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高一 年级 政治 教案
教学年级: 高一 年级 1、2、5、6 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共 2 节.
课 题 1.2 中国共产党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道建立新中国的政治意义及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
2.实行改革开放的地位、目的及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 重点 1.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简述 自主学习发、讲授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 难点 改革开放的目的及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优佳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百年恰是风华,回顾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站起来:建国建设
1、历史回顾:从近代开端到社会主义
提问:“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政治意义?”(学生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学生自主看教材第9页的专家点评部分,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过渡时期的建设和探索
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1949-1952年底)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重大事件梳理
提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学生回答)引出意义: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学生回答)意义(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相关知识。(PPT展示)
富起来:改革开放
1、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学生自主阅读12页相关链接)
2、改革开放的目的(实质)
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意义(可联系必修一4个面貌、3个飞跃、2个关键一招、1个必由之路,1个重要法宝)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②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③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PT展示习主席讲话)
总结: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的相关知识(PPT展示)
强起来:进入新时代
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作出的。
主要标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3.新时代的内涵(教材13页相关链接,学生自主阅读)
3.新时代的意义(三个意味着)
总结: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相关知识。
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快速回顾本框题的知识。 ?
课堂小结 在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课外作 业布置 基础练习 优佳学案随堂训练
拓展练习 完成优佳学案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站起来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阶段性成就)
(新中国成立) 初步探索时期
富起来 目的(实质)
(改革开放) 意义

强起来 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 标准
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