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资源简介

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都是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D.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约和华约的共同点。
A项,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华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反对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封锁的军事政治集团。两个组织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故A项正确。
B项,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集团。故B项错误。
C项,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是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北约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华约代表的则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故C项错误。
D项,二者都不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而是军事政治集团。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2.《冷战风云》一书中指出:“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符合“火药味”的历史事件有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德国的分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是“火药味”的历史事件;可以排除③古巴导弹危机;④德国的分裂,都没有发生战争。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3.如下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成立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华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选项符合题意。为了对抗北约,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A选项不符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是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B选项不符合题意。华约的成立在北约之后,D选项不符题意。由此,ABD可排除,故选C。
【点睛】
本题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延伸。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能识记住相关基础知识,准确理解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4.如下图反映了欧洲某一时期内部对峙的形势,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扩张
B.法国和德国的地缘矛盾和宿仇
C.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D.英国的殖民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是美苏对峙的产物,反映的是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故C符合题意。ABD与图片信息不符,故选C。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他们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美国的“援助”指的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欧共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拉拢和控制西欧,在1947年以后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被成为马歇尔计划,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6.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材料出自(  )
A.《华沙条约》
B.杜鲁门主义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华沙条约》是1955年,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7.漫画常常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如图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A.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苏联解体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冷战的开始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的初期,西欧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时,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得欧洲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削弱了正在壮大的工人运动和共产党力量,遏制了苏联,保护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持了西欧政治上的稳定和和平,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故C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C.北约组织的成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故A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实施,北约组织的成立于1949年,华约组织的成立于1955年——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9.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冷战化石”的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
冷战的
“化石”即“冷战”结束后仍然存在的“冷战”产物,北约为“冷战”的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变得越来越强大,A选项符合题意;华约在苏联解体前已经解散,B选项排除;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分别成立于1993年和1995年,CD选项排除。
10.中东战争是指(  )
A.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战争
B.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
C.阿拉伯国家与美国之间的战争
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战争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东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几十年的斗争使双方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阿以冲突。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发展道路。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中东战争中,美国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执行双重标准,偏袒以色列。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下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由此可知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是冷战政策。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与图片内容不符,故选B。
【点睛】
此题应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冷战政策的内容。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
12.老师在历史课上展示了两幅漫画(如图),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
A.互利合作共赢
B.大国争霸不休
C.经济发展良好
D.世界爆发大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
题目给出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一战前欧洲大国争霸的局面和二战后的美苏两极争霸格局,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是大国争霸不休。
13.“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在这场“特殊的战争”期间,出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这场“特殊的战争”期间,出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两极格局。冷战期间,在军事方面美国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故B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超多强局面是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多极化格局尚没有形成,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成立
D.欧盟的成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
题干中提到美国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生活恢复到战前水平,体现的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由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西欧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5.“随着和平的来临,昔日的伙伴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逐渐放弃了合作。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成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的目标。两个对手之间的敌意导致世界成为一个分裂的世界。”材料描述的现象是(  )
A.一战爆发之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二战结束之后两大阵营的对立
C.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对立
D.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对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随着和平的来临,昔日的伙伴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逐渐放弃了合作。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成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的目标。两个对手之间的敌意导致世界成为一个分裂的世界。”反映了战后美苏之间的关系。结合课本所学,二战时期,因为共同敌人法西斯国家,美苏等国结成战时同盟。二战结束后,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对抗,冲突不断。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的开始。冷战开始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针对性成立社会主义国家的阵营。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16.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美国策划在德国西部成立联邦德国
B.美国合并了英、法在德国的占领区
C.英、美、法在其占领区单独实行货币改革
D.苏联支持在德国东部成立民主德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英、美、法在其占领区单独实行货币改革。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联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故C正确。ABD项使德国分裂,不是柏林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故排除ABD项。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7.有学者认为,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美国的角色很复杂,但主要还是偏袒日本,因为日本是美国的盟友。然而美日并非一直都是盟友关系,二战前后,两国关系就发生过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随着美苏主导下的冷战不断加剧,美苏在亚太和远东地区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新中国的成立使亚洲形势发生了巨变。美国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改变了其对日政策,由占领初期的遏制转变为扶植……。
——石善涛《中苏同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
(1)材料一中图1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发生后,美国做出了什么反应?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并说明美国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
(3)结合史实,指出战后美国扶植日本的具体措施。
【答案】(1)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2)政策变化:由占领初期的遏制转变为扶植。主要目的:遏制苏联和中国。
(3)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美国主持签订对日和约,减少日本战争赔款。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事件发生后,美国对日宣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冷战时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是:由占领初期的遏制转变为扶植,并说明美国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和中国。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后美国扶植日本的具体措施有: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给予日本经济上的援助;美国主持签订对日和约,减少日本战争赔款。在朝鲜战争中,大量的购买了军用物资,促进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强国。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18.注欧洲历史的小明同学在网上找到了下面四个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问题:
(1)图一反映了哪场战争前欧洲的对抗形势?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战争?
(2)图三是哪一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如何?
(3)图四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4)结合四幅图片,谈一谈欧洲的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2)冷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3)欧盟,欧盟成立反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4)战争给世界带来了灾难,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走和平发展道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一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对抗形势;图二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三是冷战的产物;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分别是: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二战后的大国主义典型。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四是欧盟的旗帜;欧洲联盟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的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一个圆圈,代表欧盟的12个国家。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洲的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战争给世界带来了灾难,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们要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要各国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自己的贡献。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9.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了称为“中东之春”的民主运动,如利比亚、叙利亚等国。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2011年发动了入侵利比亚的战争,现在正考虑干预叙利亚问题。在这一些列事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表现了较强的文明认同感和行为协同性,令人关注。
(文明追溯)
(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两大文明古国。请写出古代埃及的著名建筑和古巴比伦的著名法典。
(2)中东地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区。请写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或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会之地,历史上曾遭受许多帝国的征服,但该地区居民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请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文化传至西方的一个事例。
(动乱分析)
(4)二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其因素有哪些?(列举出两例)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5)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石油是怎样成为重要战略资源的?
(相关联想)
(6)二战后,美国力图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推行“冷战”政策。请列举冷战政策的表现。(列举两例)
【答案】(1)金字塔(或狮身人面像);《汉谟拉比法典》;
(2)穆罕默德;《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
(3)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或把印度计数符号西传,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4)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问题、水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民主问题、大国争夺等。(例举两例即可即可);巴以问题。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6)①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列举出两例即可)。
【分析】
【详解】
(1)本小题考查的是金字塔。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建造上,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造出这样的建筑提起金字塔,人们立刻会想到埃及,就好像提起长城我们会想到中国一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说它是埃及的象征。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汉穆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并巩固贵族地位而纂集的。
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2)本小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于7世纪创立,地点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他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伊斯兰”在阿拉伯语的意思是顺从,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世纪,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3)本小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阿拉伯数字是有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4)本小题考查的是中东问题。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它们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以后,不断扩大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珍贵水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里都留下众多圣迹,各宗教的信徒都把耶路撒冷城看成自己的“圣城”。几乎整个20世纪,他们不断地相互争斗,以取得对城市的控制权。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5)本小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内燃机烧的是石油,石油燃烧之后产生能量,驱使汽车前进的动力。内燃机的推广使用使得石油开采业逐渐兴起,石油化工工业也成为新兴的工业部门,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被誉为黑金。
(6)本小题考查的是冷战政策。冷战是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共产主义采取了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对抗手段。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1947年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表现: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对苏的冷战,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导致二战后国际格局进入了美苏两极格局,成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核心。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20.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希腊需要援助,需要得很急迫,而且数量很大……希腊和土耳其是内外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自由国家,美国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些国家孤立无援。这样做将在中东、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我们的政策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就要加以援助。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材料一中,图1至图4反映了美苏冷战的主题,请分别指出冷战开始的标志和全面冷战局面形成的标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直接目的和真正目的。
【答案】(1)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全面冷战局面形成的标志:“北约”与“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2)
遏制共产主义。
(3)
马歇尔计划。直接目的: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真正目的:防止革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解析】
【详解】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全面冷战局面形成的标志是1949年“北约”与1955年“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自由国家,美国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些国家孤立无援……”可知,这就是遏制共产主义。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可知,这是马歇尔计划。它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它的真正目的是,防止革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第5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都是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D.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2.《冷战风云》一书中指出:“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符合“火药味”的历史事件有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德国的分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3.如下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成立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华约
4.如下图反映了欧洲某一时期内部对峙的形势,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扩张
B.法国和德国的地缘矛盾和宿仇
C.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D.英国的殖民扩张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他们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美国的“援助”指的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欧共体
6.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材料出自(  )
A.《华沙条约》
B.杜鲁门主义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7.漫画常常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如图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A.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苏联解体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冷战的开始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C.北约组织的成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
9.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冷战化石”的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0.中东战争是指(  )
A.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战争
B.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
C.阿拉伯国家与美国之间的战争
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战争
11.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下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12.老师在历史课上展示了两幅漫画(如图),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
A.互利合作共赢
B.大国争霸不休
C.经济发展良好
D.世界爆发大战
13.“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在这场“特殊的战争”期间,出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格局
14.“(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成立
D.欧盟的成立
15.“随着和平的来临,昔日的伙伴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逐渐放弃了合作。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成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的目标。两个对手之间的敌意导致世界成为一个分裂的世界。”材料描述的现象是(  )
A.一战爆发之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二战结束之后两大阵营的对立
C.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对立
D.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对立
16.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美国策划在德国西部成立联邦德国
B.美国合并了英、法在德国的占领区
C.英、美、法在其占领区单独实行货币改革
D.苏联支持在德国东部成立民主德国
二、非选择题
17.有学者认为,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美国的角色很复杂,但主要还是偏袒日本,因为日本是美国的盟友。然而美日并非一直都是盟友关系,二战前后,两国关系就发生过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随着美苏主导下的冷战不断加剧,美苏在亚太和远东地区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新中国的成立使亚洲形势发生了巨变。美国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改变了其对日政策,由占领初期的遏制转变为扶植……。
——石善涛《中苏同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
(1)材料一中图1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发生后,美国做出了什么反应?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并说明美国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
(3)结合史实,指出战后美国扶植日本的具体措施。
18.注欧洲历史的小明同学在网上找到了下面四个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问题:
(1)图一反映了哪场战争前欧洲的对抗形势?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战争?
(2)图三是哪一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如何?
(3)图四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4)结合四幅图片,谈一谈欧洲的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9.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了称为“中东之春”的民主运动,如利比亚、叙利亚等国。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2011年发动了入侵利比亚的战争,现在正考虑干预叙利亚问题。在这一些列事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表现了较强的文明认同感和行为协同性,令人关注。
(文明追溯)
(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两大文明古国。请写出古代埃及的著名建筑和古巴比伦的著名法典。
(2)中东地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区。请写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或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会之地,历史上曾遭受许多帝国的征服,但该地区居民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请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文化传至西方的一个事例。
(动乱分析)
(4)二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其因素有哪些?(列举出两例)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5)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石油是怎样成为重要战略资源的?
(相关联想)
(6)二战后,美国力图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推行“冷战”政策。请列举冷战政策的表现。(列举两例)
20.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希腊需要援助,需要得很急迫,而且数量很大……希腊和土耳其是内外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自由国家,美国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些国家孤立无援。这样做将在中东、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我们的政策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就要加以援助。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材料一中,图1至图4反映了美苏冷战的主题,请分别指出冷战开始的标志和全面冷战局面形成的标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直接目的和真正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