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在上册中,我们以及学过了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知识点,比如:三大阶梯的划分以及边界,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因为纬度南北差异跨度大,所以呈现出的地理自然环境差异也很大,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地理上的分界线等。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干湿地区的划分、南北地区农业的差异以及温度带的划分等知识,所以,今天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大多数的内容就是复习加巩固。知识目标:1.从地势、降水、气温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差异。。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及影响因素。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人文差异及影响因素。情感目标:了解我国辽阔的地域,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千姿百态的人文现象,从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教学重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体现在气温、降水以及地势方面的变化,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以北以及以南农村生活景观的差异。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读图法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用PPT展示关于我国东西南北地区、四季不同风光以及不同的人文风光的图片。指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做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新授:1、读下图,分析我国的地理差异。试从地势、降水、气温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读下图,填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度或低于0度)低于0度高于0度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多于400毫米多于800毫米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高原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有无河流流量小大河流汛期短长人文差异农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传统交通方式陆运水运民居特点屋顶坡度小,墙体高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总结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温)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以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描述。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成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食;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口味偏咸。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而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点大家要牢记。板书设计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半湿润区暖温带秦岭---------------------------------淮河湿润区亚热带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在上册中,我们以及学过了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知识点,比如:三大阶梯的划分以及边界,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因为纬度南北差异跨度大,所以呈现出的地理自然环境差异也很大,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地理上的分界线等。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干湿地区的划分、三大阶梯的划分以及温度带的划分等知识,所以,今天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大多数的内容就是复习加巩固。知识目标: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界线。3.四大地理区域的影响因素。情感目标:了解我国辽阔的地域,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千姿百态的人文现象,从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界线。教学难点: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读图法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而且也总结了秦岭-淮河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重要性,以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村落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看我国的地理差异。二、新授: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读课本,请举例说明这几类区域。读图·析图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5-2-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⑴观察图5-2-1中的界线A,并与课本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①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②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降水或水分或季风)⑵观察图5-2-1中的界线B,并与课本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一月等温线相比较:①界线B大致与一月哪条等温线最接近?(0℃等温线)②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③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或热量和水分或气候)④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是)⑶观察图5-2-1中的界线C,并与课本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①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第一阶梯)确定界线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势)三、小结: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一、四大地理区域1、北方地区2、南方地区3、西北地区4、青藏地区二、分界线及主导因素1、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月0°C等温线)2、北方和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四、当堂测试:1.有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同时跨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它是()。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甘肃省D、四川省2.南、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因素B、季风因素C、纬度因素D、气候因素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综合各地区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板书设计南方和北方: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月0°C等温线)北方和西北: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或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地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课时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