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5.1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A.《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建立“北约”
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德经济水平的差异
B.
美、苏冷战的产物
C.
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
二战达成的协议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的措施是()
A.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
实行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军事组织
D.
建立欧洲联盟
“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对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有()
①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②杜鲁门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
③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④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图漫画生动地反映了两极格局下世界各国间的较量,其为首的两大国是()
A.
英国、苏联
B.
美国、中国
C.
苏联、美国
D.
德国、苏联
下图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你认为该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A.
雅尔塔会议
B.
两极格局形成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体现美苏争霸的突出事件是()
A.
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B.
美国从越南撤军
C.
古巴导弹危机
D.
北约成立
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序幕与下列哪位领导人的演说有关()
A.
杜鲁门
B.
丘吉尔
C.
斯大林
D.
马歇尔
美国陆军官方战史写道: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这表明这场战争()
A.
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B.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
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人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材料中的“今天”是指()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
罗斯福新政时期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这里的“多雕”包括()
①有助于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
②恢复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③加快西欧各国走向联合
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战后初期,有人提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世界’两个敌对堡垒”。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
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
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
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二、非选择题
【战争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的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丧失了东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民确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改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格局。
材料四:?数据是铭记历史的数据。下面是两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
(亿)
参战人员
(亿)
伤亡人员
(亿)
使用新式武器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大炮、毒气弹、坦克、飞机等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导弹、原子弹、轰炸机、鱼雷等
40000
(1)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他们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2)材料二中的“转折”开始于那一事件?“盟军”采取的什么军事行动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是如何建立的?
(4)从材料四的表格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回答)?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2)
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依据对话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3)
斯大林说的“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杜鲁门强调的“美国制度”分别指什么制度?
(4)
“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1.
B
2.
B
3.
B
4.
D
5.
C
6.
C
7.
C
8.
B
9.
D
10.
D
11.
C
12.
A
13.(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3)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苏两个大国崛起。世界历史在战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不要忘记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应把科技应用到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发展上,而不是应用于战争。
14.
(1)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
政策:冷战政策。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差异。
(3)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4)
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特点。
“北约”与“华约”的成立。
第2页,共5页
第1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