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原因的表述,不正确是(??? ) A.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B.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防御西方殖民势力 D.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 2.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哪一位英王为清朝皇帝祝寿的(??? ) A.乔治三世 B.伊丽莎白 C.维多利亚 D.乔治六世 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两百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4.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5.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6.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 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清军入关时,得到了拥有“联清抗闯”迷梦的明朝遗老们的拥戴。所以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 A.吴三桂 B.皇太极 C.李自成 D.多尔衮 8.为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明成祖时,改革土司制度,开始从中央派遣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这就是(??? ) A.土司制 B.行省制 C.金瓶掣签制 D.改土归流 9.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冶铸业 D.纺织业 10.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 A.清太祖努尔哈赤 B.清太宗皇太极 C.清世祖福临 D.清圣祖玄烨 11.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2.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是(??? ) A.为乾隆帝祝寿 B.带战船攻打中国 C.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D.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 13.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14.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三? 此辈(注:华商和商人)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吝惜,朕亦不许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 ——《清文献通考》 (1)材料一中表明“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清政府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实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后果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x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 (3)为有效管辖x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根据所学可知,前朝灭亡的原因不是开放海运,故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前朝没有必然联系,A、B、C均正确,故选D。 2.A 【解析】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使团给清朝乾隆皇帝祝寿抵达中国,英国1793年在位的国王是乔治三世(1760年—1820年在位),A项正确。英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在位,B项不合题意;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在位,C项不合题意;英王乔治六世1936年—1952年在位,D项不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A 【解析】根据材料“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明后期至前清200余年间,由于明清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符合题意;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并不排斥工商业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鸦片的大量流入和白银的大量流出,是在鸦片战争前夕,不符合题干时间,C不符合题意;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也是在鸦片战争时期,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恰恰说明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是真正的闭关锁国,故A错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故B错误。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阻断了与世界的交往,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故C正确。闭关锁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并没有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反而导致中国的落后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故D错误。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等措施,从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择C。 6.B 【解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只要排除一个即可。明清时期虽然农耕文明达到了鼎盛,但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有题肢③是错误的。故此题答案应为B。 7.C 【解析】此题考查推翻明朝统治的人物。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故答案是C。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土归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土归流”即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数民族的“土司”、“土官”,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与题意相符。故选择D。 9.D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农耕文明的繁盛考点的掌握。根据八下《历史与社会》书本第9页,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拥有了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这样,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故选择B。 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康乾盛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故选择D。 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戛尔尼使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戛尔尼使华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故C符合题意。ABD与“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无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C 【解析】此题考查明清之际出现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抓住题干中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等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张,可以得知李贽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答案是C。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文化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皇权膨胀的相关知识。军机大臣是皇帝的亲信重臣,但他们并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故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是军机处设置的影响,题干材料不能直接说明。正确答案为A。 16.(1)闭关政策。 (2)统治者目光短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统治者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滋生事端,不利于统治。 (3) 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 (4)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更是清朝长期挨打的重要因素。历史告诫我们: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 【解析】(1)材料一中表明“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结合所学知识,这个政策就是闭关锁国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认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是统治者目光短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根据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结合所学,材料二认为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是统治者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滋生事端,不利于统治。 (3)根据所学知识,闭关锁国的直接后果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更是清朝长期被动挨打的重要因素。历史告诫我们: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 17.(1)唐朝 (2)班禅 康熙皇帝 (3)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与西藏相关的史实。 (1)本小题根据材料一中“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以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图片,就可以判断是唐朝的史实。 (2)本小题根据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一子目的内容中,有这样一些原话:“顺治帝还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就可以得出结论。 (3)本小题依据题目的意思是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一子目的内容中,有这样一段原话:“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就可得出。 (4)本小题要得出这一结论,必须在前面几个小题正确作答的基础上,可见西藏自唐朝就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到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有效管辖,也不难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