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7.2 弹力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下物理7.2 弹力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弹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橡皮条、钢尺、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投影图片:撑杆跳、拉弓射箭等体育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一个共同特点:弯曲时都产生了一种作用力,引出——弹力。
二、新课教学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弹簧产生弹力时,弹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呢?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1、制作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4、教师介绍其他几种测力计。
(三)、阅读科学世界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五、
作业布置:
练习:物理课本的部分内容。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弹性和塑性的区别是难点,要多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7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