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学习目标1、掌握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作用。4、认识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的基本史实。5、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问题:你能用几个词概括旧中国外交的特点吗?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国家外交有政策材料1: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独立自主和平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问题: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的外交政策意义:结束了屈辱外交,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篇章。评价任务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第81页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材料掌握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向目标学习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形势国内形势:政治:我国面临的是无尽的屈辱和历代反动政府留下来的许多不平等条约。经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安定民生,巩固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苏美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国际形势:战后两大阵营对峙;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包围威胁新中国。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到达莫斯科车站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问题:我们国家建立之初,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建交国家外交有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意义: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孤立和封锁、争取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敌视战后初期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是①军事上包围②外交上孤立③经济上封锁、禁运美国对华态度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评价任务二::阅读教材P82页和相关史事部分,准确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的时间、会见的国家、内容、影响等(指向目标2)睦邻友好重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会见国家内容影响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对中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对世界:影响深远,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合作与探究2:阅读史料:1954年朝鲜问题、印度支那问题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显示了周恩来卓越的外交艺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日内瓦会议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2、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3、万隆会议遇到了哪些困难?4、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历史意义?评价任务三:自主学习并阅读教材第83页回答以下问题:(指向目标三)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历史再现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企图破坏会议,把矛头对准中国和共产主义。共同探究面对会议上的不和谐,如果你是周总理,你该如何应对呢?针锋相对?我们看周总理是如何应对的置之不理?国际舞台提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有何作用?材料一:“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材料二:“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同:①遭遇相同: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②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建设道路不同。背景: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困难)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重要意义)合作与探究3:阅读史料: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国际舞台提方针问题: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你能请举例说明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思想内涵?“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平等、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国际舞台提方针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对比,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有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旧中国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思考探究旧中国国力弱,主权不独立。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弱国无外交,落后必然挨打。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外交政策成熟求同存异开创了外交新局面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政策一个原则一次会议一种精神一位伟人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智慧,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求同存异”的方针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美国B印度C苏联D蒙古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A朱德B毛泽东C陈毅D周恩来ACD课堂练习AB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B.抗美援朝的胜利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D.与苏联建交4.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①出席APEC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课堂练习新中国初期外交成绩题号时间外交图片史实得分理由1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使美国等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破产21953年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4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分别是哪五项?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是怎样的改变会议航向的?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还在哪次会议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感想?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