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资源简介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在圆锥曲线的问题中,有关弦的问题、直线及其夹角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最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的求解,往往要联立方程组,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并要考虑判别式及韦达定理,恰当地运用整体化思想,设而不求思想,并注重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例1已知点A、点B的坐标分别为(- 1, 0)与(1, 0).曲线C上的任意一点P,且点P满足条件:
,(1) 求曲线C的方程;
(2) 过点B的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M、N两点,若∠MAN为钝角,求直线L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分析 由易知点P的轨迹是一椭圆,又易知点P不是AB的中垂线上的点,
于是,要使∠MAN为钝角,当考虑tan∠MAN < 0时,可得解法1;当考虑cos∠MAN < 0可得解法2.
解 (1) ∵ , ∴ ,
又∵ ,∴ x≠0.
故 点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长轴为4除去y上的两点的椭圆弧,即 ( x≠0 ).
(2) 解法1 若L与x 垂直,则L的方程为 x = 1,此时有,
若L与x轴重合,则∠MAN =π不为钝角.
若L与x轴斜交,因为B(1, 0)∈L,故可设其方程为 y = k (x- 1),k≠0,
代入椭圆方程中,得 (3 + 4k2 ) x2- 8k2x + 4k2- 12 = 0 ,
由于直线L过椭圆的右焦点,故L与椭圆恒有两个交点.设此两点为M(x1 , y1), N(x2 , y2),则有



∵ ∠MAN为钝角,∴ ,故 ,
∴ .
故 倾角α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2 设M(x1 , y1), N(x2 , y2),因为A(-1, 0) , B(1, 0), 如图9-7, 于是,有
tan∠MAN

又由图9-7可知:当x1 > x2时,显然有k > 0,当x1 < x2时,显然有k< 0,
因此,恒有 (x1- x2)·k·(3 + 4k2) > 0,
故要使∠MAN为钝角,则只要7k2-9 < 0即可.∴ ,
故倾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点评 本题是向量与解析几何等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对于(2)求解,因为在已知的条件中有向量式,从而考虑用向量的内积来求解是理所当然的.解法2是常见的一种基本方法.由此可知,运用向量法求解要优越得多.因此,我们要注重运用向量的知识解题,增强向量思想方法的意识.
例2 已知P为椭圆b2x2 + a2y2 = a2b2的左准线l与x轴的交点,过左焦点F1的直线和椭圆交于A、B两点,连接PA、PB,
求证:∠APB被x轴平分;
(2)若∠APF1取最大值时的正弦值为0.6,且此时,求椭圆方程.
证明 (1) 证法1 如图9-8,设A(x1, y1), B(x2, y2),AB所在的直线为y = k(x +c) ,………………………… ①
将①代入椭圆方程 b2x2 + a2y2 = a2b2 ② ,得 (a2k2 +b2 ) x2 +2c a2 k2 x+a2k2c2- a2b2 = 0,
∴ ,,
又∵ ∴
从而 ,
上式的分子:=
== 0.
由此可得 直线AP与BP关于x轴对称,即 ∠APB被x轴平分.
证法2  如图9-8, 过A作AC⊥l于C, 过B作BD⊥l于D, 
由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性质,得 ,又 , ∴ ,
又∠ACP =∠BDP = 90o , 故 △ACP ∽△BDP, ∴ ∠APC =∠BPD,
由此可得 ∠APF1 =∠BPF1, 即 ∠APB被x轴平分.
证法3 不妨设点A在x轴上方.过A作AA1⊥x轴于A1,过B作BB1⊥x轴于B1,则 |PA1| = |AC|,
如图9-8,又设椭圆的离心率为e,∠AF1A1=β,
由椭圆的定义,得 ,又|AA1|=|AF1|sinβ,于是,由图可得
,………………………①
同理可得 = e sinβ.
由此可得 tan∠APF1 = tan∠BPF1,
又∵ ∠APF1 与∠BPF1均为锐角,∴ ∠APF1 =∠BPF1.即x轴平分∠APB.
(2) 解法1 由①知 tan∠APF1 = e·sinβ, 因此,当β=90o时,A1、F1两点重合.此时e·sinβ取最大值,
从而tan∠APF1亦最大,且最大值为 ,∴ ,
又由 ,得,即 ,
又∵ PF1⊥x轴,∴ ,而,由此解得 c = 9,a = 12 , b2 = 63.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
解法2 由题意知,当PA与椭圆相切时,有∠APF1 最大,设A(x0, y0)为切点,
又设PA所在的切线方程为 ,则有 ,
∴ AF1⊥x轴,且有, 从而 ,
于是,有 ,
又∵ ,∴ 49 = ,即49 =,
又 , 故 ,以下同解法1.
解法3 若∠APF1 最大,则PA必与椭圆相切,设A为切点,则对应的B也为切点.
显然有PA = PB,由对称性得 AF1⊥x轴.
∵ 当∠APF1取最大值时,其正弦值为,∴ ,
tan∠APF1=,
又∵ ,∴ ,由此可得 ,
又∵ ,∴ c = 9,以下同解法1.
解法4 不妨设A在椭圆上半圆弧上,且A(a cosθ,b sinθ), (0 <θ<π),
则有tan∠APF1 =, 设,
令故的关系为:
θ
+ 0 -
↗ 极大 ↘
∴ , 此时x = a cosθ=- c,y = b sinθ=,
从而 (tan∠APF1)MAX =, ∴ AF1⊥x轴,且 |PA| = |PF1|,
又由 ,得
,
∴ = 7, 即 ,以下同解法1.
解法5 不妨设 A(x, y)是椭圆上半圆弧上的点,
则有 tan∠APF1=, 从而 tan2∠APF1=,
令,则有 ,
令F'(x) = 0 得 x = - c ,
由此可得F(x)在x = - c处取得最大值.以下同解法4.
点评 对于(1)的解法1是最基本的方法,解法2、3充分运用了平面几何的知识和椭圆的定义,是我们常用的思想方法.(2)解法1是从(1)的解法3所联想到的;解法2、3是通过考查其图形而得到的,因为当直线PA与椭圆有两个交点时,显然它在其切线的下方,从而对应的角小于切线对应的角,另外切线方程也可设y = k(x- c); 解法4、5是从最大角的概念出发考查其相应的极值,从而联想到运用导数的思想方法.这些解法都是我们应掌握的.
要注意的是:对于第(2)问我们若是从∠APF1 最大时的 的方向出发考查用导数法求解,显然不可取.因为式子繁杂,不易求导.因此,解题方法的选取,所用的表达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解题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善于从多方面的考查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3 已知圆O:x2 + y2 = 1和抛物线y = x2-2上三个不同的点A、B、C,如果直线AB、AC都与圆O相切,求证:直线BC也与圆O相切.
分析 要证圆O和直线BC相切,只要证得圆心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由直线AB、AC与圆O相切会带来些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直线BC与圆相切又有什么影响?直线BC与圆O相切应满足什么条件?一旦把这三个问题弄明确时,问题也就相应得到解决.
解 设A(a, a2- 2), B(b, b2- 2), C(c, c2- 2).
则直线AB的方程为,即 (a+b) x- y- ab- 2 = 0.
同理 直线AC、BC的方程 (a+c)x- y- ac- 2 = 0,(b+c)x- y- bc- 2 = 0.
由于AB与圆O相切,得 ,
整理得 (a2- 1)b2 + 2ab + 3 - a2 = 0,…………………………………………………… ①
同理直线AC与圆O相切时,亦有 (a2-1)c2 + 2ac + 3 - a2 = 0,………………………②
由①②可得 b , c是方程 (a2 -1)x2 + 2ax + 3 - a2 = 0的两根,
由此可得 .
另一方面,圆心O到直线BC的距离为 .
故 直线BC也与圆O相切.
点评 此题运用的是点参法.点参法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经常用到的基本方法.
M
y
x
A
B
O
N
图9-7
y
x
O
A
A1
F1
B1
B
D
P
C
图9-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