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索·发现—CO2》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再探究。二氧化碳是学生身边较熟悉的物质,通过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二氧化碳性质的一个拓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全面客观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探究的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新设计;二氧化碳与镁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其中,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讨论交流——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使其能够完成基础实验。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药品、装置;二氧化碳能灭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也掌握了一些压强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兴趣方面:学生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往往希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物质的性质,更喜欢创造性的实验。这些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3.能力方面: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基本实验能力,如:认识仪器、药品,完成简单操作等。但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如明确原理,选择装置,优化步骤,操作可行等;分析能力如对事物分析,性能分析,变量分析等;以及动手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电视节目的形式,通过“争分夺秒”、“创意大比拼”、“是真是假猜猜猜”以及“是真是假事实说话”四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已有知识得到应用,继续学习;在探究中,教师融入学生活动,巡视小组实验,及时给与必要指导,避免盲目实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碳能与镁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二氧化碳和水一起可与碳酸钙反应。2.探究可以控制反应进行和停止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3.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2.发展学生合作精神,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设计及二氧化碳性质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思想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开场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开场,引出主题:探索·发现—CO2二、竞技1.说说对二氧化碳的认识。进入“争分夺秒”环节(认识多且正确奖励1分)。【讨论交流】1分钟内写下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并交流。(过渡)这些认识来源于课本,那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发现”)2.设计反应发生装置。进入“创意大比拼”环节(方案可行奖励1分)。【讨论交流】设计一套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提示)停止反应要做到药品分离。3.深入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入“是真是假猜猜猜”和“是真是假事实说话”环节(猜对、方案合理可得分)。(1)二氧化碳灭火【视频图片】灭火【设疑】所有物质的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是真的吗?【交流讨论】做出猜想。【学生实验】利用桌面上的可燃物,验证它们能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交流讨论】二氧化碳能支持镁燃烧。(巡视指导)指导操作,安全教育。(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视频图片】溶洞【设疑】二氧化碳与水能侵蚀石灰岩,这是真的吗?【交流讨论】做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学生实验】将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讨论交流】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视频图片】怪瓶吞蛋【设疑】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一定也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形成“怪瓶吞蛋”,这是真的吗?【讨论交流】做出猜想【演示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设疑】没有现象,是否说明就不反应。【讨论交流】设计验证方案【学生实验】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对比试验。【讨论交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开拓思维】还可以通过指示剂,检验新物质生成等方法来验证反应发生。三、颁奖【教师活动】根据每队的总分情况评出不同等级并颁发奖品。【学生活动】获奖感言四、谢幕师生合作,表演魔术“吹气生火”。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图开始介绍探索主题调动现场气氛争分夺秒:CO2知识竞答视频:图片讨论、竞答制取CO2的药品和装置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装置创意大比拼:设计发生装置视频图片:控制反应发生、停止的原理实验:制取CO2是真是假猜猜猜:情景信息视频图片:讨论猜想,设计实验启发点拨实验验证结论:CO2性质小结颁奖魔术:吹气生火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