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区域地理复习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资源简介

区域地理 第二篇 世界地理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主备人: 审核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教学时间:
课题: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班级: 姓名: 课型:一轮复习课
【单元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课题: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考纲要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考点展望】
1.呈现世界局部区域轮廓图,并利用经纬网来判定位置,再根据位置分析区域的气候、地形等特征及关系,判断该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和发展条件。
2.由单纯考查地理识记知识转向多视角综合考查地理知识的应用;以热点地区地理材料或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或地图,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以著名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或运河为切入点,考查半岛、岛屿名称,资源的分布区、出口区及海峡、运河周围的地理特征。
4.以区域政区图、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重要国际合作组织(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切入点,考查世界重要国家的分布、重要区域的地理特征。
【学法指导】可从“位置(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气候、自然带→河流、地下水→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环境问题→发展方向”这样一个思路入手,并学会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抓住突出特点,找出区域差异及其原因,使其立体化,从而全方位地掌握区域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学情分析】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
【教学重点】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教学难点】、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及特点、各大洲的界线。
【教学方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导入法、观察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
(1)总体特征:海洋占 ,陆地占29%。
(2)半球分布:陆地集中在 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
2.陆地 大洲的含义: 和它附近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
非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1)七大洲
全部在北半球: 、北美洲
分布 跨南北半球:非洲、亚洲、大洋洲、
全部在南半球:
(2)陆地地形 主要类型:山地、高原、 、盆地和丘陵
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 和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分析
3、预习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注意区别)
预习洋、海、海峡的概念(注意区别)
4.海洋
部在北半球:
(1)四大洋 全部在东半球:印度洋
跨南北半球:太平洋、 、印度洋
跨东西半球:太平洋、大西洋、
大陆架:大陆向   的自然延伸部分,
 (2)海底地形 深度一般不超过 米
大陆坡: 外缘的巨大陡坡
其他地形:洋盆、 、
二、自学中的遇到困惑
★ 新课导学
【读图探究】
1、在图中找到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
2、重要经纬线与大洲、大洋的关系?
3大洲之间的主要界线 (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来)
①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约600E)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约300E多,300N)、红海、曼德海峡
③欧洲与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约370N)
④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约1700W多)
⑤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约90N)
⑥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⑦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问题探究]
问题:如何区别北美洲、美洲、南美洲和拉丁美洲?
【基础知识储备】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州900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 型 高 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一般在200m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一般海拔较高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 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 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100m以上 地表起伏大
盆地 无一定高度 四周高中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3)七大洲地形特色
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欧洲: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均海拔最低
单一 非洲: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
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三大地形区 南美洲:西部山地、山脉以东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复杂:亚洲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区面积广、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贝加尔湖、咸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加里曼丹岛、伊里安岛
欧洲: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 岛、巴尔干半岛、比斯开湾
非洲: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
大洋州:大分水岭、艾尔湖、珊瑚海、塔斯马尼亚岛
北美洲: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加勒比海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火地岛
【知识归纳】1、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
大洲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亚洲 26°E~169°W 10°S~80°N(北回归线 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 中 高三个纬度)
非洲 17°W~51°E 35°S~37°N(南 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 10°W~66°E 36°N~71°N(处于中 高纬度)
北美洲 170°W~20°W 7°N~72°N(北回归线 北极圈通过,跨低 中 高三个纬度)
南美洲 82°W~35°W 54°S~12°N(赤道 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 110°E~130°W 47°S~30°N(赤道 日界线穿过,跨东西两半球 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两个日期)
南极洲 360° 62°S以南(跨经度最广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2.全球区域位置判读选取的十条重要经纬线
经纬线 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记忆方法
纬线经线 北回归线  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台湾岛、墨西哥湾  一湾两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
赤道  刚果盆地、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亚马孙平原  刚果苏门前,亚马家(加)里面
南回归线  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和巴拉那河、潘帕斯草原  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20°W  格陵兰岛、冰岛西侧、大西洋东部  冰岛以西格陵兰;大西洋中东部穿
本初子午线  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几内亚湾  零度经线、大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湾
20°E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波罗的海、波德平原、巴尔干半岛、地中海,刚果盆地、南非高原、好望角  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南非、好望角
40°E  东欧平原、黑海、红海、东非高原东部边缘  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E  乌拉尔山、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海  北沿乌拉尔山,南过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  大兴安岭、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  兴安、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E  白令海、新西兰南北两岛以东  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知识拓展】地理区域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定位是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是地球表面最为准确的定位方法 任何一个区域的位置都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
2.海陆位置定位(相对位置定位)
地球上每个区域的海陆位置是固定的,地形区 城市 河流等的位置是固定的,利用这种海陆位置 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 举例如下:
北海——大不列颠岛 波德平原 泰晤士河 莱茵河
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 巴尔干半岛 亚平宁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 尼罗河 罗马 雅典
中南半岛——湄公河 越南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巴西高原——巴西利亚 东南部热带雨林 圣保罗 里约热内卢
3.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1)轮廓形状定位 抓住大洲 国家等区域轮廓的突出形状,模拟成熟悉事物形象或几何图形帮助辨识 如美国本土略呈长方形 印度像由三个不等的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 埃及近似梯形 法国呈六边形 英国轮廓像一只正在吃青草的兔子等
(2)水系形状状况 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
(3)地形剖面信息 非洲赤道剖面西低东高,北美洲大陆两边高 中部低等
【课堂小结】
【基础练习】
选择题(单选)
1、下列有关运河和海峡的叙述中,属于错误的一条是:
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大陆和火地岛
C、基尔运河联系北海和波罗的海 D、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墨西哥湾
2、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有:
A、麦哲伦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多佛尔海峡 D、马六甲海峡
3、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4、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5、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6、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关于大洲大洋的正确叙述是:
A、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
B、亚洲和欧洲合称亚欧大陆
C、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D、北冰洋全部在北极圈内
8、被世界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
9、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阿尔卑斯山脉
10、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
A、亚洲大陆 B、美洲大陆 C、亚欧大陆 D、南极大陆
11、下列各组大洲中大陆均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A、亚洲、欧洲、南美洲 B、亚洲、欧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北美洲 D、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12、属于纵贯南北美洲西部山系的山脉是:
A、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脉 B、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下图是各大陆的面积与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X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北美大陆 C.南美大陆 D.南极大陆
14.Y大陆是 ( )
A.亚欧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 C.北美大陆 D.南美大陆
15、当北京地区座北朝南的房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大时,下图中各岛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能力训练】
16、读下面所示的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
(1)E代表 (高原),F代表 (洲)。
(2)沟通阿拉伯海和红海的海峡是 ,图中代号是 ;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 ,代号是 ;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 ,图中代号是 ;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又盛产石油的海峡是 ,图中代号是 。
(3)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17、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B C
D E 。
【作业布置】
课后熟记讲学稿表一、表二内容。
理解领会知识拓展中地理区域定位方法
预习第二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完成第二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讲学稿课前导学内容。
课后反思:(师生共同反思)




分布
大洲
界线







E
F
A
B
C
D
E
海平面
板 书 设 计




PAGE
5
牙克石市第五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