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四 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课标条目】 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3-1 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估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2-4-4 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课标解读】 一、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交往 1.马镫,是骑马时蹬脚和支撑装置。骑者脚踏一侧马镫跨上马背,双脚穿过马镫,这样马镫能起到在奔跑中稳定身体的作用。行进时,骑者以马镫为主要支撑点,可以解放双手,在马背上做各种动作。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 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最先使用帮助上马用的皮绳套大概是中国的中原人、印度人或与中国接壤的中亚游牧民族。大概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马镫的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有,马镫将其手与马融为一体,这些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长枪,越来越普遍的披挂金属盔甲们就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1000年的封建骑士,对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的促成具有重要意义。马镫成为欧亚各国地区之间的文明,在商业、技术、宗教和知识等方面建立起联系,并相互影响的见证之一。 2.丝绸之路(汉朝·西汉) (1)概况:汉朝与西域沟通之后,与西方的贸易日益活跃。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欧洲与西亚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道路抵达中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丝路古镇:库车县史称龟兹,是古代西域诸国中的大国。汉唐时期,中原王朝曾设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西汉,但非汉武帝统治时期)设立,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和安西都护府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龟兹王城,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3)影响: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不但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连为一体,而且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玄奘西行(唐朝):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历经艰难到达天竺,在天竺游历了17年,携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4.鉴真东渡(唐朝):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5次东渡日本,均告失败,第六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留居日本10年,除了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这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与玄奘共同贡献:都为佛教传播作出突出贡献。) 5.马可波罗来华(元朝) (1)背景:元代的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 (2)经过: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父从威尼斯出发,取道波斯,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历时4年到达元帝国。在留居中国的17年间,他多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后来,他们从海路返回威尼斯。 (3)影响:他向一位朋友讲述了自己在东方的神奇经历和见闻,这位朋友笔录成书,写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引起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6.郑和下西洋(明朝) (1)概况:1405-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是指印度洋海域而不是指大西洋海域)。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福州、占城、满刺加、锡兰、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路线图 时间 1487~1488年 1492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国籍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支持 国家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航线 1487年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春天进入印度洋,归途中发现好望角(西欧—好望角)欧非航线 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船队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到达美洲大陆 (西欧—美洲) 欧美航线 1497年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1498年到达印度,从而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西欧—好望角—印度) 欧亚航线 1519年向西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当地部落冲突而被杀。1522年,幸存船员驶过印度洋、大西洋,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环球航行) 航向 向东 向西 向东 向西 备注 / 发现新大陆 最早开辟到达 东方的新航线 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 (2)消极影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犯下了滔天罪行。 三、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入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后,资本、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方面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大大加快,整个世界的生产、销售、贸易与往来都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投资不断扩大,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全球化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也发生百年未遇的变局。比如,世界经济发展失衡、治理困境等问题更加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倾向上升。但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大潮,其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3.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如今,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同国际社会的互动空前紧密,是世界开放发展的受益者、贡献者。中国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承担更多责任,多次发出反对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强音,始终是世界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 4.世界贸易组织: (1)成立:1995年,在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成立。 (2)基本职能: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的贸易争端。 (3)中国入世: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对我国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考点拓展】 1.从季风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应选择在什么季节? 出航:冬季,盛行偏北风,顺风而下。返航:夏季,盛行偏南风,顺风而回。 2.“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美洲 性质 和平交往 利益驱动、殖民掠夺 影响 参考相应考点 参考相应考点 3.丝绸之路的开通、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都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友好交往,说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这些史实说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和平交往有利于它们的相互了解,加深彼此的联系和友谊;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 【活动建议】 1.对照当今世界地图,理解历史上中外交往的过程,识记相关区域的范围和地理位置;认识有关事件发生的缘由,了解这种交往带给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指导学生绘制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并标明其年代;从世界市场的大发展和残酷的殖民掠夺两方面,讨论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3.从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战争征服等多视角,引导学生观察区域联系的方式和程度;在世界范围的地理和历史视野中,帮助学生形成人类文明从分散到整体的认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