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讲:压力与压强【知识点梳理与归纳】一、压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受压面,压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压面。二、压强1.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常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公式可以写成p=。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压强单位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3.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整理成表格如下所示:压力压强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意义物体表面所承受的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力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公式F=pS单位牛顿(N)帕斯卡(Pa)(1Pa=1N/m2)大小有的情况下与物重有关,一般情况下与物重无关不但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液体对容器底部F=pSp=ρgh(h:容器中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的作用点在作用面上,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才有可能等于物体的重力,其他情况下压力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三、液体压强1.液体的压强公式为p=ρgh。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2.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公式p=ρgh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的压强p也恰好等于ρgh,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ρgh。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的压强都可以用p=ρgh来计算。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ρgh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3.公式p=ρgh和的区别和联系。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p=ρgh是通过公式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4.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外一个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p=ρgh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易考点1.压力的概念、三要素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定义式与推导式,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区别。【考点与例题分析】考点一压力、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例1、如图所示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G与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考点二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丙对地面压力最大的是(填“甲”、“乙”或“丙”,下同)。如果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考点三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例3、【巴中】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柱形容器都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A.F甲=F乙,p甲=p乙B.F甲p甲C.F甲=F乙,p甲D.F甲=F乙,p甲>p乙考点四物体压强的比例计算如图所示,有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甲的边长是乙的,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则甲对乙产生的压力与地面受到乙的压力之比为;乙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与乙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考点五液体压强的计算例5、倾斜容器中盛有60g某种液体,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5cm2,受到的液体压强为980Pa,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的大小是N,液体的密度是。【强化练习与拓展】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2、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如图所示,用50N的力将重力为30N的正方体按压在天花板上,则天花板所受的压力是N。若正方体与天花板接触面积是2×10-2m2,则天花板所受的压强是Pa,其物理意义是。4、【青岛】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显然筐中越深处的小球受到的挤压越厉害,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体压强可能和深度有关。然后他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实验器材:大烧杯、、刻度尺、水。经实验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筐中的小球方法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得出结论,在猜想中,小雨运用的是法。拓展小雨还要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是。5、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m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液体甲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m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00.200.400.600.801.0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1.001.201.401.601.802.00表二液体乙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m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00.160.320.480.640.8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0.800.961.121.281.441.60(1)分析比较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第十讲:压力与压强【知识点梳理与归纳】一、压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受压面,压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压面。二、压强1.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常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公式可以写成p=。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压强单位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3.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整理成表格如下所示:压力压强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意义物体表面所承受的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力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公式F=pS单位牛顿(N)帕斯卡(Pa)(1Pa=1N/m2)大小有的情况下与物重有关,一般情况下与物重无关不但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液体对容器底部F=pSp=ρgh(h:容器中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的作用点在作用面上,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才有可能等于物体的重力,其他情况下压力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三、液体压强1.液体的压强公式为p=ρgh。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2.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公式p=ρgh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的压强p也恰好等于ρgh,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ρgh。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的压强都可以用p=ρgh来计算。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ρgh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3.公式p=ρgh和的区别和联系。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p=ρgh是通过公式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4.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外一个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p=ρgh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易考点1.压力的概念、三要素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定义式与推导式,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区别。【考点与例题分析】考点一压力、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例1、如图所示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G与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B)。(思路点拨:压力与重力不同,数值上也不一定等于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垂直,作用点在接触面上;重力则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考点二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丙对地面压力最大的是甲(填“甲”、“乙”或“丙”,下同)。如果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丙。(思路点拨:由图可知三个实心正方体的受力面积关系为?S甲>S乙>S丙,而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F=pS可知,甲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最大。正方体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铜块时,对地面的压力为?F′=pS+mg,对地面的压强为p′=三个实心正方体上所放的铜块质量相等,且丙的受力面积最小,所以此时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丙。)考点三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例3、【巴中】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柱形容器都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C)。A.F甲=F乙,p甲=p乙B.F甲p甲C.F甲=F乙,p甲D.F甲=F乙,p甲>p乙(思路点拨:乙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大于甲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G水=m水g,而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所以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考点四物体压强的比例计算如图所示,有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甲的边长是乙的,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则甲对乙产生的压力与地面受到乙的压力之比为1:5;乙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与乙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4:5。(思路点拨:两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则p甲:p乙=G甲:(G甲+G乙)=m甲:(m甲+m乙)=1:5.S甲:S乙=1:4,p甲:p乙=.)考点五液体压强的计算例5、倾斜容器中盛有60g某种液体,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5cm2,受到的液体压强为980Pa,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的大小是49N,液体的密度是1×103kg/m3。(思路点拨: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F=pS=980Pa×5×10-4m=0.49N;液体的密度:ρ==1×103kg/m3。)【强化练习与拓展】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C)。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思路点拨: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ρgh,因为pA=pB,hA<hB,所以ρA>ρB。又因为pA=pB,SA>SB,所以FA>FB。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GA>GB,即mA>mB。故选C。)2、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C)。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思路点拨:倒置后水的深度h变大,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故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p=FS可知,桌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故选C。)如图所示,用50N的力将重力为30N的正方体按压在天花板上,则天花板所受的压力是20N。若正方体与天花板接触面积是2×10-2m2,则天花板所受的压强是1000Pa,其物理意义是每平方米受力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为1000N。(思路点拨:木块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G、手对物块向上的压力F和天花板对物块的压力F1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时,G+F1=F;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F1=F-G=50N-30N=20N;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与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F2=F1=20N。利用公式计算木块对天花板压强,根据压强的定义即可得出其物理意义。)4、【青岛】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显然筐中越深处的小球受到的挤压越厉害,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体压强可能和深度有关。然后他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实验器材:大烧杯、压强计、刻度尺、水。经实验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筐中的小球方法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收集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在猜想中,小雨运用的是类比法。拓展小雨还要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是盐水(或其他液体)。(思路点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同一种液体水,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压强大小,则还需要压强计。小雨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通过类比法猜想液体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实验验证(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若要继续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需要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故需要再增加的器材是盐水或酒精等其他液体)。)5、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m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液体甲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m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00.200.400.600.801.0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1.001.201.401.601.802.00表二液体乙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m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00.160.320.480.640.8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N0.800.961.121.281.441.60(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二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是一个定值。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是不同的,且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思路点拨:(1)对于同种液体(ρ相同),因为S(S为圆柱体的底面积)相同,所以根据公式F=pS=ρghS可知,液体对上(或下)表面的压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对于不同种液体(ρ不相同),因为S相同,所以根据公式F=pS=ρghS可知,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对上(或下)表面压力大。(3)对于同种液体,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ΔF=F下-F上=ρgh下S-pgh上S=pgS(h下-h上)=ρgSL(L为圆柱体的高)是一个定值;对于不同种液体,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力差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讲:压力与压强(学生版).docx 第十讲:压力与压强(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