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人教版(2019)高地选择性必修三【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2.核心素养目标:(1)举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作用。(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产业结构的升级历程及原因。(综合思维)(3)以上海市的发展为例,分析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特点。(地理实践力)1980年的深圳2021年的深圳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思考: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一、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想一想:我国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非洲农业新加坡非州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2.影响因素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非洲农业新加坡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非州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想一想1.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想一想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想一想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同: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异: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内涵: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主要表现: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①: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②: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③:以第一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表现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价格提高,同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此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升级的原因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原有比较优势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凸显政策引导主导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技术革命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前,深圳是以农业为主的渔村;改革开放以后,受国家政策的引导,深圳从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现在,由于比较优势的变化,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主。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想一想上海的地理优势有哪些?1.变化概况上海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西岸,位于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太平洋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想一想:近现代以来其产业结构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工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从轻纺工业一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机械化工业轻纺工业2.上海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1).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20世纪50年代前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发展历史:明代中叶: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鸦片战争后:全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中国最大的产丝区在上海附近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其丝产量约占企国的一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个缓丝工厂在上海设立。此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紛紛在上海建立,上海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基地。①接近原料产地;②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③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想一想当时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有哪些?(2).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1953年上海某电机厂上海某钢铁企业车间机电工业产品众多,有电机、电气成套装置、家用电器、电力电容器、电子元件等,可用于电站、冶金、矿山、机械、化工、船舶、科研、交通、排灌、轻纺等各行各业。20世纪70年最现代化的钢钛全业总部就位于上海。发展历史:20世纪50年代:发展重工业部门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想一想当时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有哪些?国家实施重工化工业战略决策;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3)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1990年,国家提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政策,在浦东设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1992年成立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建有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是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想一想:当时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有哪些?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②国家优惠政策;③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④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在这个发展方向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洋山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区,洋山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建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①降水多,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高原地形,海拔较高,夏季凉爽;③位于湿润区,空气湿度大,森林覆盖率高,尘埃少,空气质量好,机房除尘成本低。2.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小结课堂练习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长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大东北12.849.737.512.550.437.1(1)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BB(2)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①技术密集型工业 ②资源密集型工业 ③劳动密集型工业 ④资金密集型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章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堂同步测试(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训练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关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发展的主导地位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深圳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据此完成3~4题。3.深圳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B.交通条件C.著名侨乡D.国家政策4.深圳在“而立”之年又在经历着一场产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 )A.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B.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C.走以生态农业为主的道路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产业同构系数是对产业相似程度的一种测度,指数越低,代表两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越小,反之,两区域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下表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产业同构系数。据此回答5~6题。2001年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2006年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10.270.470.760.58广东10.240.450.750.57云南0.2710.890.690.77云南0.2410.790.630.75贵州0.470.8910.910.94贵州0.450.7910.900.91四川0.760.690.9110.96四川0.750.630.9010.93湖南0.580.770.940.961湖南0.570.750.910.9315.与广东省存在最强互补关系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云南B.贵州C.四川D.湖南6.2001年~2006年,产业同构系数的变化,说明泛珠三角地区( )产业结构趋于一致B.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C.产业分工逐步深化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7.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2017年常住人口达1089.29万人。材料二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工业实力雄厚,近年形成以钢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为支柱,食品、服装、医药、化工为优势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武汉也是全国高等学府密集地区之一,科研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1)从交通的角度,简述武汉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2)读2017年武汉户籍统计人口金字塔,简述其人口年龄构成特征。(3)简述2013~2017年武汉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武汉成为中部工业重镇的区位优势。(4)运用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评价武汉近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能力提升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据此完成8~9题。8.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9.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如图表示设在亚洲地区的日本企业的用人规模和企业所处的地区。读图,回答10题。10.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B.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C.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D.在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其划分依据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下表为浙江省2004年和2010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构成数值,读表,完成11~12题。2004和2010年浙江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构成年份2010201020042004产业类型增加值(亿元)占海洋经济百分比(%)增加值(亿元)占海洋经济百分比(%)海洋及相关产业合计3774.431001472.52100第一产业266.717.6182.9812.4第二产业1598.9542.4622.5942.3第三产业1889.0750.0666.9545.311.有关浙江省海洋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经济二、三产业地位比较突出,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B.海洋经济中,第一产业产值下降C.第二产业增加值变化幅度最大D.第二产业地位下降明显12.据统计,浙江省海洋经济已初具规模,但所占比重在沿海省市中排位靠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途径是( )①积极发展海洋养殖业,调整海洋渔业结构 ②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开发滨海旅游业③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大力发展海洋捕捞 ④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放在首要地位,其次考虑海洋生态保护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3.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东北振兴战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材料二 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1978年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20.012.8第二产业比重(%)64.349.6第三产业比重(%)15.737.6材料三 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1)分析材料一所示某市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特点。(2)说出东北2005年产业结构与1978年相比的变化特点。(3)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利用所学地理知识,简述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如何调整产业结构?(4)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的湿地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13.阅读我国中原经济区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中原经济区(CPER),涵盖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文化底蕴深厚。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0.3%46.3%43.4%(1)作为全国重要农产区,经济区规划中提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发展策略,试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2)经济区规划中同样提出“有序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策略,你认为该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析河南省1978年~201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特点。(4)对比我国2010年产业结构状况,对河南省2010年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原理,提出该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建议。参考答案1.A 2.B3.D4.B5.A 6.C7.解析:第(1)题,从“武汉位置及高铁网”图中可看出,武汉地处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南北向和东西向铁路在此交汇,可知武汉是我国长江水运和陆上交通的枢纽。地处我国中部,是连接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第(2)题,从“2017年武汉户籍统计人口金字塔”图中可读出,武汉少年儿童比重较低,劳动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处于人口严重老龄化阶段。第(3)题,从“2013~2017年武汉产业结构的变化”图中可读出,第一产业比重低,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且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从“二三一”结构变为“三二一”结构。区位优势可结合材料和图来回答。从图中可看出,武汉位于长江沿岸,水源充足;从“武汉位置及高铁网”图中可读出,武汉水陆交通的枢纽,交通条件好;位于我国的中部,与各省的联系密切,市场广大;由材料“2017年常住人口达1089.29万人”可知,人口众多,劳动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由材料“科研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可知,高等学府众多,科技水平高。第(4)题,产业结构优化原理为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使产业结构中三大产业之间保持合理比例,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从“2013~2017年武汉产业结构的变化”图中可读出,目前,武汉第一产业比重低,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为“三二一”结构。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从“武汉位置及高铁网”图中可看出,武汉是我国的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客运和货运量都很大,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年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成为主导产业;由材料“工业实力雄厚,近年形成以钢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为支柱,食品、服装、医药、化工为优势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可知,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工业基础好,可以发展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部门;武汉人口众多,劳动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第二产业中食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由材料“武汉也是全国高等学府密集地区之一,科研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可知,武汉高等学府密集,科研综合实力强,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其支柱产业,这与该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协调一致的。答案:(1)特征:地处我国的中部,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南北向和东西向铁路在此交汇。意义:水陆交通的枢纽;是连接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2)少年儿童比重较低,劳动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处于人口严重老龄化阶段。(3)变化:第一产业基本稳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从“二三一”结构变为“三二一”结构。区位优势:位于长江沿岸,水源充足;位于我国的中部,与各省的联系密切,市场广大;人口众多,劳动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的枢纽,交通条件好;高等学府众多,科技水平高。(4)产业结构优化原理: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使产业结构中三大产业之间保持合理比例,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武汉是我国的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客运和货运量都很大,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年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成为主导产业;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工业基础好,可以发展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部门;武汉人口众多,劳动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第二产业中食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同时,武汉高等学府密集,科研综合实力强,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其支柱产业,这与该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协调一致的。8.B 9.A10.C11.A 12.C13.解析:第(1)题,考查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中原经济区(CPER),涵盖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根据区位分析,此地是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暖热,降水充足;河南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这些都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但是季风气候区,易发生旱涝灾害,不利于农业发展。第(2)题,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析,此地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该地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地价便宜;周边经济较发达,市场潜力大;中部陆上交通枢纽;该地位置适中,便于与沿海经济区及海外的联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第(3)题,根据图中各个产业曲线的变化和走向分析,图中的第一产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第二、第三产业除个别年份稍有波动外,基本保持上涨的趋势;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发展较慢。第(4)题,根据201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低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优化,该地区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合理规划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接沿海及海外产业转移;在传统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的基础上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积极重视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原自然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等。答案:(1)有利: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暖热,降水充足;华北平原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不利:季风气候区,易发生旱涝灾害。(2)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地价便宜;周边市场潜力大;中部陆上交通枢纽;位置适中,便于与沿海经济区及海外的联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国家政策有利等。(答出三点即可)(3)第一产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第二、第三产业除个别年份稍有波动外,基本保持上涨的趋势;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发展较慢。(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低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优化;充分认识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核心基地第一产业的重要作用,但应积极利用现有条件,革新技术,发展高效、高质农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合理规划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接沿海及海外产业转移;在传统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的基础上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积极重视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原自然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促进经济增长。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2019)高地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教学设计课题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单元第三章学科地理年级高二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2.核心素养目标:(1)举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作用。(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产业结构的升级历程及原因。(综合思维)(3)以上海市的发展为例,分析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特点。(地理实践力)重点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难点分析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图片导入)1980年的深圳和2021年的深圳图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思考: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让学生看图和材料思考深圳的发展变化导出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讲授新课(承接)同学们,深圳城市的发展变化说明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果,那么,城市中的各产业是如何变化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一、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图片导入)三大产业的分类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图想一想我国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三大产业的分类表2.影响因素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图片导入)非洲农业和新加坡图非州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图片导入)中国四大地区示意图想一想1.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四大地区比较表想一想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图片导入)中国四大地区的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比例图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图片导入)中国四大地区示意图想一想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同: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异: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内涵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主要表现: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图片导入)农业生产活动、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图2.表现①: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②: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③:以第一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图片导入)纺织工业图、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3.升级的原因(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价格提高,同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此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图片导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前,深圳是以农业为主的渔村;改革开放以后,受国家政策的引导,深圳从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现在,由于比较优势的变化,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主。(图片导入)深圳景观图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图片导入)上海景观图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变化概况想一想上海的地理优势有哪些?上海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西岸,位于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太平洋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图片导入)上海市地理位置和景观图想一想:近现代以来其产业结构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工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从轻纺工业一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图片导入)上海市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图、轻纺工业图、机械化工业图、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图2.上海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图片导入)年代分段图(1).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图片导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图中国最大的产丝区在上海附近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其丝产量约占企国的一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个缓丝工厂在上海设立。此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紛紛在上海建立,上海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基地。发展历史:明代中叶: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鸦片战争后:全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想一想当时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有哪些?①接近原料产地;②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③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2).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图片导入)1953年上海某电机厂机电工业产品众多,有电机、电气成套装置、家用电器、电力电容器、电子元件等,可用于电站、冶金、矿山、机械、化工、船舶、科研、交通、排灌、轻纺等各行各业。(图片导入)上海某钢铁企业车间图20世纪70年最现代化的钢钛全业总部就位于上海。发展历史:20世纪50年代:发展重工业部门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想一想当时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有哪些?国家实施重工化工业战略决策;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3).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图片导入)张江高科技园图1990年,国家提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政策,在浦东设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1992年成立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建有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是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图片导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图想一想当时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有哪些?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②国家优惠政策;③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④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在这个发展方向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图片导入)洋山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相关图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区,洋山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建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图片导入)贵阳市高新技术去图想一想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①降水多,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高原地形,海拔较高,夏季凉爽;③位于湿润区,空气湿度大,森林覆盖率高,尘埃少,空气质量好,机房除尘成本低。(图片导入)贵阳市产业结构比例图想一想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学生看图并回答1.含义让学生看图回答影响因素、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让学生回答内涵让学生看图表现让学生看图回答升级的原因让学生看图回答变化概况让学生看图回答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让学生看图回答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让学生看图回答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让学生看材料和图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看图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课堂小结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同步练习.doc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教学设计.doc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