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复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探索 单元综述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肆 三大改造 伍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陆 复习内容 课程标准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识记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识记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识记 单元时间轴 知识框架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第 一 个 五 年 计 划 背景 1953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时间 1953年—1957年 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果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 作用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我国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54年9月 地点 北京 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主要内容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知识点3 农业合作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三 大 改 造 内容 农业 原因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 国家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 农业合作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4 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 三 大 改 造 内 容 手工业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 工商业 方式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创举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公私合营揭牌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 大 改 造 完成 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点5 在曲折探索中前进 艰 辛 探 索 中共八大 (良好开端) 时间、地点 1956年、北京 内容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影响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 二次会议 总路线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七千人大会” 艰 辛 探 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 结果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评价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失误原因 (1)对国情分析不够 ;(2)缺乏建设经验;(3)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4)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国民经 济调整 表现 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成效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知识点6 文化大革命 “文 化 大 革 命” 时间 1966年—1976年 目的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动荡 局面 (1)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2)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3)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最大的冤案:刘少奇冤案] 抗争 (1)1967年“二月抗争”(实质: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 ) (2)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 结束 (1)1971年“九一三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叶剑英等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 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 内乱 . 危害 (1)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2)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3)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教训 启示 (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3)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4)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知识点7 建设成就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建 设 成 就 科学技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居世界领先地位;爆炸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模范人物 “铁人”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优秀品质 (1)爱国主义精神 (2)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3)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4)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影响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焦裕禄 王进喜 易错易混 (1)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仍属于私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才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三大改造过程中,我国的伟大创举是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不是公私合营。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而不是新中国成立。 1.建国初,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它成为中国宪法史上不可逾越的界碑,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这里的“它”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单元小测 D B 单元小测 3.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贫下中农组织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合作社突破重重困难,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全村农民纷纷要求入社。这表明农业生产合作社( ) A. 成立的过程非常顺利 B. 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开展 C.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 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4.1925 年徽商联合创办同庆楼菜馆,1956 年元月全店职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D B 5.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单元小测 6.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 A. 推动了工业体系建立 B. 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C. 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 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D 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了多次斗争。 材料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为了“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怎样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于什么时候完成?你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1)农业;农业合作化。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本身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赎买政策。 (3)时间:1956年;评价: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