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评测练习1.(2019·江苏单科,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2.(2019·江苏单科,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3.(2014·全国Ⅱ卷,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4.(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图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经济的相关发展状况,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B.受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工业发展艰难C.外商在华投资较多,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D.因列强侵略,近代中国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5.(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清末中国机械进口趋势图(单位:元)。该趋势的重要影响是( )A.使清廷丧失了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B.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C.利于催生本土产业替代进口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6.(2020·广东肇庆模拟)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7.(2019·安徽蚌埠三模)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课前练解析1.(2019·江苏单科,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解析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有某限度的蓬勃”“不能蓬勃到……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等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羁绊之中,如果不摆脱殖民压迫、赢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蓬勃发展,D项正确。有限度的蓬勃发展不等于没有发展空间,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使民族资本主义有某种限度的发展但不能蓬勃发展,B项“依赖”说法与之不符,排除;C项因果倒置,排除。答案 D2.(2019·江苏单科,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解析 题中歌谣劝卖脚带者弃行的原因是裹足对女性是一种凌虐,而不是脚带无销售市场,A项错误,排除;“普遍解放”说法以偏概全,B项错误,排除;材料信息“四乡八镇销场远”折射出女子裹足现象非常普遍,C项正确;歌谣的唱词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舆论方向,但并不一定说明已达成社会共识,D项错误,排除。答案 C3.(2014·全国Ⅱ卷,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 据题干“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选B项;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 B4.(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图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经济的相关发展状况,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B.受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工业发展艰难C.外商在华投资较多,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D.因列强侵略,近代中国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 据题干图表可知,外商企业占据了中国经济的绝大部分,在此种情况下,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会特别艰难,故选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错误;外商企业在华投资较多,但不能推出其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故C项错误;图表没有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工业体系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 B5.(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清末中国机械进口趋势图(单位:元)。该趋势的重要影响是( )A.使清廷丧失了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B.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C.利于催生本土产业替代进口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解析 据题干图文材料,可知中国对机器的需求量大体上呈上升趋势,市场缺口大刺激本土机器生产业的产生发展,故选C项;题中主要涉及机器的进口,并不能说明清廷丧失了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排除A项;机器大量进口,并不表明民族工业发展阻碍的减少,排除B项;半殖民地化主要与主权的丧失相关,与机器引进无关,排除D项。答案 C6.(2020·广东肇庆模拟)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解析 材料对比的是上海工人和直隶农民的收入,不能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上海工人月薪虽然低于西方国家,但是比中国农业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要高很多,可知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人与农民收入的比较,不能体现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故D项错误。答案 C7.(2019·安徽蚌埠三模)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民国建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材料只是谈及服饰变化的一个现象,不存在崇洋媚外,排除A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进行中西方服饰的比较,排除D项。答案 C(共26张PPT)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1895—1919年)命题角度(2019·全国Ⅰ卷,28)晚清经济结构变化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冲击(2017·全国Ⅱ卷,29)从思想角度考查近代习俗的变化(2017·全国Ⅲ卷,28)清政府甲午战后的政策(2016·全国Ⅱ卷,40)近代海外移民及华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2016·全国Ⅰ卷,40)康有为、严复有关人口问题的主张及评价(2016·全国Ⅲ卷,41)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开商埠与经济结构变动(2020·山东卷,8)列强商号数量的变化(2020·山东卷,1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4分)2015·山东卷,17)列强出口贸易总额比重变化2014·山东卷,18)《马关条约》后的社会变化2014·山东卷,38)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24分)2013·山东卷,28)20世纪初中国文教领域的重大变化(20分)近年来全国卷和山东卷的出题情况近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考一考:结合示意图,判断A、B、C、D各属于那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经济18401860189519121918192719371949A:C:B:D:分布范围广,主要在沿海沿江地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图民族工业的特点特点: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战爆发政府推动实业救国群众反帝发展速度快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不充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进步性:局限性:历史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2015·山东卷,17)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2020·山东卷,8)图2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考一考: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列强侵略方式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铁路。西方工程师们抱着观望与嘲笑的态度,讥讽说:“中国造此铁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是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在修建京张铁路时,他精心勘测、设计、施工、不仅提前竣工,而且实现了“花钱少,质量好,快完工”的既定目标。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通车。这条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詹天佑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也震动了西方工程科技界。1909年,他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正式会员,成为第一个加入此会的中国工程师。——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科书》请大家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中国自建铁路论述题答题思路:是什么:提出明确的观点。时空定位,把握主旨。一般有几种观点,应选择你最熟悉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论点。为什么: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围绕观点论述,不要偏离主题。要选择典型史实,客观、辩证地分析。要体现时间逻辑和因果关系。怎么样:深化升华观点。对观点做进一步的解读或提升。(2020·山东卷,17)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预习作业:描述发生在1895—1919年间的一场饭局,力求全面展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史料一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己熟察而稔知之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史料三革命后,……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1905年,李叔同为母办丧事,概不收受财物,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改行鞠躬礼,整个仪式简朴感人。史料二客观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政治上,政府、重大社会变革运动和仁人志士的推动。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读(一九五八年)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经济整体落后稳定才是大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主权必须捍卫生活新旧并呈经济多元总体低下学以致用1.(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温故知新2.(2017·全国Ⅱ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温故知新年代进口出口平衡186555,715,45854,103,274-1,612,184187567,803,24768,912,929+1,109,6824188588,200,01865,005,711-23,194,3071895171,696,715143,293,211-28,402,5041905447,100,082227,888,197-219,212,549191l471,503,943377,338,166-94,165,773.(2020·济南二模,5)下表是1865—1911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统计表(单位:两)。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稳步发展B.贸易繁荣促使逆差有所改观C.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D.近代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4.2014山东文综,38(节选)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打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8分)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结合材料,亮明观点。)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结合时代特征,多角度论证观点。)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深化提升)参考答案:谢谢!《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1895-1919)》教学设计一、教师课前准备:1.做好教学设计,备好课件和相关习题。2.对学生课前上交历史题目仔细审阅,充分把握学情。二、学生课前准备:1.完成相关学案基础知识填空的全部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内容。2.完成课前练。(七个选择题。)3.完成一篇短文,上交。(要求:描述发生在1895—1919年间的一场饭局,力求全面展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三、评测工具和方法:1.根据课前预习选择题进行客观性评价。2.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积极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积极性,以合适方式提出改进意见。3.对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分子充分肯定,给其提供展示机会。四、师生课堂教学活动:整体教学思路:1.在导入部分,教师提供表格“近年历史高考试题(全国卷和山东卷)相关题目”,并总结出题特点,引起学生重视。2.在远望——得其形(即总览近代主要经济形态)部分,设计“主要经济形态示意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分析各种经济的比重,认识中国近代经济水平整体落后。3.在近观——辨其貌(即具体分析各种经济形态)部分。在分析民族工业时,设计“民族工业发展数据表格”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地图”,训练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找学生代表上讲台在地图上标明轻、重工业,得出结论。在探究外资经济时,设计“两道山东高考题”,学生作答,一方面考察学生的水平,教师分析出题特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并提供“列强主要资本输出方式示意图”,加强学生认识。在探究中国自建铁路时,提供“初中教材的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观点并简析。教师给出材料论文题做题指导。4.在握手——感其温(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部分,展示“学生课前上交作业”,以此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提供“三则材料”,学生讨论回答,分析变迁原因。还提供“毛泽东的《送瘟神》”,论证旧社会人民生活艰难,也预祝抗击新冠早日全胜。5.在课堂小结部分,提供本节的结构图(即本文图片),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深化提升。6.设计“学以致用”,进行课堂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1895-1919).doc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1895-1919).ppt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1895-1919)测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