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7《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7《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32张PPT)

资源简介

谁是我们最
可爱的人
魏巍

掰断
坚韧
淳朴
谦逊
覆灭
过瘾
豁亮
犁耙
迸裂
军隅里
胸膛
憋闷
聚歼

塞苹果
èn
bāi
rèn
chún
xùn

yǐn
huò

bèng

táng
biē
jiān
qiā
sāi

[huō]
1.裂开:~了一个口子。纽襻儿~了。
2.狠心付出很高的代价;舍弃:~出三天工夫也得把它做好。
[huò]
1.开阔;开通;通达:~然。~达。显~。
2.免除:~免。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为了支援正在浴血奋战的朝鲜人民,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具有现代技术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背景介绍
通讯文。
本文是什么文体?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阅读课文,思考文中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各表现志愿军什么精神?
{FABFCF23-3B69-468F-B69F-88F6DE6A72F2}事例
精神
松骨峰战斗
革命英雄主义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国际主义
防空洞中的谈话
爱国主义
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
{FABFCF23-3B69-468F-B69F-88F6DE6A72F2}事例
侧重点
松骨峰战斗
对敌人的狠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对朝鲜人民的爱
防空洞中的谈话
爱国是做出一切行动的基础
共同表现志愿军指示是“最可爱的人”。
课文结构
谁是最可爱的人
开头议论抒情
三个典型事例
结尾议论抒情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中的谈话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比喻,写出了思想感情如潮水般流淌不断的特点,表现出“我”所受感动之深,影响之长,使得文章更有感染力。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把思想感情比喻为“潮水”在“放纵奔流”,比 “我一直都被深深地感动着”好在哪里?
抒情。唤起读者感情,引起共鸣。
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
点题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设问。引人注意。
阅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阅读 “松骨峰战斗”,并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要素。
二次战役时;
松骨峰(或书堂站);
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
松骨峰战斗;
去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遭遇;
打死300多敌人,使主力聚歼了敌人。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这样子连用三个反问有什么作用?
既突出了中心,又以强烈的感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阅读课文“火中救小孩”的故事。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重回朝鲜战场,做一名小记者,去采访志愿军战士马玉祥。你会问什么?
同桌合作,分别扮作记者和马玉祥,开展采访活动。
①你救人的时候,火又盛,烟又大,别人都不敢到跟前去。你为什么要去呢?
②当你扑进着火的屋子时,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你为什么不马上出来呢?
③你当时救人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你不怕危险吗?
分角色朗读第13自然段,概括战士对作者“三问”的“三答”内容。
一问:
一答:
二问:
二答:
三问:
三答:
“你不觉得苦吗?”
为了人民的安宁幸福——高尚的苦乐观
“你想不想祖国啊?”
想,但要完成祖国人民的嘱托——高度的责任感
“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崇高的荣誉感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郑伯农评

从这一评论告诉我们,魏巍的文章,不仅报道的内容是“最可爱的”,在写作艺术上也是很“可爱的”。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述和引述相结合的语段,体会其作用。
第5—7段:
直接叙述描写松骨峰战斗的全过程,表现战斗之激烈,战士之英勇,又引述营长的话表达对战士的歌颂、崇敬之情。
第13段:
直接引述战士对作者三个问题的回答,中间穿插描写战士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
作用:直接表现了战士们高尚的幸福观,表现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让读者感到战士仿佛就在面前,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这时候,勇士们是( )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 ),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 )去,把敌人( ),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请同学们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词语,再与第5自然段的原文比较,体会作者饱含的感情。
仍然


抱住
“仍然”凸显出战士们英勇顽强的钢铁意志。
“摔”的果敢、“扑”的英勇、“抱住”的坚决,都在这看似朴实的叙事中一一体现,饱含着作者最深情的赞美。
请同学们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比喻句,再与第10自然段原文比较,体会作者饱含的感情。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 。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用红高粱作比,既与马玉祥外形相似,更是凸显出马玉祥的朴实与淳朴,对马玉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阅读结尾两段,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
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鸣。
最后一段写祖国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意图是什么?
将这种和平幸福的生活和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吃苦对比联系起来,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起什么作用?
议论和抒情。
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引起读者共鸣。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透过战火的硝烟,
我们仿佛看到了你们顽强的身影:
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
轰不垮你们的钢铁意志,
炸不毁你们的铸就的血肉长城。
子弹打光,
双手照样令敌人胆寒;
全身着火,
那就和敌人共归于尽。
嘴里衔着的半块敌耳,
定格为一腔赤胆忠心!
沾满敌人脑浆的手榴弹,
屹立成一座永恒的丰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