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9科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9科打包)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则=(   )
A. B. C. D.
2. ( )
A. B. C. D.
3.若向量=(1,1),=(-1,1),=(4,2),则= ( )
A.3+ B. 3- C.+3 D. +3
4.函数f(x)= ,则=( )
A. 1 B .2 C. 3 D.4
5.函数的定义域为( )
A.[1,2)∪(2,+∞) B.(1,+∞) C.[1,2) D.[1,+∞)
6. 若偶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7.方程的实数解落在的区间是( )
A. B. C. D.
8. 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 B. C. D.
9.函数且,若…,则+…的值为( )
A.16 B.8 C.4 D.
10.已知函数,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
A.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2
B.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C.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0对称
D.函数是奇函数
11.设,是非零向量,若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则必有( )
A. B. C. D.
12.函数的图象如下图,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的最大值是 。
14.若,则的值为 ;
15.已知向量的夹角为,且, 则________
16. 观察下列各等式:
,根据其共同特点,写出能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题10分,其他题均为12分
17(本小题10分)已知集合,集合
(1)求;(2)若集合,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已知,是方程的两根,求的值.
19.(本题12分)把函数的图像沿x轴向左平移2各单位得到函数的图像。
(1)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并注明其定义域;
(2)求解不等式>4.
20. 若是偶函数,为常数,且的最小值是0.
(1)求的值; (2)求的最大值及此时的集合.
21.(本题满分12分)
设向量
(1)若与垂直,求的值;(2)求的最大值;
2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1,在相邻的两点,上分别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1)求的解析式;
(2)若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6和2,求的值.
23.附加题(本题满分15分)
已知函数,令。
(1)求函数的值域;
(2)任取定义域内的5个自变量,根据要求计算并填表;观察表中数据间的关系,猜想一个等式并给予证明;



(3)如图,已知在区间的图像,请据此在该坐标系中补全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图像,并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的图像. 请说明你的作图依据.
高一数学(理科)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B B A B C B A D A A
二、填空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3. 9 14. -2 15. 1
16.
三、解答题(共6题,共70分)
17解(1)由已知得;
由解得, 所以 ……5分
(2)由题意,解得 …………………10分
18解:∵,是方程的两根,
由韦达定理得:…………………………5分
∴=……………12分.
19. (本题满分12分)
(1),其定义域为 ……………6分
(2)由(1)知,>4 ……………7分
……………9分
,解得
所以所求不等式的解集是 ……………12分
20.(1)
……………5分
(2)由解得或
此时, ……………7分
当时,最大值为0,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最小值为0 ……………9分
当时,有最大值为,自变量x的集合为{x|x=2k+,kZ}.…… 12分
21、解:(1) ……………2分
……………6分
(2) ……………8分
……………11分
……………12分
22. .解:(1)依题意,得

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 ……………3分
图象经过,,即
又 ,……………6分
(2), ……………8分
或 ……………10分
解得,或.……………12分
23选作题(1)解:由条件,的定义域为一切实数,故
所以,. ……………3分
(2)表格内数据只要满足和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分.
猜想:或 ……………4分
证明: ……………8分
(3) 和的图象见下图.
因为,且,,所以函数和都是偶函数,其本身图象关于轴对称.
(注:只作对图象,并说明了理由的可得2分)……………12
又所以函数的图象和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即图象和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由此,可作出和在定义域内的全部图象.
(注:若说明采用描点法作图且图象基本正确,但没有对性质加以研究的解答可适当给分,但不给满分.函数图像中的点不挖去也不扣分)……………15分
以上各题方法可能不唯一,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二.填空题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
17题.

18题.

19题.
20题
21、22两题请考生答在背面,注意不要答在装订线里面
y
x
1
2
3
-1
-2
-3
0
1
2
-2
-1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境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2.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3.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4.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2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链的数目是:
A.48个 B.49个 C.50个 D.51个
5.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1种 B.4种 C.5种 D.8种
6.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并释放能量,主要是利用;
A.麦芽糖 B.核糖 C.葡萄糖 D.蔗糖
7.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
A.溶剂 B.催化剂 C.载体 D.还原剂
8.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多饮用:
A.盐汽水 B.牛奶 C.纯净水 D.胰岛素
9.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实验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10.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1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1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到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住,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14.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A.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酶是蛋白质;
C.酶和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15.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16.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敲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 和H2O 的试管是:
A.甲; B.丙; C.甲和乙; D.丙和乙。
17.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部位是:
A.叶绿体外膜 B.叶绿体内膜
C.叶绿体基质 D.类囊体
18.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19.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20.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代谢缓慢;
C.细胞不能继续分化;
D.细胞内色素积累较多。
21.下面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
C.单细胞生物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的;
D.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2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末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
23.下列那种细胞的全能性容易表达出来?
A.蛙的口腔上皮细胞
B.蚕豆的叶肉细胞
C.蛔虫的受精卵细胞
D.人的神经细胞
24.糖原、核酸、淀粉酶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单体依次是
A.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B.脂肪酸、核苷酸、氨基酸
c.甘油、葡萄糖、核苷酸 D.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
2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2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物像偏向视野左下方,若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7.对细胞能量转换有重要意义的一组细胞器是
A.中心体和核糖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液泡和类囊体
28.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
29.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的大肠内的细菌等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30.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
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蛋白质、核酸、糖类、细胞
31.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
32.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①目镜10ⅹ ②物镜10ⅹ ③目镜16ⅹ ④物镜40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氧气
B.只要提供氧气,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4.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35.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氢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氢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3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的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37.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38.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在4℃ 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39.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40.对于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计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41.(9分)下图A、B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 是植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细胞中有 、 、 (填名称或标号)结构,图 是动物细胞。
(2)细胞核是标号[ ],其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线粒体是标号[ ],其功能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所。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
42.(4分)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该缅胞处于分裂期的 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2)该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3.(每空1分,共6分)
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如果培养A植物幼苗时适当提高CO2浓度,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 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点与e点相比较,d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f点与e点相比较,f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3)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合成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积累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 M2、N1 N2。
44.(10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它是 ,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 。
(2)A和B各表示 和 。
(3)Y完全水解的产物是 。
(4)P的结构通式是 ,P形成Ⅳ的场所是 。
Ⅳ结构不同的原因从P分析是
(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 。(填符号)
(6)Y和Z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Z特有的成分是
45.(11分)某学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三种生物材料,其中有菠菜叶细胞、大肠杆菌和鼠的肝脏细胞。发现它们细胞内有几种结构,分别为a、b、c、d,它们具有下列特征:a、b、c均有双层膜,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其单层膜中与核膜相连。
根据观察结构整理如下表,请判断出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
细胞结构 a b c d
材料甲 - - - -
材料乙 + + + +
材料丙 + + - +
(1)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分别是:甲 ;乙 ;丙 。
(2)生物甲不具有上述细胞结构,这说明它是一种 生物。
(3)写出四种结构的名称:
a 、b 、c 、d 。
(4)材料乙的结构中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中。
(5) 材料丙的结构中遗传物质存在于 中。
附加题(15分)
46、下图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曲线A表示着丝点与纺锤体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请据图回答:
(1)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是从分裂进行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的;
(2)B曲线代表_____________变化。(供选项为:A、细胞分裂中期染
色体之间的距离 B、分裂后期着丝点与纺锤体对应两极的平均距离
C、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D、细胞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E、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47、为研究果实储藏效果与O2浓度的关系,将质量相同的苹果果肉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据表回答以下问题:
氧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CO2吸收量(mol) 1.0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0
⑴根椐表中数据,在坐标中正确描点并绘出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曲线
⑵氧浓度为3%时,每小时葡萄糖有氧分解量为 mol。氧浓度为5%时,每小时葡萄糖无氧分解量为 mol。
⑶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仓库中储藏苹果时,O2相对浓度在 时较好,理由是
贮藏时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⑷将成熟的苹果榨成汁,取少量注入试管中,然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50OC~65 OC温水浴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⑸取不同O2浓度容器中的苹果榨成汁,各取少量分别注入试管中,能使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变灰绿色的有哪些?
高一生物答案
1.C 2.D 3.B 4.B 5.C 6.C 7.A 8.A 9.C 10.C 11.C 12.D 13.A 14.D 15.B 16.B 17.D 18.D 19.C 20.C 21.C 22.A 23.C 24.D 25.C 26.C 27.C 28.D 29.D 30.C 31.C 32.D 33.D 34.D 35.D 36.A 37.A 38.D 39.D 40.D
41.(9分)
(1)A;3或细胞壁、1或叶绿体、2或液泡;B
(2)4 (3)5; 有氧呼吸 (4)1 叶绿体
42.(4分)
(1)中;4;8; (2)4
43. (6分) (1)向左 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2)高 低 (3)> =
44.(10分)(1)葡萄糖 淀粉
(2)N P、 N
(3)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4) 核糖体 氨基酸(p)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5) Ⅱ、 Ⅳ
(6)核糖和尿嘧啶(U)
45. (11分)
(1)大肠杆菌、菠菜叶肉细胞、鼠的肝脏细胞
(2)原核 (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
(4) a细胞核(5)细胞核、线粒体
46、⑴着丝点断裂 (2分) ⑵C(3分)
47、(每小题2分)
⑴略⑵0.05%⑶5% 分解葡萄糖的量最少,呼吸损耗最低 低温(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⑷产生砖红色沉淀 ⑸氧浓度为0.1%、2%和3%条件下贮存的苹果
0.1 0.3 0.5 0.7
CO2释放量
1.2
1.0
0.8
0.6
0.4
0.2
O2吸收量2011—2012 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题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有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
John cannot play the piano.
John wants to be a writer.
John is busy at the moment.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Helping a friend find the right department.
Buying herself some shoes.
Taking a class at the gym.
Who is this woman talking to
A. James. B. Robert. C. Paul
4. How will the woman get to Scotland
A. By car. B. By plane. C. By bus.
5. Why was the man late
A. His car was out of petrol.
B. He couldn’t mend his car.
C. He had to go back for clean clothe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is the most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Husband and wife.
B. Doctor and patient.
C. Classmates.
7. What makes the man so tired
A. Playing games.
B. Surfing the Internet.
C. Searching for interesting people.
8. Whom did the man chat with
A. People from Canada.
B. People in need of his help.
C. People on the same projec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Colleagues. C. Coach and player.
10. What are the girl’s strength
A. Physical education, English and science.
B. Physical education, business and science.
C. Science, business and computer.
11. Which of the fields does the girl intend to go into
A. Science. B. Business. C. Sport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red sweater
A. It has become much too formal.
B. It has been lent to Julia.
C. It has a new tear.
13. 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
A. To mend the short dress.
B. To say sorry to the woman.
C. To fetch the sewing basket.
14.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Trying on new dresses.
B. Complaining to the man.
C. Preparing for an evening part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Order. B. Safety. C. Contract.
16. Why will the shipment be delayed
A. Because the warehouse has been burnt to the ground.
B. Because the warehouse has to be closed forever.
C. Because the warehouse can’t be used now.
17.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It’s not certain when the shipment will be resumed.
B. The speakers have to apologize to their partners.
C. The ship caught fire at the port last week.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y did the speaker ask the people to leave the building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 Because there might be an explosive device in the building.
B. Because a robbery would happen soon.
C. Because electricity went out in the building.
19. Where did this announcement take place
A. At an airport. B. At a railway station. C. In a theatre.
20. When did this incident happen possibly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 C. In the evening.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 My mother is preparing my favorite dishes. Go with me and have a taste, okay
— ______ . And I’ll be glad to meet your parents.
A. I think so B. I’d love to C. I’m sure D. I hope so
22. I like when my parents are friendly to me.
A. it B. that C. these D. them
23. Give it back to me, I’ll tell your mother.
A. and B. or C. so D. but
24. She brought with her three friends, ______ I had ever met before.
A. none of them B. all of who C. none of whom D. all of these
25. You can’t imagine what great trouble the doctor had ______ the patient.
A. treats B. treating C. to treat D. treated
26. We are glad to be told that Li Tao ______ to Fudan University for his top scores in the Maths Contest.
A. was admitted B. has been admitted
C. is being admitted D. had been admitted
27. He kept on growing vegetables on his e-farm ______ answered the phone.
A. rather than B. more than C. instead of D. instead
28. Tom was ______ that he couldn’t understand ______ difficult sentence.
A. so a stupid boy; such B. a so stupid boy; a such
C. so stupid a boy; a such D. so stupid a boy; such a
29. you don’t like him is none of my business.
A. What B. who C. That D. Whether
30. is no doubt that using energy efficiently reduces greenhouse gases.
A. It B. There C. This D. That .
31. The meeting ________ tomorrow is very important.
A.held B.to hold C.to take place D.taken place
32. A forest is usually found _______ heavy rainfall is frequent.
A. there B. which C. where D. because
33. I’ll shout if you go ______!
A. too closer B. any closer C. more closer D. much close
34. —How long will it be ______ we know the result of the English examination
—Perhaps in two or three days.
A.since B.before C.until D.that
35. —Did you see who the driver was
—No, so quickly that I couldn’t get a good look at his face.
A.does the car speed by B.the car speeds by
C.the car speed by D.did the car speed by
第二节: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的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One night I decided to spend some time building a happier and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my daughter. For several weeks she had been 36 me to play chess(棋) with her, so I suggested a game and she eagerly 37 . It was a school night, however, and at nine o’clock my daughter asked if I could 38 my moves, because she 39 to go to bed; she had to get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 I 40 she had strict sleeping habits, 41 I thought she ought to be able to 42 some of this strictness. I said to her, “ 43 , you can stay up late for once. We’re having 44 .” We played on for another fifteen minutes, during which time she looked 45 . Finally she said, “Please, Daddy, do it quickly.” “No,” I replied. “If you’re going to play it 46 , you’re going to play it slowly.” And so we 47 for another ten minutes, until 48 my daughter burst into tears, and 49 that she was beaten.
Clearly I had made 50 . I had started the evening wanting to have a 51 time with my daughter but had 52 my desire to win to become more 53 than my relationship with my daughter. When I was a child, my desire to win 54 me well. As a parent, I 55 that it got in my way. So I had to change.
36. A. guiding B. asking C. training D. advising
37. A. allowed B. expected C. replied D. accepted
38. A. change B. repeat C. hurry D. pass
39. A. agreed B. needed C. begged D. hated
40. A. knew B. learned C. guessed D. heard
41. A. so B. for C. but D. or
42. A. put up B. take up C. pick up D. give up
43. A. As usual B. Go ahead C. By the way D. Come on
44. A. patience B. luck C. fun D. success
45. A. excited B. proud C. anxious D. angry
46. A. well B. again C. fairly D. regularly
47. A. discussed B. continued C. counted D. argued
48. A. nervously B. immediately C. strangely D. suddenly
49. A. promised B. admitted C. wondered D. discovered
50. A. a mistake B. a decision C. an attempt D. an effort
51. A. free B. different C. full D. happy
52. A. managed B. recognized C. allowed D. reduced
53. A. important B. attractive C. practical D. interesting
54. A. offered B. served C. controlled D. taught
55. A. realized B. apologized C. imagined D. explaine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he cars were honking (鸣叫) on the road one morning as I was walking to the park.I walked on and soon found the cause — a little taxi that had got stuck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There was sweat on the driver's face as he tried to start the engine again and again — nothing happened."No petrol,"
I said to myself and then found myself getting angry."Why doesn't the fool move his taxi to the side " I thought, so did all the others who honked and shouted.
He got up tiredly, and the passenger in the taxi got out.He was a young man in a white shirt, who watched the driver try to push it to the side."Stupid guy!" I said."Can't he lend a helping hand "
I watched as the poor driver pushed it to the side.Cars, buses and trucks went past cursing (咒骂 ) the poor man.The young man took another taxi and went off.
The taxi driver began mending his taxi."Stupid passenger!" I said to him."He didn't help you!" The taxi driver slowly got up."Sir!" he asked, "Did you " I looked at him guiltily, then looked away, and walked away fast, asking myself, "Did I help the poor man push his taxi "
What had I been doing as the traffic jam took place How had I helped deal with the problem Did I help the poor man push his taxi I’d done my bit, with my mouth.But never had I moved to solve the problem.I was shocked with guilt as I heard him asking, "Sir! Did you "
56.Why did a traffic jam happen on the road when the author was walking to the park
A.There was too much traffic in the street.
B.Truck drivers attempted to go ahead of others.
C.A taxi driver couldn't start his engine.
D.A young man wasn't good at driving.
57.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he passenger is that of __________.
A.anger B.respect C.sympathy D.guilt
58.Why did the author feel guilty
A.Because he blamed the driver wrongly.
B.Because he didn't help the driver, either.
C.Because he tried to help but failed in the end.
D.Because he didn't persuade the passenger to help.
59.From the incident, the author learnt a lesson that we should_________.
A.criticize those who don't help
B.hurt the self-respect of others no more
C.think more of those who are in need
D.stop talking and start to help
B
Sudan is a rather large n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Africa. It has about twenty million people. It also has a short coastline along the Red Sea. Some northern areas of the country have deserts while the southern part has tropical (热带的) rain forest.
Their capital city is Khartoum. At Khartoum the Blue Nile and the White Nile come together to form the Nile River, which is the world’s longest river. Khartoum has about four hundred and seventy thousand people.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people who live in Suda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 there are many Arabic-speaking Muslims. They make up about two-thirds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he southern area, there are groups of people who speak African language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areas also have different histories. People in the south lived by themselves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 northern area was controlled by foreigners for several centurie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Sudan became completely independent.
60. People living in the capital city of Sudan make up more than ______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 1% B. 2% C. 3% D. 5%
61. The Republic of Sudan was probably founded in ______.
A. 1956 B. 1916 C. 1936 D. 1896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Sudan lies in the northeast of Africa.
B. Sudan has different kinds of climate.
C. Muslims make up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Sudan’s population.
D. The northern area of Sudan was once controlled by foreigners.
C.
When Ben Franklin was only a boy, he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things. He was always asking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What ” and “How ” and “Why ”
They couldn’t always tell him what he wanted to know.
When they couldn’t tell him, Ben tried to find out for himself.
Many times Ben did find out things that no one knew before. The other boys would say, “That Ben Franklin! He’s always finding out something new!”
Ben lived close to the water. He liked to go there to see the boats. He saw how the wind blew them across the water.
One day Ben said to himself, “Why can’t the wind help me float across the water And I’m going to try.” Ben got his big kite. He took hold of the kite string and ran with it. The wind took the kite up into the air. Then Ben jumped into the water.
The wind blew the kite high into the air. Ben began to float across the water. Soon he was on the other side, and he had not worked at all.
One boy shouted, “Look at Ben floating across the water! His kite takes him to the other side without any work!”
“Yes,” said another. “He’s always finding new ways to do things.”
63. When he was only a child, Ben .
A. liked to fly a kite by himself B. always asked easy questions
C. always liked to play with water D. always liked to find out how things worked
64.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
A. couldn’t answer all his questions
B. could answer all his questions
C. tried hard to find out something new for him
D. were too busy to answer his questions
65. How did Ben Franklin float across the water
A. The other boy took him across it. B. The water carried him across it.
C. The flying kite took him across it. D. A boat took him across it.
66. He found out many things that .
A. children didn’t know B.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knew
C. people didn’t know D. most people knew
D
Many facts suggest that children are overweight and the situation is getting worse,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I feel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 for this.
Some people blame the fact that we are surrounded (包围) by shops selling unhealthy, fatty foods, such as fried chicken and ice cream, at low prices. This has turned out a whole generation of grown-ups who seldom cook a meal for themselves. If there were fewer of these restaurants, then probably children would buy less take-away food.
There is another argument that blames parents for allowing their children to become overweight. I agree with this, because good eating habits begin early in life, long before children start to visit fast food shops. If children are given fried chicken and chocolate rather than healthy food, or are always allowed to choose what they eat, they will go for sweet and salty foods every time, and this will carry on throughout their lives.
There is a third reason for this situation. Children these days take very little exercise. They do not walk to school. When they get home, they sit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or their computers and play computer games. Not only is this an unhealthy pastime(消遣), it also gives them time to eat more unhealthy food.What they need is to go outside and play active games or sports.
The abov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roblem, and therefore we have to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be more active, as well as steering them away from fast food shops and bad eating habits.
67.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kind of children may eat more unhealthy food
A.Those who often take exercise.
B.Those who often watch television.
C.Those who often have meals at home.
D.Those who often walk to school.
68.The author thinks that children are becoming overweight because
A.their parents often cook meals for them
B.they are too busy to go out and play
C.they can' t choose what to eat
D.there are too many fast food shops around
69.The word "steering" underlined in the last sentence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
A.forcing B.guiding C.driving D.moving
70.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ext is to _________.
A.tell a story B.provide facts C.give advice D.compare opinions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的两项为多途选项。
It is said that there are about 40,000 different kinds of jobs in the world. ___71___
  “Finding a job” is not the same as “choosing a job”. Many young people end up in a job which they are not suitable for. ___72___. Here are a few steps to help you think about jobs which you might enjoy doing after school or university.
  First,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what kind of person you are, which special qualities make you different from everyone else and w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___73___. If you like art and enjoy looking at pictures, that is an interest. But if you can draw a horse that looks like a horse instead of a big dog, that is a skill.
  Then ask yourself this question: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 skills with people, skills with information and skills with things ― which are your best skills
  After examining your skills, the next step is research. To find out as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jobs as possible, go to the library and read books,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___74___.
  Finally, trust your own ideas and your own thinking! ___75___.
A. It is your own life, so find something that you enjoy doing.
B. Choosing the right one itself is a difficult job.
C. We must know what our ideal jobs are.
D.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an interest and a skill.
E. Ask your friends about the work they do.
F. “Chance” may play a more important part than “decision”.
G. Your parents may also give you some useful advice.
第Ⅱ卷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ark Twain liked to play jokes in his friends.One day one of his friends lost his wallet and asked Mark pay the train fare for him."But I haven't got enough money to pay both your fare or mine," Mark said.Then he adds, "We can get on the train first and when the conductor comes to check ticket, you hide under my seat." Late, however, when the conductor came to check tickets, Mark gave him two more tickets.Then he said in the loud voice, "My friend is a strange man.When he travels on a train, he prefers to lying on the floor under the seat." Of course many passengers laughed at his poorly friend.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叫李华,自从上了高中后,发现自己不是很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现在就目前的情况,给自己初中时最信赖的老师写一封求助信。
1. 高中生活基本情况:
① 学科比初中多(9门功课)。② 每天作业时间3-4小时,课外活动时间很少。③ 睡眠时间不足,上课有时感到疲劳。 ④ 考试压力大,家长期望高。
2. 你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以及现在的感受。
注意:1.内容应包括以上所有信息,要有适当发挥。
2.词数:100左右。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参考词汇:课外活动:activities after class 压力 :pressure
家长期望高 :high expectations from parents
Dear Mr. Wang,
This is Li Hua. Remember me How are you now I need your help because I find I’m not very used to the high middle school li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l the best.
Yours truly,
Li Hua
附加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Choosing the right job is probab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we have to make in life, and it is frequently one of the hardest decisions we have to make.One important question that you might ask yourself is: “How do I get a good job ”___76___.
There are people who can answer an insignificant advertisement in the local paper and land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others write to all sorts of places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never seem to get a reply at all.Still others believe that the in person, door-to-door approach is by far the best way to get a job; and then there are those who, through no active decision of their own, just seem to be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___77__.He used to spend a lot of his free time down by the sea watching the tall ships, but never thinking that he might one day sail one of them.His father was a farmer, and being a sailor could never be anything for the boy but an idle dream.One day, on his usual wandering, he heard the captain of the ship complaining that he could not sail because one member of his crew was sick.Without stopping to think, the lad(少年)offered to take his place.___78___
__ 79 __.If the lad had gone home to ponder(考虑) his decision for a week, he may have missed his chance.It is one thing to be offered an opportunity; it is another thing to take it and use it well.
Sometimes we hear stories about people who break all the rules and still seem to land plum jobs(美差).When you go for a job interview or fill out an application, you are expected to say nice things about the company to which you are applying.___80___.And within a year this person had become general manger of the company.
A.This story also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seizing an opportunity when it presents itself.
B.People find jobs in an infinite number of ways.
C.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find a good job by answering advertisement in newspapers
D.Take for example the young man who wanted to be a sailor.
E.But there was one person who landed an excellent job by telling the interviewer all the company’s faults.
F.He spent the rest of his life happily sailing the ships he had always loved.
G.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eize an opportunity when it presents itself.
班级
姓名
考号
英语试题答题卡
七选五:71. 72. 73. 74. 75.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
的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
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ark Twain liked to play jokes in his friends.One day one of his friends lost his wallet
and asked Mark pay the train fare for him."But I haven't got enough money to pay both
your fare or mine," Mark said.Then he adds, "We can get on the train first and when the
conductor comes to check ticket, you hide under my seat." Late, however, when the
conductor came to check tickets, Mark gave him two more tickets.Then he said in the
loud voice, "My friend is a strange man.When he travels on a train, he prefers to lying
on the floor under the seat." Of course many passengers laughed at his poorly friend.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叫李华,自从上了高中后,发现自己不是很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现在就目前的情况,给自己初中时最信赖的老师写一封求助信。
1. 高中生活基本情况:
① 学科比初中多(9门功课)。 ② 每天作业时间3-4小时,课外活动时间很少。
③ 睡眠时间不足,上课有时感到疲劳。 ④ 考试压力大,家长期望高。
2. 你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以及现在的感受。
注意:1.内容应包括以上所有信息,要有适当发挥。
2.词数:100左右。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参考词汇:课外活动:activities after class 压力 :pressure
家长期望高 :high expectations from parents
Dear Mr. Wang,
This is Li Hua. Remember me How are you now I need your help because I find I’m not very used to the high middle school life
All the best.
Yours truly,
Li Hua
附加题:76 77 78 79 80
高一英语参考答案
I. 听力:
1-5. CBBCC 6-10. CBAAB 11-15. CBCBA 16-20. CAACC
II. 单项选择:
21-25. BABCB 26-30. BADCB 31-35. CCBBD
III. 完型填空:
36-40 BDCBA 41-45 CDDCC 46-50 ABDBA 51-55 DCABA
IV. 阅读理解:
56---59 CABD 60-62BAC 63-66DACC 67-70BDBC
71-75 BFDEA
V.短文改错:
Mark Twain liked to play jokes in his friends.One day one of his friends lost his wallet
on
and asked Mark∧ pay the train fare for him."But I haven't got enough money to pay both
to
your fare or mine," Mark said.Then he adds, "We can get on the train first and when the
and added
conductor comes to check ticket, you hide under my seat." Late, however, when the
tickets Later
conductor came to check tickets, Mark gave him two more tickets.Then he said in the
去掉 a
loud voice, "My friend is a strange man.When he travels on a train, he prefers to lying
lie
on the floor under the seat." Of course many passengers laughed at his poorly friend.
poor
VI.书面表达:
Dear Mr. Wang,
This is Li Hua. Remember me How are you now I need your help because I find I’m not very used to the high middle school life.
We have nine subjects in all. Every day I have to spend at least three to four hours doing my homework, so there is little time left for activities after class. I hardly have any time to do what I want to. Besides, I sometimes feel sleepy in class because I don’t have enough sleep. The great pressure of exams and the high expectations from my parents often make me even more tired.
The biggest problem I meet now is my maths study, which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that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 don’t know how to improve it. So I hope I could get some advice from you.
All the best.
Yours truly,
Li Hua
附加题:76----80 BDFAE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选项符合题意)。
1.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分别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太阳风

2.不属于宇宙空间的特点是

A.高真空  B.低辐射   C.失重   D.辽阔

3. 晨昏线上(  )
  A.时刻相同   B. 昼夜交替   C. 日出时刻相同   D. 太阳高度相同
4.从春分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

A.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B.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C.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D.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5.气流稳定,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6.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A.大气逆辐射减弱  B.云层散射作用  C.地面辐射增强   D.云层反射作用

7.大气运动的能源来源是

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

8.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

A.太阳辐射  B.下垫面   C.大气环流   D.洋流

9.导致酸雨和二氧化碳增多的共同原因

A.制冷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化学元素且含量多少排序正确的是

A.氧 硅 铝   B.硅 铝 铁   C.铝 硅 氧  D.氧 铝 硅

11.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   D.四川盆地

12.世界上海洋盐度最高的海域在

A.地中海   B.红海   C.死海   D.加勒比海

13.下列通过人类活动改变的优良土壤有

①黑垆土  ②红壤  ③水稻土  ④灰化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高山地区

15.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有

①大气运动  ②近地面风带  ③热带风暴  ④温带季风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6.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晃
17. 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 (  )
  A、水星、金星   B、金星、木星   C、木星、土星   D、金星、火星
18.世界上最主要地震带分布在

A.地中海沿岸   B.喜马拉雅山地带   C.环大西洋地震带   D.环太平洋地震带

19.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白昼的长短     B、太阳高度角
  C、云量、云层状况   D、大气层的厚度
20. 太阳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  )
  A、可燃性气体的燃烧   B、色球爆发
  C、核聚变反应      D、核裂变反应
21、下列选项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变质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
22、下列地貌的成因与断层有关的是 ( )
A、华山、富士山 B、华山、长白山天池
C、庐山、富士山 D、华山、庐山
23、没有土壤就没有 ( )
A、工业 B、农业 C、旅游业 D、水产业
24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 )
A、整体性和差异性 B、整体性和可塑性
C、整体性和不可逆性 D、差异性和可逆性
25. 地球上自然带的命名一般是依据 ( )
A、气候类型名称 B、植被类型名称
C、土壤类型名称 D、动物类型名称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4分)
(1)图中字母表示短波辐射的是_____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_性。
  (3)图中字母__________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直接热源。
  (4)多云的夜间气温较晴朗的夜晚要高,是因为图中字母___________表示的作用强。
2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锋天气,图中A是_________气团,B是________气团。
  (2)该锋面过境时,可能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锋面过境后,B地区气压__________,气温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
  (4)若此锋7-8月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则该锋经过地区可能将会出现________等灾害天气,利用气象卫星对_________、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
28. 根据“水循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 该图所示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
(2)写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C_________;F_________。人类修建
水库工程影响的是_______环节(可填字母)。
(3)该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图4,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按地质构造,甲处为________构造,B处为________构造,C处为________
构造
(2)从地貌形态来看,B处为________
____;C处为____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斜在地质勘探方面的用途主要是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
(4)B、C两处的岩层较老的是________________。可能找到地下水的构造为
(可填字母)
30.(共9分)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
  (2)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_______点整。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_____。
  (4)图中a、b、c三处,属于热带的_______。
  (5)图中a、b、三处的昼夜状况是:a._______b._______。
附加题(15分)
31、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0月7日《重庆晚报》报道,今年7月以来,在巴西东北部接近赤道的几个州的海滩上陆续出现了企鹅的身影,由于不适应气候,它们中的大多数非常虚弱。巴西环保组织立即对它们进行了抢救和保护,并计划分批将它们送回南极。专家对企鹅出现在赤道附近的原因看法不一。有专家认为人类过渡捕鱼,令企鹅不得不游向离岸更远的海域觅食,最终不敌强劲水流被带到热带;也有专家认为全球气温上升影响水流,更多的风暴令海洋风浪变大将它们冲得更远;还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到南非附近的海域,但洋流把它们带到了巴西东北部海岸。
材料二 南美洲简图。
(1)写出洋流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④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能延伸至赤道附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斜线部分是此次大量出现企鹅的海滩,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到南非附近的海域,但洋流把它们带到了巴西东北部海岸”,如果此判断成立,你认为是 和 洋流在此次企鹅大迁移中起了作用。
(4)此次救援活动中,巴西动用飞机将企鹅运到东南部的海滩,准备让企鹅乘洋流回到南极洲的家乡,如果此次行动可行,你认为企鹅乘的洋流有 和

高一地理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B D C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B D C D D B C
21 22 23 24 25
A D B A 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每空1分,共4分)(1)A (2)选择 (3)D (4)C
27、(每空1分,共9分)(1)冷锋天气,冷气团,暖气团。
   (2)可能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大风有利于吹散污染物质;可能出现逆温阻碍地面对流而加重污染(答对1点即可得1分)
   (3)上升,下降,晴
   (4)大风暴雨天气,暴雨。
28、(每空2分,共10分)(1)海陆间循环 (2)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 (3)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9、 (每空2分,共18分)(1)断层 向斜 背斜 (2)山峰 山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易被侵蚀 (3)寻找石油、天然气等 (4)C、B
(每空1分,共9分)(1)东经120°南纬23°26′
  (2)12 22 正午12点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4) b
  (5)a极夜 b昼夜平分
31、附加题(除第二小题1分,其他每空2分,共15分)
答案:(1)秘鲁寒流  南赤道暖流  巴西暖流
(2) 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3)本格拉寒流 南赤道暖流
(4)巴西暖流 西风漂流
年班
姓名
考号
2010---2011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答题卡
一、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
二. 非选择题
26. (1) (2)
(3) (4)
27.(1) ; ; 。
(2)
(3) ; ; 。
(4) ;
28.(1)
(2) ; ; 。
(3)

29.(1) ; ; ;
(2) ; ;

(3)

(4) ; 。
30. (1) ; ;
(2) 月 日 。
(3)

(4)
(5) ; 。
附加题(15分)
31.(1)
(2)
(3)
(4)
图3
图4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
1.北宋政府为监察地方官吏,而设置了 ( )
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
2.国家有史,州县有志,宗族有谱也。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延续写家谱的习惯,家(族)谱的产生与下列哪种制度关系最为密切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
A.面积狭小 B.小国寡民 C.互相攻伐 D.主权在民
4.为现代欧洲大陆法系奠定了基础的是 ( )
A.雅典的民主思想 B.罗马法
C.英法的启蒙思想 D.意大利的人文思想
5.英国的《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在于 ( )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
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6.1787年美国宪法在当今的世界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确定了 ( )
A.三权分立的联邦政体 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C.资产阶级的联邦政体 D.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7.法国确定总统共和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最终确立的是 ( )
A.《人权宣言》 B.1791年的法国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8.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9.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人员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 )
①英国首相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德国联邦主席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0.某条约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开埠通商。”下列哪项条约也是该条约的内容之一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
C.在北京设使馆区 D.割香港岛给日本
11.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同盟会十六条纲领中,最能印证这一论点的是 ( )
A.驱逐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等地权
12.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 )
A.1921年《临时约法》 B.1949年《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某君 ……毋忘此国耻纪念日”。材料体现出的五四运动的精神是 ( )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
14.孙中山因其对近代民主革命的贡献被称为国父。其主张的三民主义的核心部分是( )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本
15.马克思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他们再推翻这个罪恶的制度中,失去的是锁链,但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这里他们指 ( )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封建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16.在苏联时代,11月7日是最重要的全民节日。当时,“十月革命”仿佛成了苏联的品牌,最拿得出手的,名称必须冠以“十月”或“十月革命”。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所发生的大事 ( )
A.宣告了苏联的成立
B.促使列宁提出要实现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C.开发了工人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使俄国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
17.下列关于十月革命胜利意义的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知识性错误的是 ( )
A.《冲破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B.《首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尝试》
C.《社会主义强国之梦开始》
D.《社会主义运动有了可靠的保障力量》
18.“这一夜,古城西安沸腾了,人们在庆贺……买西瓜的把像太阳旗般的半截红瓤瓜,操刀狠狠地切成一片片,免费招待路人。” 文中的“这一夜”有可能哪天夜里( )
A.1936年12月12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10月10日 D.1949年4月23日
19.1949年4月23日,红旗插上总统府,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结束了,当时总统府在下列哪一城市 ( )
A.北平 B.重庆 C.南京 D.天津
20.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来,就不可能制定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中国实行根本性的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济南市槐荫区光明社区居民王伟在2008年本社区的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当选为光明社区居委会主任。该选举程序的法律依据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民主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D.《行政复议法》
22“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其提出首先是针对哪一地区? (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23.1958年中央政治小组的报告称“刑法、民法、诉讼法,没有制定的必要。”而1978—1997年间第五至第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法制不健全是“文革”发生的原因之一
B.“文革”后,党和国家吸取了教训,加强了法制建设
C.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D.1985年之前,我国没有制定法律
24.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说:“极权政制的种子,是靠悲惨和匮乏滋养发育的。……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极权政制”是指共产主义
B.“自由”主要指资本主义制度
C.美国目的是维护二战后的世界和平与自由
D.这一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5.2009年4月4日在法德界河莱茵河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合影。对这一组织和这次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北约成立60周年
B.该组织是“冷战”的表现之一
C.该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
D.该组织是欧盟的前身
26.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这反映了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的政策是 (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7.“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段话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流是
( )
A.和平与发展 B.人道主义 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
28.20世纪末,世界一方面出现朝韩对话,东西德合并,另一方面中东局势继续恶化和科索沃战争爆发,出现这些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 )
A.美国推行霸权政策 B.两极格局结束
C.地区动荡加剧 D.世界和平趋势加强
29.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这两个历史瞬间之所以出现,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C.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 D.邓小平的主观努力
30.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曾经历了一段曲折,有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边缘,这一时期是 (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
B.三年经济困难时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文革”结束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二.材料回答(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居民的等级划分的角度看,雅典民主是狭隘的,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而从公民集体内部个人享有的权利这个角度看,雅典民主却是广泛而普遍的。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并在其中自由发表意见,都有权按法定程序担任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都有权享受雅典城邦政府提供的一切福利待遇。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材料二 奴隶绝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攫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的。
——柏拉图《法律》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玉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请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回答雅典民主制下国家机构是什么?(3分)对“雅典民主是狭隘的”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3分)
⑶.依据材料三,苏格拉底所评论的是雅典怎么样的民主形式?(1分)他对其态度如何?(1分)理由是什么?(3分)
32.英国著名政治家评价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的最美妙的杰作”
回答:
⑴你认为材料中“最美妙的杰作”指的是什么?(2分)
⑵有人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应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2分)简要说明理由。(3分)
东西方不同的制度下,政治决策系统有显著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⑶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古代民主制下的雅典,鸦片战前的英国及一战前的德国,决策者或决策机构分别是什么?(4分)
3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回答:
(1)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原则是什么?(2分)含义是什么?(2分)
(2)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举近代史两例说明台湾被割让和收回的史实;(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4分)
(3)你对国家统一有何认识?(4分)
附加题(1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3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答题卡
选择题涂在机读卡上
二.材料问答:
31.(1)
(2)
(3)
32.(1)
(2)
(3)
33.(1)
(2)
(3)
2011-2012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1 B 2C 3B 4B 5B 6A 7D 8C 9B 10A 11D 12C 13D 14B 15A
16D 17B 18B 19C 20A 21C 22C 23D 24C 25D 26A 27A 28B 29C 30C
二.材料问答(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共40分)
31.(1)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3分, )
理解:所谓的公民权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特权,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在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外,民主政治只存在于一定范围之内。(2分)
(2)实质: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3分)
(3)直接民主形式。(1分) 持批判态度 (1分)理由:雅民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分)
32.(1)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或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等。(2分)
(2)同意。(2分)立法程序脱离民意,导致出现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权利的结果。如没有提及人民的基本权利;承认黑人奴隶制。(3分)
不同意。(2分)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如确立联邦制原则,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确立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政体,防止了独裁和暴政。(3分)(任选其一)
(3)皇帝、公民大会、议会、皇帝 (4分)
33. (1)一国两制;(2分)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分)
(2)1895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每例2分,共4分)
障碍: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4分)
(3)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4分)
34附加题
【参考答案】
(1)特点:中国古代法律的原则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家天下的体现,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维护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工具。(4分)
(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成为国家规章制度的母法。
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4分)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新宪法。(4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3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美两国政体及对中国的影响。本题综合性强,跨度很大,囊括了古今中外,需要区分人治和法治;古代和近代的法律制度与意识等,并以中外法治专题展开归纳总结,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启示。第(1)问注意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关系;《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政体的变化及君主权力、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2)回答时从中国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资产阶级力量强弱、封建势力的强弱等角度说明;(3)注意这里的“历史”是与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相比较;说明理由时可从辛亥革命的成果加以分析论证;(4)可从选举权的角度举例说明。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N-14 Na-23 Al-27 Cl- 35.5
第 I卷(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6分。)
1.下列物质中,可做光导纤维重要原料的是
A.石灰石 B.石膏 C.二氧化硅 D.纯碱
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3.日常生活中的“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铁、氟应理解为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氧化物
4.摩尔是
   A.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物质的量的单位            D.可以计量任何物质的单位
5.在下列三个实验中: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蒸发 ③过滤,均要用到的仪器是
A.试管 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
6.实验室中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图标是
A B C D
7.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的是
A、NaCl溶液 B、Na2CO3溶液
C、Na2SO4 溶液 D、Fe(OH)3胶体
8、0.5 mol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 )个。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9.NO2与水的反应可表示为:3NO2+H2O=2HNO3+NO,关于此反应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NO2只是氧化剂
C、NO2只是还原剂 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庭化学实验中,按照下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下图2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1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氯水 B、次氯酸钠 C、漂白粉 D、氯化钙
1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
13.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A 强电解质 电解质 化合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2H+=Cu2++H2O
B、石灰石溶于醋酸溶液:CaCO3+2H+=Ca2++H2O+CO2↑
C、单质铁溶于稀硝酸溶液中:2Fe+6H+=2Fe3++3H2↑
D、氢氧化钡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Ba(OH)2+2H+=Ba2++2H2O
15.将氯化钠、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镁五种溶液,通过一步实验就能加以区别,并只需选用下列一种试剂,这种试剂是
A.KSCN B.BaCl2 C.NaOH D.HCl
16.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托盘,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2.5g,(10g以下使用的是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放法,食盐的质量应为
A.6.5g B.7.5g C.10.0g D.11.5g
17.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C02和CO的叙述:①质量相等 ②密度相等 ③所含分子数相等 ④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③
18.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烧碱。若同温同压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1:1 B.2:3 C.3:2 D.1:6
1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观察液面
C.未洗涤烧杯以及玻璃棒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观察液面
20.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0.90 mol之间 D.大于0.45 mol
21.下列反应中,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A.2Na+2H2O == 2NaOH +H2↑ B.2F2 +2H2O == 4HF + O2
C.Cl2+H2O == HCl +HClO D.SO2 + H2O == H2SO3
22.根据以下四个反应:(1)H2S+I2=2H++2I-+S (2)H2SO3+2H2S=3S+3H2O
(3)2I-+Br2=2Br-+I2 (4)H2SO3+I2+H2O=H2SO4+2HI
确定Br-、I-、H2S和H2SO3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2S>H2SO3>I->Br- B.Br->I->H2SO3>H2S
C.H2SO3>H2S>Br->I- D.I->Br->H2S>H2SO3
23.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 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第II卷
二、填空题(共37分)
24.(6分)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中盛有品红溶液,B 中盛有NaOH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向A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气体,A中的现象是 。
(2) 若向A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后,再加热A,A中的溶液
(填“能”或“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25(9分)若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存在下列离子:SO32-、SO42-、CO32-、S2-、Cl-、Br-、I-,根据下列事实分别做出适当结论:
(1)若溶液呈强酸性,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2)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无沉淀产生,则不存在的离子 是       。
  (3)加入氯水后溶液仍为无色透明,不存在的离子是           。
26.(10分)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试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填空。(填写字母序号)
选择的试剂:A.盐酸 B.水 C. 饱和食盐水 D.AgNO3溶液 E.NaOH溶液
F.氯水 G.硫酸铜溶液 H.硫酸溶液 I.铁 J .CO2
(1)FeCl3(FeCl2)________,(2)NaHCO3溶液(Na2CO3): ,
(3)NaNO3溶液(NaBr) ,(4) SiO2(CaCO3固体) ,
(5)Mg(Al)
27.(12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其水溶液显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CO2的量,前者___________后者(填“>”、“<”或“=”)。
  (3)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碳酸氢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8分)
28.(8分)实验室用图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1)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装置内所盛药品的名称为 ;
(3)若以a1、a2分别表示浓度为Xmol/L和Y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X=2Y。 则这两种氨水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小)
A.a1=2a2 B.2a2>a1 C.a1>2a2 D.无法确定
(4)如何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
四、计算题(共9分)
29.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表示加入的混合物的质量和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
(1)试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51.6g,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多少升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g,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多少升
五、附加题:(15分)
30、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混合物中加入1.00mol/l的盐酸100ml,可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无血红色出现。
(1)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多少?
(2)求原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
高一化学期末测试题
班 级
考 号
姓 名
答题卡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37分)
(6分)(1)
(2)
25、(9分)(1) (2)
(3)
26、(10分)(1) (2)
(3) (4) (5)
27、(12分)(1) , , .
(2) , .
(3)
三、实验题(共8分)
28、(8分)(1)
(2)
(3)
四、计算题(共9分)
29、(1)
(2)
(3)
高 一 化 学 答 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6分)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B C C A D B D C D D
选项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D A C B C A D A A A B
24.(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褪色)(2分),但加热后溶液恢复红色(1分)
(2) 不能 (3分)
25.(1) SO32—、CO32-、S2- (2) SO42- (3) S2-、Br-、I- (每空3分,少写,多写不给分)
26.(1)F (2)J (3)D (4) A (5)E (各2分,共10分)
27、(12分)(1) NaHCO3 , 小苏打 , 碱 .
(2) HCO3- +H+ =H2O+CO2 ↑ , = .
(3) 2NaHCO3 △= Na2CO3 + H2O+CO2 ↑ (各2分,共12分
2.8.(1) 2NH4Cl+Ca(OH)2 △ = CaCl2+2H2O+2NH3 ↑ ;
(2) 碱石灰 ; (3) C (4) 用蒸馏水将红色石蕊试纸沾在玻璃棒上,靠近收集试管的管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或用玻璃棒蘸浓盐酸靠近收集试管的管口,如果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也可说明收集满(各2分,共8分)
29.解:(1)5mol/L (3分) (2)15.68 L(3分) (3)16.8L(3分)
30解答:(1)最终溶液为FeCl2
故n(Fe)= n(FeCl2)= n(Cl-)=n(HCl)=× 1.00mol/L×0.1L=0.05mol
m(Fe)=0.05mol×56g/mol=2.8g
(2)HCl中H元素反应后一部分转化成H2,另一部分转化到H2O中,
故n(O)=n(H2O)=
∴m(O)=0.64g
所以w(Fe)=×%=81.4%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60分)
1.小王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他首付现金10万元,然后在2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16万元,其中16万元利息、30万元房价、10万元首付现金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A.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价值尺度职能
B.贮藏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职能
2.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为世界各城市搭建交流平台。届时如果到上海观看世博会,除了随身携带的零花钱,你的最佳选择是带上
A.大量现金 B.信用卡 C.支票 D.外汇
3.2008年10月17 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831;2009年10月23 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759 .这一变动说明
①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②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下降
③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④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 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 .生产与消费互相影响
5.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一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一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
6. 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 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 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 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 雨伞却卖得很不错。 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7 .康乃馨平时一元一支,母亲节那天5元一支, 还卖得很好 。这表明
A.价格由供求决定 B.供过于求,、价格上升
C.价格受供求影响 D.价值规律不起作用
8.上个世纪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9. 3G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可视电话、无线上网、手机电视等多种信息服务,这种全新的通信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这体现了
①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②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消费是物质生产总过程最终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1.江苏省华西村2008年集体经济销售收入已达500多亿元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华西村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集体经济
①是我国农村主要经济形式
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经济股份占40%,集体经济股份占25%,其他各种经济成分股份占35%。那么该公司
①是国有控股的企业 ②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③是公有制企业 ④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①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②其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④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现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最终原因是
A.这种分配制度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
B.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这种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这种分配制度有利于理顺国家、 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15.以下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转让科技成果获得的收入 B.在公有制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
C.在私营企业打工获得的收入 D.出租房屋和土地获得的收入
16.某人与几位朋友合作创办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下列不符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规范的是
A.公司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B.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C.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D.股份转让须征得其他股东同意
17.“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 价” 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
A. 分配 交换 消费 B.分配 交换 分配
C.生产 消费 消费 D.生产 交换 交换
18.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和主体业务分别是
A.存款业务 结算业务 B.结算业务 贷款业务
C.存款业务 贷款业务 D.贷款业务 存款业务
19.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 ,正确的是
①金融债券 ②企业债券 ③国债 ④股票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20.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表现在
①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与效率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2009年11月中旬,我国北方和中西部地区迎来罕见暴雪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帮助河北、山西抗灾工作,财政部会同民政部紧急安排下拨两省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各100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倒塌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这表明
A.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
B.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C.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D.财政通过经济建设支出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22.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加大了对各种涉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对涉税行为的打击,主要体现了税收特征的
A.强制性 B.无偿性 C.法制性 D.固定性
23. 之所以要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是因为
A.市场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
B.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已不起作用
C.我国的宏观调控还需加强和改善
D.市场配置资源不再具有缺陷
24.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可以通过 __ 实现资源配置
①价格 ②供求 ③计划 ④竞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的行业中假如这个行业中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发现一个新的市场热点, 其它商品生产者就会一哄而入 。回答25—26题
25.“羊群效应”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
A. 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竞争性
26.“羊群效应”会导致
A.市场调节失灵 B.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
C.市场活动一切向钱看 D.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27.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
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②是促进我国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策略
③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具体办法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8.根据商务部规划,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间,中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600亿美元,年均增长两成二。上述做法
A.能有效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技术落后问题
B.是我国坚持“引进来”的表现
C.表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D.意味着我国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短时期内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世界各国,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回答29~30题。
29.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告诉我们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③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高度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④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随着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加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最近一段时期,在国际市场上素以“价廉物美”著称的中国出口产品,频频被一些国家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并受到反倾销调查或制裁。对此,我国企业除了要积极应对,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外,还应该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②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③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④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
近年来,受我国空调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空间和相对高利润率的刺激,许多企业竞相进入空调市场,致使整个行业生产规模近年来以每年30%~40%的增长率猛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空调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学管理,重视科技创新,开发科技含量高、质量好,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而有的企业盲目跟风,不仅没有核心技术,而且管理混乱,濒临破产。
(1)由于空调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空调价格不断下降,从而使电风扇的销售量不断减少。你认为这里的原因是什么 (5分)
(2)请你联系材料说明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生产的。(9分)
32.(12分)
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收人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 %,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3.(14分)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与2008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数据比较
年份 毕业生总人数 当期就业人数 自主创新比例
2007年 495万 371万 1.2%
2008年 559万 417万 7.6%
材料二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了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而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这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8分)
(2)请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
附加题:(15分)
34、某校高一年级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以“企业应树立怎样的经营意识”为主题展开了一次大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表格是某同学根据讨论成果设计的表格。(共16分)
应树立的意识 树立这一意识的经济学依据
质量意识
(4分) ①
战略定位意识(4分) ②
竞争意识 ③在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只有敢于、善于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品牌意识(4分) ④
创新意识(3分) ⑤
环保意识 ⑥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特别注意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请你帮助该同学补全上述表格中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力求语言简练)
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号
选择题写在机读卡上
二、非选择题
31、(1)
(2)
32、
33、(1)
(2)
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A B B C A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A B B D C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C B D C D C B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14分)(1)在可以互相代替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将使消费者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空调和电风扇的功用相近,是互为替代品,因此,当空调价格下降后,老百姓会减少对电风扇的需求(5分)。
(2)①调节生产规模,空调生产的高利润吸引了许多企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空调生产,空调业的生产规模扩大。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空调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了经济效益。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企业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9分)。
32、(12分)(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3分);(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分);(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3);(4)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3)。
33、(14分)(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3)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以便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促进自身的发展;(4)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国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5)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6)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答出其中4点即可给8分)。
(2) ①党和政府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大学生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③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积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6分)
附加题参考答案:
应树立的意识 树立这一意识的经济学依据
质量意识(4分)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分)商品生产者只有提供质量好的产品,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实现商品的价值。(2分)
战略定位意识(4分) ②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分)战略定位准确,带动企业发展,定位不准,导致破产。(2分)
品牌意识(4分) ④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2分)企业品牌是企业所特有的无形资产,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得消费者的认可(2分)。
创新意识(3分) ⑤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择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B.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C.中德女足比赛中直到86分钟才由韩端攻入一球,打破僵局
D.中国运动员刘子歌以2分4秒18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
冠军
2. 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0
B.2r,向东;r
C.r,向东;r
D.2r,向东;2r
3.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
t2~t3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
B.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
C.0~t3时间内速度的方向都
相同
D.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位移等于梯形的面积
4.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3m/s B.4m/s C.6m/s D.m/s
5.大小为20N、30N和40N的三个力的合力大小可能为( )
A.10N B.40N C.70N D.100N
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乙,物体乙未动,它们仍保持相对静止,甲、乙两物体间接触面为水平面,则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7.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
D.压力越大,静摩擦力就越大
8.如上右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力为G,平衡时球在A位置,今用力F将小球向下拉长x至B位置,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
A.kx B.kx+G
C.G-kx D.以上都不对
9.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的压力为( )
A. B.2mg C.mg D.
10.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个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1.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12.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使其中一个向东的力逐渐减小,直至为0,则在此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 )
A.方向一定向东,且逐渐增大 B.方向一定向西,且逐渐增大
C.方向一定向西,且逐渐减小 D.方向一定向东,且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4个小题,8个空.每空4分,总分32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质量为5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水平推力刚能使物体匀速前进,则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若用200N的水平推力推物体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g取10m/s2)
14.某物理兴趣学习小组在探究轻杆的弹力特点时,涉及到如图(下左)所示的装置,装置中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小滑轮B,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个质量m=20kg的重物.经过测量已知∠CBA=30°,则BC绳上的拉力为 .B处的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该为 .(g取10m/s2)
15.如图(上右)所示,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沿水平面的力F作用于物体上的O点,若要使物体受到沿O指向O′方向的合力,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这个力的最小值是 .方向为 . (已知F与OO′都在同一水平面内,F与OO′间的夹角为)
16.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总分30分.解答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7.(8分) 如图(下左)用绳AC和BC吊起一个重50N的物体,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绳AC和BC对物体的拉力.
18.(10分)如图(上右)所示,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N,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3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大 (g=10m/s2,sin370=0.6,cos370=0.8)
19. (12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叠放着一质量为mA=2.0kg的薄木板A和质量为mB=3 kg的金属块B.A的长度L=2.0m.B上有轻线绕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C=1.0 kg的物块C相连.B与A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与轴间的摩擦.起始时令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B位于A的左端(如图),然后放手,求经过多长时间t后 B从 A的右端脱离(设 A的右端距滑轮足够远)(取g=10m/s2).
附加题
20.(15分)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率v=2m/s匀速运行,在A处把物体轻轻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物体到达B处.A、B相距L=10m.则物体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物体能较快地传送到B处.要让物体以最短的时间从A处传送到B处,说明并计算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至少应为多大 若使传送带的运行速率在此基础上再增大1倍,则物体从A传送到B的时间又是多少
高一物 理 参 考 答 案
1.CD 2.B 3.B 4.D 5.ABC 6.B 7.A 8.B 9.D 10.AD 11.A 12.B
13.0.2 2m/s2 14.200N 200N 15.Fsin 垂直于00′向上
16.1.74m/s 3.2m/s2
17. 对悬点C受力分析,
因为C点平衡,所以有
2分
2分
解得: 2分
2分
18.对物体受力分析,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以有
2分
2分
而 2分
1分
物体的位移为 3分
19.设aA表示A的加速度,aB表示B、C的加速度,sA和sB分别表示 t时间 A和B移动的距离,则由牛顿定律和匀加速运动的规律可得
mCg- mBg=(mC+mB)aB 4分
mBg=mAaA 2分
sB=aBt2 2分
sA=aAt2 2分
sB-sA=L 1分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值,可得
t=4.0s 1分
20.(15分)解:在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较小、传送时间较长时,物体从A到B需经历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过程,设物体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则
?(v/2)t1+v(t-t1)=L,
所以 t1=2(vt-L)/v=(2×(2×6-10)/2)s=2s.
为使物体从A至B所用时间最短,物体必须始终处于加速状态,由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其加速度也不变.而 a=v/t=1m/s2.设物体从A至B所用最短的时间为t2,则
?(1/2)at22=L,
?t2==2s.
?vmin=at2=1×2m/s=2m/s.
传送带速度再增大1倍,物体仍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加速运动,从A至B的传送时间为2m/s.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 理 答 题 卡
二、填空题
13. m/s2
14. N, N
15.
16. m/s, m/s2
三、计算题
17.
18.
19.


a
b
r
x/m
t/s
0
t1
t2
t3
F


8题图
F
x
A
B
O
A
B
C
30°
m
A
B
C
O
O′
F
A
B
C
D
O
单位:cm
6.19
6.70
7.21
7.72
F
m
A
B
C
30°
45°
F
FBC
FAC
F
mg
f
N绥棱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第二学段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陈文文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它就像是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假设足球场是东西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有5层看台,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最高为68.5米),南北两边就低了下去(最低点为42.8米)。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光,最大限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鸟巢”人性化的设计与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它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能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而又大度、简洁、典雅,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1、下列对于“鸟巢”为什么东西高南北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营造一种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
B、为了让运动赛场的方向性保持一致。
C、可以让运动员避免受到阳光的直射,减少干扰。
D、可以让看台的观众视线得以保持均衡,便于观看比赛。
2、关于“鸟巢”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鸟巢”是中外建筑师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是建筑、体育、艺术的完美结合。
B、“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可以容纳10万观众。
C、“鸟巢”设计成东西高南北低旨在追求外观的华美独特和功能的人性化特征。
D、“鸟巢”不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建筑,更是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鸟巢”的设计新颖独特,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在建筑上的不懈追求,也见证了我国在建筑史上突破性的一面。
B、“鸟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运动员感受为准,从观众感受出发。
C、“鸟巢”完全继承了传统体育场建筑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并大胆突破,追求人性化、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D、“鸟巢”东西高,南北低的布局,为的是便于比赛观赏,蕴涵了比赛和观赛这两种运动场最重要的活动的完美的结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7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贫不自振 振:振作 B.举进士不中第 举:举荐
C.遁还,客巴西 遁:逃走 D.帝爱其才,数宴见 数:屡次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
A.①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②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B.①擢河西尉,不拜 ②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总是旁若无人地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7.准确翻译下面的文句。(10分)
(1)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5分)
译:

(2)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雪梅 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可降,骚人阁②笔费评章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 ①卢梅坡:宋代诗人。②阁:同“搁”。③评章:评议文章。
(1)首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第二句中的“骚人”是指        。(2分)
(2)三、四两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4分)
                                       
(3)这首诗所表达的哲理是什么?(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9.(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6分)

(3)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6分)
(4)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身上学些什么?(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
追忆钱学森:此生三事最关情
11月1日凌晨,凄厉刺骨的雨夹雪笼罩京城。这是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有人说,这场不期而至的初雪,是为一位老者的逝去而下的。“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这是钱学森对官位和地位的不屑。“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是钱学森对金钱与利益的鄙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拒绝的人不多,钱学森拒绝很多虚名浮利,却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就在冬雪降临的前一天,这位98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溘然离世,走完他辉煌的一生。据说他走得平和安静,一如他生前的低调内敛。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说这话的是1950年代的一位美国海军次长。
1935年赴美留学的钱学森,36岁已成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被视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与导师冯 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一一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而他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多方阻挠甚至强行逮捕。此后, 中国政府提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才换回了钱学森。回国后,钱学森白手起家造导弹,从零开始教徒弟,在火箭导弹、控制科学、应用力学、系统科学、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个“天性害羞、内向,才智过人,只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研究的科学家”,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而说起来,钱家是依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的,“学”是辈分,至于名字“森”,繁茂之意,并无特殊含义,最初曾用“林”。不过,“学森”的谐音是“学深”,倒是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而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也可谓深远。
钱学森出身书香门第。当代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均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家族的辉煌触动着钱学森。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既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亦是新中国文史专家,他对钱学森要求极其严格。而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更是著名军事教育家,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钱学森与夫人蒋英长达一个甲子的婚恋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钱家和蒋家乃世交。蒋百里有“五朵金花”,而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便恳求蒋家把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妇慨然答应,从此蒋英改名“钱学英”,并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钱学森和“钱学英”还曾一起合唱《燕双飞》,博得两家的喝彩。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1947年,钱学森回国,深情打动蒋英,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结为连理,之后共赴美国。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的关怀劝慰下,含冤忍怒的钱学森很快用意志战胜了自己,他安下心来,开始埋头著述。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便是蒋英与钱学森贫贱不弃,生死相依的笃爱深情的结晶。钱学森生前也承认从妻子的艺术知识中他获得了很多科学研究的灵感。
从44岁回国到98岁去世,半个多世纪里,钱学森备受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尊崇:新中国成立早期周恩来亲自过问并引进这位“海归”;毛泽东邀请他参加生日宴会,并特意安排他坐到自己的身边;邓小平每每论及科学技术都不忘提及钱学森的名字;江泽民授予他的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胡锦涛亲自登门到家中给他拜年;温家宝更是像朋友串门一样连年去看望他,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86天。正是这样的尊重与关怀为这位科学巨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温家宝总理亲往探望钱学森时,长卧病榻的他最为关注的,是国家科技人才的后续培养。他曾六次饱含忧虑地向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位科学老人的赤诚相问,足以衍化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绵长的思索。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除了纪念钱学森先生,最好的缅怀方式莫过于给予后来者同样的眷顾。如今,世上已无钱学森。而下一个钱学森,尚不知在何处。
——摘自《时代周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篇以“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渲染气氛,以圣洁的雪引出了对钱学森高尚品格的描写,表达了对钱老的敬仰和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
B.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同时他也善于从艺术知识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灵感。
C.钱学森名字中“学”字是辈分,最后一字最初曾用“林”字,后用“森”字,取繁茂之意,所以名字“学森”并无特殊含义。
D.在钱学森被美国扣留的5年中,蒋英始终以音乐排解钱学森内心的寂寞与烦闷,所以钱学森才能静下心写出了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
E.文章通过对钱学森生平的回顾,表达了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仰和哀悼,同时呼唤社会能够给予像钱先生这样的科学家以充分的尊重,也希望能够产生更多像钱学森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科学家。
(2)题目所说“此生三事最关情”是指钱学森一生中的哪三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3)文章说“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必定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除了天赋与努力还有哪些“土壤和空气”促进了钱学森的成长 (4分)
(4)文小说“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请结合文章分析钱学森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阐发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6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B.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经过全村人的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在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人民能安之若素,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B、逢年过年,许多商家大打免费赠送的牌子,其实,这不过是欺骗消费者的把戏。
C、今年我区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
D、遗憾的是,雷锋、焦裕禄这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英雄,对于我们现在的许多青年人,已经是那么的邈远、陌生了。
1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分)
⑴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________________,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5. 将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要求语句通顺,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岭南文化,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特征是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16.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要求构成排比句式。(6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         ;友谊如 ,我们       ; 友谊如 ,我们 。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一、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的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二、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最好的铅笔;
三、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四、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五、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要求: 1、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七、附加题(15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席,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 苏舜钦:北宋诗人。②簟:竹席。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4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原诗进行简单赏析。(6分)
 
19、把备选句子分别填入括号(只填序号)以使语意连贯,画面完整。(5分)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答: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A 只是说了“鸟巢”外观的美感,没有对功能性设计原理做解释。
2、 B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无中生有,于原文无据。
3、 C 文章最后一段强调“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4、B 举:参加科举考试
5、D
6、 D (“后来他云游四方,总是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不正确,应是曾经一次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时身着宫中锦袍坐在船中。)
7、(1)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属辞”1分,“且”1分“窃”1分,大意2分)
(2)力士向来尊贵,对此事感到羞耻,于是指摘李白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皇上想授官给李白,杨贵妃就加以阻止。(“耻”1分“擿”1分“官”1分“沮”1分,大意1分)
 
8. (1)拟人 诗人自己(2分).
(2)认为梅雪各有千秋,既赞美了雪,又歌颂了梅。(4分).
(3)人和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应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5分)
9.(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10.(25分)(1)AC(A:小说是以黄云山对“陌生汉子”的感情变化为线索;C:“像颜回一样闻名”错,原意是说国内有这样一个像颜回一样默默住在僻壤民间的真正大师)(5分)
(2)(6分)“满室芬芳”表面意思是满屋子飘满浓郁的焚香之味;深层意思是满屋都飘散着秋溪谷先生绘画的墨香。(意思对即可)(3分)作用:承上启下,即内容上由接受鉴定画作转到欣赏推崇画作,情节上由故事发展转向故事高潮,感情上由对画作的接纳转到珍爱,由对画家的“相识”发展到敬重。(意思对即可)(3分)
(3)(6分)原因有三:一是被黄先生的真诚所感动;二是想到“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所认可并向外推介而高兴,三是为“父亲”过早去世,看不到他的画作在北京美术馆展出而遗憾。(6分,每点2分)
(4)(8分)意图:①歌颂主人公黄云山倾力向世人推举已故民间绘画大师及其艺术珍品的高风亮节②对一些凭借环境优势而自傲自大、孤陋寡闻的艺术家进行善意的批评③歌颂像在秋小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尽孝传统美德④呼吁艺术家眼睛向下,向民间学习,发现并珍爱民间艺术家及其艺术珍品。(4分,任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每点给2分)学习:①助人为乐的精神②虚怀若谷,眼睛向下的艺术品格③不惜降低自己身价推介民间艺术家,珍藏民间艺术珍品的精神④敢于批评绘画界不正之风的正直品格。(4分,任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1)(5分)CD
(2)(6分)①艰难归国,大放异彩——爱国之情;②美满婚姻,良缘天成——夫妻之情;(3)病榻关心人才培养——忧心教育。(每点2分,三点6分)
(3)(6分)(6分)①家学渊源:家族辉煌对他的触动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②妻子帮助:妻子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科研上的启发。(3)领导关怀:新中国各代领导人都对他关爱有加。(每点2分,三点6分)
(4)(8分)①.淡泊名利(懂得拒绝),热爱祖国,爱好广泛(有探索精神),乐观坚强,重视人才(教育、人才培养),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答出四点即可。4分) ②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不止要有专业上的成就,还要有健全的人格。要在重视科学素养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勇于打破科学和思想的禁区。要学习老一代科学家身上的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结合第一问发掘科学家的精神内涵,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4分)
12、(3分)A(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很不愿意搬迁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
13、C(A诸:之于 B免费赠送 重复 D主客倒置)
14 .C
15. (5分)示例1: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岭南文化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示例2: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
16. (6分)答案: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17.作文。(60分)分析:这些话是对铅笔的忠告,何尝不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忠告呢
“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的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人生的轨迹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大方向要正确,那样才不会偏离主航道。强调的是要接受一定的纪律约束。
“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最好的铅笔。”——就像大树要成才,要经过大自然的锤炼,人要获得成功必然要经历磨难。强调的是“百炼才能成钢”、“磨难成就人才”、“正视痛苦磨炼人生”。
“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人难免要犯错,只要改正还是个好人!固执就像个泥潭,让你越陷越深。强调的是“拒绝固执,知错能改”。
“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心灵美才最重要!强调的是要摈弃浮华,务实求真。
“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强调的是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并总结坚持原则的意义与价值。
对铅笔的五点忠告乍看不觉深刻,细想方觉含义深刻,它给予人们有许多的启发。人是需要注重自己内涵的积累,然而,也只有经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才会给自己一生留下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也领悟着,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永久的,千万不能因生活的某些失败而变得颓废和迷失方向,只有勇于面对现实的人才会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才会给身边的朋友留下美好的回忆,才会让自己觉得每天都很充实。
可以拟题:如《谈自由》《把握人生的航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也是一种财富》《做回我自己》《痕迹》《坚持就能胜利》《成功的秘诀》《心灵之声》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幼小的时候家境贫穷,不能奋发振作,旅居于吴、越、齐、赵等地。诗人、书法家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赋和颂,其中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杜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爱护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但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汉代的扬雄和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您难道忍心舍弃吗?”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隋末因为犯罪迁徙到西域,神龙初才回来,客居在巴西。
天宝初年,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
附加题
18、试题解析
(1)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什么气氛?“石榴开遍”(1分),明丽、清新;“树阴满地”(1分),幽静;故填“清幽”(2分)最为妥贴。
(2)心境分析3分
,手法分析3分
以动衬静

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背景:“削籍为民”、“隐居不仕”。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19、答案:②③①
座位号
座位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