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讲:金属的性质 1063625201930 知识点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光泽 块状铁、镁、铝大多是 色,铜是 色、金是 色、但铁、银的粉末是 色 2.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常温下除汞(液体)外都是 体,熔点最高的是 3.导电性 银>铜>金>铝 >铁 导线 4.导热性 银 做炊具 5.延展性 拉成丝 制成箔 硬度最大的纯金属是铬 密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性质决定用途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是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环保 知识点二:合金 1.概念:在一种 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 特性的物质。( 物) 2.合金的性能: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 ,机械加工性能和抗腐蚀性更 ,熔点更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 。 3.形成条件:一种金属的 点不能高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 3.铁合金:生铁和钢都是 的合金,其区别是含 量不同。 生铁的含 量为2%~4.3%,(较 ) 硬而脆、延展性和机械性能差 钢的含 量为0.03%~2%,(较 ) 硬度大、韧性好 4. 钛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知识点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 的反应 金属大多以化合物存在 1.镁、铝、铁、铜 (金) 条件越来越 ( Al2O3)一层 氧化膜,抗腐蚀性 镁、铝在 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并且镁在空气中就能剧烈 ; 铁只有在 中才能燃烧 铜在 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但不能燃烧 金即使在 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真金不怕火练 (镁能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 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常温下能够发生缓慢氧化——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空气中的氧气共同作用;铜比铁难生锈,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水、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 2.金属与酸的反应 镁、铝、锌、铁、(铜)与盐酸、硫酸 制取H2的酸一般选择 硫酸、 盐酸,不能选浓硫酸和硝酸(强氧化性) 金属与酸发生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 ,溶液的颜色大多不发生变化( 除外) 金属与酸反应都产生 ,但快慢有别;都放出 ,但有多有少; 控制变量:酸的质量及浓度要 ,金属的大小、形状要相同(粉末、块状) 金属 稀盐酸(稀硫酸) 现象 方程式 Mg 反应,有 气泡产生 Zn 反应 剧烈,有 气泡产生 Fe 反应 ,有 气泡产生, 溶液有无色变为 色 Cu 无明显现象 467804537465※ H2相关分析题: 相等质量的金属:镁、铝、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 falseAl Mg Zn Fe H2 18 24 65 56 2 相等质量的酸与足量的金属:镁、铝、锌、铁反应,生成的H2质量 相关图像分析题,斜率越大,反应越 ,金属越 例题: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Zn + H2SO4 = ZnSO4+H2↑ Fe + H2SO4 = FeSO4+H2↑ Mg + H2SO4= MgSO4+H2↑ 65 ? 98 2 56? 98 2 24? 98 2 10g? g 0.31 10g ? g 0.36 10g? g 0.83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时,镁>铁>锌; 金属与盐的反应 (溶液中进行)(非 K 、Ca、Na) 实验 现象 方程式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 色的物质, 溶液由 色变成 色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 色的物质, 溶液由 色变成 色 铝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 色的物质, 溶液由 色变成 色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 色的物质, 溶液由 色变成 色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 反应现象:生成金属覆盖在原金属表面;溶液颜色的变化 (1)只有较活泼的金属才能把不太活泼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2)被置换的金属化合物必须溶于 。 (3)铁与酸或金属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铁的化合物中铁均显 价。 (4)参加反应的金属不能为钾钙钠。如把钠放入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不是2Na+CuSO4=Na2SO4+Cu, 而是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4.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用: -67945135255①判断金属与 的反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 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面金属置换盐溶液里 面金属。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 控制变量:金属的大小、厚薄相同,表面氧化膜要用砂纸打掉,酸的浓度、多少、温度要相同 设计实验证明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 方案一:镁、硫酸亚铁(aq)、铜 (单质、盐、单质) 方案二:硫酸镁(aq)、铁、硫酸铜(aq) (盐、单质、盐) 5.置换反应 :一种 与一种 反应,生成另一种 与另一种 的反应(判定) 置换反应的特征: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1)反应物一定是 与化合物; (2)生成物一定是单质与 。 622300234950 1.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Z>X>Y C.X>Z>Y D.Y>X>Z 2.下列有关金属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 B.钢是纯铁 C.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 3.将铜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 A.HCl 溶液 B. AgNO3 溶液 C. MgSO4 溶液 D. Ba(OH)2 溶液 4.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使用也最早 B.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 C.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 D.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储量有限,可再生 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D.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6. 某同学分别用1g的甲金属、乙金属、丙金属粒与足量的某酸反应以制取氢气。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与当地的金属价格见下表: 物质 所需时间 价格 甲金属粒 约13900s 1000g/10.00元 乙金属粒 约50s 500g/20.00元 丙金属粒 约20s 25g/10.80元 从上述实验中得出实验室应选用制取氢气的金属是 A.甲金属 B.乙金属 C.丙金属 D.甲和丙金属 7.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丙>甲>乙 B. 甲>乙>丙 C. 丙>乙>甲 D . 甲>丙>乙 39751004603758.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9.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 379095073025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10.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11.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 A.Zn-Cu合金 B.Zn-Fe?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12.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B.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 C.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 D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和单质Ag 215900-71120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原因是( )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2.我省有近百家企业参与了奥运建设,产品涉及体育器材、建筑材料、相册、食品等。下列奥运产品使用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部分书册使用了再生纸 B.场馆建设使用了大量的钢筋 C.部分相册使用了塑料粒子 D.部分印刷油墨使用了无毒、可食用级的大豆油墨 3.将过量铁粉投入盛有硫酸铜和硫酸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Cu和Fe B.Cu ?C.Zn和Cu D.Cu和Fe 4.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 A. B. C. D. 5.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弱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 6.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事实可用于判断X、Y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 ①X能和稀盐酸反应而Y不能;②X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③常温下X能与氧气反应而Y不能;④在化合物中X显+3价,Y显+2价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8.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 A.①或④ B.①或② C. ②或③ D. ③或④ 第一讲:金属的性质 1063625201930 知识点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光泽 块状铁、镁、铝大多是 银白 色,铜是 红 色、金是 黄 色、但铁、银的粉末是 黑 色 2.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常温下除汞(液体)外都是 固 体,熔点最高的是 W 3.导电性 银>铜>金>铝 >铁 导线 4.导热性 银 做炊具 5.延展性 拉成丝 制成箔 硬度最大的纯金属是铬 密度最大的是 Os ,最小的是 Li 。 性质决定用途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是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环保 知识点二:合金 1.概念:在一种 金属 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 金属 特性的物质。( 混合 物) 2.合金的性能: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 高 ,机械加工性能和抗腐蚀性更 好 ,熔点更 低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 合金 。 3.形成条件:一种金属的 熔 点不能高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 3.铁合金:生铁和钢都是 铁 的合金,其区别是含 碳 量不同。 生铁的含 碳 量为2%~4.3%,(较 高 ) 硬而脆、延展性和机械性能差 钢的含 碳 量为0.03%~2%,(较 低 ) 硬度大、韧性好 4. 钛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知识点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 O2 的反应 金属大多以化合物存在 1.镁、铝、铁、铜 (金) 条件越来越 困难 ( Al2O3)一层 致密 氧化膜,抗腐蚀性 镁、铝在 常温 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并且镁在空气中就能剧烈 燃烧 ; 铁只有在 纯氧 中才能燃烧 铜在 持续加热 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但不能燃烧 金即使在 高温 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真金不怕火练 (镁能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 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常温下能够发生缓慢氧化——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水 、空气中的氧气共同作用;铜比铁难生锈,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水、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 2.金属与酸的反应 镁、铝、锌、铁、(铜)与盐酸、硫酸 制取H2的酸一般选择 稀 硫酸、稀 盐酸,不能选浓硫酸和硝酸(强氧化性) 金属与酸发生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 相同 ,溶液的颜色大多不发生变化( 铁 除外) 金属与酸反应都产生 气泡 ,但快慢有别;都放出 氢气 ,但有多有少; 控制变量:酸的质量及浓度要 相同 ,金属的大小、形状要相同(粉末、块状) 金属 稀盐酸(稀硫酸) 现象 方程式 Mg 剧烈 反应,有 大量 气泡产生 Zn 反应 较剧烈 剧烈,有较多 气泡产生 Fe 反应 缓慢 ,有 少量 气泡产生, 溶液有无色变为 浅绿 色 Cu 无明显现象 467804537465※ H2相关分析题: 相等质量的金属:镁、铝、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 falseAl Mg Zn Fe H2 18 24 65 56 2 相等质量的酸与足量的金属:镁、铝、锌、铁反应,生成的H2质量 相等 相关图像分析题,斜率越大,反应越 剧烈 ,金属越 活泼 例题: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D ) Zn + H2SO4 = ZnSO4+H2↑ Fe + H2SO4 = FeSO4+H2↑ Mg + H2SO4= MgSO4+H2↑ 65 ? 98 2 56? 98 2 24? 98 2 10g? 15.1 g 0.31 10g ?17.5g 0.36 10g? 40.8g 0.83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时,镁>铁>锌; 金属与盐的反应 (溶液中进行)(非 K 、Ca、Na) 实验 现象 方程式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 红 色的物质, 溶液由 蓝 色变成 无 色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 红 色的物质, 溶液由 蓝 色变成 无 色 铝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 溶液由 浅绿 色变成 无 色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 溶液由 无 色变成 蓝 色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 反应现象:生成金属覆盖在原金属表面;溶液颜色的变化 (1)只有较活泼的金属才能把不太活泼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2)被置换的金属化合物必须溶于 水 。 (3)铁与酸或金属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铁的化合物中铁均显 +2 价。 (4)参加反应的金属不能为钾钙钠。如把钠放入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不是2Na+CuSO4=Na2SO4+Cu, 而是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4.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用: -67945135255①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 不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金属置换盐溶液里后面金属。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控制变量:金属的大小、厚薄相同,表面氧化膜要用砂纸打掉,酸的浓度、多少、温度要相同 设计实验证明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 方案一:镁、硫酸亚铁(aq)、铜 (单质、盐、单质) 方案二:硫酸镁(aq)、铁、硫酸铜(aq) (盐、单质、盐) 5.置换反应 :一种 单质 与一种 化合物 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 与另一种 化合物 的反应(判定) 置换反应的特征: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1)反应物一定是 单质 与化合物; (2)生成物一定是单质与 化合物 。 622300234950 1..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B ) A.X>Y>Z B.Z>X>Y C.X>Z>Y D.Y>X>Z 2..下列有关金属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 B.钢是纯铁 C.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 3.将铜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B ) A.HCl 溶液 B. AgNO3 溶液 C. MgSO4 溶液 D. Ba(OH)2 溶液 4.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使用也最早 B.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 C.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 D.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储量有限,可再生 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D.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6. 某同学分别用1g的甲金属、乙金属、丙金属粒与足量的某酸反应以制取氢气。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与当地的金属价格见下表: 物质 所需时间 价格 甲金属粒 约13900s 1000g/10.00元 乙金属粒 约50s 500g/20.00元 丙金属粒 约20s 25g/10.80元 从上述实验中得出实验室应选用制取氢气的金属是( B ) A.甲金属 B.乙金属 C.丙金属 D.甲和丙金属 7.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D ) A. 丙>甲>乙 B. 甲>乙>丙 C. 丙>乙>甲 D . 甲>丙>乙 39751004603758.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9.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 379095073025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B )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10.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C )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11.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C ) A.Zn-Cu合金 B.Zn-Fe?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12.向一定质量的Zn(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B.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AgNO3 C.整个过程中Zn(NO3)2的质量不变 D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和单质A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