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填空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填空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知识点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________。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合金。
注:
Al与Fe相比的优点:密度_____、耐_______。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固体;有______光泽;
易______、导热;有_________性。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______物。
2、合金是__________,而不是化合物。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____合。
合金中至少含一种_______。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_______、________、更耐__________。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______。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______,反之为______。
(反应原理:Zn+2HCl==ZnCl2+
H2↑或
Zn+H2SO4==ZnSO4+
H2↑)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
结论:____
_______比较活泼,_____与_____次之,
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
_____、_____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___________。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判断金属能否与_________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判断金属与______________反应的剧烈程度。

判断金属能否与_________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金属能否与______反应以及与_____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利用金属于_____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方法二: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红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将铜片浸入
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例2:设计实验证明Fe、Cu、Ag活泼活泼性。
方法一:用Cu分别与Fe(NO3)2、AgNO3反应。
方法二:用Fe、Ag分别与Cu(NO3)2反应。
注:Fe与HCl
、H2SO4
、CuSO4等发生__________反应时,生成亚铁化合物(即二价铁)。
4、置换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①置换反应:A
+
BC
==
B
+
AC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CB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小结
1、金属
+
氧气
→金属氧化物。

Al
+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
+

→盐
+
H2↑(条件:①金属比活泼;②酸为盐酸、稀硫酸)
补充: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Cl-、SO42-、NO3-等)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SO4、NaNO3等。

Zn+
HCl________________
Zn+
H2SO4
==
_____________

Mg+HCl
==_____________
Mg
+
H2SO4
==_____________

Fe
+HCl
==
______________
Fe
+
H2SO4
==
____________

Al
+HCl
==
______________
Al
+
H2SO4
==
____________
注:
(1)
相同质量的Mg
Al
Zn
Fe与足量的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量:
Al
>Mg>Fe>
Zn
(2)
相同质量的盐酸、稀硫酸与足量的Mg
Al
Zn
Fe反应。产生H2的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上两种情况下,产生H2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
+
盐→新金属
+
新盐
条件:①反应物中的金属比盐中金属______;②盐必须________;③金属__________除外

Fe
+
CuSO4
==
_____________
(注意生成物中铁元素显+2价)

Al
+
CuSO4
==
_______________

Cu
+AgNO3
==__________________

Cu
+2Hg(NO3)2
==_____________
注意:①
多种金属与同一化合物反应时,最______的金属先反应。如:Fe、Cu混合物同时放入AgNO3溶液中,_____先反应。

同一金属与多种盐反应时,先置换出最__________的金属。如:Fe与AgNO3和Cu(NO3)2
的混合液作用时,先置换出______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金属资源除金、银等少数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工业上把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_______,它是________物。
■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先后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越活泼利用越_________。
一、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设备:高炉。
3、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注意,不是C还原Fe2O3
。)
4
、CO还原Fe2O3
实验:
现象:
红色粉末变为黑色、石灰水变____________、尾气燃烧产生________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
CO
+
Fe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
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
CO
+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要先通_________再加热,以防止________。

反应完全后,要先停止_______,再停止________,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

尾气必须点燃处理,以防止___________。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____、______同时接触。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表面______、干燥。

在铁制品表面______________.如:涂油或刷漆、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将铁制成_______________。
2、金属资源保护:

防止金属的_______。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有效的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_____品。
3、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铁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生锈,所以要及时除去铁锈,否则会加速铁的锈蚀。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溶质:______________。(可以是固、液、气体)
2、组成
溶剂:能____________其他物质的物质。(常为液体,有水时水总是溶剂)
注意:溶液从宏观上看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
溶液从微观上看是由______分子(或离子)和__________分子构成的。
3、特征:___________性。(指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浓度等均相同)
____________性。(指温度不变、溶剂不减少,溶质与溶剂不分离)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碘酒是褐色的。CuSO4溶液是___色的(因含有Cu2+)。FeCl3是______色的(因含有Fe3+)。FeCl2是________色的(因含有Fe2+)。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______________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纯净物。
(3)注意: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______、_______、将固体研碎。
4、读法:一般读作“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水溶液常省掉溶剂水的名称。
常见溶液的溶质、溶剂:
溶液名称
碘酒
稀盐酸
生理盐水
石灰水
汽水
溶质
I2
HCl
NaCl
Ca(OH)2
H2CO3
溶剂
C2H5OH
H2O
H2O
H2O
H2O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多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_____
2、部分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如:_________、,NaOH等。
注意:CaO溶于水时是由于CaO与水反应____热。
3、少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如:___________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______分散到_______里形成的______物。
注意:分散后的_______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如:牛奶
2、特征:______-、不稳定。静置后分层,但加_______剂后就不分层。
3、(了解)乳化剂:能使互不_____的液体形成稳定______--液的物质。
洗洁精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功能
注意:汽油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汽油溶解油污
四、悬浊液: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里形成的混合物。
注意:分散后的_______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如:泥水、浑浊的石灰水
特征:______、_______。静置后______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_____时所得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_________下,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_____的溶液。
注意:(1)饱和溶液还可溶解其它溶质,不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2)谈到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___________。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
注:Ca(OH)2不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____________
3、结晶及其方法
1)结晶:
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结晶方法:______________结晶和__________结晶
(3)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________影响较_____的物质。如NaCl
溶液。
注意: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都________。
(4)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_______影响_____的物质。如KNO3
溶液。
注意: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都______、但溶剂的质量______。
4、浓溶液与稀溶液: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______溶液。反之,是___溶液。
注:(1)溶液浓稀与饱和与否没饱和________关,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分类。
浓溶液____________是饱和溶液。如:饱和石灰水是稀溶液。
稀溶液________是不饱和溶液。如:浓度较小的石灰水可能是饱和的。
(2)只有在相同________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
准确理解概念的四个要素:
(1)条件:“在一定_____下”
(2)
标准:“在______g溶剂里”
(3)状态:“达到______和状态”
(4)单位:通常用“____”
作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表示某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多少克溶质

如:20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溶解度还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m(溶质):m(溶剂):m(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解度的大小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同时受_____-影响。只要_______-一定,固体的溶解度
就一定,与溶液多少、溶液是否饱和均______关。
除氢氧化钙外,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
5、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作图法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
②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_______
③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________
三、气体溶解度
1、定义:在101kPa和一定温度下,在_______体积水达到_____时所溶解的气体______。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______-和______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_____;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______。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1、溶液的浓度: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____。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如:“溶质_____分数”、“_____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______质量与________质量之比。
2、计算式:
①溶质质量分数
==
_________________
Χ100%
②溶质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
Χ100%
3、注意:
(1)溶质质量分数与_______、溶液质量多少无关。
(2)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CuSO4.5H2O溶于水,溶质是_____________
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1、溶液稀释的方法:加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2、计算依据:m浓
×
c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溶液质量为A克,溶质质量分数为a%,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b%,则分别对应等式如下:
(1)若加水或蒸发,

A
x
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低浓度的溶液,则
A
x
a%+
B
x
b%==_______________
注意:同一溶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二者浓度之和的一半和密度较大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之间。
例如:已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则10%的硫酸溶液与30%的硫酸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_______________之间。
又如:已知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则10%的氨水溶液与30%的氨水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_________________之间。
四、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混合计算
1、要用溶质质量列比例式。
2、反应后溶液质量的算法:用反应前固液质量总和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

6g石灰石与47.2g稀盐酸恰好反应,剩余物质量为51g,求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酸)
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一)用溶质固体和水来配制
1步骤: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_______、药匙、________、胶头滴管、_______、玻璃棒。
3注意:不能在量筒里____________-。
标签上应标明溶液_______及溶质____________。
(二)用浓溶液稀释
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仪器:_____、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与酸或碱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2、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不能使_____________变色。
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能使无色酚酞变_______。
3、注意:难溶的酸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Cu(OH)2、Fe(OH)3、Al(OH)3
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要将石灰水、白醋、水三种无色液体一次鉴别出来,应选紫色石蕊试液
二、常见的酸:盐酸:HCl

酸:________
碳酸:_________
硝酸:________
磷酸:__________
氢硫酸:_________
醋酸:___________
1、盐酸
(HCl气体的水溶液。)
物理性质:①无色液体
②有________气味
③有________性
用途:①除铁锈
②帮助消化
③制药物
注意:①浓盐酸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盐酸敞放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2、硫酸:H2SO4
物理性质:无色、______液体。
浓硫酸的特性:
①_______性。物理性质。浓硫酸可作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_______
如:胆矾CuSO4.5H2O与浓硫酸作用,变为白色的CuSO4
,其中浓硫酸表现为吸水性。
②_____性,_____性(化学性质)如:浓硫酸使木条或纸张变黑,其中浓硫酸表现为___性
③强氧化性:(化学性质)
如:不能用浓硫酸制H2。虽然浓硫酸能与金属反应,但______________
用途:①除铁锈
②作气体________剂
注意:①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浓硫酸敞放的空气中,会吸收水分,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3、酸的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变______,不能使_________变色。


+
活泼金属

______
+
H2↑
(置换反应)
条件:金属要比氢_________,酸为_______--或盐酸。

酸+金属氧化物→盐+
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
CuO+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Fe2O3+HCl==____________________
CuO+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3H2SO4==________________

酸+碱→盐+
H2O
(复分解反应)
NaOH+HCl==___________________
Cu(OH)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OH)3+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盐→新的酸+新的盐(复分解反应)
HCl+AgNO3==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HCl==________________
NaHCO3+HCl==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HCl=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_________
氢氧化钾:_____
氢氧化钡:______
氢氧化铜:____________
氢氧化铁:__________氢氧化镁:__________
氢氧化铝:_______
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
4、
1、氢氧化钠:俗名:火碱、________、苛性钠。
物理性质:易溶于水且放热。(有吸水性,NaOH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_______、_______)

途:做干燥剂、除油、制肥皂。
注意:①NaOH固体要密封保存的原因:a:防止吸收空气中的______分而潮解;b:防止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而变质。(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NaOH是否变质的方法:加入稀盐酸,若___________,则变质。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假设1:没有变质。假设2:部分变质。假设3:全部变质。
具体方法步骤:(1)取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若______________,则没有变质,假设1成立。______________,则已变质。(2)取变质的溶液,先加足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________,则部分变质,假设2成立,若________色,则假设3成立。
2、氢氧化钙Ca(OH)2:俗名:______________、消石灰
物理性质: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

途:建筑上用来砌砖、刷墙。
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林业上用来防虫害

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碱的通性

与指示剂作用:碱能使石蕊变_____________,酚酞变_____________。

碱+金属氧化物→盐+
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条件:碱必须微溶或可溶
Ca(OH)2+CO2==__________________
NaOH+CO2==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酸→盐+
H2O
(复分解反应)
NaOH+HCl==______________
Cu(OH)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OH)3+HCl==_________________

碱+盐→新的碱+新的盐
(复分解反应)
NaOH+FeCl3=_________________
NaOH+Cu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1、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教材P60
实验10-8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酚酞的作用: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

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好完全反应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和反应: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注意:①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是中和反应。
在提到基本反应类型时,不能说成中和反应,必须说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要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却______________是中和反应。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的H+和碱_______-的结合成________;中和反应都要_____热。
3、酸碱盐的概念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___________的化合物叫酸。(酸由H元素和酸根组成)。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叫碱。

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H2SO4==CaO4+2H2O
3、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Al(OH)3+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测定。
2、pH的范围:______________
3、pH____________,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_______。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pH___________,溶液显中性
Ph__________,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_______。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纯碱溶液呈碱性,但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4、pH的测定方法:用___________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pH
5、注意:①
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可能有误差。若待测液为中性时,所测pH______。若待测液为酸性时,所测pH偏______。若待测液为碱性时,所测pH会偏______。

不能将pH试纸_____________,否则会污染待测液

pH试纸所测pH只能为________数
四、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意义
1、正常雨水的pH为5.6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酸雨的pH<5.6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2、肥皂水、洗洁精、草木灰水、纯碱溶液均为_____性,pH>7
第十一单元

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1、俗名:______________
2、用途:调味品、制生理盐水、氯化钠溶液选种、腌渍蔬菜、融雪剂
3、化学性质:AgNO3+NaCl==AgCl↓+NaNO3
注意:
粗盐的提纯:(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MgCl2和CaCl2等可溶杂质)
溶解、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1)、步骤
①________

_________③
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时,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稀释浓硫酸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利用_______蒸干。
(4)、■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分别用NaOH和Na2CO3,
对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Na2CO3、CaCO3、NaHCO3
1、Na2CO3
俗名:________________
用途:制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2、___________: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的主要成分。
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
3、NaHCO3
俗名:___________
用途: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4、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1)
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盐(含CO32-或HCO3-的盐)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的反应
Na2CO3
+Ca(OH)2
=
2NaOH
+
CaCO3↓
■(该反应用于除去NaOH中杂质Na2CO3、或用于除去NaOH中杂质Ca(OH)2)
三、复分解反应
1、概念:两种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B+CD==AD+CB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有:Mg(OH)2、Al(OH)3、Fe(OH)3、Cu(OH)2、
AgCl、BaCO3、CaCO3、BaSO4
常见的气体有:CO2、NH3
3、复分解反应的范围: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除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外,其余均为复分解反应。

酸+→盐+
H2O
如:NaOH
+HCl==NaCl+H2O

酸+盐→酸+盐
如:HCl+AgNO3==AgCl↓+HNO3

酸+金属氧化物→盐+
H2O
如:Fe2O3+6HCl==2FeCl3+3H2O

碱+盐→碱+盐
如:3NaOH
+FeCl3
==Fe(OH)3↓+3NaCl:

盐+盐→盐+盐
如:BaCl2+Na2SO4==BaSO4↓+2NaCl
其中④、⑤两类物质间的反应条件,除了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另外,反应物还必须可溶。
4、教材P114溶解性表中要掌握的内容
(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
(2)难溶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溶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颜色:Cu(OH)2____________、Fe(OH)3________________,其余均为_________。
离子颜色:Cu2+______________、Fe3+_______________、Fe2+__________、MnO4-________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化肥简介
1、氮肥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氮肥:尿素:_________含氮量最高,且为有机物
,不含铵根,不与碱作用产生氨气。
氨水:___________:易挥发、是碱
碳酸氢铵:________
氯化铵: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
硝酸钠:NaNO3

注意: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失去肥效。
如: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2H2O
2、磷肥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磷肥:磷矿粉:Ca3(PO4)2
、钙镁磷肥、过磷酸钙与CaSO4的混合物>。
3、钾肥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钾肥:K2SO4、KCl
、草木灰(主要含有K2CO3)
4、复合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复合肥:
KNO3
、NH4H2PO4
、(NH4)2HPO4
、KH2PO4
二、化肥的合理使用:
1、利:提高作物的产量。
2、弊: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土壤退化、水污染、大气污染。
3、化肥与农家肥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三、化肥的简易鉴别
1、看外观:氮肥、钾肥为白色晶体,磷肥为灰白色粉末。
2、加水:氮肥、钾肥易溶,磷肥不溶或部分溶。
3、加熟石灰:铵态氮肥有刺激性的放出,而其它氮肥、磷肥、钾肥则无此现象。
4、几种氮肥:CO(NH)2
、NH4NO3
、NH4Cl、(NH4)2
SO4的鉴别方法。
方法:①各取样品少量,分别加入Ca(OH)2粉末,研磨,无刺激性气味的是CO(NH)2;②另取其余三种化肥少量分别加入少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NH4)2
SO4,③再取剩余两种化肥少量,分别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NH4Cl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六类基本营养素: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属于有机物。
■其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可以提供能量,但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备用能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一、蛋白质
1、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动物的毛发、蚕丝、植物的种子里。羊毛、羽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3、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中毒。
血红蛋白: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是含有金属元素的蛋白质。
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使人体缺氧,引起中毒。
4、蛋白质的变性:甲醛、浓硝酸、重金属(如Cu2+、Ba2+、Ag+)等使蛋白质变质。
二、糖

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存在: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2、淀粉的检验:淀粉与碘(I2)作用显______
。化学性质,可用于淀粉与碘单质的相互检验。
三、油

1、功能:备用能源。
2、存在:植物种子、动物脂肪
四、维生素
1、功能: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2、存在:水果、蔬菜。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1、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_______的元素。
2、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在_________以下的元素。
3、其中C、H、O、N主要以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的形式存在,
其余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二、人体缺少一些元素后的危害
1、幼儿或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骨折。
2、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含铁元素的食物主要有:肝脏、瘦肉等食物中。
3、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含碘元素的食物主要有:海带、加碘盐等食物。
4、人体缺氟易患龋齿。
三、对于人体必需元素,也要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化学材料包括以下四类: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注意合金不是复合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水泥、陶瓷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如:棉花、羊毛、蚕丝等)
合成高分子(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4、复合材料:如:玻璃钢、钢筋混凝土。
一、有机化合物
1、有机物: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H2CO3、碳酸盐)。
如:CH4、C2H5OH、CO(NH2)
2等。
注意:(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2)碳元素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3)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碳原子不但可以与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
2、有机物的特点:
①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苯、酒精等有机溶剂。
②多数不易导电。
③多数不耐热熔点低。
④多数可燃烧。
⑤发生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反应速度慢。
链状结构的具有热塑性
1、塑料
网状结构的具有热固性
二、有机合成材料
2、合成材料
3、合成橡胶
三、白色污染及其防治
1、白色污染:指废弃塑料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注意:
“白色”不是指颜色。
2、白色污染的危害:
①破坏土壤
②污染地下水
③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④焚烧则会造成空气污染。
3、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③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混合气体中的H2
将混合气体先干燥,然后通过灼热CuO,再通过白色CuSO4
黑色粉末变红,白色粉末变蓝。
C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或经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烧杯内无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混合气体中的CO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然后通过灼热CuO,再通通入澄清石灰水
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换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烧杯
烧杯内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水蒸汽
通过白色CuSO4粉末
白色变蓝
NH3
用润湿的红色的石蕊试纸放在气体中
试纸变蓝
HCl
通入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常见离子的检验:
CO32-的检验:在待测物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则证明含有CO32-或HCO3-
SO42-的检验:在待测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待测物含SO42-。
Cl-的检验:在待测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待测物含Cl-。
NH4+的检验:在待测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若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待测物含NH4+。
H+的检验:方法1:在待测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方法2:在待测液中加入碳酸盐或活泼金属,若有气泡产生。
方法3: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pH<7
OH-的检验:方法1:在待测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方法2:在待测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方法3: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pH>7
常见除杂的方法
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CO2(CO)
灼热的CuO
CuO(C)
空气中灼烧
CO(CO2)
NaOH溶液
CuO(Cu)
足量O2,灼烧
CO2(HCl)
NaHCO3溶液
Cu
(CuO)
稀硫酸、过滤
CO2(H2O)
浓硫酸
NaOH(Na2CO3)
Ca(OH)2或Ba(OH)2
H2(HCl)
NaOH溶液
FeSO4(CuSO4)
加足量Fe,过滤
Cu
(Fe)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
CaO(CaCO3)
高温灼烧
CuSO4(H2SO4)
加足量CuO过滤
Ca(OH)2(CaO)
H2O
CaCl2(HCl)
加足量CaCO3过滤
盐酸(硫酸)
加适量BaCl2,过滤
Cu(NO3)2(AgNO3)
加足量Cu,过滤
NaCl(Na2CO3)
稀盐酸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NaCl(MgCl2)
NaOH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空气、矿泉水、水煤气、白酒、食醋等
金属单质:Fe、Cu、Al等
单质
非金属单质:C、P、S、N2、H2、F2、Cl2、Br2、I2
物质
He、Ne、Ar
氧化物:CO、H2O、CaO
纯净物
酸:HCl、H2SO4、H3PO4、HNO3、
H2CO3、H2S
无机化合物
碱:NaOH、Ca(OH)2、Cu(OH)2
Fe(OH)3
NH3.H
2O
化合物

:NaCl、CaCO3、NH4Cl
有机化合物:CH4、CH3COOH、C2H5OH、C6H12O6、CO(NH2)2
二、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Al、Fe(铁)
+2:
Ca、Mg、Ba、Zn、Fe(亚铁)
+1:K、Na、Ag、H、
NH4+
-1:F、Cl、Br、I、OH-
、NO3-
-2:O、CO32-、SO42-
-3:PO43-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从左到右活动性依次减弱
四、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K__、Na___
、NH4__
、___NO3全部溶于水。
2、难溶于水的酸碱盐有:
Mg(OH)2、Al(OH)3、Fe(OH)3、Cu(OH)2、
AgCl、BaCO3、CaCO3、BaSO4
■Cu(OH)2为蓝色沉淀;Fe(OH)3为红褐色沉淀;其余为白色沉淀。
■AgCl沉淀和BaSO4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3、常见的有色离子:Cu2+
为蓝色。Fe3+
为黄色。Fe2+
为浅绿色。MnO4-
为紫色。
五、离子共存就是阴离子与阳离子不结合成H20、↓、↑
■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组有:
Mg2+与OH-
不能共存;
Al3+与OH-
不能共存;
Fe
3+与OH-
不能共存;
Fe
2+与OH-
不能共存;
Cu2+
与OH-
不能共存;
Ba2+与CO32-或SO42-
不能共存;
Ca2+与CO32-不能共存;
NH4+与OH-
不能共存;
Ag+与Cl-
不能共存;
H+与OH-、CO32-、HCO3-不能共存;
■判断离子能否共存时,要注意共存的限制条件:如酸碱性环境(有时以pH的形式加以限制)、无色溶液中等。
六、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混合气体中的H2
将混合气体先干燥,然后通过灼热CuO,再通过白色CuSO4
黑色粉末变红,白色粉末变蓝。
C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石灰水
烧杯内无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混合气体中的CO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然后通过灼热CuO,再通通入澄清石灰水
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石灰水
烧杯内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水蒸汽
通过白色CuSO4粉末
白色粉末变蓝
NH3
用红色的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纸变蓝
HCl
通入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
氧气的性质: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
(注意生成物不是Fe2O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2Al2O3
(注意不要将Al2O3写成AlO)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2P2O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化合物与O2的反应: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2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2CO2
+
3H2O
■O2的来源:
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Hg+
O2

原理1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
MnO2
+
O2↑
原理2
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原理3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2O2
2H2O+O2

二、自然界中的水: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2H2↑+
O2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的化学性质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2Cu
+
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

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底层:C
+
O2
CO2
煤炉的中层:CO2
+
C
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2CO2
■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CaO
+
CO2↑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
(注意条件不是高温)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2CO2
■其它反应: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注意不要将Na2CO3写成NaCO3)
五、燃料及其利用: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2CO2
+
3H2O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
六、金属
■金属与O2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
(注意不要将MgO写成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
(注意不要将Fe3O4写成Fe2O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金属单质
+

--------

+
H2↑
(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注意不要将FeCl2写成FeCl3)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新金属
+
新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金属铁的治炼原理:3CO+
Fe2O32Fe
+
3CO2
七、酸、碱、盐
1、酸的化学性质
■酸
+
金属


+
氢气(见上)
■酸
+
金属氧化物→

+

稀盐酸除铁锈的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稀硫酸除铁锈的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酸
+
碱→盐
+
水(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酸
+


新酸
+
新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
碱的化学性质


+
非金属氧化物


+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碱
+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酸+碱的反应)
■碱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
■盐(溶液)+
金属单质→新金属
+
新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盐
+
酸→
新酸
+
新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盐
+


新碱
+
新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盐
+


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注意:碱与盐、盐与盐的反应,生成物要有H2O、↓、↑且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
初三化学1-8单元化学方程式归类总结
一:化合反应
1、镁燃烧:2Mg+O22MgO
2、硫燃烧:S+O2SO2
3、炭燃烧:C+O2CO2
(O2充足)
4、2C+O22CO
(O2不足)
5、磷燃烧:4P+5O22P2O5
6、铁燃烧:3Fe+2O2Fe3O4
7、氢气燃烧:2H2+O22H2O
8、CO2转化为CO的反应:CO2+C2CO
9、生石灰变为熟石灰的反应: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3、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4、氧化汞受热分解:2HgO
2Hg+O2↑
5、电解水
:2H2O
2H2↑+
O2↑
6、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三、置换反应
1、实验室制取氢气:Zn+2HCl==ZnCl2+H2↑或
Zn+
H2SO4
==
ZnSO4
+
H2↑
2、镁与酸的反应:
Mg+2HCl==
MgCl2+H2↑
Mg
+
H2SO4
==
MgSO4
+
H2↑
3、铁与酸的反应:Fe
+2HCl==
FeCl2+H2↑
Fe+
H2SO4
==
FeSO4
+
H2↑
4、铝与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
=
Al2(SO4)3+3H2↑
5、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H2
+
CuOCu
+
H2O
6、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
+
2CuO2Cu
+
CO2↑
7、氢气还原氧化铁:3H2
+
Fe2O32Fe
+
3H2O
8、铁与硫酸铜的反应:Fe+
CuSO4
=
Cu
+
FeSO4
四、复分解反应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五、其它反应类型
1、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
2、NaOH吸收CO2的反应:2NaOH+CO2=Na2CO3+H2O
3、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反应:Fe3O4+4CO3Fe+4CO2
4、炼铁的反应原理:Fe2O3+3CO2Fe+3CO2
5、检验或除去一氧化碳的反应:CuO+COCu+CO2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