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框 坚持党的领导 导学案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 1.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含义;2. 新时代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目标要求;3.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核心;4.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认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和特点,提高比较的能力,特别是辩证地看待现实。 法治意识 —— 公共参与 通过合作探究,体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立足自身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重点 党的领导方式的内涵、要求;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预习任务: (一).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1.①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② ,具有重要意义。 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③ 等。 党的政治领导,就是党在④ 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党在⑤ 上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坚持⑥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庄论、二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组织领导,就是党在⑦ 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二).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① ,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②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③ 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2.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④ 地位的,加强党的⑤ 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⑥ 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⑦ 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⑧ 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⑨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⑩ 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课堂活动】 情景分析: 2020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认真总结和运用好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落实和完善常态化防控举措,有针对性做好防输入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决防止反弹,推动企业复产达产、生活服务业复业复市和学校复学复课。会议指出,各地要抓紧评估“五一”期间人员较大规模流动和一定范围聚集情况下防控举措效果,总结旅游景区、餐馆、住宿、商场等场所既有利于防控、又有利于复市的有效做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指导地方发布相关指南,运用好的做法进一步提高常态化防控的精准性,在此基础上推动更多生活服务设施恢复经营,带动居民消费回升,更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探究一:结合材料,说明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是如何发挥党的全面领导作用的? 情景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同时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这一重要思想不断丰富、深化。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保”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脱贫攻坚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和工作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号召全党全国全社会合力攻坚。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开展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开展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推进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质量,解决“如何退”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都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把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探究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是怎样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 总结: 归纳总结、串联整合 【易混易错】 1.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 2.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 3. 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最重要的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检测巩固】 1.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要( ) ①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②建立健全加强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 ③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④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必须承担好本地区本部门党的政治建设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因为 ①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②各级党委(党组)必须承担好本地区本部门政治建设的主体责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中之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取得这一重大胜利是因为: ①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根本保证 ②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提高了脱贫实效 ③社会兜底扶贫成为脱贫内生动力 ④将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扶贫工作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2021年1月22日至24日,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会传递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旨在( )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 ③提高党总揽全局的能力 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学习强国”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学习平台。创建该平台有利于: ①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②贯彻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有效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 ④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确立党对国家一切工作的领导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①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的最重要的要求 ②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领导 ③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组织保证 ④有利于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再到各种社会组织、广大民众全都参与其中,脱贫攻坚成为14亿人的“共同事业”。 中国制度成就了“中国式扶贫”。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调研对口帮扶工作,推动形成了系统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思路。20多年来,闽宁“千里结亲”,跨越3000公里山海之隔,聚焦贫困地区发展,从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到对口帮扶,趟开了一条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生动路子。从全局视角来看,闽宁“千里结亲”是跨区域结对帮扶的一个缩影。在其背后,东部9省市和13个城市与西部10个省区市结成对子,实现了对30个民族自治州的帮扶全覆盖。 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清晰的权责让中央的政策部署顺利传导到最末梢的基层干部,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智慧”。2020年11月23日,贵州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脱贫攻坚目标能够顺利完成背后的制度密码。 答案:1.B 2.B 3.A 4.C 5.A 6.D 7、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为脱贫攻坚提供政治保证。 坚持全国一盘棋,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有效推动跨区域结对帮扶,保障了脱贫攻坚的总体推进。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民主集中制,党提出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保证中央决策部署顺利传至基层最末梢,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学习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