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综合探究7: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综合探究7: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7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综合探究7: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2012)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历史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最早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A.乘坐火车回家探亲
B.驾驶汽车外出旅行
C.利用网络与同学交流
D.用洗衣机洗衣服
【答案】B
【详解】估计所学知识可知,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正确;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项;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排除C项;洗衣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是它出现晚于汽车,故排除D项。故选B。
2.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得益于
A.新技术革命
B.工业化水平高
C.城市人口的比例超过农村人口
D.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A
【详解】工业革命开始于欧美国家,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由此可知,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得益于新技术革命,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3.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机器生产大规模进行,人类文明也因此逐渐迈入
A.农耕文明时代
B.工业文明时代
C.政治文明时代
D.商业文明时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采用机器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工厂时代来临,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所以B项符合题意;农耕文明即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19世纪初)之间的时期,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工业革命属于经济领域的革命,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进入商业文明时代,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4.尽管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以哥伦布是当地人为自豪,但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一直众说纷纭,17~19世纪,至少有20个不同的地点被列为哥伦布的故乡。这主要是基于哥伦布(??)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最早到达“好望角”
C.率先实现环球航行
D.最早到达亚洲印度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的主要成就是发现美洲新大陆,A正确;B是迪亚士的成就,排除;C是麦哲伦及其船队的成就,排除;D是达伽马的成就,排除。故选A。
5.有史书记载:“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中战胜葡萄牙人。”由此可知(??)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答案】B
【详解】材料“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中战胜葡萄牙人”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传统商路产生巨大的冲击,B正确;A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奥斯曼帝国并未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C排除。故选B。
6.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答案】D
【详解】由“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可以看岀,贸易范围扩大,导致支付方式的变化。D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西岸。与题不符。A错误;契约规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错误;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C错误。综上故选D。
7.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的目的是建立商业殖民区,建立矿业、农业和商业基地。为此,他把旧大陆的大量工具和种子源源不断运进新大陆。同时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引发了“价格革命”
B.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C.有利于殖民地发展
D.目的在于掠夺财富
【答案】B
【详解】根据“旧大陆的大量工具和种子源源不断运进新大陆。同时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B正确;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题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促进殖民地发展。C错误;根据“第二次航行美洲的目的是建立商业殖民区”可知,D错误。综上故选B。
8.下列有关工业化、城市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工业化就是工业发展
C.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D.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故B符合题意;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故A不符合题意;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是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
9.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促使这一转变发生的直接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
D.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后,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传统农业社会开始了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故ACD项不合题意。故选B。
10.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A.以欧洲为中心
B.以地中海为中心
C.寻求海外财富
D.进行殖民战争
【答案】A
【详解】根据“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西岸,以西欧为中心。A正确;B与题意相违背。B错误;寻求海外财富
、进行殖民战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错误。综上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配财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
──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演变》
材料二
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妇女掀起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美国妇女在1909年3月8日这天聚会游行,后来这一天确定为国际妇女节。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1)据材料一,古代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何?
(2)据材料二,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1)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政治权利也可)
(2)原因: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大批妇女从家庭走上了社会,加入了劳动者的行列。
(3)说明了社会在不断进步。(妇女地位提高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
【详解】(1)根据“希腊妇女……不能完全支配财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概括可知,古代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不享有完全的财产支配权和政治权。
(2)第一问:根据“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概括可知,女性地位提升。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女性走上了工作岗位,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因此女性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此外积极的妇女斗争运动也为女性地位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3)从女性没有参政权到女性享有选举权,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说明社会在不断进步。
【点评】
12.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神、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Iphone6
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由我国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世界走向整体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请你举两例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第(2)小题中的发展趋势。
【答案】(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种类增多。
(2)经济全球化。
(3)事例:肯德基、麦当劳全球盛行;国际组织的建立、发展等。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可归纳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商品交换的种类增多。
(2)趋势:材料“该手机却是由我国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体现的是生产全球化,即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3)本小问相对开放,如肯德基、麦当劳全球盛行;国际组织的建立、发展等。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革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
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1)材料一的“革命”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革命”时代有许多的重大科技发明,请举一项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发明者,简要谈谈该发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材料中的“革命”使社会生产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化对人类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请列举工业化带来社会生活变化的一项内容,想一想这些内容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有什么表现?
(4)上面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案】(1)工业革命。
(2)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作用:以蒸汽动力代替了自然力,使人类跨入了“蒸汽时代”。并促进了人类在交通运输、机器生产等方面的极大进步,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等(言之有理即可)。
(3)交通工具的改进与运用:火车、轮船、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代步的主要工具,由于这些工具速度快、载重量大,不仅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使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印刷机的发明与印刷厂的建立,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与范围,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为提高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供必要条件。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如冷藏技术使食物保鲜成为可能,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各种药品如青霉素的出现,提高了人类的医疗水平,增强了人类抗击疾病的能力,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等。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分析】【详解】(1)材料提到“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革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可知这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作用:以蒸汽动力代替了自然力,使人类跨入了“蒸汽时代”。并促进了人类在交通运输、机器生产等方面的极大进步,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等。
(3)工业革命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改变有交通工具的改进与运用:火车、轮船、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代步的主要工具,由于这些工具速度快、载重量大,不仅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使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印刷机的发明与印刷厂的建立,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与范围,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为提高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供必要条件。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如冷藏技术使食物保鲜成为可能,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各种药品如青霉素的出现,提高了人类的医疗水平,增强了人类抗击疾病的能力,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等。
(4)由以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50年,马克思就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留声机和电影的产生,电话的电报的运作,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书本变便宜了,平民教育也开始普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材料一中马克思所预言的新的革命是指后来的那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城市、生活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经济:极大地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城市:城市人口增加(逐渐出现了城市化也可);生活: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可)。
【详解】(1)根据材料“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根据材料“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增加了社会财富。根据材料“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材料“留声机和电影的产生,电话的电报的运作,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为40%、24%,1821年变为26、1%、31%。
材料二
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表明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案】(1)工业比重日益上升,农业比重日益下降。根源: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3)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的影响。
【详解】(1)根据材料“
1770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为40%、24%,1821年变为26、1%、31%。”可知,英国的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日益下降。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2)根据材料“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由此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的影响。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3页第7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综合探究7: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2012)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历史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最早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A.乘坐火车回家探亲
B.驾驶汽车外出旅行
C.利用网络与同学交流
D.用洗衣机洗衣服
2.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得益于
A.新技术革命
B.工业化水平高
C.城市人口的比例超过农村人口
D.机械化水平高
3.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机器生产大规模进行,人类文明也因此逐渐迈入
A.农耕文明时代
B.工业文明时代
C.政治文明时代
D.商业文明时代
4.尽管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以哥伦布是当地人为自豪,但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一直众说纷纭,17~19世纪,至少有20个不同的地点被列为哥伦布的故乡。这主要是基于哥伦布(??)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最早到达“好望角”
C.率先实现环球航行
D.最早到达亚洲印度
5.有史书记载:“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中战胜葡萄牙人。”由此可知(??)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6.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7.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的目的是建立商业殖民区,建立矿业、农业和商业基地。为此,他把旧大陆的大量工具和种子源源不断运进新大陆。同时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引发了“价格革命”
B.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C.有利于殖民地发展
D.目的在于掠夺财富
8.下列有关工业化、城市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工业化就是工业发展
C.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D.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9.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促使这一转变发生的直接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
D.资产阶级革命
10.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A.以欧洲为中心
B.以地中海为中心
C.寻求海外财富
D.进行殖民战争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配财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
──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演变》
材料二
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妇女掀起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美国妇女在1909年3月8日这天聚会游行,后来这一天确定为国际妇女节。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1)据材料一,古代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何?
(2)据材料二,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2.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神、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Iphone6
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由我国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世界走向整体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请你举两例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第(2)小题中的发展趋势。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革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
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1)材料一的“革命”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革命”时代有许多的重大科技发明,请举一项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发明者,简要谈谈该发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材料中的“革命”使社会生产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化对人类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请列举工业化带来社会生活变化的一项内容,想一想这些内容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有什么表现?
(4)上面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50年,马克思就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留声机和电影的产生,电话的电报的运作,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书本变便宜了,平民教育也开始普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材料一中马克思所预言的新的革命是指后来的那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城市、生活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为40%、24%,1821年变为26、1%、31%。
材料二
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表明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