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测试题(全科9个)(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测试题(全科9个)(无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物理
一、选择题
1、对于如图所示的电流i随时间t作周期性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流大小变化,方向不变,是直流电
B、电流大小、方向都变化,是交流电
C、电流最大值为0.2A,周期为0.01s
D、电流大小变化,方向不变,不是直流电,是交流电
2、理想变压器副线圈通过输电线接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S是断开的,如图图5-7-7所示,在S接通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灯泡L1两端的电压减小
B. 通过灯泡L1的电流增大
C. 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3.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奥斯特 C.法拉第 D.库仑
4、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
B、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
C、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
D、线圈中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动势大,线圈中通量减小时感应电动时减小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上开关K接通电路时,A2始终比A1亮
B.合上开关K接通电路时,A1先亮,A2后亮,最后一样亮
C.断开开关K切断电路时,A2先熄灭,A1过一会儿才熄灭
D.断开开关K切断电路时,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
6、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粗糙桌面上,它的正中间上方固定一根长直导线,导线中通过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即与条形磁铁垂直)的电流和原来没有电流通过时相比较,磁铁受到的支持力N和磨擦力f将( )
A、N减小,f=0 B、N减小,f0
C、N增大,f=0 D、N增大,f0
7.有电子、质子、氘核、氚核,以同样速度垂直射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它们都作匀速圆周运动,则轨道半径最大的粒子是(  )
  A.氘核     B.氚核 C.电子     D.质子
8、有一只风扇,标有“U、P”,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把它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以下几种计算电风扇放出热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Q=U·t/R B、Q=P·t
C、Q=(P/U)2·Rt D、以上三种都正确
9、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U,RO为半导体热敏电阻,r、R1、R2是普通电阻,设除热电阻外,其他均不受温度的影响,那么当环境温度升高后,关于各电表示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V1增大,V2增大
A增大,V1减小,V2增大
A减小,V1增大,V2增大
D、A增大,V1减小,V2增大
10、如图所示的光控电路用发光二极管LED模仿路灯,RG为光敏电阻.“”是具有特殊功能的非门,当加在它的输入端 A的电压逐渐上升到某个值时,输出端Y会突然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而当输入端A的电压下降到另一个值时,Y会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在天暗时路灯(发光二极管)会点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天暗时Y处于高电平
B.天暗时Y处于低电平
C.当R1调大时A端的电压降低,灯(发光二极管)点亮
D.当R1调大时A端的电压降低,灯(发光二极管)熄灭
二、实验与填空
11.(1)如图7所示,将一个电流表G和另一个电阻连接可以改装成伏特表或安培表,则甲图对应的是 表,要使它的量程加大,应使R1 (填“增大”或“减小”);乙图是 表,要使它的量程加大,应使R2 (填“增大”或“减小”)。
(2)如图4-54所示线圈abcd的一半在另一个较小的回路ABCD内,两线圈彼此绝缘.当电键S闭合的瞬间,abcd线圈中____感应电流(填“有”或“没有”),原因是_______.
(3)如图所示的是用伏安法测电阻的部分电路,当开关S分别接通a和b时,若电压表的读数有较大变化,说明电阻R的值 (填“较大”或“较小”,下同);若电流表读数有较大变化,说明电阻R的值 。
12、(1)如图所示,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图 线,则 该 电 池 的 电 动 势 为 V,内阻为 Ω,电流为0.5A 时 外 电 阻 为 Ω。
(2)某同学误将连接电路用的导线当作被测金属导线测出其直径,测量时仪器指示如图所示,则该导线的直径为:d=      。
13、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约为20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为两节电池,选用能够尽量减小系统误差的电路进行实验,所测得的各组数据已用实心点标在了右图的坐标纸上。
⑴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该电阻的伏安特性图线,并由此图线得出该电阻的阻值为RX=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⑵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⑶将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三、计算题
14.如图17-10所示,一U形金属框的可动边AC长0.1m,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0.5 T,AC以8 m/s的速度匀速水平向右移动,电阻R为5 Ω,(其它电阻均不计).
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求出电阻R中的电流有多大
15、如图所示,R1=12kΩ,R2=8kΩ,R3=20kΩ,R4=6kΩ,当电位器滑动触头C凋到最上端和最下端时,AB间的总电阻分别是多少?,AB间最大电阻值为多少?。
16、如图所示,ab=25cm,ad=20cm,匝数为50匝的矩形线圈。线圈总电阻 r=1Ω 外电路电阻R =9Ω 。磁感应强度B=0.4T。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的OO’ 轴以角速度50rad/s匀速转动。求:
⑴从此位置开始计时,它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⑵1min内R上产生的热量。
⑶线圈由如图位置转过30°的过程中,通过R的电量为多少?
17.如图所示,在两平行直线MN、M/N/间有匀强磁场,两电子都从MN上A点沿MN方向射入磁场,速率分别为v1和v2,射出磁场时,v1与M/N/垂直,v2与M/N/夹角为60°。则
v1与v2的比值为多少?
它们在磁场中运行的时间t1和t2的比值为多少?
图5-7-7
I/A
U/V
0
1.0
1.1
1.2
0.2
0.4
0.6
1.3
1.4
1.5
U/V
I/mA
1.0 2.0 3.0
1.5
1.0
0.5
O
mA
A
图17-10
C
B
R
A
B
R1
R2
R3
R4
15题图
× × × × × × ×
× × × × × × ×
M/ )60° N/
C D
M A N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Al: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Pb:207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计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常温下,下列变化过程不是自发的是( )
A.石灰石的分解 B.原电池产生电流
C.在密闭条件下体系从有序变为无序 D.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1.0×10-7mol/L的溶液
C.C(H+)= C(OH-) D.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nol C,同时消耗2n mol B
4.2A(g)+B(g) 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A) = 0.7mol·L-1·min-1 B.V(B) = 0.3mol·L-1·min-1
C.V(C) = 0.9mol·L-1·min-1 D.V(D) = 1.1mol·L-1·min-1
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等质量的镁充分反应,下列错误的是( )
A.刚开始时两种溶液中产生H2的速率相同
B.若有一种溶液中镁有剩余,则有剩余的是强酸溶液
C.若两种溶液中镁均无剩余,则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若两种溶液中镁均有剩余,则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6.下列各组离子中,在酸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K+、MnO4-、Cl-、AlO2- B.Na+、NH4+、NO3-、HCO3-
C.Na+、H+、NO3-、SO42- D.Na+、Cl -、S2-、SO42-
7.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H>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8.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 △H= -393.51KJ/mol
C(金刚石)+O2(g)=CO2(g) △H= -395.41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②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
③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④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 + OH- = CO32- + H2O
B.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C.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NH3 ·H2O = AlO2- +4NH4+ + 2H2O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 + SO42- + Ba2+ + 2OH- =BaSO4↓+ Cu(OH)2↓
10.1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 + O2=2H2O △H= -571.6KJ/mol
B.H2 (g)+1/2O2(g)= H2O (l) △H= -142.9KJ/mol
C.H2 (g)+1/2O2(g)= H2O (l) △H= -285.8KJ/mol
D.2H2 (g) + O2(g) = 2H2O (g) △H= -571.6KJ/mo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PH=3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PH=4
B.25℃时,PH=11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后,PH=9
C.25℃时,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D.90℃时,纯水的PH=6.2,所以加热可以使水呈酸性
12.下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
A.NaHCO3溶液中:
B.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C.0.1mol/L的NH4Cl溶液中,>>>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13.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 ls22s22p63s23p5 B 1s22s22p3 C 1s22s2sp2 D 1s22s22p63s23p4
14.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 )
A. ns2np3 B. ns2np5 C. ns2np4 D. ns2np6
15.用某浓度的HCl溶液滴定某浓度的NaOH溶液25.00ml,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HCl溶液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单位:mol/L)( )
A B C D
HCl 0.12 0.10 0.10 0.08
NaOH 0.10 0.12 0.08 0.10
16. 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
B 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于Y对应的酸性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
1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 + O2 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18.可逆反应aA(g) + bB(g) cC(g) + d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b>c+d
D.达平衡后,减少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9.(4分)已知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为:
化学式 CO(g) H2(g) CH3OH(l)
△H/(KJ/mol) -283.0 -285.8 -726.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该条件下CH3OH(l)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⑵根据盖斯定律完成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O(g)+ 2H2(g)= CH3OH(l);△H= 。
20.(12分)(1)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主要原因是(填序号)__ ___。
A.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B.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小;
(2)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 ,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
②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③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填“>”、“<”、或“=”,下同) c(NH3·H2O),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关系c(NH4+) c(Cl-)。
21、(4分)现有下列仪器或用品:①铁架台(含铁圈、各种铁夹);②锥形瓶;③滴定管(酸式与碱式);④烧杯(若干个);⑤玻璃棒;⑥天平(含砝码);⑦滤纸;⑧量筒;⑨普通漏斗。有下列药品:①NaOH固体;②标准NaOH溶液;③未知浓度的盐酸;④Na2CO3溶液。试回答以下问题。
(1)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少的试剂是 。
(2)配制250mL0.1mol/L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3)过滤时,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编号)。
22、(8分)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锥形瓶中通常盛放 ,滴定时双眼注视 。如滴定过程中进行如下操作,分别指出该项操作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
(2)滴定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 ;
(3)滴定前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洗锥形瓶 ;
(4)滴定前标准盐酸是敞口放置的 ;
(5)中和过程中往锥形瓶中加一些水 ;
(6)滴定结束时俯视滴定管刻度 。
23.(6分)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请回答钢铁冶炼.腐蚀.防护过程的有关问题。
(1)工业用热还原法炼铁,写出由CO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产中可用盐酸来除铁锈。现将一生锈的铁片放入盐酸中,当铁锈被除尽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哪个装置可防止铁棒被腐蚀_____________ 。
(4)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①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 (写元素名称),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镀层破损后,镀铜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
请简要说明原因:

三.计算题(12分)
24.(12分)已知可逆反应CO(g)+H2O(g) CO2(g) + H2(g),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C(H2O)=3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 ;K值为 。
(3)830K时,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 。
(4)若830K时,起始浓度 C(CO) = a mol/L,C(H2O) = b mol/L,H2的平衡浓度为
C(H2) = c mol/L,则:
a、b、c之间的关系式是 ;②当a=b时,a= c。
时间
时间
C%
T1
T2
C%
P1
P2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
第Ⅰ卷选择题:(50×1.5分)
1.下列各项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抗体 B. 肾上腺素 C .红细胞 D. 神经递质
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
B. 内环境稳态是消化、呼吸、泌尿、免疫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 内环境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保持恒定不变
D. 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内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A.草履虫逃避盐水的刺激 B含羞草受到震动叶片下垂
C.针刺激蛙腓肠肌收缩 D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
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减小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
5.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内产热量增加  ②机体耗氧量增加  ③皮肤血管舒张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7.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细胞①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胰岛B细胞
B.若细胞②产生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是垂体
C.若细胞③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内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若靶细胞是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将可能受到来自血液的效应B细胞的攻击
8.右图曲线①为某种群出生率,②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
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
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
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9.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突触后膜兴奋
B.如果信号物质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则其靶细胞可能是生殖器官上的细胞
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10.右图中①~④处一般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 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12、2010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肆虐不断,生态学家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下列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是
A.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 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C.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D.大量捕杀森林中的一些猛兽
13、右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一7天抗体浓度升髙主要是因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生成浆细胞
B14—21天抗体浓度升高主要是因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之生成大量抗体
C.第1天和第14天刺激该患者的是同一种抗原
D.该免疫过程与T细胞无关
14、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开幕,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我国掀起了新的一轮全民运动热潮。下列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中血糖消耗.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
B.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a2CO3
C.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属于神经涠节
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
15、下图是有关人的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B.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C.⑨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如果体内的骨髓被全部破坏,那么人体会丧失全部免疫功能
16、在腾讯QQ农场、玫瑰小镇等游戏中,玩家往往要进行浇水、施肥、锄草、灭虫等虚拟农业活动。下列有关这些生产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和无机盐
B.作物、杂草和害虫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C.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D.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利于作物生长
17、2010年洪灾重创巴基斯坦、热浪考验俄罗斯、中国的山洪泥石流、从芬兰到科威特等地的气温创历史纪录,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不谋而合。有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下面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岩石圈中的碳以无机盐(碳酸盐)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B.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散失的热能,导致温室效应
C.大气中的碳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18、2010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B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
D.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
19、如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种群个体数量最大的点是d
B.图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2年后开始的
D.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保持在d点以上
20、右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入神经元,②神经中枢的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胰岛A细胞,②肝细胞,A胰高血糖素
D.①性腺细胞,②下丘脑细胞,A性激素
21、下面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饭后血糖升高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 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以完成H过程
C. 寒冷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 当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2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23、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等生态功能
B.与湖泊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C.已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D.湿地生态系统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因此被喻为“地球之肾”
24、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顶芽 摘除 保留 保留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0ppm 2ppm 0ppm
A.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 顶芽的存在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25、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狼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狼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6、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2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28、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 种群1 种群2 种群3 种群4 种群5 种群6 种群7 种群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竞争
D.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29、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30、在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它能够吃掉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间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3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  )
A.演替进行的时间长短 B.演替产生的原因是否含有人为因素
C.演替进行的初始裸地条件 D.裸地形成前原生态系统的类型
32、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 B.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
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33、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34、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森林火灾
35、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蟾蜍只属于次级消费者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一段时间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36、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右图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小于其环境容纳量
C.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加剧
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
37、如下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A.mi
38、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D.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39、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
A.T细胞 B.B细胞 C.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
4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41、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右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
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胚芽鞘直立生长
D.胚芽鞘不生长
42、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不具有空间特征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3、下列各项中,无法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一个湖泊中所有消费者的总能量低于生产者的能量
B.一片经济林的采伐量小于其生产量
C.一片草原的实际放牧量低于其满载畜量
D.一块稻田补充的氮元素量小于人们从收获稻谷中带走的氮元素量
44、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45、“5·12”大地震使大熊猫的部分栖息地被破坏,食物减少,迁徙的通道被阻断。国家林业局为恢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将采取以下措施:大面积退耕还林、建立保护区、大面积养竹和构建秦岭大熊猫不同保护区之间的走廊等。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使大熊猫得到更多的食物 B.使大熊猫得到更大生存空间
C.增强大熊猫的变异性 D.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
46、取健康人的血液若干毫升,加人抗凝剂后静置,再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并加入适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内试管液体中的葡萄糖含量
A.逐渐减少 B.基本不变 C.不断增加 D.先增后减
47、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獐、野猪
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种群密度 B. 适应的普遍性 C.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群落的水平结构
48、有两种植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种死掉,另一种生长要好得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 B. 互利共生 C. 寄生 D. 种内互助
49、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
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
A. 2和1 B. 1和3 C. 2和4 D. 3和4
50、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是生物圈存在的物质基础
B.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C. 生物圈稳态与生物多样性存在关系不大
D. 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破坏生物圈稳态
第Ⅱ卷非选择题(25分)
51、 (9分)某些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微量的情况下,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一旦用量稍高时,就会严重地破坏植物的生命活动,导致植物死亡。据此原理,有些植物的生长调节剂可当做除草剂使用。2,4一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它在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如果把浓度升高到500~1 000 mg/L,就可使一些双子叶植物叶片卷缩,茎部肿胀,叶片逐渐发黄,最后死亡。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常常把它作为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同时还可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如图是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其中表示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 。
(2)图中X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农作物和杂草的作用结果分别是 (填“促进"或“抑制”)。因此在施用时应把浓衰控制在 范围内。最佳使用浓度对应上图中的 。
(3)近几年春末夏初,媒体经常会出现报道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
①若某农民使用的是生长调节剂类除草剂且不是假货,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 。
②该生产厂家的技术员准备在一块实验田中通过实验证实该除草剂不是假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把某块实验刚分成甲、乙、丙三块。
b.在甲块实验团中喷洒清水(或不作处理)作为对照,乙块实验田喷洒按使用说明配制的除草剂,丙块实验田喷洒按该农民的方法配制(高浓度)的除草剂。
c.定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假如导致作物绝产不是该除草剂的问题,请把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甲 乙 丙
单子叶农作物 正常生长
双子叶杂草 正常生长
52.(7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去掉图中的箭头①,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B与C的关系为 ,C占有的营养级是 。若因某种原因使物种C灭亡,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2)若该图表示碳循环.则C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表示呼吸作用的数字标号有 。
(3)若用该图表示能量流动,则①表示的能量来源是 。
53、 (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 行研究。
(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 法。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兴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收集瓶中加入70%的酒精的用途是 。
(3)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数量如下图:
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单位面积土壤动物总数量在7月左右出现高峰期的原因可能是 。
(4)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般是 。其群落结构和数量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关系十分密切。分析上图可推测,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 。
54、(4分)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了所有林木。历经长期群落演替之后,某生态学者于今年在该地进行生态调查,得到结果如下表,表内数字为各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试回答下列问题:
表:4种不同树种在不同树龄的株数分布
(1)目前此森林松树种群属于种群生长曲线A、B、C及D中哪一时期?_____ ___
(2)若以大树(年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此一森林中最优势的植物是_________
(3)若此森林不受干扰任其演替,则再过25年后表中4种木本植物中,_________将成为此森林的优势植物。
(4)表中4种椬物中,哪两种是火灾后出现的先驱群集优势树种?_________
a b c d e
① ② ②
靶细胞
血液循环
细胞③
细胞②
细胞①
种群数量
速率
a
b
c


信号物质
靶细胞


天数
2
2
4
4
6
6
8
8

乙2

侧芽长度︵mm︶
PAGE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时,请将第一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第I卷(听力和英语知识运用 共11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A. Go to another theatre. B. Go back home C. Change lines
2. How will the man get to the airport
A. By bus B. By taxi C. By car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hospital B. At a restaurant. C. In a library.
4. What did the woman do
A. Went abroad B. Went on a holiday C. Moved her house
5.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Sister and brother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Friend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六段对话,回答第6-8题。
6. What did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
A. Save a seat for her B. Buy a ticket for her C. Sit beside her
7. Why didn’t the man do it
A. He totally forgot it B. He wouldn’t like to do it.
C. Someone didn’t allow him to do it.
8.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result
A. Upset. B. Nothing. C. Angry
听第七段对话,回答第9-11题。
9. What’s the boy doing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
A. Sleeping. B. Dressing up C. Having breakfast
10. What time does school begin
A. At 7:00 B. At 7:15 C. At 7:30
11. What food won’t the boy have for his breakfast
A. Rice B. Milk C. Bread
听第八段对话,回答第12-14题。
12.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To finish the piece of cigarette. B. To give up smoking.
C. To stop to smoke.
13.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it
A. For his health B. To save much money
C. For somebody around him
14.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Boss and secretary B. Wife and husband C. friends
听第九段对话,回答第15-17题。
15. What is the new product used to do
A. Do some housework B. Settle family problems
C. Manage money matters
16. What’s the robot programmed to do
A. Shopping and figuring B. Repairing and guarding
C. Cleaning and washing
17. How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product
A. It’s too expensive B. It’s safe enough C. It’s worth buying
听第十段对话,回答第18-20题。
18. What does the speaker think of taking vitamin pills
A. It gives part of the vitamins we need.
B. It gives all the vitamins we need.
C. It is a wastes of money
19.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speaker
A. Vegetables contain vitamin C
B. Our diet couldn’t provide us with enough vitamins.
C. Western people take extra vitamins in pill form.
20.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want to keep healthy
A. Eat properly B. Eat an apple a day
C. Eat slowly and carefully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21.For a long time they walked without saying ____ word. Jim was the first to break ____ silence.
A. the; a B. a; the C. a; / D. the; /
22. ---- It is getting late. I a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 Ok. _______.
A. Take it easy B. Go slowly C. Stay longer D. See you
23. He suggested that we ____ the plan later, which suggested that he ____ against it.
A. discussed; was B. would discuss; should be
C. discuss; was D. should discuss; should be
24. Five players ________a basketball team.
A. made up of B make up C consists of D are consisted
25. With my money ______, I went back home.
A. ran out of B. ran out C. running out of D. running out
26. As you ______ new words in context, it is a very good method for you to guess their meanings.
A. come about B. come across C. come out D. come up
27. Was it in the village __ we used to live in __ the accident happened
A. that; where B. which; that C. where; that D. which; where
28. The accident was ____ his careless driving.
due to B. because
C. because of D. Both A and C
29. After living there for one year, they have________ there.
A. accustomed to working B. accustomed to work
C. been accustomed to working D. been accustomed to work
30.________ with the size of the whole earth, the biggest ocean does not seem big at all.
A. Compare B. When comparing
C. Comparing D. When compared
31. The accident ______ the death of two passengers.
A. resulted from B. resulted in C. resulted of D. resulted with
32. It is in the west of China _____ it i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A. whether B. that C. what D. where
33. The fellow felt rather ____ as he was the only person that wore sportswear at the party.
A. in place B. out of place
C. by the way D. in the way
34. Not only _______ about the food, he also refused to pay for it.
A. the customer complained B. when the customer complained
C. did the customer complain D. the customer did complain
35. Whatever work you are doing, you should concentrate your attention _____ it.
A. to B. with C. on D. towards
36. In daily life, we sometimes come across such a case _____________ we can’t remember a person’s name.
A. which B. as C. why D. where
37.Most of the artists ______ to the party were from South Africa.
A. invited B. to invite C. being invited D. had been invited
38. With his lips still _______,he couldn’t say a word.
A.trembling B.tremble C.to tremble D.to be trembling
39. European football is played in 80 countries, ___ it the most popular sport in the world.
A. making B. makes C. made D. to make
e and see me whenever ____.
A. you are convenient B. you will be convenient
C. it is convenient to you D. it was he convenient to you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Yesterday was my friend Kyra’s birthday. He invited me to his birthday party. Another friend, Guy, had offered to take me to the party by car. Well, I was getting dressed____41___ Guy rang and said he was ill, so I decided to go by train. Unluckily, while I was talking____42____ the phone, the cat walked over my clean shirt, so I had to spend a few minutes finding another one and I was____43___ for leaving.
As I was walking to the station it started snowing and I got very cold. I just___44___ a train and I had to wait at the station for half an hour. When the train finally arrived, I was almost frozen! I was so cold and tired that during the journey I ___45____ and I missed my station.
Well, I got off at the next stop and decided to walk ___46___ to Kyra’s. I walked for half an hour and then I realized I was____47___. Luckily I found a ____48___ and telephoned for a taxi. When I finally arrived at Kyra’s house it was ___49____midnight and people were going home. What a ___50____evening!
41. A. then B. when C. and D. as
42. A. on B. at C. to D. about
43. A .ready B. happy C. late D. quick
44. A. got off B. caught C. got on D. missed
45. A. enjoyed talking B. fell asleep
C. played cards D. looked out
46. A. up B. forward C. back D. along
47. A. tired B. hungry C. sad D. lost
48. A. phone B. bus stop C. road sign D. taxi
49. A. even B. nearly C. still D. hardly
50. A. lovely B. frightening C. terrible D. col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小节,共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n order to know a foreign language thoroughly(完全地), four things are necessary. First, we mus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when we hear it spoken. Secondly, we must be able to speak it ourselves, correctly with confidence(自信) and without hesitation(犹豫). Thirdly, we must be able to write it. We must be able to make sentences that are correct in grammar.
There is no short way to succeed in language learning. A good memory(记忆) is a great help, but it is not enough only to memorize the rules from a grammar book. It is no much use learning by heart long lists(一览表)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studying the dictionary and so on. We must learn by using the language. If we are pleased with a few rules we have memorized, we are not really learning the language. We must “Learn through use”. Practice is important. We must practise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language whenever(无论何时) we can.
51.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are_______.
A. understanding and speaking
B. hear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C. writing and understanding
D. memorizing and listening
52. Someone hears and writes English very well, but he speaks it very badly. This is because____.
A. he doesn’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when he hears it spoken
B. he doesn’t have a good memory
C. he always remember lists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D. he often hesitates to practise speaking it
53. One can never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only by_______.
A. much practice B. studying the dictionary
C. learning through use D. using the language
5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A. A good memory. B. Speaking and writing.
C. Practice. D. Writing.
55. “Learn through use” means_______.
A. we use a language in order to learn it
B. w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order to use it
C. we can learn a language well while we are using it
D. both B and C
B
I want to let you know about an event that changed my life many years ago. We were living in College Station, Texas and my wife and I were on our way home from Houston, Texas one Sunday morning. We decided to stop at a local gas station to get something to eat since we had enough time.
When we finished, we got back into our car and before I started it, we noticed a homeless man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His clothes were worn and it looked as if he didn’t have any money. It was cold and I was sure he wanted something to drink. However, it was not this that moved(感动) me.
  A dog was also walking up to the front of the building. Being a dog lover, I noticed that the dog was a mother and that she had just had some puppies(小狗). She was hungry and weak and I felt so bad for her. I knew if she didn’t eat soon, she and her puppies would not live on.
  People walking by didn’t even notice her. She might not have been as pretty and clean as most, but she still deserved(值得) better. But we still did not do anything, someone else did. The homeless man, who I thought could not afford anything to eat, went back into a store and bought dog food with all the money he had.
56.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know that______.
 A. the author didn’t like dogs
  B. the dog was not pretty enough to be loved
  C. the author wanted to help the dog but he was unable to
  D. the dog and her puppies were in danger of dying of hunger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oved the author
  A. Most people walking by the dog didn’t notice her
 B. The homeless man wore worn clothes on the cold day
  C. The homeless man bought food for the dog with all of his money
  D. The homeless man had not any money to buy any food for himself
58. The author did the following except that he_______.
  A. had pity on the dog that was in danger
 B. bought dog food with all the money he had
  C. was a person who treasured dogs very much
  D. went home from Houston one Sunday morning
5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the homeless man was _______.
A. kind and helpful B. brave and kind
C. clever and helpful D. clever and brave
60.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would be_______.
  A. My Memory   B. My wife and I
C. Animals Are Parents Too D. A Mother Dog and Her Puppies
C
Miss Gorgers taught physics in a New York school. Last month she explained to one of her classes about sound, and she decided to test them to see how successful she had been in her explanation. She said to them, “Now I have a brother in Los Angeles. If I was calling him on the phone 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were 75 feet away, listening to me from across the street, which of you would hear what I said earlier, my brother or you and for what reason ”
Tom at once answered, “Your brother. Because electricity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waves.” “That's every good,” Miss Gorgers answered; but then one of the girls raised her hand, and Miss Gorgers said. “Yes, Kate.”
“I disagree,” Kate said. “Your brother would hear you earlier because when it's 11 o'clock here it's only 8 o'clock in Los Angeles.”
61. Miss Gorgers was teaching her class_________.
A. how to telephone   B. about electricity  
C. about time zone (时区)   D. about sound
62. Miss Gorgers raised this question because she wanted to know whether______.
A. it was easy to phone to Los Angeles  
B. her student could hear her from 75 feet away
C. her students had grasped(理解)her lesson.
D. sound waves were slower than electricity
63. Tom thought that electricity was _________.
A. slower than sound waves   B. faster than sound waves
C. not so fast as sound waves    D. as fast as sound waves
64. Kate thought Tom was wrong because _______.
A. clocks in Los Angeles showed a different time from those in New York
B. electricity was slower than sound waves
C. Tom was not good at physics at all
D. Tom's answer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ound waves
65. Whose answer do you think is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physics
A. Tom's   B. Kate's   
C. Bath A and B    D. Neither A nor B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It’s not just women who wear skirts. 71 In Scotland, men wear a kind of skirt called kilt. The kilt is their national dress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tradition.
A kilt is a colored skirt reaching down to the knees. It has checks(格子)on it with different colors, like red and blue. 72
73 There are many stories about it. One story is that kilt was invented in the 1720s by an English factory owner, Thomas Rawlinson.
Thomas Rawlinson had a number of Scottish workers in his factory and he thought their clothing got in the way of their work. 74
Today, most Scotsmen look the kilt as formal dress. They usually only wear them at wedding or big dinner. 75
A. Each family in Scotland has it’s own colors.
There are only a few men who still wear a kilt every day.
How did the Scots start to wear skirts
It was important for Scots to wear skirts at any time.
So he cut their long clothes into shorter skirts.
Wearing skirts is very beautiful for women.
Men can wear them, too.
第II卷(写作 共五节 满分40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8小题,每小题1分, 共8分)
用所给单词和短语的正确形式填空。(每空只写一词)
1. The mother went in quietly ______ ______ _______(为了) give the baby a surprise.
2. Now that the book ______ _______(吸引) him so much , we had better to buy it as a present.
3 We can do a lot to make it up, so please ____ _____ ____ (放轻松).
4. I am amazed at the nature’s beauty as well as their ___(潜能) to cause great damage.
5.Nobody can _____(预言) exactly whether 2012 is the end of the world.
6.At the wedding ,the bridegroom and the bride _________(交换)their rings .
7. Uncle Wang often ________(扫视)through the newspapers in the morning.
8.Li Lei was _________(任命)as a sales manager of this company.
第二节:句型转换:仔细观察下面句子,根据句子语境,在每题的空格处填上适当单词,使两句句意相同。每空限填一词(每题1分,共2分。)
1. Because my head was hit by a lack of fresh air, it ached.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my head ached.
2. After the girl had swallowed the fruit, she became pregnant and later gave birth to a boy.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the girl became pregnant and later gave birth to a boy.
第三节:短文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标有题号的每一行都有一个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按下列情况改正:
该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也用斜线划掉。
该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该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Like many other places, our hometown is either facing 66._____
the problem of pollution. Fortunate, people there have 67._____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68._____
Factories have been taken measures to stop pouring polluted 69._____
water into the rivers. The citizens not longer put waste, such 70._____
as rubbish but human waste into the rivers. Every year, 71._____
a great number trees are planted. As a result, 72._____
the waters in the rivers is becoming cleaner and cleaner. 73._____
The hills around the city were covered with green trees 74._____
and the air there is much more fresher than before. 75._____
第四节:书面表达:(满分20分)
寒假即将到来,你班同学讨论了假期计划,提出了不同看法,请根据提示写一篇有关讨论的英语短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优点 缺点
Stay at home 好好休息;学习知识;与家人相处更多、帮助家人做家务 整天看电视或上网,养成不良习惯;很少体育锻炼,会变胖或身体不健康。
Travel outside 能欣赏美丽的山川河流,接近大自然;结交很多不同地方的朋友。 花费金钱和时间、累并且不安全。
PAGE河北省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数学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结论,每小题5分,共60分。
1、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
A、 B、 C、 D、
2、一支田径队有男运动员56人,女运动员42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运动员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8的样本,则男女运动员抽取的人数为 ( )
A、16,14 B、16,,16 C、16,12 D、14,14
3、已知命题则为 ( )
A、 B、 C、 D、
4、计算机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是( )
PRINT ,
A、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5、两个事件对立是这两个事件互斥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6、取一个正方形及其它的外接圆,随机向内抛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入正方形外的概率为( )
A、 B、 C、 D、
7、在一组数据7,8,8,10,12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位数等于平均数 B、中位数大于平均数
C、中位数小于平均数 D、无法确定
8、已知则是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理科)已知向量,若,则的值为 ( )
A、1 B、 C、 D、
(文科)已知函数在处有极大值,则 ( )
A、2或6 B、2 C、6 D、4
10、曲线与曲线的 ( )
A、长轴长相等 B、短轴长相等 C、离心率相等 D、焦距相等
11、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若P为其上一点,且,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12(理科)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的中点分别为,则( )
A、 B、 C、1 D、
(文科)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m,n作为点P的坐标,则点P落在圆x2+y2=16内的概率为 。
14、样本3,-4,0,-1,2的方差是 。
15、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它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相同,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16、在区间中随机地取出两个数,则两个数之和小于的概率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要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解题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高二某班40名学生的某次英语测试成绩统计表如下:
成绩(分)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人) 2 10 4 2
(1)若这个班的英语平均成绩是69,求和的值:
(2)设此班4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中位数为,求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设命题在上单调递减;命题不等式的解集为。如果命题“”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抛物线上求一点,使得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20、(本小题满分12分)(1)从甲、乙、丙、丁四个人中选两名代表,分别求甲被选中的概率和丁没被选中的概率。
(2)某路公共汽车分钟一班准时到达某车站,求任一人在该车站等车时间少于分钟的概率(假定车到来后每人都能上)
21(本小题满分12分)(理科)在直三棱柱的底面中,,,点分别是的中点。
(1)求的长;
(2)求的值;
(3)求证:。
(文科)设函数。
(1)若,求的单调区间;
(2)若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M的对称轴为坐标轴,且抛物线的焦点是椭圆M的一个焦点,又点在椭圆M上。
(1)求椭圆M的方程;
(2)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若直线与椭圆M交于B、C两点,求面积的最大值。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1.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素质的形成( )
A.可以是天生的 B.只能依靠学校
C.离不开社会实践 D. 家庭教育最重要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表现在( )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只要经济、政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更加重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中,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最大。这说明( )
A.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B.我国居民以前不重视文化消费
C.在当前,物质消费不如精神消费重要
D.文化消费必然带来人的素质的提高
4.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 )
A.潜移默化的影响 B.深远持久的影响
C.精神愉悦的影响 D.健康向上的影响
5.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 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D.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6.笛卡尔说:“读一切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之所以经常读好书,是因为( )
A.读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优秀文化能促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
D.读书时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7.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①中国的长城 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③埃及的金字塔 ④司马迁写的《史记》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8.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商业贸易 B. 教育 C. 人口迁徙 D.口语传播
9.孔子的“仁爱”、“天人合一”思想之所以影响两千多年,主要是因为()
A.儒家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孔子的后裔及弟子的传播
D.孔子的思想是先进的,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1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1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B.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12.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14.但丁的名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一观点( )
A.认为道德要远比智慧更重要
B.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认为智慧比道德更重要
D.认为道德和智慧是完全对立的
15.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形式的是( )
①各级党政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②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 ③打击非法走私、刑事犯罪、行贿受贿 ④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6.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 )
A.邓小平理论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7.近几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发展战略。“富脑袋”主要是指( )
A.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18.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
①电脑算命 ②带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 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婚事大操大办 ⑤讲排场、挥霍浪费 ⑥“法轮功”邪教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
19.今天,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国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先进的和颓废的等等。对此,我们应该( )
①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取缔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③提倡“绿色阅读” ④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坚决抵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⑤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③④⑤
20.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从《东方红》到《复兴之路》说明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不断补充
2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
A. 包容性 B.同一性 C.时代性 D.不平衡性
22.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
①仍有现实意义 ②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④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下列表述中能体现“勤劳勇敢”精神的是( )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 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⑥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③④⑥
25.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对我们先进文化发展的启示是( )
A.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B.文化教育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
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6.现在社会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使用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下列属于大众传媒的有( )
A.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B.旅游、商贸、生产、消费
C.广告、电影、图书、社交 D.出版、饮食、娱乐、戏剧
27.中小学放暑假的习俗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在“中华第一古军校”——鬼谷洞隐居讲学,洞内有一口山泉井,每到暑期,山泉就会喷涌而出,充满整个洞穴,从而无法上课,鬼谷子只好放假。“放暑假”也就从此开始,演习至今。这说明传统习俗( )
A.是凝固的艺术 B.具有继承性
C.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具有民族性
28.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的变化推动中医药不断地与时俱进。这告诉我们(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29.2011年5月8日,被誉为“中国民族第一天后”的宋祖英首次台湾演唱会成功举办。演唱会上座无虚席,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我用山歌敬亲人》、《好日子》、《珊瑚颂》、《阿里山的姑娘》……会上,宋祖英除了演唱她的经典歌曲,还与周华健首次合唱《橄榄树》与《大地飞歌》,与周杰伦再次演绎《千里之外》和《黄浦江深》。宋祖英以其美妙的歌声、典雅的装扮、亲切的笑容打动了台湾观众的心。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思考,宋祖英此次台湾演唱会的成功举办说明( )
A.传统文化应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我们应该大胆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逐步用西方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C.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大力保护、全面复兴中华文化
30.对右图漫画《最新算命》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腐朽文化,应该坚决抵制,予以取缔
B.这是落后文化,应该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C.这是腐朽文化,应该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D.这是落后文化,应该加快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依法取缔
31.有权威文化评论家痛斥,当下国内不少文学作品跟用激素、化肥、杀虫剂弄出来的农产品一样,是“问题食品”,是不顾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文化垃圾。引发这种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原因是( )
A.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B.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制作的群体
32.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 《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该文件的出台,是对我国软实力经济的加速提升,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次重拳出击。国家出台此《决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3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 D.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34.2011年 6月24日,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全票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成功圆了杭州人的世纪之梦,而申遗的最终目的是使西湖得到更好的保护。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保护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④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2011年8月8日,新华社报道:到2020年,西藏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西藏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力促文化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坚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D.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
3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树立共同理想
C.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3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跑,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38.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
A.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D.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
二、非选择题(共2题 总分24分)
二、非选择题(共2题 总分24分)
39.(1)请联系你读过的一本书,谈谈优秀文化作品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某课题组统计大量的调查问卷后发现:同学们喜欢读的书多倾向于中国现代名著和中国古代名著,分别占到了71%和62%,对于外国名著则缺乏一定的热情。
(2)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调查结论。
40.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些年来,由于重视不够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有些文艺作品和演出脱离生活实际,有些地 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腐朽和错误思想滋生,等等。
材料二: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
材料三:针对农村存在的“小农意识”、“唯利是图”和“诚信不良”等落后的农民思想状况,某村村支部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 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开展“建设和谐农村文化”活动,以“思想道德建设年”建设为契机,把农民思想道德作为主攻方向,树立以“礼、诚、和、仁”为目标的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新风尚。
(1)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假如你是该村的成员,就“礼、诚、和、仁”为目标的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谈谈你准备如何做?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
说明:选择题答案涂在相应题号的机读卡上,非选择题标明题号答在答题纸上。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6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人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翻译及默写(4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9分)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愈寒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怎么)能与国士之衣哉 ”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4.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子与我衣 与:给,给予
B.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爱:吝惜、珍惜
C.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必定:必然,一定
D.若夫欲利人之心 利:有利于
5.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6.下列对“道其不济夫”的译文,最符合原来意思的一项是( )
A.我说的道理不是行不通呀 B.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
C.我的主张大概不会实现了 D.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
(二)读《项羽之死》 ( http: / / photo. / showpic.html" \l "blogid=0ea07b3b0100bnol&blogid=532a435001009kbv&url=http: / / s6. / orignal / 532a435044f721023fba5" \t "_blank )(选段),回答7-8题。(6分)
( http: / / photo. / showpic.html" \l "blogid=0ea07b3b0100bnol&blogid=532a435001009kbv&url=http: / / s6. / orignal / 532a435044f721023fba5" \t "_blank ) ( http: / / photo. / showpic.html" \l "blogid=0ea07b3b0100bnol&blogid=532a435001009kbv&url=http: / / s6. / orignal / 532a435044f721023fba5" \t "_blank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http: / / photo. / showpic.html" \l "blogid=0ea07b3b0100bnol&blogid=532a435001009kbv&url=http: / / s16. / orignal / 532a435044f7200ccbdbf" \t "_blank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7.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军垒,营垒  B.田父绐曰“左” 绐:指点
C.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D.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南:南方
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汉骑追者数千人      D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8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0.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
11.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5分)
答: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2)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此情无计可消除, , 。(李清照《一剪梅》)
(4)云宵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5)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山乡的五月
金 光
天刚蒙蒙亮,根西就听见父亲窸窸窣窣地起了床,他翻了一个身又睡着了。这一觉他睡得好香,醒来已经是上午10点了,他洗了把脸,就坐在屋檐下看书。妈从灶房出来时说:“根西,去窑场地叫你大回来吃饭。”根西放下手中的书,朝窑场地走去。
五月的山乡,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田里熟透了的小麦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根西走在田埂上,看到了他童年的影子。18岁那年,在父亲的奔忙中,他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市技校,毕业后就到市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根西走着走着,禁不住随手掐了一颗麦穗在手中揉搓起来,然后展开手掌用嘴一吹,留下一把嫩嫩的青麦,嘴一张嚼将起来。
父亲正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的身后,已倒下去大片的麦子,裸露的地面上摆着整齐的麦铺。父亲手上的镰刀飞舞着,弄得周围一片呼呼啦啦的声响。
“大,回家吃饭。”根西喊了一声。
父亲根本没有听见,仍然在飞舞着镰刀割麦子,白色的汗衫已变得昏黄且湿漉漉地贴在了他的脊背上。
“大,回去吃饭哩。”根西又叫了一声,嗓门比刚才高了些。
“啊,喔,饭熟了?”父亲终于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根西上前接下镰刀,父亲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说:“我来拿吧。”
父亲说:“还是让我扛,小心弄脏了衣服。”说完扛起麦捆就走。根西用手拈掉沾在衣服上的一根麦芒,拿着镰刀跟在父亲的后面。
饭桌上,根西对父亲说:“大,我看不如把咱那几亩地让给别人种去。”
“为啥?”父亲有点吃惊。
根西木木地说:“不为啥,种田不划算,一年忙到头,一亩地就说打700斤麦子,6毛钱一斤才420块,抵不上在外干一个月的收入。”
父亲没有说话。
根西又说:“你把地包出去,我到我们厂里给你找个临时活,一月能开500多块,行不?”
父亲这才说:“娃,大是庄稼汉,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习惯了,没觉着受罪,我跟你妈在一起挺好,想家了你就回来看看我们。”
根西在家停了一周,父亲不让他沾庄稼的边儿,他是眼看着父亲割了麦再脱粒,然后扬麦、晒场,一点点将麦子弄回家里的。临走时,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世上的事就这么不如意,两年后,根西所在的那家化工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化工原料价格猛增,化工产品却销不出去,全厂1000多名职工几个月发不下工资。厂里实在抵挡不住了,便痛下了改革的决心,决定减员增效,第一批减员百分之二十,根西首当其冲。
下岗了,根西好几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他毕竟已跳出农门了哇,现在怎么办?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根西只好爬起来狠狠地抽烟,但烟抽了一支又一支,还是没有好法子,根西就回到了家。父子俩静静地对坐着,良久,父亲终于开口了:“娃,土地是人的根啊,不行咱回来,只要有地就饿不死!”
根西掐灭了手中的烟,无奈地点了点头。
根西上地了,起初,那双稚嫩的手打出了许多血泡,他咬牙挺了过来。一年时间,他重新跟着父亲学会了种麦子,种玉米,种大豆,种各种蔬菜,根西成了种庄稼的好把式。
第二年,根西和父亲商量,说要种地就要种出名堂来,小打小闹不行。父亲赞许地点了点头。根西就承包了村里的60亩红土坡地,他雇了两个帮手在上面栽上烟苗,一天到晚忙碌起来。秋后,除了交清承包费、付清雇工的工资外,净挣两万元。根西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田大户,当上了县里的劳动模范。
又是五月,山乡的小麦一片金黄,根西家的窑场地里,一条大汉正挥舞着镰刀在割麦,身后的空地上,码放着一排排整齐的麦铺。上午10点多,根西父亲来到地头,喊:“娃,回去吃饭。”
根西仍然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根本没听见父亲在叫他。父亲提高嗓门又喊了一声。
“啊,喔,饭熟了?”根西这才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手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父亲上前接下镰刀,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抢过说:“我来拿。”然后手一提将麦捆放在了肩膀上。
五月的田埂上,走着一老一小两个庄稼汉。
(选自《语文世界》2009年第6期)
13.文章第二段划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概述。(4分)
14. 文章写根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又“无奈地点了点头”,“摇头”和“点头”的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请简析。(4分)
15.小说前后两次设置了割麦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
16. 概括小说中根西父子这两个人物形象。(4分)
第II卷 表达题(8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7.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成分 纪实 精简 年青力壮 眼花缭乱
B.峻工 寒喧 表帅 按步就班 循规蹈矩
C.元宵 座落 瞭望 再接再厉 凶相毕露
D.布署 蜂拥 荟萃 无所是从 味同嚼蜡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可刘老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的问题。
②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 以致 只要/就 B.质疑/置疑 以致 只有/才
C.质疑/置疑 以至 只要/就 D.置疑/质疑 以至 只有/才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011年夏天,意大利足球超级杯最终落户鸟巢,能够在现场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比赛,尤其是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偶像,无数球迷拍手称快。
B.古代学者虽然有人论及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但都是零散、片断的只言片语,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C.三鹿奶粉爆出三聚氰胺的丑闻,舆论一片哗然,消费者纷纷指责不良厂家这种见利忘义、坑害百姓的行为;这一事件更让国人对劣质食品痛心疾首。
D.她茫然走在夜晚的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20.读书札记是阅读书籍、报刊时写下的文字,可借此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积累资料并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历代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写读书札记,徐特立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把“看书”和“动笔”相提并论,这对我们今天的中学生不无启发。
十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你印象深刻的课文很多。请你在下面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札记。(6分)
课文:《陈情表》《项脊轩志》《逍遥游》《项羽之死》
答:                                     
                                       
21.下面是某学校举行“新年诗会”介绍某著名诗人的弟弟的一段话,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6分)
同学们,今天著名诗人的弟弟××惠临我校,参加我们的“新年诗会”。我们知道舍兄是著名诗人,其实××也很有诗才,曾在《诗刊》发表上百首作品,这些诗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他声名震烁古今。现在就让我们先拜读他为我们朗诵自己的最新诗作。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④将 改为
2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3字)(2分)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气候问题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有科学家称,垃圾邮件严重影响气候变化。根据McAfee研究结果,垃圾邮件可以说是超大的“碳”制造机。据统计,全球垃圾邮件每年消耗的能源总计为330亿度,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40万户家庭的耗电量。而转换成碳排放的结果,平均一封垃圾信会造成0.2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此计算,全球垃圾邮件每年相当于往大气中排放1700万吨二氧化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巴菲特以305亿美元个人资产的身份雄踞全球豪富排行榜第二名。巴菲特曾表示,如他在世的时间超过了妻子苏姗,那么在他死后两人的全部股权将归属家庭的基金会。多年以前,巴菲特就对自己的子女明确表示:“如果能从我的遗产中得到一美分,就算你们走运。”这也就是说,巴菲特夫妇的3个子女,没有一个能够从巨富爸妈手中继承哪怕是一美分的财产。
巴菲特告诫孩子们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公平观念。”巴菲特说这番话的时候,正值公司召开股东大会,1.5万名股东听罢掌声雷动。巴菲特接着说:“我的孩子们也在这里!他们是不是也在鼓掌?”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
PAGE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60分)
1.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它没有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
A、“兼爱”主张得民众的支持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C、“非攻”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
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
2、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5、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
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
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D.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7.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8、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欧洲有一句名言:“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的相关史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C.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9、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鹳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
10、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由此判断,此墓最早可能出现的时期 ( )
A. 商朝 B.战国 C.秦朝 D. 魏晋南北朝
11、“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12、明清时期,老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 白话文开始兴起 B. 理学兴盛C.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 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13、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
A.张之洞 B.洪秀全 C.林则徐 D.郑观应
14、“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5、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对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②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认为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有益因素 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17、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在山东广饶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路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 )
①新三民主义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18、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
①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1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②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③“双百”方针—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④《人间喜剧》—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2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威尼斯、佛罗伦萨思想较开放
B.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威尼斯、佛罗伦萨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威尼斯、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早
2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屋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 )
①反映出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句话说明了( )
A.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24、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人更是多达60多万人。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① 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③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④他对理性作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A.②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6、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27、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
28、“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 )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29、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的“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①雪莱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30、20世纪中期以后,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都在乐坛上找到了自己的听众,这说明当今世界音乐发展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是(  )
A.古典主义音乐占据主流地位 B.浪漫主义音乐兴起
C.流行音乐独占乐坛、 D.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材料解析:依据题意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三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⑴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3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稚嫩逐渐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强大思想武器,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这一思想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内容所进行的重大历史活动是什么?分析这一思想运动爆发的原因,并说一说这次思想运动和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人物所进行的重大历史活动是什么?分析这一场运动爆发的原因和作用。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结合所学谈谈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领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阻碍中国科技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读图4,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
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正南方向
B. 先向东南,后向西南
C.先向正南,后向西南
D. 一直向东南方向
读图5、回答4一5题。
2.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
A.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B.一直向正西方向
C. 一直向正东方向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3.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途中依次经过的大洲和大洋是:( )
A.太平洋一南美洲一大西洋 B.大西洋一北美洲一太平洋
C.太平洋一亚洲一印度洋 D.印度洋一非洲一大西洋
东亚地区沿海与内地差异显著。据此回答1~3题。
4.下列表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的是(  )
读下图,回答6~7题。
5.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  )
A.①海峡 B.②海峡
C.③海峡 D.④海峡
6.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下列四组岛屿的名称,与图排序一致的是: ( )
A. 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海南岛、冰岛
B. 冰岛、海南岛、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
C. 冰岛、斯里兰卡岛、塞浦路斯岛、海南岛
D. 海南岛、冰岛、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
读下图提供的信息,(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回答10~11题。
8.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9.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
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 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C.均为雨热同期 D.都有本国最大的港口
读图完成10~12题。
10.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分布在图中(  )
A.A处
B.C处
C.D处
D.E处
11.B处的传统聚落是(  )
A.帐篷
B.高脚屋
C.窑洞
D.厚墙、小窗的住房
12.造成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位置不同
B.纬度位置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地形、地势不同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14.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15.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6.有关欧洲西部自然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
A.本区南部的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为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B.本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平原集中在东部
C.本区河流众多,水量丰沛,许多河流间有运河连接,内河航运便利
D.本区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全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17.欧洲旅游业发达,其旅游资源有 (  )
A.北欧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
B.东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适于登山活动
C.地中海沿岸高大的椰子林和白色沙滩
D.希腊的古斗兽场和水城威尼斯
2010年4月14日,冰岛中南部的埃亚菲亚德拉冰川火山再次喷发。读图回答下题。
18.火山喷发主要由下列哪种地质作用形成(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外力作用
D.沉积作用
19.该岛南部冬季较温和、夏季气温不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地热资源丰富,纬度位置较高
B.纬度位置较高,受寒流影响
C.受极地东风影响,地热资源丰富
D.受暖流影响,纬度位置较高
读图下列4副图回答20-22题。
20.下列四组中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A.①地中海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21.四种气候类型中,只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与图中①气候特点相符的城市是(  )
A.悉尼 B.雅典
C.上海 D.开普敦
读甲、已两图。据此回答23~25题:
23.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4.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25.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 )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①、②两国所临水域分别是(  )
A.红海、黑海 B.地中海、阿拉伯海
C.波斯湾、里海 D.孟加拉湾、墨西哥湾
27.①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
A.面临海洋,降水丰富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28~30题:
28.图中河流注入的水域是 ( )
A.死海 B.黑海 C.波斯湾 D.里海
29.M城所在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 )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沙漠广布,炎热于燥. D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30.N城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沿河、沿海的位置 B.便利的管道运输
C.活跃的宗教活动 D.丰富的石油资源
二、综合题
31.读图1(某地等高线图,图中A、B两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图1
(1)图中从①处能否直接看到②处? (能或否),①②两处适合进行急速漂流的是 。(2分)
(2)A能发展成为该地区最大城镇的主要原因有
。(2分)
(3)C地资源丰富,如果想在A、C两地间兴建公路,把C地的资源运到A地加工出口,请在图中用“”符号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4分)

(4)若以丙处为出发点进行登山比赛,有L、P两条线路攀登龙山或虎山,如果你参加登山比赛,你将选择哪条登山线路,并说明你所选线路的优缺点。(3分)

32.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2
(1)甲国家西临 洋,乙国家北临 海。(2分)
(2)甲国家主要属于 气候,描述该种气候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5分)
(3)乙国家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乙图所示国家北部沿海地区属于 ______________气候,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简述同纬度两种气候的异同点。(7分)
65°
20°
15°
66.5°
20°N
110°E
36°N
36°E
82°E
8°N


甲村
乙村
B
A
C
海 洋

P L
200
400
200
龙山
虎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