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检测系列)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单元基础训练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优化检测系列)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单元基础训练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历史与社会优化检测系列: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基础提升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
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关于歌谣中的“朱皇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明朝??????????????????????????B.?定都长安??????????????????????????C.?设立东厂??????????????????????????D.?营建北京城
2.清人钱泳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市中店铺)次之,典当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3.明、清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皇权不断强化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 )
A.?唐宋时期??????????????????????????B.?明清时期??????????????????????????C.?秦汉时期?????????????????????????????D.?元明时期
5.清朝设立了伊犁将军,它管辖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蒙古地区???????????????????????????C.?新疆地区???????????????????????????D.?西藏地区
6.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称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B.?俞大猷????????????????????????????????C.?郑成功????????????????????????????????D.?林则徐
7.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努尔哈赤有关系的是(??? )
A.?建立后金政权?????????????B.?迁都沈阳,改名盛京?????????????C.?改女真族名为满州?????????????D.?改国号为清
8.明朝初年政治上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
①废丞相、创内阁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④改革赋役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这时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 )
A.?康熙帝????????????????????????????????B.?雍正帝????????????????????????????????C.?乾隆帝????????????????????????????????D.?道光帝
10.“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的苏州(??? )
A.?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B.?资本主义商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纺织业生产规模大
11.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
A.?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中等地位??????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此的监督和任授权力??D.?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12.16世纪,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西方学者称之为“丝—银对流”,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统治者加大对外开放力度????????????????????????????????????B.?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加
C.?国内工商业市镇不断兴起????????????????????????????????????D.?奠定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抗“疫”大显身手。其中,在药物学上可以参考的著作有( ???)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几何原本》
14.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明清前期文化领域出现万马齐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实行(???? )
A.?焚书坑儒??????????????????????B.?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D.?文字狱???????????????????
15.下列著作中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B.????????????????C.?D.?
16.明末清初大胆地批判皇权强化,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的思想家(??? )
A.?李贽?????????????????????????????????B.?黄宗羲?????????????????????????????????C.?预炎武?????????????????????????????????D.?曹雪芹
17.明清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较,相同点是:( ???)
A.?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B.?都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
C.?都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D.?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
18.明清被誉为“四大名著”的小说中,属于清代的小说是(???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19.2010年5月由朝鲜国家级艺术团血海歌剧团潜心50载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登陆北京电视台大剧院,就此开始该剧在中国为期一个月的巡回演出。血海歌剧团之所以选择《红楼梦》创作大型歌舞剧,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 )
A.?情节曲折离奇????????B.?反映了中韩友谊???????C.?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D.?是中国最早的小说
20.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
2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22.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设立军机处???????????????????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23.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推恩令”、“废丞相”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对外文化的交流???????????C.?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D.?民族政策的演变
24.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乾隆盛世
25.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 ?④实行闭关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 主观题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50分)
(本大题满分7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阅读下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分)
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分)

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2分)

(本大题满分14分)27.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明清》在节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小强同学对这两个朝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为自己的习作拟定的部分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屹立世界东方再创盛世繁华】17世纪初,________(民族)首领________(人名)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4分)
(2)【抗击外来侵略多民族的统一】清朝在抗击外来侵略和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方面有巨大贡献。
材料一:……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哪次战役名称及签订条约?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别是什么?(5分)
(3)【经济的繁盛】
材料二:(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例举这一现象的特征。(5分)
(本大题满分11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3分)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分)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4分)
(本大题满分6分)29.有这样一本书: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1)请写出这本书的名称。(2分)
(2)本书的作者是谁?这本书在文学史上有什么成就?(4分)
(本大题满分12分)30.(思想闭锁,认知短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四:1861年,名士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材料一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分)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四与材料三回答,魏源与冯桂芬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解析:歌谣中的“朱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A项建立明朝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项定都长安与明朝无关,不符合题意;CD两项建立东厂和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人是明成祖朱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 C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了古代投资置办产业以购置田地为主,经商的次之,开典当铺的又次之,由此分析可知题干实质上主要反映出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导致的社会影响。A项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B项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不符合题意;C项政府倡导重农抑商是与题干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符合题意;D项国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不符合清朝厉行重农抑商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 A
解析:明朝是汉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B、D两个选项。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统一王朝,清朝不属于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含有③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②皇权不断加强是它们的相似之处。?A项①②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相似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 B
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到鼎盛。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B项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 C
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以南地区。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C项新疆地区是伊犁将军管辖的地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 C
解析:据题干“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结合所学可知,“一代英雄”是指郑成功。结合所学可知,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赤嵌楼和台湾城,收复台湾。?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郑成功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称颂的民族英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 A
解析: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A项建立后金政权的是努尔哈赤,不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为皇太极的行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 A
解析:明初统治者为了加强政治上的巩固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丞相、创内阁、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础,所以①②选项符合题意。③④是经济上的措施。?A项①②是明朝初年政治上巩固统治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9. D
解析: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从乾隆统治后期开始,清朝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财政亏空,清朝开始由强盛转入衰落。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盛世”。?D项道光帝不是康乾盛世时期的在位皇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0.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有关知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材料反映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因此可以判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故选C。
11. C
解析:题干的“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表明清朝实行的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监督和任授权力。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驻藏大臣,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对金瓶掣签制度解读,没有划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海外贸易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才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所以A不符合题意;16世纪,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出口大宗商品有茶叶、生丝、土布、瓷器,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所以B符合题意;国内工商业市镇不断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奠定基础,所以C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与海外贸易无关,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 C
解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项《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不符合题意;B项《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C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巨著,符合题意;D项《几何原本》由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4. 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明清时期的“文字狱”。A是秦朝时期,故排除;B是汉代的,故排除;C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排除;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指的是《天工开物》。故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答案为:C
16. 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学者黄宗羲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AC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黄宗羲大胆地批判皇权强化,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7. 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中,出现了许多近代进步思想(思想家);中国也出现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近代进步思想(思想家)。A项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错误,中国没有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陆续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都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中国则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符合题意;C项都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错误,欧洲在手工工场产生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没有诞生新的阶级,不符合题意;D项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是明清时期经济、政治发展与同时期的欧洲的相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 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属于清代的小说是《红楼梦》,D项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属于明代小说。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故答案为:D。
19.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楼梦》。血海歌剧团之所以选择《红楼梦》创作大型歌舞剧,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故答案为C。
20. B
解析: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1. 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不许立丞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明朝是题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 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其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皇帝的旨意,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A项设立军机处不可能出现在《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中,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对明朝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3. C
解析:?“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文化上加强集权的举措,“推恩令”是汉武帝在政治上为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废承相”是明太祖加强君主专权的举措,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使封建专制统治得到了加强 。ABD三项和题干“焚书坑儒”、“推恩令”、“废丞相”等相关资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最有可能是他研究的课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4. D
解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这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不符合题意;D项乾隆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5. D
解析: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我国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中国封建王朝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清朝时期,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往来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他们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失了外贸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了,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所以①②④正确。D项①②④是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二、材料分析题
26. (1)戚继光;明朝人。
(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寇。
(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第(1)问认真读图,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戚继光,可知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就是戚继光。第(2)问材料二中的诗句是在继承父职后写下的,诗中“海波”不平的原因,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二子目戚继光抗倭的内容中:“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据此可知。第(3)问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二子目戚继光抗倭的内容中:“戚继光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称‘戚家军’。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
27. (1)女真族;努尔哈赤或皇太极
(2)《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①西藏:驻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
(3)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女直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2)依据材料一“在沙俄军队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日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波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饿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以及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在西藏、新驵、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別是①西藏:驻藏大臣; 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
(3)根据材料二"(明代中后明)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明出现了的现象是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课本关于清朝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的内容解答问题。
28. (1)隋朝。门第的高低。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科举制的相关史实及科举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就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创于隋代,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门第高低。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但到了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29. (1)《红楼梦》。(2)作者:曹雪芹。
成就:《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红楼梦》的相关知识,本题是基础题,通过材料“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知道此书是《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30. (1)天朝上国(华夏至上)。闭关锁国,愚味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3)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乾隆皇帝的“华夷”观是天朝上国。根据材料“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可知闭关锁国,愚味无知,发展 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三是主张学习西方。材料一是鄙视西方。由鄙视西方到学习西方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3)根据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和“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知魏源与冯桂芬的观点是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1)天朝上国(华夏至上)。闭关锁国,愚味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3)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