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范围中不等关系的构建策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圆锥曲线范围中不等关系的构建策略

资源简介

圆锥曲线范围中不等关系的构建策略
以解析几何为载体的求参数范围问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问题涉及知识范围广、条件隐含深、运算难度大、能力要求高。不少同学对这类问题处理普遍感到困难,只好望题兴叹,究其原因是学生无法合理构建不等式,为此,本文介绍不等关系构建的几种方法与技巧,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 常用曲线性质
例1 已知椭圆,过点D(0,2)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且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解:设P(),Q( ),由,得Q(),将P、Q两点坐标分别代入椭圆方程,得消去,并整理,得,由,可得, 解得
评析:在求共线系数的取值范围时,可以用共线系数表示已知椭圆上一点的坐标,利用椭圆性质求解,如椭圆(a>0,b>0)的范围是:,,在本题中利用求出的取值范围。当解析几何范围问题涉及的变量较多时,一般而言,可事先理清各变量的制约关系,最后确定主变量与待求参数关系式,利用曲线性质挖掘主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 善用判别式法
例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是,且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存在过点A(1,0)的直线,使点F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椭圆上,
求的取值范围。 (2008年湖南省文科高考试题)
解 : (Ⅰ)设椭圆的方程为(a>b>0).
由条件知c=2,且=λ,所以a2=λ,
b2=a2-c2=λ-4.故椭圆的方程是
(Ⅱ)依题意,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记为k,则直线l的方程是y=k(x-1).设点F(2,0)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F′ (x0,y0),则
解得
因为点F′(x0,y0)在椭圆上,所以即
λ(λ-4)k4+2λ(λ-6)k2+(λ-4)2=0.
设k2=t,则λ(λ-4)t2+2λ(λ-6)t+(λ-4)2=0.
因为λ>4,所以>0.于是,当且仅当,上述方程存在正实根,即直线l存在,解得,所以,即λ的取值范围是
评析:上述解法紧扣解题目标,把问题转换为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解决,判别式往往是产生不等式的根源,一般来说,韦达定理总是充当求解这种问题的桥梁,本题借助韦达定理得到相应的关系式,再应用隐含条件得到不等关系,从而使问题获解。
三 巧用平面区域
例3 A(,) C(,)为椭圆上两动点,且,若AC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kx+m,求m的取值范围。
解:设AC的中点坐标为P(4,),由A、C在椭圆上,得
两式相减得,
∴ ①
又P(4,)在y=kx+m,∴ ②
由①、②解得 ③
又P(4,)在椭圆内部,∴ ④
由③、④解得
评析:本题通过点差法的运用可简化运算,利用点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即借助平面区域范围构建不等式,大大降低运算难度,省时又省力。
四 借用平几知识
例4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0的点M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2008年江西省理科高考试题)
A.(0,1) B.(0,] C.(0,) D.[,1)
解:依题意可得点M的轨迹是以为直径的圆,又因为点M总在椭圆内部,所以此圆包含在椭圆内,故,即,, 故,选C
评析:求解圆锥曲线范围问题时,根据平面几何中的不等关系可以确定解析几何中变量的取值范围,譬如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斜边大于直角边”等构造不等式。
五 妙用数形结合
例5 如图,椭圆左、右两个顶点分别为、,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使∠=,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解:椭圆上点P由(或)向(或)运动时
逐渐变大,当P与(或)重合时达到最大,故
,则,即,
求得
评析: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先寻求问题中涉及到的基本量,将其化归为曲线方程的范围问题,再利用范围解题,那么费时费力,而通过数形结合巧妙地构建不等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运用这一数学思想,要熟练地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常见曲线的代数特征。
六 引用平面向量
例6 如图、椭圆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恒有,求a的取值范围. (2008年福建省理科高考试题)
解:(Ⅰ)设M,N为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
因为△MNF为正三角形,所以, 即,解得 因此,椭圆方程为
(Ⅱ)设
(ⅰ)当直线 AB与x轴重合时,
(ⅱ)当直线AB不与x轴重合时,
设直线AB的方程为:
整理得
所以
因为恒有,所以AOB恒为钝角.
即恒成立.
又,所以对mR恒成立,
即对mR恒成立.
当mR时,最小值为0,所以<0, ,
因为a>0,b>0,所以,即,
解得或 (舍去),即,
综合(i)(ii),a的取值范围为
评析:向量被引入中学教材后,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学数学知识和结构体系,也拓展了中学数学问题的思维空间,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向量的“工具性”上,即向量将几何问题坐标化、符号化,数量化,从而将推理转化为运算顺利地解决问题。
七 活用函数思想
例7 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
(Ⅰ)求过点O、F,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l相切的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F且不与坐标轴垂直交椭圆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G,求点G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006年福建省理科高考试题)
解: (1) ∵a2=2,b2=1,∴c=1,F(-1,0),l:x=-2.
∵圆过点O、F.
∴圆心M在直线x=-
设M(-),则圆半径
r=|(-)-(-2)|=.
由|OM|=r,得
解得t=±,
∴所求圆的方程为(x+)2+(y±) 2=.
(2)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k≠0),
代入+y2=1,整理得(1+2k2)x2+4k2x+2k2-2=0.
∵直线AB过椭圆的左焦点F,
∴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记A(x1,y1),B(x2,y2),AB中点N(x0,y0),
则x1+x1=-
x0=
AB垂直平分线NG的方程为
令y=0,得

∴点G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评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能力。先寻求问题中的涉及的基本量,即点G的横坐标用k的代数式表示,从而产生函数关系式,把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使问题获解,对于一些动点,在变化过程中引入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变量,从而使变量与其中的参变量之间构成函数关系,此时,用函数思想与函数方法处理起来就较为方便。
链接练习:1、设椭圆的2个焦点为、,左准线为l,椭圆上存在一点P满足是点P到l的距离和的比例中项,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和.求的取值范围;
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
(1)求圆的方程;
(2)圆与轴相交于两点,圆内的动点使成等比数列,求的取值范围.
4、双线的两个焦点为、,若P其上一点,且,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1,3) B. C.(3,+) D.
5、对任意实数k,线y=kxa+b与椭圆恒有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6、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设过定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为锐角(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解:由题设,得;由椭圆第二定义,得,因此,解得,又,所以,即,解得
2、解:由已知条件,直线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方程得.
整理得   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和等价于,
解得或.即的取值范围为.
3、解:(1)依题设,圆的半径等于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 .
得圆的方程为.
(2)不妨设.由即得.
设,由成等比数列,得
,即 .
在圆内,故
由此得.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4、解:曲线定义得,,,∵
∴,,故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故选B。
5、解:将椭圆化为普通方程:,椭圆交y轴于、 两点,易知直线y=kx+b恒过点A(0,b),要使任意实数k,直线y=kx+b与椭圆恒有公共点,易知当点A在线段PQ上时,不论k取任何实数时,直线与椭圆恒有公共点,从而,即b的取值范围是
6、解:显然直线不满足题设条件,可设直线,
联立,消去,整理得:

由得:或



∵,即 ∴
故由①、②得或
P
O
x
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