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与哲学》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剖析生活实例;并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方案,培养综合性思维能力。同时,学会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目标。2.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联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先观看一个视频,并思考问题。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片段,视频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经历一次大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们的祖国也还没有完全交卷。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全盘布局,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在这里,从静态看,湖北是部分,全国是整体。从动态看,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也有一个发现、传播、爆发、控制、清零的过程。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我们先从含义上来看,整体和部分的区别。(1)含义不同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举例:101中学作为一个整体由各个班级和部门构成;101中学的发展是由初创、发展、壮大等各个阶段构成。师: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我们身边的整体和部分的例子来。如:(1)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2)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3)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4)金牌的获得与教练员、其他运动员、陪练员的劳动(5)人的一生与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师:大家思考一下,整体与部分除了含义不同,两者还有什么区别?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两个图片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说明什么?(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前,中国的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冲锋在前,人民解放军挺身而出,16个省对口支援湖北。截至昨天,全国各地累计调派1192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一方有难、八方驰援!钟南山说,武汉是能过关的!让我们一起坚守共赢胜利!【探究】运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全国16省市支援湖北的意义。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1)两者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让学生分析,“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从而得出结论:(2)二者相互影响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影响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起决定作用。以上我们分析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下面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以下这些成语、俗语体现了什么哲理。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互依存(整体离不开部分)、相互影响(部分对整体的影响)。2.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部分离不开整体)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部分离不开整体)4.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部分对整体的影响)5.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的影响)6.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简评。师:我们回顾一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展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论?学习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对你有何启发?出示:原理、方法论(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第二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这次疫情暴露出重点卫生防疫物资(如防护服等)储备严重不足,在其他储备方面还可能存在类似问题,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在关键物资保障方面要注重优化产能的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习近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师: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作为一对古老的范畴在哲学上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现代系统论的新概念,又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与系统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播放视频:《武汉保卫战,全国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着眼整体性一省包一市,物资、人员、设备合理配置。遵循有序性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注重结构优化趋向得出结论:着眼于整体性原则、遵循有序性原则、注重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师:当然,以上我们谈到的优化趋向在现实生活中就未必都能做到,比如就有个这样的故事(展示图片)。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归纳、分析:原因在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内耗了,出现了1+1+1=0即<3的效应。结构要素互不合作,处于无序状态。设置活动: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案,教师简单评价。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创意,无论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考虑了从整体着眼,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设计了一些方案,我们看他是怎么设计的: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个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满了。第二座庙: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谁水挑得少,没菜,吃干饭。这一来,小和尚们争着挑水,一会儿庙里的水缸就满了。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山上的竹子很多,咱们干嘛挑水呢!砍一些竹子,打通它,连成一个输水管,河边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摇轱辘,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站在高处,把水桶里的水灌入水槽;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接水,把水缸装满。三个小和尚分工不同,三天一轮换。教师归纳总结:第一座庙的和尚发明了接力挑水法,靠的是协作、团结的精神,搞了“机制创新”。第二座庙的和尚订了新的庙规,这就是“管理创新”。第三座庙的和尚用竹子做成输水管道,三个和尚靠技术创新解决了吃水问题。我们今天主要内容就学到这,请同学们(可以选一位或几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归纳一下。学生自主归纳体系:一对关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一个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含义、基本特征、要求)。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由成龙大哥和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共同演唱的歌曲《国家》,不知大家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这首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字字珠玑,深入人心(幻灯片)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从歌词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国与家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实何止国与家,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师问:大家想想看:国与家谁是整体,谁是部分?(生答:国是整体,家是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作为个体,我要承诺:戴口罩、讲卫生、勤消毒、要力争。测体温、勤洗手、常通风、健康有。群防控、人心齐、同努力、赢战“疫”!教师归纳总结、升华。人生是一个整体,规划好人生,可以让我们人生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实,可以让社会因我们的存在更加美好。没有计划就是在计划失败,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做一份高考前规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