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明朝朱元璋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B.解除民族压迫 C.强化皇权 D.监视官民 3.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4. 《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5.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 6.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 7. 据史书记载,郑和每次下西洋返航,都有大批外国使节搭船前来;而护送他们回国,通常又成为下次远航的一项任务。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B.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C.推动了中外友好往来 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8.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买卖交易俱用中国历代铜钱……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磁(瓷)器……则用铜钱买卖。”材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提高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9. 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郑成功当年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 A.1624年 B.1660年 C.1662年 D.1684年 10.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 ) A.秦朝的郡守 B.西汉的西域都护 C.明朝的厂卫 D.清朝的军机处 11.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庵 ⑤《红楼梦》——董其昌 ⑥《西游记》——吴承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12.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13.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进行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14. 反对“台独”,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以下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方殖民者对台湾虎视眈眈 B.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康熙帝决定武力征讨郑成功子孙等抗清力量 D.郑成功的子孙在台湾争权夺利 15.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17. 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闭关锁国 18. 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的是( ) A.封建国家分裂,大融合 B.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C.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D.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19.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涉及的文学作品有( ) A.《水浒传》《西游记》 B.《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红楼梦》 D.《水浒传》《牡丹亭》 20.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北宋轻武有其社会历史原因, 重文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宋初的当务之急, 不在对外战争, 而在整顿内政。要整顿内政, 就必须一反五代武治的纷乱状态, 实行文治、吏治。而要文治, 必然要起用大量文人, 这就渐渐形成了宋朝的“重文”。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治国政策?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政治制度?为了加强皇权,这个朝代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两例。 材料三 军机处是清王朝封建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的历史产物。军机处是皇权的附庸, 它是一个作用极大而没有独立性的特殊的政治机构。皇帝运用这一特殊的工具, 推行和实现自己的旨意, 达到强化专制主义的目的。 ——冯元魁 《军机处与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 (3)在材料三中提到的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机构?依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处的设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2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种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下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哪一制度?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3)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康熙帝赐予他什么封号?(4分)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23.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 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政通鉴》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BAD 6-10BCCCD 11-15CACBA 16-20 BDDBA 二、非选择题 21. (1)重文轻武。 (2)朝代:明朝。 措施: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从中任选其二即可) (3)机构:雍正皇帝。作用: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2. (1)唐朝。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行省制度。宣政院。 (3)班禅。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古代统治者重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23. (1)秦始皇。政治: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答出一点也可)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开明的民族政策。 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 (3)元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 (4)武力镇压分裂势力; 册封; 设管辖机构。 (5)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