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三 理解权利和义务 【课标条目】 2-3-1 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3-5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课标解读】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尊严与家庭的幸福,而且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 1.公民基本权利 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1)政治权利和自由 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意义或重要性: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②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③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2)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它包括: 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③住宅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社会经济权利 ①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②劳动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③物质帮助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4)文化教育权利 ①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②文化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依法行使权利 (1)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 ①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②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③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时间表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活;仲裁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判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等。 ④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自讼。 3.公民基本义务。 公民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劳动、受教育、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1)遵守宪法法律 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②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2)维护国家利益 ①包含“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两部分。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每个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a.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b.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我国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B.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a.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b.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c.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国家利益至上 A.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B.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C.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D.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a.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b.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c.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d.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3)依法服兵役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现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4)依法纳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依法履行义务 (1)法定义务须履行: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2)违反义务须担责: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5.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1)表现: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处理好权利义务关系有何意义? ①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知识拓展】 1.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哪些? (1)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行为。 (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 (4)策划、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行为。 (5)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 2.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与联系。 产生 实施的保证 举例 联系 法定 义务 由国家规定 国家强制力 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 道德 义务 在社会生活 中自发形成 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 参加志愿者活动 ,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密切联系。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定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15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2020年1月31日,网民王某并未感染新冠肺炎,因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发生口角,其为了泄愤,故意编造自己确诊新冠肺炎的虚假信息,并发布到业主微信群内,造成群内业主恐慌。王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依法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行政拘留。 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分析王某的行为。 王某的行为是错误的。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王某享有言论自由权,同时必须履行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必须履行遵守国家法律的义务。而他的行为既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集体的利益,且违反了法律。所以他的行为是错误的。 (特别注意:角度类题目的回答,先要写出角度要求的知识原理,再结合案例实际分析。) 【活动建议】 1.搜集因侵犯人身权利而受到法律严厉惩处的案例,说明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并讨论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行为表现及其危害,讨论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 3.结合本地实际,以“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