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2) 讲义-2021届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金华专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 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2) 讲义-2021届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金华专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标条目】
3-1-3 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标解读】
1.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领域)
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开始的标志)
随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积极响应,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或撰稿工作。
发展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新青年》杂志后来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各地出版了许多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刊物。
口号
“民主”“科学”
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斗争矛头指向儒家学说。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率先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B.向儒家思想猛烈开火。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A.1917年初,胡适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陈独秀还号召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C.1918年起,《新青年》所刊载的文章全部使用白话文;
D.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道德、旧礼制进行猛烈批判。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性质
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意义
(1)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起因
(1)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废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它们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受挫的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爆发了。
经过(第
一阶段)
(1)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官员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学生的示威活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2)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之后,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纷纷同情并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经过(第
二阶段)
(3)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4)运动很快席卷全国二十多个省,它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此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初步胜利
(1)迫于全国爱国群众运动的巨大压力,北洋政府最终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2)中国代表团做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决定。
性质
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主力军
前期:爱国学生;后期(六月初后):工人阶级。(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领导作用)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使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该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考点拓展】
1.几次运动的概括(思想解放方面的不同点):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2.比较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比较点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参与者
具有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学生。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斗争对象
封建专制制度,旧道德,旧文学。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政府。
斗争形式
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改革文学。
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游行示威。
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共同影响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3.比较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比较点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群众基础
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
革命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结果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制国家;但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
取得了斗争的初步胜利
历史
意义
(1)(政治上)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1)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2)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启示
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4.什么是“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的体现,其内涵包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体现在:
①热爱祖国、忧国忧民、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③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活动建议】
推荐观看《恰同学少年》等影视作品,使学生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有为青年的精神,并讨论在“复兴之路”上如何承继这种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