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 生物学 下册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七年级 生物学 下册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知识点

资源简介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牛奶、酸奶、燕麦片、海参、虾皮、小麦、豆制品、黄花菜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瘦肉、蛋、奶、动物内脏、海带、坚果、粗粮等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动物的肝、肾、鱼子酱、瘦肉、马铃薯、麦麸、菠菜、大枣等
含碘的无机盐
(微量)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干贝、海参等
含锌的无机盐(微量)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肝、肉、蛋、牡蛎等
2.几种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粗粮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新鲜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肝脏、鱼肝油、蛋黄
3.“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名称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通过蠕动促进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将粪便排出体外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使糖类、蛋白质、脂肪彻底被消化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食物的消化过程
包括两个方面:
(1)物理性消化
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
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从胃开始消化;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中完成消化。
5.营养物质的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6.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7.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能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谷物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2.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3.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