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通过前面元素、氧气、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拥有“从现象到性质,由性质到用途”的认知思维。本单元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思维模式。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的金属、酸碱盐打下良好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碳和碳的氧化物这部分内容又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所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二、教学设计思想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复习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难度不大,给学生自主总结复习和探究提供了机会;二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布置复习任务中,依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力求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本专题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整体的感知,通过自主复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知识结构。2.通过各部分知识点的归纳及典型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讨论、实验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会自主复习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通过自主总结、问题模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品质。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难点:提高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模式“双主互动、情智内化、五部九环一评价”教学模式六、教学内容与步骤导:环节一:组织课堂,规范行为环节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教师布置的复习任务,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指明碳及其氧化物这部分知识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再次走进“碳元素王国”,领略它们的“神奇”。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必要性。点:环节三:出示目标,略作强调1.掌握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结构2.通过各部分知识点的归纳及典型题的练习,提高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方向性原则学:环节四:出示提纲,指明任务一、知识结构(落实目标一)从已经布置好的学生作业中选出一部分进行展示和点评,并从其中选择一份由学生来讲述他所描绘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环节五:小组汇报,讨论补充二、各部分知识点的归纳及典型题练习(落实目标二)已将学生均衡分组,确定各小组组长和负责人,由他们带领本组同学一同研究所复习各知识点,并由组长将本组成员所选的题归类,筛选并上交。教师进行指导。各小组展示:由各组组长组织各组学生代表总结本部分知识点,展示本小组研究成果并提出问题1.碳单质小组:(1)知识点总结(2)听“碳王夺宝”的故事,回答问题;典型题2.一氧化碳小组:(1)知识点总结(2)典型题3.二氧化碳性质小组:(1)知识点总结(2)展示研究成果(3)提出问题4.制取二氧化碳小组:(1)知识点总结(2)展示研究成果(3)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学生活动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落实主体性和民主性原则。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落实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环节六:巩固应用,内化提升将C、CO、CO2、H2CO3、CaCO3的转化关系表示出来。环节七:师生质疑,讨论评价学生反思,提出疑问,小组讨论解答。清:环节八: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环节九:布置作业,出示箴言板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一、知识结构二、各部分知识点的归纳及典型题练习1.碳单质2.一氧化碳3.二氧化碳4.制取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