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 ) 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秦始皇、雍正帝 D.汉武帝、乾隆帝 2.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想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3.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4. 下列明清时期出现的巨著与其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罗贯中——《农政全书》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5. 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 A.重农抑商 B.君主专制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 6.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7. 从下列两幅图片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 A.清朝前朝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清朝前朝诸位帝王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D.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8. 某校八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明朝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9. 清朝前期,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面清前期疆域示意图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A.珠江流域 B.岭南地区 C.南海诸岛 D.云贵高原 10.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很多官员自保平安的经验是不与别人有文字往来,凡没用的文稿一定要烧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行省制度的影响 B.八旗制度的影响 C.文字狱的影响 D.八股取士的影响 11. 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 A. 《史记》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12.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玄宗时,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B.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C.清朝入关后,康熙帝册封了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D.雍正帝专门设置军机处,代表中央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13.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着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班禅 C.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班禅六世 14. 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④⑥ 1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清朝设置台湾府 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50分) 16.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壮举?该壮举始于哪年? (2)图一人物的壮举有什么重大意义? (3)图二、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4)图二、图三中的人物在反侵略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物?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皆,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材料三 胡中藻因“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德潜因“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因“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死。 (1)材料一中的“丞相”这一官职在哪一朝代开始设置?“罢丞相不设”出现于哪一朝代?文中的“帝”指谁?除此之外他还实行了哪些措施? (2)阅读材料二,清朝为加强皇权增设了哪一机构?谁设置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清朝在思想上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4)三则材料反映了在中华帝国的晚期,明清统治者在哪些方面加强了专制统治?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18.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1)材料一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唐朝时期改进和创新的两项生产工具是什么?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AC 6-10BCCCC 11-15CBCDD 二、非选择题 16. (1)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年。 (2)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戚继光和郑成功。 (4)戚继光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郑成功收复台湾。他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17. (1)秦朝。明朝。朱元璋。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锦衣卫。 (2军机处。雍正帝。 (3)大兴文字狱。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在政治、思想方面加强专制统治。实质:反映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渐趋衰落。 18. (1)商鞅变法。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秦国富强起来。 (2) 曲辕犁和筒车。 (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任意三点即可) (4)闭关锁国。限制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