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
法律伴我成长
《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法律特殊的关系和保护。
能力目标
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知识目标
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学情分析】
初中生是人格成长的黄金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我国采取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成年人自身需要掌握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未成年人能树立道德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难点: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感受保护
—认识保护—珍惜保护”三大环节。从“美丽风景”的校门口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知识,完成导学案的问题,以抢答形式突破基础知识点;用辩论方式澄清学生认识误区,让学生观看今日说法《七个女孩的忏悔》未成年人欺凌与暴力案例,小组合作分析展示,引导学生敬畏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最后通过微课小结提升青少年要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在感受享受“法律为我们护航”的同时,自觉做一名“我为法律护航”的使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时间




活动1:情境激发,导入新课
播放微课“美丽风景”的校门口。 
2.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的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的话题。
3.板书课题:法律为我们护航
平时习惯:课前2分钟诵读(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看微课“美丽风景”的校门口。
感受到法律在守护我们的幸福生活
把学校门口每天受到法律呵护的“美丽风景”制作成微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自己校园一角设置情境,使学生初步体味和感受到法律对自己的呵护。提升自己也要为校门口增添一道“美丽风景”。(3分钟)




活动2:快乐自主
认识保护
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课本,完成相应的问题。P97-100。
2.教师板书
3.导学案的内容
1.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问题。
2.遇到难题可小组交流。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可相互交流讨论,能及时理解,及时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激发极强的求知欲,学习目标明确,能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8分钟)
活动3:展示交流
认识保护
1.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展示导学案的内容。
2.课件展示导学案每个问题答案。
3.拓展知识教师讲解。
学生抢答导学案的问题。
通过抢答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核心素养。通过课件展示导学案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知识。启发学生思考,知道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相关规定,充分认识到法律为我们护航。(8分钟)




活动4:唇枪舌剑
施展魅力
教师用课件展示辩题
正方(1-3组)
未成年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反方(4-6)
未成年人违法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2.教师归纳总结:
(1)未成年人违法=承担法律责任
(2)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纵容法
(3)法律依据
1.提前告知辩题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2.唇枪舌剑,施展魅力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3.听教师的归纳总结。
用辩论形式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培育法治教育的核心素养。(8分钟)
活动5: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播放视频今日说法《七个女孩的忏悔》(教师提前剪辑好视频2分钟半)
2.展示要思考的问题
(1)七个女孩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才能防止受到校园或校外欺凌与暴力的侵害?
(3)为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总结青少年要珍惜法律的特殊保护
观看视频“七个女孩的忏悔”。
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展示的问题。
每个小组把问题的答案写在小白板上。
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答案。
同学互看答案,并选一个小组的代表讲解他们总结答案。
认识到珍惜法律特殊保护。
通过一个时政热点典型真实案例分析教学,既揭示问题,又发人深思;充分大胆引用典型案例来紧密结合实际,有助于展开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感悟、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有目的地思考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体会被特殊保护,并珍惜法律的保护,做到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拓展知识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具有一致性。(15分钟)
课堂小结
活动6:思维导图,小结升华
教师展示微课
观看微课
教师用思维导图小结制作成微课直观明了,教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做一个敬畏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中学生。(3分钟)
作业布置
课本P100“拓展空间”拟写一份调查报告
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将知识融入生活,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的成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法律为我们护航》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法律特殊的关系和保护。
能力目标
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知识目标
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难点: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基本问题】
1.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年龄界限是多少岁?P96
2.我国有哪些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P98
3.保护未成年人有谁的共同责任?P98
4.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P98
5.辨一辨下列小强的生活场景与“四道防线”
四道防线
小强的生活场景
妈妈要求小强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学会生活自理
小强所在城市各校认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国家网信办开展“护苗网上行动,净化网络环境”
小强所在城市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6.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P96-97
(1)
自身原因
(2)社会发展原因。
7.未成年人怎样珍惜法律赋予的特殊保护?P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