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 年级 政治 教案 教学年级: 高一 年级 1、2、5、6 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共 1 节. 课 题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道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了解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提出的三种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选择。 3、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 重点 近代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简述 自主学习、讲授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 难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准备 课本、PPT、优佳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材整体把握 带着学生看目录,明确必修三主要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为什么和怎么办两个角度,第二单元讲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主要说的是我国的国体和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讲的是依法治国。 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本册书其实就是围绕这句话来构建的。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的学习。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PPT展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这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追问:“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内因、外因、直接原因(名词解释:半殖民、半封建) 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他们相互交织,其中主要矛盾是?(学生回答)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学生回答)它们三者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二者共同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三、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探究活动:重温中国近代史,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 思考:1、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2、他们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建国方案? 3、他们的方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4、这说明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带着学生梳理,并展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提问“前两种方案为什么失败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的两个根本性的弱点:①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②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功了,有一首歌叫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探究问题:1943年3月10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针对这一形势,中共中央出版了《评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了这本书,并在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初心和使命、意义、前景、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历史使命、革命任务、成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善。 ? 课堂小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揭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本节课的知识。 课外作 业布置 基础练习 优佳学案随堂训练 拓展练习 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近代基本国情 成立(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决定 决定 近代两大 选择 中国共产党 初心和使命 历史任务 意义 近代主要矛盾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历史使命 革命任务和成就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