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一、选择题 1.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火烧圆明园 2.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你知道最根本的理由是什么吗?( ) A.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是因为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是因为鸦片战争使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D.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3.1840年左右,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广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处于清朝统治下,封闭落后,危机四伏,必然成为列强侵略的重要目标。上述材料说明了 A.鸦片战争的背景 B.鸦片战争的经过 C.鸦片战争的影响 D.鸦片战争的实质 4.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因为( ) A.两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 B.英国都是战争的元凶 C.都从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5.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直接武装攻占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侵华战争中,时间最短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7.圆明园在哪次战争中被烧毁(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9.电影《北洋水师》中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0.下列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发生时间顺序正确排列的是( ) A.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辛丑条约》的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的签订、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 D.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锋向前,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 A.丁汝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12.近代史上,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把台湾岛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3.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 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14.清政府被迫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15.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三、非选择题 16.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请回答: (1)结合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 (2)请你举出近代前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三个历史人物及其反抗侵略的主要事迹 17.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下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分别与哪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有关? (2)结合材料,归纳《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3)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 (4)中国领土辽阔,历来为列强所觊觎。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历史上曾多次侵占中国领土。近年来日本又把材料三所示的岛屿作为极力窃取的目标,前几年更是上演了“购岛”的闹剧。你知道该岛的名称吗?请你针对日本的丑行,为材料三中的图片配一个合适的标题。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后来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禁毒宣传日”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此题选择答案A。 3.A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1840年左右,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而此时的清朝统治走向衰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政治上,清朝统治的腐朽日益暴露;军事上,装备陈旧,营务废驰;财政上,国库亏空,入不敷出;思想上,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题文材料反映的就是鸦片战争的背景。故选A。 4.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因为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选择答案A。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和辨别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在所给选项的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所以答案选D 6.D 【解析】此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侵华战争中,时间最短的。因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从1894年7月爆发,到1895年1月结束。只有选项 D符合题意,故选D。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化为灰烬。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可见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中国方面的原因。抹杀了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的实质。B不对,鸦片战争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西方国家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C不对,作者显然是为英国辩护;D不对,作者的观点涉及全球化的角度但不准确。所以答案选A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1895年发生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C。 10.B 【解析】此题是基础题,考查的是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1894——1895年发生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发动了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内容,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故按时间先后顺序选择答案B。 11.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历史人物的精神。题干中的核心“甲午中日战争”,“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结合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与敌人血战到底壮烈牺牲。选择答案D。 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史实,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结束,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个台湾给日本,故答案是C。 1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答案选A 1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所以答案选D 1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是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故正确答案是D。 16.(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三个) (2)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邓世昌----黄海海战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是: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前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三个历史人物及其反抗侵略的主要事迹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他被撤职查办。他还是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 17.(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都包含割地、赔款、通商等方面的内容。 (3)《马关条约》割让的领土面积更大,具有极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数量更多,严重破坏了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钓鱼岛。钓鱼岛是中国的;坚决捍卫领土主权。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侵华战争的史实。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2)本题考查的是不平等条约的史实。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因此,《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包含割地、赔款、通商等方面的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不平等条约的有关知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因此,《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包含割地、赔款、通商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割让的领土面积更大,具有极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马关条约》赔款数量更多,严重破坏了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马关条约》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本题考查钓鱼岛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日本又把钓鱼岛作为极力窃取的目标,前几年更是上演了“购岛”的闹剧。针对日本的丑行,为材料三中的图片配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选择:钓鱼岛是中国的;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反对日本的“购岛”行为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