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转化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二、实验器材干燥管(自制),注射器,小烧杯,铁架台,0.1mol·L-1AgNO3溶液,0.1mol·L-1Na2SO4溶夜,0.1mol·L-1K2CrO4溶液,0.1mol·L-1Na2S溶液,0.1mol·L-1MgCl2溶液,0.1mol·L-1NaOH溶液,0.1mol·L-1KBr溶液,0.1mol·L-1CuSO4溶液,0.1mol·L-1KI溶液,0.1mol·L-1Pb(CH3COO)2溶液。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实验仪器:用干燥管(自制)和注射器做实验仪器,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2)现象明显:干燥管中每一次都保留适量浊液,连续性强,既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又方便学生做对照实验。(3)两组实验相互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四、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路:将干燥管切割后与导管、开关连成下图装置,可直观的帮助学生观察三种沉淀颜色的变化,有助于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沉淀转化的的本质是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情况下,溶解度小的沉淀更容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涉及到的化学反应:2AgNO3+Na2SO4=Ag2SO4↓+2NaNO3Ag2SO4+CrO42-?Ag2CrO4↓+SO42-Ag2CrO4+S2-?Ag2S↓+CrO42-难溶物Ksp溶解度/gAg2SO41.4×10-50.796Ag2CrO41.9×10-124.3×10-2Ag2S6.3×10-501.3×10-16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道沉淀转化的原理和方向;理解沉淀转化的实际应用。(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能够对实验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树立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六、实验教学内容这节课,我采取了知识线和思维线两条主要教学主线,根据定性实验的特点选择了观察法和对照实验法两种实验法。从实验探究出发巧妙设计沉淀转化的实验,借助于宏观实验现象和知识储备,进行微观微粒分析,渗透“平衡”思想,实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培养。七、实验教学过程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我设计了:情境创设、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课堂小结5个环节1.情景创设:(1)儿童爱吃甜食不刷牙,为什么容易蛀牙?(2)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为什么能预防蛀牙?【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分组实验:【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大组间交流分享实验结果,从宏观现象感受沉淀颜色的变化。3.小组讨论:(1)Ag2SO4为什么能转化成Ag2CrO4?【设计意图】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分析,帮助学生建构实验探究的认知模型,完成从宏观辨识到微观辨识的认知。(2)若将沉淀的生成和转化的实验步骤颠倒顺序,会产生什么结果?【设计意图】逆向实验的设置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为什么可逆反应中硫化银不易转化生成铬酸银呢?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沉淀转化的条件的讨论,引出离子浓度和溶解度问题,突破沉淀转化方向这一难点。(3)讨论沉淀转化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微观角度讨论沉淀转化的本质,体会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发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这一学科素养。4.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突破沉淀转化的重点,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并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沉淀转化认知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5.课堂小结:【设计意图】回顾由提出问题→小组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构建有关沉淀转化的知识网络,实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八、教学反思与实验效果评价1.本实验小巧、简单、易操作、连续性好、趣味性强,便于观察沉淀颜色,对比强烈,适合学生做分组实验。实验药品使用剂量小,节约环保,实验材料简单易获得,贴近生活。2.本节课中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很高,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准确。实验过程中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用平衡的观点解决遇到的问题。3.本节课我通过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借助实例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