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二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课标条目】 3-2-2 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解析新时期的鲜明特点、显著成就、突出标志,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3-4-1 引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生动事例,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3-4-2 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要求。 【课标解读】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篇) 1.召开时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会议内容: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会议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二、改革开放的推进(实践篇) 1.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首先掀起改革浪潮的地方:农村。 B.农村改革的主要做法:实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等地的农民采用,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②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十二届三中全会: ①会议内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会议意义:这次全会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2.开放 (1)首先推行开放的地区:沿海地区。 (2)首批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在沿海地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位于广东省)、厦门(位于福建省)。(厦门:既是新中国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又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它们通过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产。可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3)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5)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6)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7)目前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篇) 1.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邓小平为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当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考点拓展】 1.改革:从地域上看:首先从农村展开。从内容上看:首先从经济体制展开。 开放:从地域上看: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从内容上看:首先设立经济特区。 2.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事件 时间 核心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 1952年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 作社 1953~ 1956年 把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公 社化 1958年 提高、扩大公有化程度和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3.比较土地改革的“分地”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 土地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同点 分的是所有权 分的是使用权 共同点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普遍得到当时农民好评等。 4.中国近、现代史上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史实: 时间 事件 原因 影响 1842年 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失败,被迫开放 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加快经济发展,主动实行对外开放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5.20世纪我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巨变 领导人及 指导思想 历史事件 主要成果 第 一 次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第 二 次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建立新中国、 完成三大改造 建立新中国,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 第 三 次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活动建议】 1.访问长辈,记录他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学习口述史料的方法。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2.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为题,组织学生评选改革开放以来感触最深的几件大事。 3.以“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为题,讨论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如就业、教育、住房、交通、物价、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表达我们的新期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