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让“for循环结构”带你畅游一、分析教材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章节:4.1.1研究for循环结构1、本课教材的作用与地位一、分析教材2、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循环结构理解循环结构的思想学会使用程序语言实现循环控制结构一、分析教材3、本节课主要内容循环结构①循环结构的概念: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②for循环语句结构语法:③编写循环结构的要素:循环次数的设置:初值、终值、步长二、学情分析1、学生分析学生数学逻辑思维顺序、分支结构基础编写简单的程序能力知识逻辑性强,较为枯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编写代码、程序能力差异较大二、学情分析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for循环结构,流程图。②技能目标:应用”for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③素养目标: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二、学情分析3、教学重难点①重点for循环的结构以及流程图②难点循环变量的变化,循环次数的判断(range起始值和结束值的确定)。,循环变量给循环体带来的影响,三、学法和教法选择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法,讲授法主要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三、学法和教法选择讲授知识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情境引入任务引领问题引领深入理解总结评价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三、学法和教法选择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学环境:python软件、评价系统资源:纸质学案可执行程序learna.py(实例)演示文稿:主要知识点和任务说明四、教学环节1、创建情境,提出问题2、体验for循环程序,探究新知识3、利用for循环解决问题,应用知识。4、深入理解循环过程5、小结并评价四、教学环节1、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假如同学们第一天存1角钱,第二天存2角钱,第三天存4角钱…。每一天存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那么这样5天存了多少钱?那么像这样存20天呢?四、教学环节2、体验for循环程序,探究新知识任务1、打开pc桌面的“learna.py”文件,修改range(0,10)中的数值10为20,30,40,50,并运行,观察结果。修改range(0,10)中的数值0为1,2,3,4,5,并运行,观察结果。循环结构: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四、教学环节运行结果1、程序输出的个数随着第二个数的数值改变而改变,数值越大,输出的数字越多,同时第一个输出数字不变,但是却不能输出自己。2、当我们修改第一个数值为1输出1-9这8个数字。当为2输出2-9这8个数字…当为5输出5-9折5个数字。程序的输出个数随着第一个数字的数字改变而改变,数值越大,第一个数字输出的越大,而且为自己本身。Range(0,10)Range(0,20)Range(1,10)Range(2,10)四、教学环节讲授新知识教师:注意点总结①循环变量初值可以取到,循环变量终值不可用取到。②每执行一次循环体,循环变量自动加步长。③步长为1时可以省略。④循环次数=循环变量终值–循环变量初值。教师:执行过程总结(1)判断循环变量的取值是否在终值范围内,若是执行循环体,否则结束循环。(2)将循环变量的取值自动增加一个步长,然后回转到步骤(1)继续执行。四、教学环节3、利用for循环解决问题,应用知识。任务二:根据存款问题流程图,利用for循环结构计算出20天后存钱数目。学生展示:执行过程:(学生说明,教师引导)第1行:存款刚开始没有钱,所以初始值设置为0第2行:存款20天,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执行下面的语句。第3行:计算today的值,第i天存多少钱。第4行:用已有存款的金额加上新的金额,再把和变成现有的存款,这就是累加。S的值随循环不断变化。(满足条件则i自动加1)第5行:输出S四、教学环节教师给出思路图,并给出正确解法,同时对学生的进行评价。四、教学环节4、深入理解循环过程任务三:小组合作完成,通过更改一句代码,实现输出每天已经存了多少存款,格式为“第i后存入的金额为X角”。教师给出参考代码,并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四、教学环节5、总结并评价:课堂小结:1、for循环结构的格式2、执行过程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计算机自动统计分析产生饼图)空格1考点:循环变量确定空格2考点:循环变量初始值确定空格3考点:循环变量终值确定空格4考点:循环体确定课后作业计算S=1+1/2+1/3+?+1/99的值。请同学课后访问中国教育云.浙江教育公共平台yun.搜索XX教师,进行课后学习,完成相应任务。五、效果展示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教学任务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密切的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2、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引导作用。3、学生自主探究中体验新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态度积极,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思想上有碰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七、存在的问题上课过程中,因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小部分学生会有思维跟不上节奏的情况。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会更细致地进行学情分析,合理分组,通过教师引导、优秀带动后进的小组合作来引领,帮助后进生快速成长。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