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份)(有答案详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份)(有答案详解)

资源简介

太 原 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数 学 试 题(理)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其中R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U={1,2,3,4,5,6},S={1,4,5},T={2,3,4},则= ( )
A.{1,4,5} B.{1,5} C.{4} D.{1,2,3,4,5}
2.已知复数,则“”是“z为纯虚数”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若的值等于 ( )
A.2 B.3 C.4 D.6
4.若某一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且其体积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 )
5.已知数列,若点在经过点(5,3)的定直线上,则数列的前9项和=
( )
A.9 B.10 C.18 D.27
6.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
A.是幂函数
B.,函数有零点
C.,使
D.,函数都不是偶函数
7.有5盆菊花,其中黄菊花2盆、白菊花2盆、红菊花1盆,现把它们摆放成一排,要求2盆黄菊花必须相邻,2盆白菊花不能相邻,则这5盆花不同的摆放种数是 ( )
A.12 B.24 C.36 D.48
8.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
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3,则BB1与平面AB1C1所
成的角是 ( )
A. B.
C. D.
9.输入,经过下列程序运算后,输出a,b的值分别是 ( )
A.
B.
C.
D.
10.若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由点(a,b)向圆C所作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 )
A.2 B.3 C.4 D.6
11.设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对任意,都有,且当时,,若在区间内关于x的方程恰有3个不同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1,2) B.(2,)
C. D.
12.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且当时,成立(其中的导函数),若,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说明: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已知向量,若向量,则实数的值是 。
14.若,则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含x项的系数是 。
15.若实数x,y满足如果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1,则实数m= 。
16.把正整数排列成如图甲的三角形数阵,然后擦去第偶数行中的奇数和第奇数行的偶数,得到如图乙的三角形数阵,再把图乙中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得到一个数列,若则n=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1)求角B的值;
(2)已知函数,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的图象,求的单调增区间。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大于0,且是方程的两根,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四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AC与BD的交点为O,E为侧棱SC上一点。
(1)求证:平面平面SAC。
(2)当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时,试判断点E在SC上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某高中社团进行社会实践,对[25,55]岁的人群随机抽取n人进行了一次是否开通“微博”的调查,若开通“微博”的称为“时尚族”,否则称为“非时尚族”。通过调查分别得到如图1所示统计表如图2所示各年龄段人数频率分布直方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求的值;
(2)从岁年龄段的“时尚族”中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18人参加网络时尚达人大赛,其中选取3人作为领队,求选取的3名领队年龄在岁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期望E(X)。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的图象为曲线C,函数的图象为直线
(1)当时,求的最大值;
(2)设直线与曲线C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且,求证:
说明: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PA与圆O相切于点A,经过点O的割线PBC交圆O于点B,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
(1)证明:
(2)若的值。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点,参数,点Q在曲线上。
(1)求点P的轨迹方程和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
(2)求点P与点Q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太 原 市
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英 语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一卷(共10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a school. B.At the airport. C.At a cinema.
2.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Return the radio. B.Exchange the radio. C.Have the radio repaired.
3.Why didn't the woman see the movie last night
A.She had already seen it twice before.
B.She had to stay with her cousin at home.
C.Her cousin just stopped to buy something.
4.How much was the MP5
A.$ 25. B.$ 50. C.$ 100.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URE
A.The woman made the speech.
B.The man wanted to make the speech.
C.The man didn't attend the conference.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s shoes
A.Too informal. B.Too old. C.Too dirty.
7.Why will the man take off his hat
A.It isn't fashionable.
B.It doesn't match his suit.
C.He has to do as the woman tells him to.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the weather will be like in the afternoon
A.Foggy. B.Windy. C.Clear.
9.How will the man get the weather information
A.He'll listen to the radio.
B.He'll ask the weatherman.
C.He'll make a telephone call.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第12题。
10.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A.To go back to her family.
B.To spend days at the seaside.
C.To find something different to do.
11.Why does the woman think it special
A.She will stay with her family.
B.Her parents will have a two week holiday.
C.The man will have a great summer with her.
12.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s uncle
A.He has a large family in Florida.
B.He will come to visit her from Florida.
C.He has a house at the seaside in Florida.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第16题。
13.Who is Frank Stone
A.A patient of Dr.Milton's.
B.A friend of the woman' s.
C.A visitor to the clinic.
14.Why won't Mr.Stone come to the clinic tomorrow
A.He can't spare the time.
B.The clinic will be closed.
C.Dr.Milton won't come to work.
15.When is the clinic open
A.From Monday to Friday.
B.On weekdays except Thursday.
C.Throughout the whole week.
16.What time has finally been fixed for Mr.Stone to come
A.5:30 p.m., Wednesday.
B.6:15 p.m., Wednesday.
C.6:15 p.m., Thursday.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第20题。
17.Why did Mr.Hill's chickens lay hardly any eggs
A.Because it was winter.
B.Because it was very noisy.
C.Because it was very hot.
18.What could Mr.Hill do if he wanted to earn more money
A.To lower the temperature of his chicken-house.
B.To buy more and more chickens from the market.
C.To put more fresh air into his chicken - house.
19.Why was Mr, Hill not interested in the owner's suggestion
A.Because it was quite cool in his own house.
B.Because his wife couldn't lay any eggs for him.
C.Because he only thought of how to make hens lay more eggs.
20.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Mr.Hill was a rich farmer who raised chickens.
B.Mr.Hill only wanted to earn more money for himself.
C.The owner of the company only wanted to sell his product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In our class, the student leaders are on ______ duty every ______ few days.
A.the; a B./; a C./; / D.the; /
22.—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words
—What he said sounds _____.
A.nicely B.friendly
C.wonderfully D.pleasantly
23.PE will be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graduation examinations.______, you will have to be strong and healthy to graduate.
A.In need B.In case C.In no time D.In other words
24.—The cars give off a great deal of waste gas in the streets.
—Yes.But I'm sure something will be done to ______ air pollution.
A.collect B.warn C.remove D.reduce
25.More than one example _______ necessary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is rule
clearly.
A.is B.are C.has taken D.have taken
26.—What a hard chair!
—Yes, it is.But in fact, it is very comfortable to ______.
A.sit B.sit on C.be sat D.be sat on
27.The couple have decided to ______ buying a car until their economic condition becomes much better.
A.hold off B.hold on C.hold up D.hold back
28.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Lucy is to find a proper job, ______ in.which she can bring her ability and potential into full play.
A.this B.that C.one D.the one
29.The middle—aged man went to bed ______, and when he woke up he found he still had his shoes on.
A.drunk B.drinking C.being drunk D.having drunk
30.______you use the Internet a lot, especially to download a large file, the increased speed may be a big benefit.
A.Until B.Although C.Whether D.If
31.No sooner ______ out of her car than two men in black pushed her into the car with a gun pointing at her.
A.she has got B.had she got C.did she get D.she had got
32.—Hello, can I speak to Robert, please
—Hold on, please.He ______ in the garage.
A.worked B.has worked
C.will work D.is working
33.What's your opinion of Mr.Li's request that we ______ spend half an hour reading English aloud every morning
A.must B.would C.should D.could
34.The ceremony was attended by thousands of film stars, only a small number of ______went there in hope of getting awarded.
A.whom B.those C.them D.which
35.— I'm going to apply for Fudan University.
—_____ You've been dreaming to study in Beijing.
A.Congratulations! B.Good luck!
C.Why not Tsinghua D.Good idea!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涂黑。
Flood, flood, flood
On Friday, April 18 I came home after two hours of sandbagging, wondering how anyone could do that for so long.I was 36 , sweaty, and sore from my legs up.People were all determined to save their 37 And we did not have school that day.
You couldn't switch a 38 on TV without seeing the news of the 39 .I was sad. 40 the river was a long way from our place, I still 41 sorry for the people who had to 42 their homes go under the fearful Red River.I went to bed that night with a terrible 43 in my mind.
The next morning my mum woke my sister and me up and told us to 44 our things.The water was 45 sort of far away, but she didn't want to take any 46 My father brought us to Red River High School where we took a bus to the Air Force base.
My dad stayed behind to work at the hospital 47 there was a shortage of 48 .The place we stayed in was called a hangar (飞机库) .It was 49 and crowded.My sister found a friend so I didn't see much of her. 50 I was bored enough to sleep.
The next day my dad came and we all piled in the car and 51 to my grandparents' farm in South Dakota.We stayed with my grandparents and went to school in the small town of Leola.We 52 there on May 29.I 53 that the flood waters never even entered our home.We were all 54 for our good luck.
The town was damaged to the tiniest detail.Then we saw people cleaning and working hard.The cleaning continued and life 55 , but we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 terrible flood.
36.A.dirty B.tidy C.angry D.happy
37.A.children B.fields C.lives D.homes
38.A.program B.channel C.play D.report
39.A.flood B.rain C.town D.field
40.A.Even though B.However C.As long as D.if only
41.A.sensed B.noticed C.felt D.found
42.A.sound B.make C.have D.watch
43.A.word B.washing C.noise D.feeling
44.A.fetch B.send C.pack D.throw
45.A.ever B.still C.only D.just
46.A.chances B.steps C.sides D.actions
47.A.though B.because C.while D.until
48.A.teachers B.nurses C.cleaners D.patients
49.A.noisy B.quiet C.large D.comfortable
50.A.After all B.As a result C.Above all D.As a whole
51.A.ran B.drove C.toured D.flew
52.A.arrived B.left C.started D.finished
53.A.took out B.looked out C.found out D.put out
54.A.thankful B.scared C.sorry D.eager
55.A.broke down B.stopped C.ended D.went on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共20小题,每题3分,满分6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Bake Sugar Cookies
Nobody is actually sure who created the very first cookie.But the first
cookie may have been a mistake.Many cooking experts believe that a long
time ago cooks who wanted to test the temperature of their ovens would
bake a little bit to find out if the oven was hot enough to bake an entire
cake.These-test cakes were called "keokje", which means "little cake" in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Netherlands.People from the Netherlands
brought the recipe to the United States.The word "cookie" may have come from their word "keokje",
Cookies are also very popular in England, but the English call them "biscuits", as do Australians.Almost every country has a word for cookie.In Spain, they are called "galletas", and in Italy, cookies are called "biscotti".Americans are not the only people who enjoy cookies.
You can make cookies following these steps;
·Preheat oven to 150℃ .Put a little butter on a cookie sheet.
·Mix together white sugar, brown sugar, butter and eggs.Then add vanilla(香草).
·Add flour, salt, baking soda, and baking powder.Then mix well.
·Drop by spoonfuls onto the cookie sheet,
·Bake at 150℃ for 12 minutes or until lightly brown.
56.In which country were the test cakes first made
A.Spain. B.Australia.
C.The Netherlands. D.The United States.
57.What is the first step to bake cookies
A.Heat oven to 150℃ B.Mix the butter and the sugar.
C.Tes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ven. D.Brush the cookies with some oil.
58.If the cookies look lightiy brown, what does this mean
A.They have burned. B.They are done.
C.They have become soft. D.They need to cook again.
B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break the technology code that teenagers have written among themselves.The following are ideas to help parents understand the sometimes confusing world of the teens.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ites like MySpace and Facebook appeal to all generations and are a good way for a parent to understand what social standards your teen is living with.There are many ways to help you take part in your child's online activities.You also can be from an onlooker who keeps a bird' s eye view of his cyber world to an active member of his social group.
MMORPG: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 Playing Game comes in the form of games.A child can easily become addicted to them if no limits are set.To fully understand the attraction behind MMORPG, you can make your own account and character to explore the digital world.Playing the online games may seem strange at first to your teen, but experience has led me to only positive feedback from young people who can communicate with adults about their gaming experiences.
Text and Instant Messenger: The ways of teenage communication have produced a whole new language, such as "LOL" (laughing out loud) and "PSOS" (parent standing over shoulder) . Learning the basic shorthand of teens can open up a whole new world of communication, not only talking to your teens, but being able to listen on their terms as well.You may just find yourself texting faster and ending your connection with TTYL (talk to you later).To teens, texting anyone looks cool, even Mom and Dad.
Email: Emailing your child is easy.This, of course, cannot take the place of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but it provides another way for your child to reach you.Another benefit is that your child cannot act like he didn't hear you.
59.The underlined part "appeal to"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
A.harm B.attract C.upset D.attack
60.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the author's child _____.
A.works hard at school B.is active on Facebook
C.likes talking with parents D.enjoys playing online games
61.If you are standing beside your child, he is most likely to text his friend _____.
A.TTYL B.LOL C.PSOS D.MMORPG
62.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A.All students are very crazy about the online games.
B.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easy and convenient.
C.Parents can do the same things as their children do.
D.Parents can use technology to stay in touch with their children.
C
If it really is what's on the inside that counts, then a lot of thin people might be in trouble.
Some doctors now think that the internal fat surrounding important organs like the heart liver could be as dangerous as the external fat which can be noticed more easily.
"Being thin doesn’t surely mean you are not tat, said Dr Jimmy Bell at Imperial College.
Since 1994, Bell and his team have scanned nearly 800 people with MRI machines to create "fat maps" showing where people store fa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people who keep their weight through diet rather than exercise are likely to have major deposits of internal fat, even if they are slim.
Even people with normal Body Mass Index scores can have surprising levels of fat deposits inside.Of the women, as many as 45 percent of those with normal BMI scores (20 to 25) actually had too high levels of internal fat.Among men, the percentage was nearly 60 percent.
According to Bell, people who are fat on the inside are actually on the edge of being fat.They eat too many fatty and sugary foods, but they are not eating enough to be fat.Scientists believe we naturally store fat around the belly first, but at some point, the body may start storing it elsewhere.
Doctors are unsure about the exact dangers of internal fat, but some think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糖尿病).They want to prove that internal fat damages the body'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good news is that internal fat can be easily burned off through exercise or even by improving your diet."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there is no shortcut.Exercise has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your lifestyle, " Bell said.
63.What i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
A.Thin people may be fat inside. B.Internal fat is of no importance.
C.Internal fat leads to many diseases. D.Thin people don't have diabetes.
64.Doctors have found ______.
A.the exact dangers of internal fat
B.being slim is not dangerous at all
C.internal fat is the cause of heart disease
D.being slim doesn't mean you are not fat inside
65.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can find that ______.
A.internal fat leading to disease has been proved
B.thin people usually have internal fat even if they are slim
C.it is easier to burn off internal fat than external fat
D.exerc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 for keeping healthy
66.The underlined part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______.
A.a long road B.an easy way C.a clear difference D.a short distance
D
I had an experience some years ago, which taught me something about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make a bad situation worse by blaming themselves.One January, I had to hold two funerals on successive days for two elderly women in my community.Both had died "full of years , as the Bible would say.Their homes happened to be near each other, so I paid condolence (吊唁) calls on the two families on the same afternoon in our church.
At the first home, the son of the deceased (已故的) woman said to me, "If only I had sent my mother to Florida and gotten her out of this cold snow, she would be alive today.It's my fault that she died." At the second home, the son of the other deceased woman said, "If only I hadn't insisted on my mother's going to Florida, she would be alive today.That long airplane ride,; the sudden change of climate, was more than she could take.It's my fault that she's dead."
You see that any time there is a death, the survivors will feel guilty.Because the course of action they took turned out bad, they believe that the opposite course—keeping Mother at home, putting off the operation—would have turned out better.After all, how could it have turned out any worse
There are two elements involved in our willingness to feel guilty.The first is our pressing need to believe that the world makes sense, that there is a cause for every effect and a reason for everything that happens.That leads us to find patterns and connections both where they really exist and where they exist only in our minds.
The second element is the view that we are the cause of what happens, especially the bad things that happen.It seems to be a short step from believing that every disaster is our fault to believing that every event has a cause.The roots of this feeling may lie in our childhood.
A baby comes to think that the world exists to meet his needs, arid that he makes everything happen in it.He wakes up in the morning and summons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its tasks.He cries, and someone comes to attend to him.When he is hungry, people feed him, and when he is wet, people change him.Very often, we do not completely outgrow the childish view that our wishes cause things to happen.
67.What is said about the two deceased elderly women
A.They died of exhaustion.
B.They lived out a natural life.
C.They weren't used to the change in weather.
D.They died due to lack of care by family members.
68.The author had to hold the two women's funerals probably because he _____.
A.wanted to comfort the two families
B.was a doctor from the community
C.had great pity for the deceased
D.was minister of the local church
69.Why do people feel guilty for the deaths of their loved ones
A.They couldn't find a better way to express their sorrow.
B.They believe that they were responsible.
C.They only focused on the natural course of events.
D.They didn't know things often tur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70.What' 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Life and death is an unsolved mystery.
B.Every story should have a happy ending.
C.Never feel guilty all the time because not every disaster is our fault.
D.In general, the survivors will feel guilty about the people who passed away.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其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注意:请将71题至75题的答案写在第二卷对应的方框内。
E
____71
What would you be like if you were to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tomorrow ____72____Or, worried and uneasy
"I was surprised at how I could get angry so easily with my parents before a big exam, " said a senior 3 student Wang Yangqian from Beijing."I couldn't fall asleep even after I'd been in bed for two hours."
Not only exams but also other things, like a big game, can make you different from how you are usually.You may act differently because you are stressed out.What is stress ____73____.Usually your hands get wet and your heart beats faster.You feel stressed because you might ask too much of yourself sometimes.Or, your parents, teachers or classmates put too much pressure on you.This can make you worried.But being stressed is not always a big problem.Everybody, even sports stars, can get a little worried before a big game.
Some kinds of stress are good.Good stress might show up when you' re called on in class or when you have to give a report. 74 You may do a better job in your book report if the anxiety pushes you to do more work before you read it to the class.
Sometimes stress can turn into something bad if you keep having stressful feelings for a long time.This kind of stress isn't going to help you.It can make you sick.____75 .
Remember to stay relaxed.It won't be the end of the world, even if you don't pass the exam.
A.Peaceful and happy as usual
B.This kind of stress can help you get things done well.
C.Stress can push you to meet your deadline.
D.Stress can be good or bad for people.
E.You may feel stressed when you ask for too much help.
F.It can also prevent you from working harder.
G.Stress is what you feel when you are worried or uncomfortable about something
第二卷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二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注意答题格式。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如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When Joe left university, he got a good job in a bike's factory.And after he had worked there for some years, he decided to have a change.So he put a notice several newspapers, says what experience he had and the kind of job he would like to have.One of the answer he received was from a man who was looking for a job either.This man wrote to him, "Dear sir, when you get a new job, to be kind enough to give your name and address to your present boss as I have been trying to find a position like yours for a long time." After he had finished reading the letter, he suddenly realizes what he had done was real foolish.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是李华,你在美国的笔友Jack最近因为被朋友误解而苦恼。请你根据所给提示,给他发一封100词的英语电子邮件对他进行开解。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
内容包括:1.安慰Jack。
2.解决办法(至少两条)。
Dear Jack,
I am sorry to know that you are being misunderstood by your friends these days.
Yours sincerely
Li Hua太 原 市
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化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下午2:30——4:30)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2011年10月20日至25日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太原举办。会上展出了一种新型的水果——钙果,内含丰富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钙和铁的含量甚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钙原子和铁原子的电子层数不相同
B.钙原子和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
C.纤维素在人体内易水解转化为葡萄糖
D.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可转化为氨基酸
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
A.苯的结构简式:C6H6
B.HF的电子式:
C.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D.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3.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苯硝化制硝基苯;由苯与氢气反应制环己烷
C.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甲酸乙酯水解制甲酸和乙醇
D.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与溴反应制1,2-二溴丙烷
4.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完全溶解”现象的是 ( )
A.向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B.向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C.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缓缓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5.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且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Ca2+、Al3+、SO42-、Cl- B.K+、Na+、I一、NO3-
C.Na+、K+、NO3-、SO42- D.NH4+、Na+、Cl一、CO32-
6.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H+的能力:OH一>CH3COO一>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已知:①2C(s)+O2(g)=2CO(g) △H=-221.0 kJ/mol
②C(s)+O2(g)=CO2(g) △H=-393.5 kJ/mol
③2H2(g)+O2(g)=2H2O(g) △H=-483.6 kJ/mol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 ( )
A.+131.3 kJ/mol B.-131.3 kJ/mol
C.+373.1kJ/mol D.-373.1 kJ/mol
8.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N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11.2 L C2H5OH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D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 NA
D.10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含有Fe3+数目为0.01 NA
10.已知反应:CuFeS2+4Fe3+=Cu2++5Fe2++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
B.还原剂是CuFeS2,氧化剂是Fe3+
C.氧化产物是S和Cu2+,还原产物是Fe2+
D.当46 g CuFeS2参加反应时,转移2 mol电子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磁性氧化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Fe3O4+8H+=Fe2++2Fe3++4H2O
B.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AlO2-+CO2+3H2O=2Al(OH)3↓+CO32-
C.亚硫酸钠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SO32-+H2O2=SO42-+H2O
D.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NH3·H2O+SO2=2NH4++SO42-+H2O
12.下列数据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
A.22.4 L二氧化碳的质量和22.4 L一氧化碳的质量
B.室温时BaSO4分别在同浓度的Na2SO4溶液和H2SO4溶液中的KSP
C.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醇分别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
D.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13.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H2的浓度一定减小
1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刻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16.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CH3COO一):③>①
B.水电离出的C(OH一):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OH一)=c(H+)+c(CH3COOH)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H3COO一)>c(Na+)>c(H+)>c(OH一)
17.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A.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B.Ⅱ为盐酸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18.科学解释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实验现象及操作、物质的用途解释合理的是
(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9.室温时,下列溶液中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0.1 mol·L-1 pH=4的NaHSO3溶液中:c(HSO3-)>c(SO32-)>c(H2SO3)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NaF溶液与HF溶液混合:c(Na+)=c(F一)+c(HF)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一)+c(OH一)+c(A2一)
D.c(NH4+)相等的(NH4)2CO3、(NH4)2SO4和(NH4)2Fe(SO4)2三份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增大
20.某新型二次锂离子电池结构如图,电池内部是固体电解质,充电、放电时允许Li+在其间通过(图中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迁移方向)。充电、放电时总反应可表示为:LiCoO2+6CLi1-xCoO2+Lix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流方向
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LixC6-xe-=6C+xLi+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LiCoO2-xe-=Li1-xCoO2+xLi+
D.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21.右图是三种稀酸对Fe-C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
B.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6HNO3(稀)=Fe(NO3)3+3NO2↑+3H2O
C.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
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
D.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
22.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H=-92.4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c1>c3 B.a+b=92.4 C.2p223.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投入2.0 mol/L、250 mL的稀硫酸中,金属全部溶解。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 mL时,溶液的pH等于7
B.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镁和硫酸铝
C.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D.所加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 mol/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周期表中主族元素X、Y、Z可组成化学式均为XYZ3的四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丁。
(1)若甲中X的原子只有一个质子,Y、Z均是第二周期元素,则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Y、Z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2)若乙中X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Y与X同周期,且在同周期中Y原子半径最小,则X与Y形成的化合物含 键(填“离子”或“共价”);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单质Y2和化合物YZ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其Ksp约为l×10-10(25℃),且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与Z同周期。在丙的饱和溶液中,X离子的浓度约为 mol·L-1。
(4)若丁中X、Y、Z处于不同周期,用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电子层数的2倍多1,则丁的结构式为 。
25.(14分)
物质A~X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没有列出)。其中B、C、D为常见单质,C为气体,B、D为金属。常温下K为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将E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J为红棕色固体,F为常见的强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C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B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现J→D的变化:若X是非金属固体单质,则X是 (填化学式);若X是常见金属单质,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含杂质的D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4)室温时,若A的溶液pH=5,则溶液中水电离的c(H+)= mol/L,若用惰性电极电解析出3.2 g B,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6.(20分)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1)分析该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②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一定条件下,CH3OH分解的速率和CH3OH生成的速率相等
c.恒温、恒容条件下,CO、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O,同时生成1 mol CH3OH
(2)右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该反应的△H 0(填“>”、“<”或“=”);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 K2(填“>”、“<”或“=”)。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充入He(g),使压强增大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1)+3O2(g)=2CO2(g)+4H2O(g)
△H=-a kJ·mol-1
②2CO(g)+O2(g)=2CO2(g) △H=-b kJ·mol-1
③H2O(g)=H2O(1) △H=-c kJ·mol-1
则CH3OH(1)和O2生成CO和H2O(1)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用a、b、c表示)。
(4)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是 ,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5)以上述电池做电源,用右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原因是(用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7.(12分)
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实验时通过 (填仪器名称,下同)向 中滴加浓盐酸。
(2)尾气吸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一、OH一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提出合理假设:
①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一;假设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
3 mol·L-1 H2SO4溶液、1 mol·L-1 NaOH溶液、0.01 mol·L-1 KMnO4溶液、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28.(8分)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氨气,并进行有关氨气的性质探究。
(1)该小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
①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请选择合理的方案并说明原因: 。
②检验产物中有NH4+的方法为 。
五、选作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共13分)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29.(13分)
砷化镓(GaAs)属于第三代半导体,用它制造的灯泡寿命是普通灯泡的100倍,而耗能只有其10%。推广砷化镓等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是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s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
(2)As的第一电离能比Ga的 (填“大”或“小”,下同),As的电负性比Ga的 。
(3)比较As的简单氢化物与同族第二、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并说明理由:

(4)GaAs的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在GaAs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 个As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As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As属于 晶体。
(5)砷化镓可由(CH3)3Ga和AsH3在700℃下反应制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CH3)3Ga为非极性分子,则其中镓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30.(13分)
某高效、低毒的农药K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无机物已省略):
(1)C→D的反应类型是 ;
(2)A的结构简式是 ;
(3)写出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M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具有下列性质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
(5)写出由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太 原 市
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政 治 试 题
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行业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60元。假定甲生产者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60元,那么,该行业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 )
A.50% B.100% C.200% D. 300%
2.右边漫画说明使用信用卡( )
A.可以透支,缓解收入不足
B.拉动和刺激了消费
C.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D.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3.2011年11月9日,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9%。我国CPI上涨意味着 ( )
①城乡居民收入下降②部分家庭恩格尔系数增大③我国流动性过剩④人民币升值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4.在新农村建设中,某村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农田水利设施和部分建筑物入股,与一花卉经营商合作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和村集体都成为公司的股东,村民同时成为公司的雇员。这种做法 ( )
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②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
③发展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④发展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民间借贷成为2011年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事件被披露,银根收紧带来的风险因素开始抬头。下列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
①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形成较为成熟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②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融资担保市场,帮助银行分散风险
③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缓解民间融资困难
④适度调整宏观政策,减小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降低银行利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截至2011年9月底,山西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0万,参保率达95%。目前,山西省企业养老保险已实现了全覆盖。这一事实说明 ( )
①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 ②社会成员的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③社会成员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④社会实现了真正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结果。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因为它 ( )
①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和活力源泉 ②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③是找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是当代国际竞争的需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8.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文件,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主要内容: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此次改革 ( )
①有利于降低相应行业的企业税负 ②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必要举措
③是国家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④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大幅下跌。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 )
①生产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④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011年开始的全国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正在各地进行。本次参加选举的选民有9亿多人,将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本次选举最大的亮点是“实行一个相同(即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体现三个平等(即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这说明 ( )
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③我国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断进步 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9月20日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开放日以“统计和您在一·起走向规范统一的中国统计”为主题,向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社会公众代表详细展示了统计数据产生过程。这样做 ( )
①是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③是政府部门自觉接受权力监督的表现④是扩大公民政治权利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1年11月14日,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 ( )
①政府依法执政的中心环节 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 ④公民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张某报考了A市人事局组织的公务员招聘考试,成绩名列第一。但是,A市人事局却以张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为由取消其录用资格。张某不服,一纸诉状将A市人事局告上法庭并胜诉。张某行使的主要是公民的 ( )
A.建议权 B.申诉权 C.检举权 D.批评权
14.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入托难”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为促进这一问题解决,你可以 ( )
A.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行使决定权,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C.行使质询权,向幼儿园提出质询 D.行使提案权,提出解决问题的议案
15.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最高人民检察院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6.2011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③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2011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4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全面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下列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自治机关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法院
②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我国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 )
A.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要求 B.我国国家性质和利益所决定的
C.缓解世界矛盾和紧张态势的需要 D.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19.中国古代哲学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往往又同朴素唯物论相结合。下列体现二者有机结合的观点是 ( )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C.动静皆劫,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D.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20.著名的“二叠末生物大灭绝”真相被中国科学家破解。这项科研成果花费了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长达30年时间,得出结论: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这次大灭绝绝不是天外来客造成,而是岩浆、火山、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表示,今后继续进一步研究和大灭绝相关、相近的生物事件依然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材料说明 ( )
①科学家研究的实践活动,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能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达到70亿之多。“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统计预测:“按过去约12年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增加10亿的速度计算,至2030年人类需要第二个星球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消纳人类产生的废物。”预测告诉我们 ( )
①人口增长要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
②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人口增长
③人口问题上人类应树立节制的价值理念
④人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人口增长规律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②
22.中国画的艺术是建立在中国人文思想基础之上的,既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涵独特的中国智慧与哲理。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上是两只小鸡在争夺一条蚯蚓,画题为“他日相呼”。对该画寓意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美妙的意象根源于大师的合理想象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3.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自述》中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有人以为我成功是由于钻研、由于机会。其实,人们应该记住我的一首述怀诗中的句子:作画平生万万千,抽筋折骨亦堪怜。……在艰苦颠蹶之中,我没有沉沦,我追逐着光明和希望。”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 )
①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主次矛盾的转化
③相信有量变就有质变
④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4.分手不仅令人心理痛苦,还可能造成身体疼痛。美国研究人员征募40名志愿者,他们在过去的半年中被迫与配偶分手,至今依然相当介意遭人拒绝。研究人员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缩果发现他们对分手等社会拒绝产生的大脑部位与对躯体疼痛反应的部位重合。因此,分手这类社会拒绝行为会引起他们的躯体疼痛。材料显示 ( )
A.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进行大脑定位的常用方法
B.生理与心理反应可以通过大脑产生关联
C.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D.分手造成的心理痛苦是主观的,身体疼痛是客观的
25.古代,每逢战乱,手艺人都会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这是因为手艺人掌握着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技术,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了手工技能,成为当今最强大的生产力。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增强综合国力。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现代科技取代手工技能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③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④不同时代出现不同层次的生产力以适应当时生产关系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6.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倡议:生活从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感恩抓起,文明从说话礼仪抓起。与此倡议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有 ( )
①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③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 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7.蒸发浓缩是炼乳生产需要经过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原料奶中大部分的水分蒸发。原始的方法是在锅里直接给原料乳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由于常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在100℃左右,这既造成原料奶中的营养成分破坏,又会造成炼乳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消耗大量的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真空罐,在40-60℃下将原料奶的水分蒸发,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这说明 ( )
①炼乳流程的优化产生于人们对生产工艺的认识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真空罐的使用推动了炼乳流程的优化④炼乳流程的优化是对原有流程的彻底否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8.行业收入悬殊反映了行业壁垒的存在,其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在行业壁垒存在的现实中,个人的价值让位于行业的价值,那些没有能力但有关系进入高收入行业者成为更有价值的人。材料说明 ( )
A.行业壁垒的存在影响了用人机制的公平
B.个人价值的高低应由行业价值来评估
C.行业收入差异使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评估发生扭曲
D.行业壁垒使得真正的人才必然被担之门外
29.在当前,改革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体制势在必行。如果改革成功,中国不但会进入更均衡的增长轨道,而且能够维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如果不成功,则将面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危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 ( )
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动力 ④锯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30.“笔墨当随时代”,随着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文艺工作者的斗争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
A.正确社会意识具有导向作用
B.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带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C.文艺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
D.时代主题往往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政治思想的凝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卷共5小题,共75分。
31.(14分)粮食喜迎“八连增”。据农业部调查,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有望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自2004年以来连续八年增产,比2003年新增粮食产量1.2亿吨,增产26.9%。与此同时,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与2003年相比,粮食生产价格(即农民销售粮食价格)累计上涨了81.1%,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76.8%。
运用(经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粮食连续增产和粮价上涨并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32.(12分)B市“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高速增长的背后,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该市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摒弃粗放发展及重量轻质的发展理念,把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并下决心收缩楼市、车市等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转而重视人才、科技,发展高端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使全市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提高,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呈现出就业稳、能耗降、排放减、劳动生产率高的发展特点。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该市的发展道路。(4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分)
33.(11分)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问题已超过日本,外汇储备也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让人既羡慕又嫉妒,“中国责任论”来势凶猛。有国际人士指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相当于1947年的美国,处于下一个世界秩序建立的起点,中国可以从其大量的过剩外汇储备拿出一部分,造福全世界。也有人指出,“中国责任论”是对中国的一种变相“捧杀”,中国绝不应受外界嗓音的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5分)
(2)请根据材料,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怎样应对“中国责任论”。(6分)
34.(14分)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方面定量测量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一 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
注: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在1989年为4%,欧盟在1992年为5%。
材料二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国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之类的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市场的波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公众科学素养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分)
(2)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6分)
35.(24分)90年前,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曾开始了一段“文化救国”的历程,而今,带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共产党将再开启“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中国电影实现百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当数百所孔予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之际,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文化强国?事实上,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8分)
材料二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开放与融合,更多地利用国际经验。探究美国文化产业强势发展的原因,美国文化产业运作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在市场竞孛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将最好的文化产品流向市场,为社会认识和接受,进而影响民众。在运作过程中,采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并行方式。前者重在开拓产业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开拓产业资源过程中,不断吸取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并通过不断演进形成现在的美国文化。后者重视科技投入和运用,刺激市场消费,因而使它长盛不衰,并渗透全球,成就美国文化霸权地位。
(2)材料中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对我们有何经济学启示。(8分)
材料三 文化的培育、生长,有其内在的规律。如把公益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分开来发展,文化与教育协调发展等,始终要尊重文化工作者的意愿,尊重文化创造的规律,扶持、支持民间的文化活动。不能用行政权力、计量手段制订文化产品的内容和数量,更要防止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口号下,按长官意志匆忙炮制文化产品,把粗制滥造、昙花一现的产品当成官员的政绩。人为地设计方案、繁琐的行政管理,并不能自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联系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在文化改革发展中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8分)太 原 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下午2:30——5:00)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1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第Ⅰ卷必考题中的单项选择题1--6小题,第Ⅱ卷表达题中的单项选择题13—15小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3月传播全国,4月从香港出境扩散于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流行地区发病率约50%。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在流感的困扰下,各国的工业停滞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死者悲惨命运的故事。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由新型病毒甲型HINl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继而疫情在全球多国爆发。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等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升温将给人口稠密并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在水、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菌,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沉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离是现代对付流行病的常见办法。比隔离更进一步的是检疫,即预防,防患于未然。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在新加坡。随地吐痰和乱抛口香糖可以处以拘禁等刑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采用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
当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之时,回首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传染病,以及人类与疫病抗争的艰苦历程、医学与疾病作斗争的前行足迹,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人类的生存和正常生活正在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大到气候、环境、生态,小到我们的日常卫生习惯,都可能是疫病流行的诱因。
有这样一句话:“疫病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人类与疫病较量的变迁。我们在这个“考场”上将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严峻的问题。
(节选自《人类瘟疫报告》,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流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1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在几十万人,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发病率相近。
B.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从流行的范围来看依次扩大。
C.目前关于流感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且只能降低发病率,不能控制流行,人们应该高度重视流感,不能视之为“小病”。
D.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采用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疫苗防治等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防范措施合理而且到位。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感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多的困扰,比如工业停滞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等。
B.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因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够产生并迅速传播,疫情波及多个国家。
C.古人用芳香疗法来防治疾病,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其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也有一定的效果。
D.回首人类与疫病抗争的历程,正视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我们更应该注重日常卫生习惯。减少疫病流行的诱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因此,疾病的传播多是从大城市蔓延开来的。
B.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这是避免流感传播的根本途径。
C.当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世界各国在分析了曾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传染病后,开始重视气候、环境、生态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D.疫病在当代是考场,意思是说,面对流感疫情,人类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才有可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 吾故不受也。”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②其货乎 ”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忠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茹:蔬菜。②雠:售。③理:法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遗:赠送。
B.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 燔:焚烧。
C.废法纵罪,非忠也 纵:纵容。
D.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过:过分。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文中官员“奉法循理”的一组是(3分) ( )
①以嗜鱼,故不受也 ②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③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④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⑤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 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公仪休奉行法令遵循义理。在担任鲁国国相期间,有人因为他喜欢吃鱼就送给他鱼。他直言拒绝坚持不接受。
B.石奢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担任楚昭王的国相时,石奢发现自己的父亲杀了人,就放了父亲,然后判自己死罪,并且拒绝楚王的赦令,自刎而死。
C.李离坚持原则遵守法律。由于错听案情而杀了人,李离便把自己囚禁起来判了死刑,但晋文公认为李离的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李离的罪责。
D.司马迁称公仪休、石奢和李离为循吏,他们三人都严守法纪,最终都付出生命维护了法纪,以此保全了自己的名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5分)
译文:
(2)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 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8.上片中,“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一句有何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5分)
9.下片中,作者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请结合词句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 。(李白《蜀道难》)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苏轼《赤壁赋》)
(3)不以物喜,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人与树
刘国芳
有时候看一棵树,觉得,那树像一个人。
有一棵柿子树,就像一个人。
柿子树像一个老人。
柿子树的皮肤是褐黑色的,枝丫是弯曲的,柿子树给人的感觉粗而斑驳,像一个老人皱皱巴巴的脸;或者,一个老人皱皱巴巴的脸像斑斑驳驳的柿子树。柿子树在旷野里一站,就站出一树的沧桑。这也像一个老人,老人历尽岁月的磨难,脸上写满了沧桑。
老人住在离柿子树不远的地方,老人出门,总要从柿子树跟前走过。老人真的把柿子树当成一个人了,见了柿子树,老人总说:“你也老了!”
老人不仅跟柿子树说这句话,柿子结果的时候,老人说:“你还能结果呀。”柿子熟了的时候,老人说:·t柿子熟了。”柿子落了的时候,老人说:“你身上没有柿子了。”柿子树听了老人的话。一般不作声,但柿子树会把枝叶摇响,那是柿子树的笑声。
有时候,柿子树也觉得自己像个人。
有一个女人,牵着一个孩子从树下走过,那是柿子熟透了的时候,孩子见了满树的柿子,就跟女人说:“妈妈,摘柿子给我吃。”
女人说:“别人的柿子树,怎么能摘。”
柿子树听懂了他们的话,柿子树摇摇身子,把两个熟透了的柿子摇落在地。孩子见了,欢天喜地捡起来吃,还说:“妈妈,这柿子真甜。”
柿子树也听懂了这话,它又摇了摇枝叶,仍笑。
有几个孩子,在柿子熟了的时候爬上树去摘柿子。一4"-~-7,一直往高处爬,但后来孩子一脚踩空.从树上往下跌。
柿子树伸出的枝丫托住了孩子。孩子没有掉下去,就说:“幸亏这根枝丫。”
柿子树在心里说:“是我用手托住了你。”
有调皮的孩子,总拉着或扯着柿子树的枝丫,要把柿子树的枝丫折断。但这些孩子往往折不断。孩子折不断,就说:“怎么折不断呀。”
柿子树在心里说:“我怎么会让你把我的手折断呢!”
一天老人要出远门,老人走到柿子树下时。站了下来,然后老人跟柿子树说:“还是你好,可以站在这里不动,我老了,走不动了,真想像你这样站着不动。”
柿子树在心里跟老人说:‘‘我其实想走,不但想走,还想飞哩,不然,我为什么要一个劲地往上长,但我飞不起来,我的根拉着我。”
老人好像听到了柿子树的声音,老人说:“不走更好,不像我们,走来走去还不是为了生计,我们人类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名驱,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不同,你一直站在这里。任何事情也诱惑不了你,要是我们人类能像你这样淡泊就好了。”
老人说着。走了。
但老人回来后,却发现柿子树被人砍了。老人失声大o'1起来,老人说:“谁砍了你呢 他们为什么要砍了你 ”
柿子树在心里说:“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砍我 ”
柿子树又说:‘‘我真不想让人砍呀,我还能结果,结很多很多的果。”
柿子树还说:“可惜我不能走,我要是能走。他们就砍不到我了。”
说着,柿子树流泪了。
老人眨眨眼。也流泪了。
(1)下面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使用了比喻,老人和老柿子树就像心心相印的朋友。作者想象丰富,巧用修辞,比喻恰到好处,又十分贴切。
B.小说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柿子树人的动作、语言、心理,柿子树跟老人聊天,帮小孩摇柿子。读起来都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C.老柿子树跟老人说自己不想一直站着,说自己想走,就是担心一旦遭到人们的砍伐,自己能走的话就可以逃脱了。
D.最后一段,老人“眨眨眼,也流泪了”。老人流泪完全是因为心爱的柿子树被砍,自己失去了一个朋友,所以十分悲伤。
E.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语言精炼。作者直抒胸臆,避免含蓄。在简简单单的事件和平平淡淡的对话中,自有一种感人肺腑的美感。
(2)小说开头反复说柿子树和老人很相似,他们的相似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分条陈述。(6分)
(3)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作分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美好的事物遭到人们的破坏,令人痛心疾首”,有人认为是“作者通过柿子树折射老年人对人生世事的一种感伤”,你同意哪一种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记吴冠中先生
陈丹青
①我没有受教于吴先生的荣幸,仅得一次拜访,此外是在三四次众人的场合望望他。“文革”前,吴先生初露锋芒,我小时候在美术杂志看见他去西藏的风景写生,但不太听人说起他。更不知他的留法的资历:六十年代情势,一切文艺讲革命,他的画风不被宣传的。“文革”后吴先生声名大噪,因为人人期待新权威,美术界忽然发现我们还有一位正当盛年的留法画家,而他有见解,敢说话,“文革”甫歇,美术评论尚在口齿不清批教条,他就一反唯物论者“内容决定形式”的官式教条,坚称“形式决定内容”,影响至今。
②其时吴先生五十多岁,如许多靠边复出的老画家一样,到处请去给宾馆画大画。有一天晚上中央美院请他来给师生做讲演,那时没话筒,他几乎句句叫喊,苏南口音,词语简洁,高声历数十大美学问题,此刻我只记得一条:“美”不是“漂亮”,“漂亮”不是“美”!此前“文革”.哪有△垫壁±煎堡堡:盛堂空::韭垦.二’心想,这么明白的真理我怎么不知道啊!底下掌声雷动。完后,吴先生目光炯炯扣紧自己的左右手,向前平伸——不是武林打手的那种抱拳——对全场每一角落频频致意,好像预备捉牢台下所有人的臂膀,颤动着,摇撼着:我又看得“神旺”。心想.留法前辈到底不同,我怎么不知道这等漂亮激昂的手势呢!
③及后渐渐看到过去的资料和影像,才知道吴先生上台全是民国左翼青年的讲演遗风。慷慨激昂,不容分说,仿佛正在民族危亡抗战动员之际。新世纪初那次访他,他已八十出头.家清谈,仍然神色刚正,用词肯定,确信自己的每一句话,迹近论辩的模样。他的面相本来清癯而决然,说到快意处,总有斩钉截铁之势,像是生了气似的。
④所以圈子里传他语惊四座的段子,我猜都是真的。譬如九十年代为纪念中国美术馆成立多少周年,老少贤集,轮番捧场,待吴先生上去,却说:我们这样的大国,这样的美术馆,我感到可悲!——这“可悲”一词,必要以他的宜兴口音说,音同“苦拜”,且要狠狠的口齿,断然念出来——又譬如新世纪初全国美协主席职位出空,他是无可置疑的前辈,候选大佬之一,结果又说煞风景的话,弄得四座哑然。他说:我要是出任主席,头一件事,美协解散!这“解散”一词的宜兴腔。音同“加塞”,倘若狠狠地念,便十足吴冠中风神了。
⑤初到清华美院那年,张仃先生、吴冠中先生、袁运甫先生.还有我,算是开始招收博士生待吴先生由人扶进来,请他给墙上十几位考生作业评几句,他颤巍巍巡看一过,毅然说道:我一个都不招!”“那么,吴先生您看是不是给打个分呀 ”他应声叫道:“最高60分!”
⑥我曾有幸见识过几位吴先生的同代人,杭州艺专,北平艺专,多有类似的耿介而强硬,可见民国出道的艺术家大致性情毕露,不看人脸色的,即便后来给整得不像人样子,熬过浩劫,一朝出头,脾性还是在,只是如吴先生这般不改其初,到老一贯,委实少见的。如今吴先生一去,言动周正的角色们总算松口气:这样地不留情面,给人难堪,实在是时代面前太不识相了:譬如中国的美术还不如非洲,譬如画院应该统统关闭,譬如一百个齐白石不抵一个鲁迅……每出一说,总有若干评家长篇大论结结巴巴反驳他,但他的资格摆在那里。芸芸众家究竟拿他没办法。现在好,诸位可以耳根清净了。但别的热闹也就跟上来,因吴先生毕竟是可资对外吹嘘的大门面,前些年与他“商榷”的论家们或许笔锋一转。又来称颂他老人家。
⑦终其一生,吴先生是个文艺青年,学不会老成与世故,而他这一辈的文艺青年大抵热烈而刻苦的。老同学孙景波七十年代随吴先生在云南写生,说他画完收工回住地,天天亲手洗画笔。洗笔多烦啊,他却喜滋滋。袁运生先生与吴先生相熟,说“文革”后去他家看画,每一幅竟用报纸小心包好了,藏在柜子里,一幅幅取出,拆开,看过了,又仔细包拢放回去。这样地小心翼翼而善自珍重,也是一种过时的美德吧。
⑧原中央工艺美院,今清华美术学院,张仃先生,吴冠中先生,是最可骄傲的两位老前辈。一位来自延安,一位去过巴黎,今年一年.他们先后停笔休息了。以上是我对吴先生的零碎的感念。他的晚生与研究者很多很多,想来会有珍贵的纪念和评说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革”刚结束,吴冠中先生不受政治大环境的影响,坚称“形式决定内容”,初露锋芒,影响至今。
B.第②段两个画线句子中的“神旺”一词,巧用谐音,表明作者对吴先生的观点和论断非常“神往”,非常敬佩。
C.“他颤巍巍巡看一过,毅然说道:‘我一个都不招!”’一句中,“颤巍巍”与“毅然”两个词,表现了吴冠中先生独一无二的性格。
D.那些反驳过吴冠中先生的论家们,在吴先生去世后可能又来称颂他老人家,从侧面表现出吴冠中先生的不凡成就。
E.对吴冠中先生,作者并不是一味赞扬,也委婉批评了他某些过时的美德,表现了作者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
(2)文章突出表现了吴冠中先生哪一特点 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表现的 (6分)
(3)“终其一生,吴先生是个文艺青年”,作者为什么这样评说 请简要概述。(6分)
(4)是独特的个性成就了艺术家,还是只有艺术家才能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 你同意哪个观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虽然和他素不相识,但他走路的样子的确非常奇怪,就在我家附近那条小巷深处,与他面对面狭路相逢了。
B.孩子们立刻同仇敌忾聚到一起,齐心协力地朝他身上扔着石子,一边还富有节奏地配以杭州童谣。
C.肖仁福的小说(权规则>是一本表现权力背景下各色人等心态的作品,对官场上尔虞我诈现象的讽刺批判入木三分。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无半夜敲门之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准确的一句是(3分)
A.公共传播不应该过分宣扬求名、逐利、炫富、攀比的思想,这是对社会公平机制和朴素平实风尚的极大冲击。
B.目前中国足球界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明星队员恃才无恐,僭越法规,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C.吕忠谦将两位战士拨开,就那样泰然自若地面对人群而立,飞石从他头顶掠过,有的石块就落在他的脚下。
D.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夺得199块金牌。取得了中国代表团在亚运会史上的最好成绩。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事实上,航天员并不能像驾驶飞机那样驾驶飞船。 , , ,
, 。 ,航天员就要取代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人工控制。
①比如,飞船刚入轨时是椭圆形轨道 ②就需要在地面的遥控下变轨
③飞船在轨期间主要由地面依靠预设程序进行控制
④飞行几圈后要进行变轨
⑤但是,如果飞船的自动控制的功能出现故障
⑥航天员只是辅助地面对飞船进行监控、管理和操作
A.⑥①⑤③④② B.⑥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⑤②①⑥ D.③⑥①④②⑤
16.结合语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6分)
生生死死的水草,在季节的轮回中起起落落,却不曾泯灭绿色的梦想。一尾藏在草里的鱼,记忆的深处,栖着一双飞鸟的翅膀。
17.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在社会上常听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①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②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③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④ ,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⑤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行人去玩赛车。因为都是头一次玩,除了兴奋,还不免惴惴。玩赛车就是玩速度。胆大的,几圈过后,就飞起来了;胆小的,任别人一再超过他,还是不紧不慢。回来的路上。一行人仍谈论着赛车。有一位说:啊,今天终于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有一位说:我怎么老觉得不够快啊。众人一听都笑了。原来,说不够快的,乃是一行人中的速度最快者;而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的,恰是最慢的那一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太 原 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历 史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说明秦始皇 ( )
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 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
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 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
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 )
A.中央集权 B.腐败严重 C.高效清明 D.机构臃肿
4.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 )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5.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
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造成这
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A.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B.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内迁
C.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
D.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6.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了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7.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
观察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作品字形严谨,应该创作于秦汉时期
B.该作品字形多变,体现了“尚意”的特征
C.该作品运笔洒脱,体现了书法的实用功能
D.该作品笔法娴熟,反映了当时的盛世景象
8.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 )
A.反对民主制度 B.主张人民主权 C.反对直接民主 D.主张君主专制
9.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写道:“所有文明都是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刺激作用得到了丰富。”以下历史现象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A.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罗马万民法的出现
C.隋唐科举制度的形成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
10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 )
A.当地盛产白银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不用白银做货币 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
11.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12.“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集中表达的是 ( )
A.不赞成代议制民主 B.反对实行法制
C.认为议员不是代表 D.主张君主立宪制
13.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 )
A.主要靠对外掠夺 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 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14.下表为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此表说明( )
A.英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 B.美国在19世纪生产增长最为明显
C.这一时期中国的近代化尚未起步 D.这一时期印度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15.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女王)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维多利亚女王“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政治体制的约束 B.政府决策的合理有效
C.女王有较高的素养 D.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16.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 )
A.中国辛亥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17.马克思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此话旨在强调 (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
B.巴黎公社运动缺乏必要的阶级基础
C.俄国落后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
18.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
A.中国军事的落后 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19.“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20.“夫华洋风俗不同,天为之也。洋人知有天主、耶稣,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毁其家木主。中国视死如生,千万年未之有改,而体魄所藏为尤重。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此语应是 ( )
A.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言论 B.顽固派反对维新派的言论
C.太平天国反对洋人的言论 D.改良派反对革命派的言论
21.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22.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3.民国年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据此,民国经济立法的特点不包括 ( )
A.自由平等 B.注重民意 C.中西结合 D.领域广泛
24.五四时期,梁漱溟曾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这表明梁漱溟 ( )
A.为曹、章行为辩护 B.认可学生的做法
C.主张爱国有理 D.主张依法行事
25.某中学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一幅残存的地图,据此你认为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 )
A.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C.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26.刘伯承元帅晚年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刘伯承元帅 ( )
A.后悔自己从军 B.反思国共内战影响
C.反对一切战争 D.认为胜利来之不易
27.2010年美国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出版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 ( )
A,“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 B.“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
C.“浪费性支出严重” D.“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
28,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这说明 ( )
A.美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
B.美国准备发起冷战
C.美国公然压制苏联
D.美国渴望领导世界
29.1992年某日,莫斯科某学校一历史老师在上课时表示:“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因为他 ( )
A.反对政府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B.对社会剧变感到茫然不解
C.惋惜苏联的历史走向终结
D.感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30.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如果你第一次看到这则材料,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A.不相信,因为广告都是商家的促销手段
B.相信,因为它有利于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确信无疑,因为它符合通用电气公司的实际状况
D.不轻信,因为所有一家之言都需要其他史料来佐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本卷共5大题,共75分。
31.(19分)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朝廷因战争开支或财政危机向民间借债,最早可以追回到2600年前的齐国,当时因战争费用,管子建议向民间富人借钱。从那以后,各朝代可能都这样做过。但是,在现代银行于19世纪末出现在中国之前,一方面这种私人借贷的规模有限,风险分摊的范围也很有限,传统中国的民间借贷利率在许多世纪里高于30%;另一方面借贷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到一年,这么短的期限对缓解朝廷财政危机帮助不大。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是民间私人之间借贷发生纠纷,被侵权方可向对方讨债,甚至打官司;可是,如果私人把钱贷给朝廷,在专制皇帝不还债时,你可能只能仰天长叹了。因此,在皇权之下,即使朝廷想借债,也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借出。中国一直没有发展出长期限的资本市场,这当然限制了朝廷解决财政危机的能力,使朝代更替的速度加快。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的财政与王室的财政分开,英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变成了英国国债,而不再是王室的债务;因为有了议会作保证,英国国债的信誉度大大增强,成为伦敦金融市场中备受投资者追捧的证券。金融市场的活跃,吸引大量的商人与银行家们从欧洲各地迁往伦敦,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开始向伦敦转移。
——央视纪录片《华尔街》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向民间借债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国债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其原因。(8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债的看法。(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材料二 回顾中国明清时代的学术发展,中国的学者,有类似大学的书院与讲学制度,学者之间也有交流与讨论;但是,前者并没有获得国家与社会足够的支持,后者也没有欧洲学术团体那样的制度化,是以中国学者的学术课题没有延续,也为此没有累积、转移与扩大、明代晚期的学者与文化人,努力突破传统的樊囿,但较之欧洲,儒家保有正统的权威性;至于清代的编纂工作与考证工夫,更是以扶翼圣学为宗旨,没有突破权威的空间了。欧洲学者有许多“他者”为对照,而中国独善于东方,对于西方所知不多,甚至耶稣会士带来的讯息也不能普遍成为学术界共有的知识资源。中国学者缺少了可以作为镜鉴的“他者”,也就缺乏了刺激及随之而来的反省。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它们解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2)根据材料二,从中国的角度解析造成材料一中现象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说明“赛先生”是如何把西方“渐渐从黑暗中解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的?(6分)
33.(14分)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套上了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中华民族为解除这副枷锁,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期维新派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中外问条约的不平等性质,批评了清廷官员在对外交涉中的盲目无知,宣传和普及了国际法知识,从而对此后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产生了久远的影响。1902年,在清政府的要求下,中英达成如下条款:“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1917年,北京政府颁布《大总统布告>,宣布“自中华民国6年8月14日上午10时起,对德国、奥国宣告立于战争地位”,并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合同、协议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问之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1922年1月31日,经过前后36次会谈(华盛顿会议边缘会谈).中日终于就山东问题达成协议,同年12月,侵占青岛的日军撤出,1923年1月底,日方将胶济铁路移交给中国。1924年5月31日《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苏俄政府主动宣布放弃旧俄政府的在华特权。1927年初,中国人民挟国民革命蓬勃发展的声威,抓住时机,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便把与各国修订不平等条约排进了主要的议事日程中,经过外交人士的努力,到1930年5月,所有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42年10月,经过一番磋商,英美终于就立即废约达成共识,并通知中国驻英美使节,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写道:“接获英美自动放弃治外法权之通告……心中快慰,实为平生惟一之幸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以果断的行动,扫除了不平等条约的残余,结束了一切外国特权在中国存在的历史。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8分)
(2)据材料,归纳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程的特点。(6分)
34.(16分)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组织)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决定在完善内部市场、加强团结和环境保护范围内,为了他们人民的目的,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行确保其他领域进步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政策;决心建立他们国家国民共同的公民身份;决心实行一项包括最终构建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通过本条约引入关于司法和国内事务的规定,在保障他们人民和国家安全的同时,重新肯定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的目标…
一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材料三(该组织)各种活动均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的,各成员拥有完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它是通过成员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尊重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力求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的体制接轨。同时,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1)材料一所示图片分别为两个区域化组织的标志,简要说明这两个组织在成员构成上的差异。(4分)
(2)材料二、三的内容依次对应材料一图A、图B所代表的组织,据此分别概括图A、图B所代表组织的合作特点。(8分)
(3)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你更赞同上述哪一种合作模式,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至清,只有宋朝的内廷没有声张势力,侵夺文官组织的权力。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
一—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评上述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太 原 市
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物 理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列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时,用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 体,即质点
B.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用这个力代替那几个力,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C.为计算弹簧弹力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中做的功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与“神州八号”完成对接的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前在周期约为1.5h的近地圆轨道上陆续开展各项科学探测实验;我国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采用极地圆形轨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地球两极,每12h绕地球运行一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云一号”在轨道运行的速度大于“天宫一号”在轨道运行的速度
B.和“风云一号”相比,“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更大
C.“风云一号”比“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大
D.“风云一号”比“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小
3.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轻细绳跨过光滑轻小滑轮相连,A物体悬在空中,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均静止,现将B物体稍向左移一点,A、B两物体仍保持静止,则此时与移动B前相比 ( )
A.绳子拉力不变
B.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变小
C.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变大
D.物体B受到的合力变大
4.运动员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伞,下降一段后打开降落伞.已知伞打开前可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开伞后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有关,运动员减速下降,最后匀速下降.从下落时开始计时,在整个过程中,用h表示运动员离地面的高度,口表示下落的速度,F表示受到的合力、E表示运动员的机械能(选地面为零势面),下列图象大致正确的是 ( )
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前2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A.从第1s末到第2s末合力做功为
B.从第3s末到第5s末合力做功为—W
C.从第5s末到第7s末合力做功为W
D.从第3s末到第7s末合力做功为-2W
6.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
这样的车辆叫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
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丰)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假设动车组运
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受到的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
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
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3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 )
A.120km/h B.240km/h C.320km/h D. 480km/h
7.娱乐节目中有这样一种项目,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索飞跃到鸿沟对面的平台上,如果选手的质量为m,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绳的悬挂点O距平台的竖直高度为H,绳长为l(lA.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
B.选手摆到最低点时的速度是
C.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受绳子的拉力大小为(3 - 2sinα)mg
D.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受绳子的拉力大小为(3 - 2cosα) mg
8.如图是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图中斜面轨道的倾角为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木箱在轨道顶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与轻弹簧接触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同一位置,之后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 = 2M
B.m=M
C.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D.在木箱的上升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木箱的机械能
9.如图所示,在匀角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经过一段时间,物体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从物体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动机增加的平均输出功率为
B.电动机输出的功增加
C.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D.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10.如图(甲)所示,质量m=0.5kg,初速度v0=10m/s的物体,受到
一个与初速方向相反的外力F的作用,沿粗糙的水平面滑动,经
3s撤去外力,直到物体停止,整个过程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
所示,g取10m/s2,则( )
A.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
B.0~2s内F做的功为- 8J
C.0~7s内物体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25J
D.0~7s内物体滑行的总位移为29m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1题~第1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7题~第1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6题,共82分)
为探究“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1A2是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B是不计摩擦力的小车,另有计时器、米尺、天平和砝码等,完成下列步骤中的填空:(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用米尺测出斜面上固定点P
与斜面底端A2间的距离x;
(2)让小车自P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A2,记下所用的时间t1,
则小车的加速度a1= ;
(3)用米尺测量P点相对于A2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i,则小车所受的合力F= ;
(4)在小车中加质量为m的砝码,要使小车(包括砝码)受到的合力不变,则应同时改变P点相对于A2所在水平面的高度为h2,那么= ;
(5)测量小车(包括砝码)自P点从静止下滑到A2所用的时间t2.如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那么两次小车(包括砝码)质量比与小车运动时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6)多次改变小车(包括砝码)的质量及P点相应的高度,同时测量小车自P点从静止下滑到A2所用的时间,以小车(包括砝码)的质量为横坐标,时间的平方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 ,则可得到“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12.(12分)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的装置验证钩码和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一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条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钩码相连,且M:m =3:1,遮光条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处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遮光条的宽度,s表示A、B两点的距离,g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2所示,则d= ;
(2)实验时,将滑块从位置A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3×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B时的瞬时速度的值为 ;
(3)改变光电门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均令滑块自A点开
始运动,测量相应的s与△t的值,并计算出经过光电门的瞬
时速度v,作出v2 – s图象,若不考虑误差,认为系统的机械能
守恒,则v2与s应满足的关系式为:v2= .(用题中所给的
符号表示)
(4)实验中,利用数据作出的v2 – s图象如图3所示,如果不
考虑误差,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可求得当的重力加速度
的值g= .
(5)如果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为10m/s2,则滑块与钩码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值与钩码重力的值之比为 。
13.(13分)
一质量m= 2k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某时刻,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该物体上,物体在t1= 10s内,发生的位移为x1=40m;这时,将拉力大小减为但方向傈持不变,再经t2=4s,物体的速度减为0.取g=10m/s2.求:
(1)物体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4.(13分)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日前在距离地球127光年处发现了一个拥有7颗行星的“太阳系”,这些行星与其中央恒星之间遵循基本天体运行规律,和我们太阳系的规则相似.
这一星系的中央恒星名为“HD10180”.分析显示,其中一个行星绕中央恒星“HD10180”的公转周期为584天,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6倍;与中央恒星“HD10180”的距离是2.3亿公里,等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平均距离的1.6倍,将行星与地球的公转轨道视为圆.
(1)求恒星“HD10180”的质量与太阳的质量之比.
(2)已知该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25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6倍,求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
15.(16分)
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细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绕O以半径L做圆周运动.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的高度为L,细绳的拉力达到9mg时就会断裂.逐渐增大球的速度,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断裂,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求:
(1)绳断裂时小球的速度大小v1和小球落地时的速度v2.
(2)小球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
(3)控制手离地面的高度不变,减小绳长,使球重复上述运动,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裂,要使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最大,绳长应为多少?最大水平距离是多少?
16.(16分)
如图所示,AB为粗糙水平面,长度AB=5R,其右端与光滑的半径为R的圆弧BC平滑相接,C点的切线沿竖直方向,在C点的正上方有一离C点高度也为R的旋转平台,沿平台直径方向开有两具离心轴心距离相等的小孔P、Q,旋转时两孔均能达到C点的正上方,某时刻,质量为m可看作质点的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1,当它以的速度由A点开始向B点滑行时:
(1)求滑块通过C点的速度.
(2)若滑块滑过C点后能通过P孔,又恰能从Q孔落下,则平台转动的角速度ω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选考题:共18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位
置处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选答区域指定位
置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7.[物理——选修3-3](18分)
(1)(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
传到高温物体
(2)(12分)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细管B插在水银槽中,管内和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差z即可反映出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B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忽略)
①在标准大气压下(),对B管进行温度刻线.已知温度,管内与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此高度即为27℃的刻度线.求当t=0℃时,刻度线与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
②若大气压变为,利用该装置测量温度时所得读数仍为27℃,则此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18.[物理——选修3-4](18分)
(1)(6分)某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弹簧在第1s末与第Ss末的长度相同
B.简谐运动的圆频率是
C.第3s末振子的位移大小为
D.从第3s末到第Ss末,振子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2)(12分)如图所示,扇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半径为R,介质折射率为,圆心角。一束平行于OB的单色光由OA面射入介质,要使柱体AB面上没有光线射出,至少要在O点竖直放置多高的遮光板?(不考虑OB面的反射)
19.[物理——选修3-5](18分)
(1)(6分)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但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中微子与水中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由此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l
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可以转变为两个能量相同的光子(),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是9.1×10-31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J.(c = 3.0 ×108m/s)
(2)(12分)质量M=3kg.足够长的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平板车的左端放有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车左上方的天花板上固定一障碍物A,其下端略高于平板车上表面但能挡住物块,如图所示.初始时,平板车与物块一起以的水平速度向左运动,此后每次物块与A发生碰撞后,速度均反向但大小保持不变,而小车可继续运动,已知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取,碰撞时间可忽略不计,求:
①与A第一次碰撞后,物块与平板车相对静止时的速率;
②从初始时刻到第二次碰撞后物块与平板车相对静止时,物块相对车发生的位移,太 原 市
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地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下午2:30——4:3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l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球的形状为球形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地轴倾斜于黄道面 D.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
2.图中四个直射点中,北京日出时刻最接近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图2是山西省基于某要素下的土地生产潜力(克/平方米·年)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M、N两地土地生产潜力的数值分别是 ( )
A.1015、875 B.1015、825 C.965、795 D.875、825
4.影响图中土地生产潜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日凌晨6时,我国“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飞行13天零14小时之后,“神八”成功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第二次对接,三天后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5--6题。
5.“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第二次对接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
A.11月14日0时 B.11月14日12时
C.11月15日0时 D.11月14日20时
6.在“神舟八号”飞船飞行期间 ( )
A.北极科考进入最佳季节 B.松花江流域进入汛期
C.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逐渐强盛 D.非洲草原动物北迁
假设晨昏圈(圆心为O1)和纬线圈(圆心为O2)的夹角为。据此,完成7--8题。
7.O1、O2连线与地轴的关系是 ( )
A.每日重合 B.春分、秋分日重合
C.每日斜交 D.冬至、夏至日斜交
8.在一年中的最小值为 ( )
A.0° B.23.5° C.66.5° D.90°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竹竿测影法”探究太阳方位与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图3是该小组绘制的理论分析图(左图)和某日竿影变化图(右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与图3符合的是 ( )
A.正午的竿影指示南北方向 B.竿影的投影方向即太阳光线的来向
C.竿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成正比 D.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10.如果图3中正午日影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 ( )
A.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 B.观测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C.该日太阳直射赤道 D.观测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
图4是我国某区域2008年水平衡收支概算(单位亿m3)。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和乙分别代表 ( )
A.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B.入海水量和水汽输送
C.入海水量和蒸发量 D.蒸发量和入海水量
12.据图可知,该地区 ( )
A.位于我国塔里木河流域 B.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现象
C.水循环类型为内陆循环 D.2008年水量收支平衡
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周围沟谷深切的黄土高地(图5)。读图,完成13~15题。
13.塬的顶面平坦宽阔,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流水冲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自然风化
14.下列有利于图5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 )
①甲地平整土地 ②乙地打坝淤地 ③丙地修建水库 ④丁地整修梯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如果将图5的比例尺放大一倍,则 ( )
A.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 B.新图较原图反映的地理事物详细
C.新图的图幅是原图的2倍 D.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将扩大
图6是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最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7.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 )
A.固结成岩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
C.地壳抬升一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风化剥蚀
D.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
日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一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了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读图7,完成18~19题。
18.日地距平比由甲变至乙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太原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开罗昼长先增大再缩小
C.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扩大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19.下列现象与日地距离变化相关的是 ( )
A.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B.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C.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D.同纬度偏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图8中a、b为等值线,且a值大于b值。读图,完成20~21题。
20.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等压线,则 ( )
A.L线为高压脊线 B.①处风向为东南风
C.③处可能有阴雨天气 D.②处风力高于④处
21.若图中曲线为等潜水水位线,L线表示河流,则河流流向及河流与潜水间的补给关系分别是
( )
A.西北流向东南,潜水补给河水 B.西北流向东南,河水补给潜水
C.东南流向西北,河水补给潜水 D.东南流向西北,潜水补给河水
图9是某海域某时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偏差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1℃的海区在120°经线上延伸约 ( )
A.2200千米 B.3300千米 C.1100千米 D.4400千米
23.该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 ( )
A.南美西部干旱加剧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大 D.马来群岛森林火灾隐患加大
图10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24~26题。
24.由①②③④组成的洋流环流圈位于 ( )
A.南太平洋 B.北大西洋 C.南印度洋 D.北太平洋
25.按洋流的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6.P洋流流经地区沿岸的气候类型依次为 ( )
A.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图11是某国家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东部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 )
A.西南向东北 B.东北向西南 C.西北向东南 D.东南向西北
28.下列自然资源特点与该国所处的板块位置相关的是 ( )
A.地热资源丰富 B.太阳能资源贫乏
C.风能资源丰富 D.原始动植物资源丰富
“白夜”是纬度较高地区夏季特有的不黑之夜。前一天黄昏尚未结束,次日的黎明便接踵而来。图12是北半球夏至日“白夜”范围示意园,图中弧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日出现“白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 ( )
A.48.5°N~84.6°N B.48.5°N~66.5°N
C.66.5°N~90°N D.66.5°N~84.6°N
30.若图示时刻全球属于同一日期,则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
A.0°,23.5°N B.0°,23.5°S
C.180°,23.5°N D.180°,23.5°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31.(12分)
高山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生长的上限(图13)。限制林线海拔高度的最大因素是植物生长期的平均气温。中国的高山林线与植物生长期平均气温8.2℃等温线大致重合。读中国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4),完成下列各题。
(1)攀登亚热带的高山,自山麓到山顶能够欣赏到的森林景观依次是 (填序号)
(①针叶林②温带阔叶林③常绿阔叶林);形成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现象的自然因素是 。(4分)
(2)据图14概括我国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32.(18分)
图15是世界某区域简图,图16是图15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15地区地形特征,并比较河流在上、下游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8分)
(2)归纳甲城市的降水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2011年7月至11月,甲城所在国家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持续多月的洪灾给该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分析上述洪灾的自然原因时,需要重点考虑区域的哪些自然地理要素 (4分)
33.(16分)
图17是某国家略图,该国自然资源丰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特征。(6分)
(2)甲河流河口地区潮汐能丰富。分析该地区潮汐潮位较高的原因。(6分)
(3)简述保护甲流域植被资源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4分)
34.(14分)
图18是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图19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月平均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规律,并说明影响其移动的主要原因。(4分)
(2)据图分析夏半年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6分)
(3)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持续偏南的年份,我国南北方的降水有何异常 (4分)
35.(15分)
读黄河流量与含沙量统计图(图20)和黄河水系图(图21),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线中,表示流量的是 。(1分)
(2)指出黄河水量增加的河段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
(3)分析A线在兰州至河口段下降,B折线在河121至陕县段迅速上升的原因。(6分)
(4)结合图中信息,说明小浪底水利枢纽对下游地区的重要作用。(4分)太 原 市
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生 物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组实验适合采用菠菜叶片作实验材料 (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2.一定没有五碳糖参与组成的结构或物质是 ( )
A.DNA水解酶 B.核糖体 C.质粒 D.线粒体
3.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分子量大于10000的多肽中A的种类可能有20种
B.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A酌工具都是RNA
C.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B中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A的多样性
4.已知某肽链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此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和氮原子数分别是 ( )
A.M -1,M-l B.2M,M C.2M,0 D.M+1,M
5.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C、H、O、N、P是ATP、密码子、光合膜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质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酶都具有特异性识别特性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6.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
A.使细胞中的DNA解旋成脱氧核苷酸单链
B.使细胞中蛋白质全部水解,DNA能游离出来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B.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都游离于细胞质中发挥作用
C.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主要对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起调节作用
D.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8.构成人体细胞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获得人的糖蛋白的受体细胞是 (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噬菌体 D.肺炎球菌
9.右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
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舍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1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11.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
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12.以下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是永无休止的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形态
C.光合作用旺盛的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可来自细胞呼吸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而顺利进行
13.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
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
14.下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荣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本实验可以通过改变灯泡功率或灯与广口瓶的距离来完成自变量的控制
B.本实验利用甲装置即可测得图乙结果,无需另设对照组
C.甲装置不能测得图乙中的A点数据
D.该实验不能用白炽灯作为光源
15.右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
16.对于多细胞动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
B.肝脏干细胞努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衰老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
17.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 )
18.下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9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3
C.7号与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是1/6
D.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2
19.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D.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20.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3个白化病孩子和1个正常孩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夫妇双方都是杂合体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为白化病的概率是1/4
C.白化病为隐性性状
D.本题的3:1正好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分离比
2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的三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可在同一器官中找到
22.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在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aXb,Y,Y B.Xb,aY,Y C.AXb, aY,Y D. AAaXb, Y,Y
23.下列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依次是 (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24.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 )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
C.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
25.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 )
①种子的萌发②病毒的增殖过程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⑤DNA探针的使用 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⑥
26.某小组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家系遗传状况时,发现某地区人群中双亲都患病的几百个家庭中女儿全部患病,儿子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2。对调查结果较准确的解释是 ( )
A.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B.先天性肾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C.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 D.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1/2
27.右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叙述
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血红蛋白
分子结构的改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
酸酶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8.某基因的一个片段在解旋时,a链发生差错,碱基C变为G,该基因复制3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全部基因的 ( )
A.100% B.50% C.25% D.12.5%
29.如果某一个基因的中部增添了1个脱氧核苷酸对,此基因表达不可能的结果是 (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蛋白质时在增添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增添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30.下图表示AaBb的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②过程可以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B.①过程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均发生变化
C.培养出的二倍体水稻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均为AABB
D.图中培养出的试管苗高度不育
31.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 +XXY,该病人的双亲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B.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C.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D.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3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同家庭的男、女患病率
总是相等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X、Y染色体
33.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 ( )
①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畸变不能改变DNA的碱基序列
②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
③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里,若一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耐,则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④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A.0个 B.l个 C.2个 D.3个
34.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女儿可能患色盲病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35.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会因环境的变化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B.会因定向变异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6个小题,共55分)
36.(6分)
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化合物有机组合形成复杂的细胞结构,而不同的细胞结构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请据下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l中在细胞分裂期物质 (写字母)明显减少,这是因为 ;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结构功能的差异与图1中物质 (写字母)直接有关。
(2)图1中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①是 。
(3)图2中能表示蓝藻、团藻的分别是 (填序号),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37.(8分)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图应为 下观察到的结构图。
(2)在A中发生的反应称 ,参与此反应的特
有物质是 。
(3)CO2进入叶绿体后,在基质中被 后形成
甲物质。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变化是下图中的
,其原因为 _ __,用14C标记CO2
进行光合作用,可在 结构中测到放射性。光合作用产生的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遇 可呈现砖红色。
38.(12分)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甲是在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醢线,图乙是A植物在图甲b点的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明,A植株适宜在 的环境中生存,B植株适宜在 的环境中生存。在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株植物中光合速率较高的是 。上述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 决定的。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株释放的CO2来自于 ,在细胞中参与该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若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O2浓度,a点的位置将会向 方向移动;若适当增加温度a点的位置将会向 方向移动。由此可以看出影响a点位置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3)图乙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
(4)比较图乙中两曲线可知,饱和CO2浓度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比大气CO2浓度下的 高,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CO2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加的幅度 (“大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
39.(10分)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
的育种方式称为 ,其原理是此过程中会出现 。
应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 代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
是因为 。
(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有 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
(3)过程⑤常采用 技术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 。
(4)过程⑦育种方式是 ,与过程⑦比较,过程④方法的明显优势是 。
40.(10分)
油菜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甲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相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
(1)据甲图分析,你认为提高油菜产量的基本思路是 。
(2)图乙表示基因B,α链是转录链,陈教授及助手诱导β链也能转录,从而形成双链mRNA,
试问:
①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的单体是 。
②控制酶b与酶a合成的基因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 。
③转录出的双链mRNA与图乙基因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 。
④为什么基因B经诱导后转录形成双链mRNA就能提高产油量? 。
41.(9分)
研究发现,气温与土温两者的温差会影响光合作用产生的有
机物的运输方向。请你完成“探究气温和土温的温差对植物有机
物运输方向的影响”实验设计有关内容,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
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已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适宜温度是
22℃,15℃有机物运输开始受限制)
材料和用品:几株完全相同的实验植物(图示的部位为实验点)、
能给大气和土壤升降温的仪器、14C标记的二氧化碳、放射性元
素测量仪等。
第一步:将植物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将A组设定为对照组,并按下表完成变量的设置。
第二步:
第三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 ,并将结果记录到下表中。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 ,说明气温大于土温时,有利于有机物向顶部运输;气温小于土温时,有利于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二)选考题:二选一,若全做,按第一题记分。
42.(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25分)
2008年我国某地由于柑橘大实蝇的危害,使橘农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橘农尽量减少损失。
(1)有人想提取橘皮精油获取利润,一般提取橘皮精油的方法是 法,之所以不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 和有效成分 等问题。
(2)某橘农发现自家有一株橘树具有抗虫性状,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该技术应先将离体的柑橘组织或细胞培养一段时间,会通过 分裂方式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称之为 ,然后继续培养,又可以重新长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一过程称之为 。
(3)组织培养的选材非常关键,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若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则选择花粉发育至 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
法,某些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 法。产生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 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 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4)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锭的激素有 和 。
请解释橘树上的细胞若不离体便不能长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 。
43.(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5分)
科学家培育荧光鼠的设计思路可用下面的图解表示。
依据设计程序,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在过程A中对天然质粒做的修饰改造是 ,基因X与水母基因组文库中的荧光基因相比碱基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是否完全相同? 。B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 ,D过程常采用 法。
(2)E过程为体外受精,卵子的状态应达到 期才能与 后的精子完成受精。G过程应用的技术称为 ,该过程要用 处理代孕成鼠,目的是让代孕成鼠 。
(3)荧光小鼠细胞内是否含有基因X,在分子水平上通常用 作探针,这种方法叫做
。转基因荧光鼠荧光基因的成功表达在个体水平上就检测 。
(4)如果想一次繁殖多只转基因鼠,则需要在过程 (填符号)中实施 技术,该技术一般在胚胎发育至 期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