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一、最新考纲审析1、高考考点(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考查重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2)货币流通规律(3)汇率变化及其影响3、关注热点(1)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2)我国的货币政策二、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②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③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考点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5.货币与财富(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6.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①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7.外汇和汇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重难点方法突破1.如何判断货币执行哪种职能?(1)从是否需要现实的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其他均需要现实的货币。(2)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2.如何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项目 名称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 别 主要表现 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物价低迷,纸币升值,购买力提高产生原因 经济过热,供不应求,纸币发行过多,生产发展相对不足 经济萎缩,供过于求,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相对过剩主要危害 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投资减少,经济停滞,企业生存困难,失业率提高治理办法 根本方法:发展生产,抑制过热行业的扩张,保证物质供给宏观政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 根本方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平衡生产与供求宏观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具体措施举例 调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或提高银行准备金率;适度控制纸币的发行;适当扩大国家债券的发行;适度抑制消费,调整税收、外贸政策等 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或降低银行准备金率;适当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对生产的投资;鼓励消费、扩大内需;调整税收、外贸政策等联 系 二者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不平衡,即都是由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平衡所造成的;从长远来讲,对社会发展、企业生产、人民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3.如何判断汇率升降?等量A币可以兑换更多的B币,说明A币对B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A币对B币的汇率跌落。4.正确认识汇率变动与币值变化的关系外币 本币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币汇率 本币汇率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不变 更少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更多 不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5.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汇率变动的影响。在各国经济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汇率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资本的国际流动、外汇收支、国内价格水平等产生影响,还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1)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般来说,本币贬值,外币汇率升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出口方面看,外币汇率升高,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降低,因此价格竞争力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进口方面看,当外币汇率升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涨,进口成本加大,进口受到抑制。(2)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当外币汇率升高,本币大幅贬值时,人们为了避免本币进一步贬值所造成的损失,就会将本币换成外币资产或把资金投向国外,导致本国资本外流,但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引进。与此相反,当外币汇率降低,本币升值时,则刺激进口,限制出口,不利于外国资本的流入。四、命题角度探究典例1、(2010·福建文综)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理解。A与题干无关,故不选;B也与题干无关,故不选;C只看到一方面,即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忽略了人们选择商品还会关注商品的价值,故不选C;D全面表达了材料中所体现的“速度”和“价格”两个方面,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故选D。答案:D典例2(2010·安徽文综)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B错,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只要是商品就不会失去使用价值和价值;C错,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D错,货币参与的商品交换已不再是物物交换,其性质已转化为商品流通。“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说明商品出售的重要性,A切题,故选A。答案:A典例3 (2009·浙江文综)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解析: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首先自身必须是商品,有价值,由此排除C。一切商品都可以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故选A,不选B、D。答案:A典例4、 (2010·四川文综)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 (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 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 ④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据教材内容可知,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①的表述与通货膨胀的含义相悖,应排除;国家发行的纸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不一定引起通货膨胀,③错误;商品的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意味着价格太高,物价上涨、纸币贬值,故②正确;物价上涨,钱不值钱,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④正确。故选B。答案:B典例5、2010年8月26日,中国石窟艺术(云冈)金银纪念币发行庆祝仪式在云冈石窟大景区隆重举行。该套金银纪念币共5枚,分别为1公斤金币、5盎司金币、1/2盎司金币、1公斤银币、2盎司银币各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金银纪念币的价值 ( )A.是由国家规定的,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B.是由其职能决定的,因为它有收藏价值C.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它是商品D.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它对人们有用解析:材料中的金银纪念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而货币是商品,因此它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选C项。答案:C典例6一个江洋大盗悄悄光顾了中国,它被称为“世界上的头号窃贼”,一出现就不声不响地从所有人手中窃取财富。不过这个大盗也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施舍者,“它对债务人、不动产所有者的赠予超过了所有慈善事业、捐献、捐赠的总和”。这个让有些人发财有些人崩溃的家伙,就是 ( )A.通货膨胀 B.人民币升值 C.通货紧缩 D.加息解析:材料描述的这个让有些人发财有些人崩溃的家伙就是通货膨胀,选A。答案:A典例7 (2010·北京文综)2002~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人民币元/100欧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①2002至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 ②2002至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 ③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 ④2008至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汇率变化对我国生产、贸易、投资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2002~2009年期间我国汇率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教材可知,2002~2004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下降,中国出口到法国的产品成本下降,我国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①正确;同理,在这期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成本上升,价格更贵,②错误;2008~2009年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上升,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更值钱,有利于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和中国人外出旅游、留学等,此时却不利于欧元区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也不利于欧元区国家人民到我国旅游、求学等,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答案:A典例8(2010·浙江文综)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把握两个变化:一是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贬值,二是乙国货币存款利率高于甲国,需要知道将资金投向哪个国家收益更高,才能知道资金会向哪国流动。根据题中条件可知,若存款一年后1单位甲国货币本息收益为:1+1%=1.01甲国货币单位;一年后1单位乙国货币实际收益为:(1+3%)×(1-2%)=?1.009 4?乙国货币单位。由于1.01>1.009 4,可见相同数量的资金投资甲国获利更多,故选A。答案:A典例9、2011年3月,投资者小王发现,相比前几年,同等面额的人民币能够兑换更多的美元了。这表明 ( )①相对于美元来说,人民币在升值 ②相对于美元来说,人民币在贬值③相对于人民币来说,美元汇率在上升④相对于人民币来说,美元汇率在下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同等面额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这说明人民币在升值,美元在贬值,亦即人民币汇率在上升,美元汇率在下跌。①④正确,本题选B。答案: B典例10、通常情况下,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影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下降,本国货币币值上升B.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本国货币币值下降C.一国的货币贬值,有利于该国商品的出口,不利于进口外国产品D.一国的货币升值,有利于该国商品的出口,不利于进口外国产品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外汇汇率有关知识的理解。外汇汇率升高,意味着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反之,外汇汇率降低,意味着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A、B观点错误。一国的货币贬值,意味着该国产品出口时可以有更多的价格优势,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C正确。D观点错误。答案: C典例11、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0年8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03 5,再度低于前一日的6.801 5(注:6.801 5代表1美元能兑换6.801 5元人民币)。这意味着 ( )①人民币汇率走低 ②人民币贬值 ③美元汇率走低 ④美元贬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注”,可以判断8月13日1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增多,因此①②符合题意,入选;故选A项。答案: A五、时政热点链接1、背景材料:全面认识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问题(1)最近一段时间,①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继美国国会众议院2010年9月29日投票通过特别关税法案后,在上周举行的亚欧领导人会议期间,欧元集团的“三驾马车”也就人民币问题施压。这显然是不明智的。(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9月22日与美国政商届以及友好团体举行了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就目前中美关系中最为关注的贸易不平衡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澄清事实,表达中国立场:造成美方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民币汇率,而是两国贸易和投资结构造成的。人民币汇率是经济问题,决不能政治化。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政策上一直是高度负责任的。在1994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人民币有效价值大幅升值50%,而同期世界主要货币汇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②而在近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许多货币都大幅贬值,而中国则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中国的货币改革,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这种改革也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中国总理温家宝10月5日在欧洲访问时指出:无论从欧盟自身利益还是事实出发,③欧盟都应客观公正地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这符合欧盟的利益,符合中国的利益,对世界经济有利。温家宝指出,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重要的出口市场,双方要从战略高度推动双方关系健康发展。中方将继续扩大从欧盟进口,努力促进中欧贸易趋于平衡;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弹性。2、考点对接①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即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价格水平。②决定一国汇率根本走向的是该国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增长速度。一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致富机会,会带动国内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从而在汇率上反映为一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和货币的升值。相反,如果经济衰退,政局不稳,没有安全保证,政府信用丧失,则会导致汇率下跌。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果;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命题预测训练1、2010年7月12日,我国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汇率是677.18元(人民币)/100美元。2010年3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26 3元。这表明 ( )①外汇汇率上升 ②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③外汇汇率跌落 ④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故选D项。答案:D训练2、在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三个经济学家作了如下辩论:第一个经济学家笑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了,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第二个经济学家反对:“如果现在升值了,恐怕你还没有出国,就已经失业了。”第三个经济学家总结说:“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解析:从形式上看本题是简答题,实际上却是一个辨析题。解答辨析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一个和第二经济学家的主张都有合理之处,又有偏颇;第三个经济学家的看法符合国家当前的政策,但从较长的时间看,汇率是不断变动的。答案:①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②汇率变化好比一把“双刃剑”,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也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更加值钱。但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出口增长。同时,也会造成出口企业的生产萎缩,加大就业压力。③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