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4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947年8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我。”这里的“再次发现自我”的含义是()A.陷入西方殖民的境地B.进入工业文明时代C.赢得民族的独立解放D.创立了奴隶制文明【答案】C【详解】据所学知识,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所以“印度再次发现了自我”指的是印度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解放,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时代,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2.二战后非洲殖民体系走向瓦解,非洲各国纷纷独立。其中按独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埃及②纳米比亚③客麦隆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答案】C【详解】①埃及、②纳米比亚、③客麦隆独立的时间分别是,1922年、1990年、1960年,故C项①③②排序正确;排除ABD。3.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二战后,印度再次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最终使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尼赫鲁D.纳赛尔【答案】C【详解】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初期,印度再次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尼赫鲁出任印度首任总理,C选项正确;玻利瓦尔是南美洲北部地区民族独立战争中的重要领导人,A选项错误;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袖,B选项错误;纳赛尔是领导埃及取得民族独立的领导人,D选项错误。4.犹太人建立以色列的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这一状况出现在()A.1945年B.1947年C.1948年D.1956年【答案】C【详解】据所学知识,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即“第一次中东战争”),直至1949年3月10日战争结束,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5.“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被殖民统治五个多世纪的大陆”这块大陆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A.埃及独立B.“非洲独立年”的出现C.纳米比亚独立D.阿尔及利亚独立【答案】C【详解】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C符合题意;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掌握国家政权,获得真正独立,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势力,排除A;1060年是“非洲独立年”,沉重打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推动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独立运动逐渐高涨,排除C;1962年9月,阿尔及利亚独立,沉重打击了法国的殖民势力,排除D。故选C。6.下列历史事件与美国有关的是()①印巴分治 ②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④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印巴分治是英国依据“蒙巴顿方案”对印度独立实行的方式,不符合题意,ACD排除;②③④均与美国有关,B正确。所以答案选B。7.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会员国。2012年年末,联合国已经有193个会员国,其中新增的会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C.非洲的纳米比亚获得独立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答案】B【详解】二战后,亚非拉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非洲的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印度、古巴等国也先后独立。非洲的纳米比亚获得独立属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和平共处一项原则的践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和题文材料关系不大,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8.当今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造成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是()A.宗教冲突问题B.领土归属问题C.大国干涉问题D.恐怖主义问题【答案】B【详解】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1947年起,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不时爆发战争,造成南亚局部动荡。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是造成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排除。故选B。9.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矛盾B.宗教矛盾C.大国干预D.科索沃战争【答案】D【详解】科索沃战争是1999年发生在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的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故D符合题意;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与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有关,而且与大国干预有关,排除ABC。故选D。10.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专题。下列各项不可以放进该专题的是()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99年底,巴拿马终于收回巴拿马运河,结束了美国的殖民统治,②③是能够放进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这一专题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統一》属于东欧剧变的内容,《苏联的改革》属于苏联解体的内容,都不属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内容,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11.“我希望美洲人民永远不再把国王的宝座搬到自己的土地上来”。“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决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判断一下,说这番话的应是( )A.玻利瓦尔B.克伦威尔C.伊达尔哥D.圣马丁【答案】A【详解】注意题目中的“解放者的称号”,结合所学可知,为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斗争,相继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和第三共和国,并被授予“解放者”的称号。故A符合题意;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领导者,排除B;伊达尔哥是墨西哥独立战争最早的领导人,排除C;圣马丁是阿根廷将军、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排除D。故选A。12.长期遭受英美殖民控制的拉丁美洲,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之后,在经济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有()A.巴西、墨西哥B.古巴、巴西C.古巴、墨西哥D.阿根廷、古巴【答案】A【详解】拉丁美洲长期遭受英美殖民的控制,但取得独立之后,在经济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巴西、墨西哥发展速度较快,故选A;古巴、阿根廷发展并不是很快,故排除BCD。13.“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位于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 )A.古巴B.埃及C.巴拿马D.印度【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哪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古巴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名言。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卡斯特罗当选最高领导人。故正确答案为A。埃及是非洲国家,印度是亚洲国家,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此题要把握题干中关键词“美洲”“社会主义国家”,依据所学知美洲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古巴。1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题为《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的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是()A.《巴基斯坦地形图》B.阿拉法特照片C.《科索沃战争示意图》D.《中东战争示意图》【答案】C【详解】科索沃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与中东无关,C符合题意;ABD项都与中东相关,排除。故选择C。【点睛】15.一战后,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答案】A【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一战后,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的国家是英国,故A符合题意;美国、法国和德国一战后并没有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排除B、C和D。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战火频仍的中东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中东战火频仍的原因、概况和影响。16.中新网2009年2月20日电 曾领导古巴近半个世纪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退出政坛,到今天满一周年。你知道卡斯特罗领导哪个国家的人民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吗()A.埃及B.古巴C.印度D.巴拿马【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斯特罗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1947年11月29日,美苏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等13国反对,英国等10国弃权,通过把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的“决议”。根据该决议: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为一个面积15850平方千米(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一个面积11000平方千米(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158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管理。请完成:(1)联合国“分治决议”公正吗?对谁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建立了哪一国家?哪一国家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3)这一“分治决议”导致怎样的严重社会后果?【答案】(1)不公正。对犹太国家有利。联合国“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他们反对这一决议。(2)以色列国。英国。(3)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结果,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土地,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70多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至1973年,阿以之间共发生了四次战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巴以双方长期陷入了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详解】(1)根据材料“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为一个面积15850平方千米(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一个面积11000平方千米(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可知,联合国“分治决议”不公正,对犹太国家有利,因此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联合国“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他们反对这一决议。(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锐。英国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分治决议”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结果,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土地,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70多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至1973年,阿以之间共发生了四次战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巴以双方长期陷入了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材料二 观察下图请完成:(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中东地区什么组织的领导人?(2)材料一中的“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材料二中三个人物名字从左至右依次是谁?(4)材料二这幅插图反映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答案】(1)阿拉法特。巴解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2)联合国。他希望和平,来到这里争取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同时也希望国际社会组织如联合国等积极支持中东和平事业发展。(3)拉宾、克林顿、阿拉法特。(4)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握手言和。巴以达成和解,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详解】(1)关于出处,由材料“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可知,这句话是阿拉法特所说。结合所学,阿拉法特是巴解组织的领导人。(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这里”指的是联合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阿拉法特希望和平,来到这里争取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同时也希望国际社会组织如联合国等积极支持中东和平事业发展。(3)依据图片二信息可知,图片中三个人物从左至右依次是以色列总理拉宾拉宾、美国总统克林顿、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4)第一问依据图片信息可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握手言和;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巴以达成和解,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点睛】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里霍斯材料二纳来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它曾经先后是德国和南非的殖民地……首都坐标温得和克,一座已饱经160多年历史沧桑的小镇,它既有当年德国殖民者的印迹,又保留着历史的遗迹,散发着浓郁的非洲本土韵味。(1)材料一中托里霍斯所说的“外国”是指哪个国家?“心脏”指什么地方?该国最终在哪一年完全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2)依据材料二指出纳米比亚是哪一年获得独立的?它的独立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两则材料反映的史实,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答案】(1)美国;巴拿马运河区;1999年。(2)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古老的非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3)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国家的主权不可侵犯;民族独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等。【详解】(1)国家及地方:材料“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是对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批判;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政府最终于1999年完全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2)时间及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古老的非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3)启示: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启示如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国家的主权不可侵犯;民族独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等。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材料二1991年至1996年的印度,外贸出口额从222.38亿美元增至317.97亿美元;改革前的80年代,外国人在印度的投资不足一亿美元,1996年外国在印度的投资已达103.2亿美元,增长了100多倍——金重远《20世纪的历史》(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末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我们应当如何借鉴印度发展经济的做法?【答案】(1)印度独立;二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英国殖民统治出现危机;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被迫同意印度的独立。(2)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3)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但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也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风险。【详解】(1)事件:材料“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是对印度独立事件的描述。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独立的背景主要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英国殖民统治出现危机;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被迫同意印度的独立。(2)特点:材料“1991年至1996年的印度,外贸出口额从222.38亿美元增至317.97亿美元”体现的是印度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3)做法: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但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也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风险。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天前,以色列坦克多次开进加沙地带,又有7名巴勒斯坦人丧生;5天前,以军直升机再袭加沙,造成14人死亡;11天前,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发生两起自杀式公共汽车爆炸案,夺去16人的生命。其间,死亡人数少于5人的冲突还没有计算在内。……最近几年来,巴以冲突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在冲突中丧生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就分别达到1000多名和2700多名。——新华网耶路撒冷(2004)9月12日请回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请你简明地介绍一下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2)中东地区虽出现过和平的曙光,但和平进程依然曲折反复,步履维艰,你觉得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3)巴以冲突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思想,你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觉得应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答案】(1)①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②领土的争夺③水资源的争夺④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2)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但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复杂原因,如以色列政局变幻无常,政治派别众多;巴勒斯坦内部存在不同意见和主张,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在对以政策上并不完全一致,再加上大国的干涉等。中东的和平进程曲折反复,步履维艰。(3)后果只能是给双方人民带去更大灾难,只能是两败俱伤。应是双方都做出让步,坐下来谈。以一种宽容之心,去解决现实问题。为了共同的利益,要和谈,不要战争。【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二战以来中东地区始终是动荡不安,主要原因是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领土的争夺、水资源的争夺以及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2)依据所学可知,中东地区虽出现过和平的曙光,但和平进程依然曲折反复主要是以色列政局变幻无常,政治派别众多;巴勒斯坦内部存在不同意见和主张,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在对以政策上并不完全一致,再加上大国的干涉等。中东的和平进程曲折反复,步履维艰。(3)后果依据所学可知,巴以冲突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只能给双方人民带去更大灾难,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可知双方都做出让步,坐下来谈。以一种宽容之心,去解决现实问题。为了共同的利益,要和谈,不要战争。22.阅读下列材料:1947年8月,一位印度领导人在庆祝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请回答:(1)这位印度领导人是谁?(2)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3)独立后的印度取得了哪些成就?【答案】(1)尼赫鲁。(2)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结束。(3)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粮食自给,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原子能、生物技术也有重大进步。【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赫鲁领导印度走向了独立。(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独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一个厄运的时代结束”指的是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结束。(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后印度取得的成就主要是: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粮食自给,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原子能、生物技术也有重大进步。23.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新时期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42岁的高级工程师陈刚毅,修了20年路。在青藏铁路建设上,展现了当代工人阶级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期间身患癌症,但仍心系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全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到交通事业上,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在手术后7次化疗期间,4次进藏,献身岗位。材料二:我不是伟人,创造不了历史;作为一名普通的交通技术人员,一生能做几件好事,我就知足了!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尽量做到完美。只有不断追求更好的东西,自己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快乐在岗位上,生命在事业中──陈刚毅结合两者材料回答陈刚毅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引起了我们心灵的震撼。答题提示:(要联系陈刚毅的事迹、言行,结合材料说明观点)【答案】“身患癌症,但仍心系工作”,“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艰苦奋斗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全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到青藏铁路建设上和交通事业上,”体现了胸怀祖国、热爱边疆的爱国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不断追求更好的东西,自己才能够不断地进步。”体现了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不懈探索、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详解】根据“期间身患癌症,但仍心系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全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到交通事业上,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在手术后7次化疗期间,4次进藏,献身岗位。”可得出“身患癌症,但仍心系工作”,“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艰苦奋斗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也可从其它方面进行概括。言之有理即可。24.九(1)班组织开展以“复兴之路”为主题的图片展览,请你一起参与。(1)从三幅图片中,我们可以分别感受到什么精神?请各说明其主要内涵。(2)走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这些精神都凝聚成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这一精神支柱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这一精神支柱始终是新中国的脊梁?请任选一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打算如何弘扬图片所蕴含的精神。【答案】(1)①“大庆精神”:艰苦创业;②“两弹一星精神”:自力更生;③“深圳精神”:改革创新。(2)爱国主义。因为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为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3)此题为开放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示例:选择图①:要努力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详解】(1)①根据“王进喜”可得出是“大庆精神”,艰苦创业;②根据原子弹可得出是“两弹一星精神”,自力更生;③根据深圳可得出是“深圳精神”,改革创新。(2)综合所学可得出是爱国主义。根据所学可得出因为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为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示例:如可选择图①: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要努力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4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947年8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我。”这里的“再次发现自我”的含义是()A.陷入西方殖民的境地B.进入工业文明时代C.赢得民族的独立解放D.创立了奴隶制文明2.二战后非洲殖民体系走向瓦解,非洲各国纷纷独立。其中按独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埃及②纳米比亚③客麦隆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3.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二战后,印度再次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最终使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尼赫鲁D.纳赛尔4.犹太人建立以色列的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这一状况出现在()A.1945年B.1947年C.1948年D.1956年5.“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被殖民统治五个多世纪的大陆”这块大陆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A.埃及独立B.“非洲独立年”的出现C.纳米比亚独立D.阿尔及利亚独立6.下列历史事件与美国有关的是()①印巴分治 ②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④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会员国。2012年年末,联合国已经有193个会员国,其中新增的会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C.非洲的纳米比亚获得独立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8.当今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造成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是()A.宗教冲突问题B.领土归属问题C.大国干涉问题D.恐怖主义问题9.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矛盾B.宗教矛盾C.大国干预D.科索沃战争10.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专题。下列各项不可以放进该专题的是()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11.“我希望美洲人民永远不再把国王的宝座搬到自己的土地上来”。“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决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判断一下,说这番话的应是( )A.玻利瓦尔B.克伦威尔C.伊达尔哥D.圣马丁12.长期遭受英美殖民控制的拉丁美洲,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之后,在经济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有()A.巴西、墨西哥B.古巴、巴西C.古巴、墨西哥D.阿根廷、古巴13.“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位于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 )A.古巴B.埃及C.巴拿马D.印度1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题为《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的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是()A.《巴基斯坦地形图》B.阿拉法特照片C.《科索沃战争示意图》D.《中东战争示意图》15.一战后,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6.中新网2009年2月20日电 曾领导古巴近半个世纪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退出政坛,到今天满一周年。你知道卡斯特罗领导哪个国家的人民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吗()A.埃及B.古巴C.印度D.巴拿马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1947年11月29日,美苏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等13国反对,英国等10国弃权,通过把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的“决议”。根据该决议: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为一个面积15850平方千米(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一个面积11000平方千米(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158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管理。请完成:(1)联合国“分治决议”公正吗?对谁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建立了哪一国家?哪一国家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3)这一“分治决议”导致怎样的严重社会后果?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材料二 观察下图请完成:(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中东地区什么组织的领导人?(2)材料一中的“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材料二中三个人物名字从左至右依次是谁?(4)材料二这幅插图反映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里霍斯材料二纳来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它曾经先后是德国和南非的殖民地……首都坐标温得和克,一座已饱经160多年历史沧桑的小镇,它既有当年德国殖民者的印迹,又保留着历史的遗迹,散发着浓郁的非洲本土韵味。(1)材料一中托里霍斯所说的“外国”是指哪个国家?“心脏”指什么地方?该国最终在哪一年完全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2)依据材料二指出纳米比亚是哪一年获得独立的?它的独立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两则材料反映的史实,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材料二1991年至1996年的印度,外贸出口额从222.38亿美元增至317.97亿美元;改革前的80年代,外国人在印度的投资不足一亿美元,1996年外国在印度的投资已达103.2亿美元,增长了100多倍——金重远《20世纪的历史》(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末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我们应当如何借鉴印度发展经济的做法?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天前,以色列坦克多次开进加沙地带,又有7名巴勒斯坦人丧生;5天前,以军直升机再袭加沙,造成14人死亡;11天前,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发生两起自杀式公共汽车爆炸案,夺去16人的生命。其间,死亡人数少于5人的冲突还没有计算在内。……最近几年来,巴以冲突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在冲突中丧生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就分别达到1000多名和2700多名。——新华网耶路撒冷(2004)9月12日请回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请你简明地介绍一下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2)中东地区虽出现过和平的曙光,但和平进程依然曲折反复,步履维艰,你觉得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3)巴以冲突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思想,你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觉得应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22.阅读下列材料:1947年8月,一位印度领导人在庆祝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请回答:(1)这位印度领导人是谁?(2)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3)独立后的印度取得了哪些成就?23.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新时期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42岁的高级工程师陈刚毅,修了20年路。在青藏铁路建设上,展现了当代工人阶级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期间身患癌症,但仍心系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全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到交通事业上,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在手术后7次化疗期间,4次进藏,献身岗位。材料二:我不是伟人,创造不了历史;作为一名普通的交通技术人员,一生能做几件好事,我就知足了!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尽量做到完美。只有不断追求更好的东西,自己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快乐在岗位上,生命在事业中──陈刚毅结合两者材料回答陈刚毅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引起了我们心灵的震撼。答题提示:(要联系陈刚毅的事迹、言行,结合材料说明观点)24.九(1)班组织开展以“复兴之路”为主题的图片展览,请你一起参与。(1)从三幅图片中,我们可以分别感受到什么精神?请各说明其主要内涵。(2)走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这些精神都凝聚成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这一精神支柱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这一精神支柱始终是新中国的脊梁?请任选一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打算如何弘扬图片所蕴含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4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原卷版).doc 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4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