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应用。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宏观现象和对其组成微观粒子的分析,初步形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水、酒精、汽油等不同的常见的溶剂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溶质和溶剂的判别,初步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2)联系溶液的实际应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白酒、白醋等各种溶液。 设问 仔细观察上述物质,这么漂亮,你想到什么? 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 使学生整体感知溶液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溶液 活动1: 设问 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 实验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溶液的形成。 活动2: 交流 展示交流实验现象及由此所得的结论。 活动3: 提问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 小结 它们都是由于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即以分子或离子的形成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 课件演示 以蔗糖为例,多媒体演示并讲解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使学生体会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 活动4: 议一议 1.上述实验形成的每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颜色是否一样?家中配制的糖水,充分搅拌后,上下各部分糖水是否一样甜? 2.上述实验形成的溶液中是否有固体?即所加固体物质有没有分离出来? 3.上述实验过程,溶液中最少有几种物质? 归纳 把一种物质的粒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粒子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点拨 溶液的三大特征: 均一性:溶液各处性质和成分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各成分不分离。 混合物:至少含两种物质。 体会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 得出溶液的概念 二、溶液的组成 活动5: 投影 表中形成的物质是否是溶液,办什么? 设问 上述实验中,水有什么能力?糖、食盐等物质被水分散、被水溶解,那么糖、食盐等物质叫什么? 小结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说出上述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提示 溶液中溶质可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活动6: 设问 上述物质都是由固体形成的溶液,那么液体能形成溶液吗? 虚拟实验 P29【实验9-3】 提示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活动7: 提问 溶液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它们的体积之间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小结 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活动8: 提问 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 小结 判断方法: 1.固体和液体或气体和液体组成溶液,溶质为固(或气)体,溶剂为液体。 2.液体和液体组成溶液,溶质为量少的物质,溶剂为量多的物质。 点拨 溶液成分中若有水,水就是溶剂。 巩固溶质和溶剂概念 活动9: 讨论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活动10: 虚拟实验 【实验9-2】观察实现现象,由此获得哪些认识? 归纳 1.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也不同。 2.水是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欲。 三、乳化现象 讨论 我们有这种生活经验,当你的衣服上沾上油污怎么办? 归纳 方法有:用洗衣粉、汽油、酒精、洗涤剂等物质来洗。 活动11: 提问 为何采用上述物质就能去油污呢? 虚拟实验 【实验9-4】 讲解 归纳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动画展示 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植物油被分散成细小的颗粒。 从生活现象入手,理解概念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课件 典型例题 习题 (四)总结反思 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 体会收获的快乐 板书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二、溶液的组成 三、乳浊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粒子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1.溶质:多种 溶剂:只有一种 2.三者关系 3.判断溶质溶剂 乳化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