规定的?
采用了视频、时政材料、文本三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思考、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眼、耳、心等感官受到强烈的冲击,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迅速激发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将教材P81“运用你的经验”的文字材料转换成视频素材,对现有学习载体进行开发,将声、像与喜悦的音乐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同时,视频展示的真实场景,学生观看后,得到的是真实感受。
活动1:学习宪法
展示课件:宪法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七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设计意图】:采用学习法律条文方式,增强学生宪法意识。采用学生提问题方式,目的是训练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善于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活动2:结合文本,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活动3:播放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明确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明确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讨论、探究、归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究、归纳概括的能力。
将学生的回答归纳为:
国家主席是如何产生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国家主席的性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地位: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的任职条件——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年满45周岁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归纳任期规定:同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相同
【设计意图】明确知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贡献各自智慧。展示分享,增强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探究活动二:国家主席的职权及如何行使职权?
活动4:再次学习宪法
展示课件:宪法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八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第八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引导学生:你能从宪法条文中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我写出:国家主席的职权
活动5:结合文本,阅读文本勾划知识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就需要学习宪法,了解宪法赋予国家主席的职权,知道国家主席如何依法行使职权,尊重宪法权威。
活动6:习近平签署第第29号国家主席令
投影材料,引导生思考:
1.发布国家主席令,国家主席行使了什么职权?
2.是如何行使职权的?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接着展示小组的答案。最后,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得出:公布法律、发布主席令
教师强调:公布法律、发布主席令的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
【设计意图】:将文字内容,通过宪法条款、时政素材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又能从视频中了解到最新的法律动态,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与时俱进。
活动7:任命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
学生观看视频:习近平签署第一号主席令,任命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结合P82“阅读感悟”,说说:
1.
本视频反映的是国家主席行使什么职权?
2.
国家主席行使此项职权时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展示课件。
依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
【设计意图】:用最新视频音像素材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参与教学过程,用真实的事例让学生知晓国家主席的任免权,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记忆,这是沉静的文字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根据视频内容,设计适宜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能准确找出答案,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8:习近平出访朝鲜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国家主席行使什么职权?这种职权还有什么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展示课件。
包括的内容:进行外事活动,如出访;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活动9:投影习近平欧洲三国之行。
生观察图片,进一步明确习近平主席行使外事权。
【设计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开发,用最新时政视频素材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易于接受、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活动10:三幅图片展示荣典权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P82“拓展空间”,思考:
1.这是国家主席行使什么职权?
2.其依据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展示课件。
原因: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授予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学生归纳:国家主席的职权表现在4个方面:发布法律、主席令;任免权、外事权、荣典权。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更多教材中没有说明的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环节三:了解时政,升华情感
活动11:投影国内新闻:
1、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5日上午闭幕;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3月3日下午开幕,3月13日上午闭幕。两会期间,习近平6下团组,与会代表共谋共商国事。
2、2019年4月8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参加
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3、2019年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
4、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
国际新闻
1、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启今年首次出访。
2、2019年6月5日至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3、2019年6月12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和在杜尚别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第五次峰会。
4、2019年6月20日,国家主席应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邀请,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
思考讨论问题:有何感悟?
学生归纳: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为发展,日理万机,。
【设计意图】利用国内国际时政材料和习近平的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引领学生走近国家主席,体验国家主席的日理万机,增强对国家主席的崇敬热爱之情。环节四——课堂反馈
投影试题,引导小组回忆知识,回答问题
(一)选择题
1.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监察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年满45周岁
④无论年龄、民族、性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

①国务院总理②国务院副总理③国务委员④审计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以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对内方面职权的有(

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②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③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④发布特放令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下列属于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的是( 
 )
①任免权 ②荣典权 
③立法权 ④外事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第十三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选举或决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
③国家主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④国家主席不可连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简答题
1、国家主席的性质、地位。
2、国家主席的产生。
3、国家主席任职条件
4、国家主席任期规定。
5、国家主席的职权。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以选择题方式,难度较低,符合新课需要,检查最基本知识与能力。】
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用的是结构式板书,将两个主题知识点内容进行简洁呈现,逻辑清晰,直观明了,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便于学生理解,力争让学生理解记忆。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
“问题探究活动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问题探究创设具体的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疑难问题,这样更容易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2、将法律知识,通过愉快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将沉静文字材料转换成音视频材料,成功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音视频,提高教学实效。如: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任命李克强总理、出访朝鲜,欧洲三国出访等。
3.重视宪法条文学习,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法治素养。
本节课不足之处:
本节课共有三个短视频,虽然视频较短,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但由于图片和补充材料较多,也占用教学时间,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时间可能不够充分,交流不够深入。
本节课改进措施:
课前备课围绕重难点再精炼点,增强突破重、难点的针对性。
课件制作力求再精美些,内容再精简点
多给学生充分讨论、探究问题的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