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课程名称:摩擦力学科:物理年级:高一(下)版本:鲁科版必修一第3节摩擦力第3章相互作用一、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2.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且挤压(3)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1.定义:3.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注意:一、滑动摩擦力提出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猜想假设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弹簧测力计、砝码、木块、长木板。二力平衡F=f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木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测出对应的f。3.记录各次的N、f值填入表中,并研究N与f的关系。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压力N的大小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Nμ:动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1.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水平连接。2.拉动木板,当木块稳定时,木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测出对应的f。4.记录各次的N、f值填入表中,并研究N与f的关系。木块v二、静摩擦力推力静摩擦力1.定义:当两个彼此接触、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且挤压(2)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3)接触面粗糙3.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二、静摩擦力思考1:如何判断物体相对运动趋势?假设法:假设两物体间无摩擦力,看物体是否相对滑动。思考2:运动的物体能否受静摩擦力?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能受静摩擦力。思考3: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二、静摩擦力4.静摩擦力的大小(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3)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为方便计算,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4)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2)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例.质量为2kg的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取重力加速度g=10N/kg。现给木箱一水平拉力。(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2N时,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大?(3)此后若将拉力减为5N(木箱仍在滑动),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大?判断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F=μN最大静摩擦力非最大静摩擦力F=μN二力平衡三、摩擦力的调控小结摩擦力1.产生条件2.方向3.大小f=μN1.产生条件2.方向3.大小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作业1.课本85页1-5题。2.《同步练习册》56-59页。高一(下)鲁科版物理必修一摩擦力评测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B.由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2.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为G的木块压紧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当把水平力增加到2F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A.是原来的2倍.B.是原来的4倍.C.和原来的相等.D.是原来的3.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施于A,而A、B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C.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D.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4.、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G=20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分别用水平拉力F1=15N、F2=30N、F3=80N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少?5.如图所示,贴着竖直侧面的物体A的质量mA=0.2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的质量mB=1.0kg,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且绳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竖直,A和B恰好一起匀速运动。取g=10m/s2,求:(1)物体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B,使物体A和B做匀速运动,需多大的拉力?(3)若在原来静止的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与B物体质量相等的物体后,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多大?ABFBAO高一(下)鲁科版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在简单情况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科学思维:1.能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大小关系。会用公式f=uN计算滑动摩擦力。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能通过实验得出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间压力的定性关系。科学态度与责任:1.经历实验探究,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2.能用摩擦力的概念与规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知道调控摩擦力大小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分析重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特点。难点:区别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以及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砝码、木块、长木板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1.让学生尝试用力分开两本叠放的书,感受摩擦力的作用;活动2.让学生想办法用气球把杯子提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摩擦力;板书本节课课题,并指出板书时粉笔与黑板之间有摩擦力,走路时,脚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摩擦力无处不在,没有摩擦力将寸步难行。新课教学: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问题:由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总结其产生条件和方向。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且挤压(2)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3)接触面粗糙问题:回忆弹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间有摩擦力是否一定有弹力?学生: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问题:区分物体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运动方向:物体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对运动方向: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运动的方向,与实际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问题:物块静止在粗糙桌面上,物块和桌子间是否存在滑动摩擦力?学生:没有滑动摩擦力,因为两物体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问题:物块相对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学生:物块相对桌面向右运动,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问题:静止的桌面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学生:坐姿虽然静止,但相对物块向左运动,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总结: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分析:物块A、B叠放在一起且接触面粗糙,水平速度分别为VA、VB。VA=VB,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A不受滑动摩擦力。VA>VB,A相对于B向右运动,A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A运动方向相反,表现为阻力。VA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即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猜想假设: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砝码、木块、长木板。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压力大小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帮助完善实验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木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测出对应的f。3.记录各次的N、f值填入表中,并研究N与f的关系。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将数据记入表格。学生:由实验结果总结出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压力N的大小成正比。学生活动: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结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教师总结:f=μN,μ:动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难以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改进实验并进行演示。静摩擦力动画:人推放在地上的木箱没有推动,由二力平衡可知木箱还受到一个与推力等大反向的力,即木箱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1.定义:当两个彼此接触、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且挤压;(2)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3)接触面粗糙。3.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思考1:如何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法:假设两物体间无摩擦力,看物体是否相对滑动。分析:手拿杯子保持静止,若手和杯子之间无摩擦力,则杯子会掉下去,说明杯子相对于手有向下的运动趋势,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思考2:运动的物体能否受静摩擦力?分析:手拿杯子使杯子运动,杯子仍然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结论: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思考3: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分析:手拿杯子使杯子向下运动,杯子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手拿杯子使杯子向上运动,杯子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手拿杯子使杯子任意运动,杯子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呈任意夹角。结论: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学生活动:粗测木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2)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3)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为方便计算,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学生活动:①相同条件下测量木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并比较大小;②定性地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典型例题质量为2kg的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取重力加速度g=10N/kg。现给木箱一水平拉力。(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2N时,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大?(3)此后若将拉力减为5N(木箱仍在滑动),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大?解题思路:摩擦力的调控以自行车为例,自行车各零部件功能不同,对摩擦力的要求也不同。让学生分别找出自行车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部分,并分析摩擦力的调控方法。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下)鲁科版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doc 高一(下)鲁科版物理必修一摩擦力.ppt 高一(下)鲁科版物理必修一摩擦力评测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