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1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1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7单元:聚焦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第1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②到建党100周年时,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
③2020—2035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④2035—本世纪中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广大人民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十四五”规划向人民征求意见
①使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鼓励人民积极行使政治权利
③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如下图所示,对图中内涵解读正确的是…(

A.消除城乡差异,维护社会正义
B.加快区域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C.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D.全面建成小康,主导世界事务
4.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青年学生要(  )
①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不空谈重行动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
B.匈牙利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历经初审、二审以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反映的我国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立法过程说明了
①民主选举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方式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③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④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下列举措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是(

①实施九年义务教育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③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④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下图《群众监督》中北京交警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一项重要形式
B.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
C.厉行法治应共同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
D.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守法
1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关于“新时代”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②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公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
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属于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的是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举办APEC会议
D.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14.中非合作论坛的开展、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G20峰会在浙江杭州的举行……都充分说明我国(

①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②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③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已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这一年,经济特区开始筹建,中国对外开放的序曲拉开。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是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材料一中的“改革开放”是从哪次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材料二中特区是窗口,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哪四个经济特区?
(3)请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中共十五大把他的哪一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材料三中的两个“一百年”是指什么?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表。
(1)材料一中票证一一类票证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票证一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二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大爷回忆了20世纪50年代的经历,自土地改革分到土地后,他历经了从个体单干到合作生产,再到脱离实际的浮夸的岁月,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慨不已。
材料二:1978年到1990年之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4462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3.4元提高到686.3元,变化巨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多个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1)材料一中“合作生产”与“脱离实际的浮夸”各指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数据的变化表明农民生活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跨越?这源于哪一体制的实行?
(3)结合材料,提两条有利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合理建议。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这条人间正道上,我们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
(1)材料中提及的“人间正道”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中提及的五大发展理念内容。
(3)请写出“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即将要实现的目标。
19.关注家乡发展
投身家乡建设
材料一
历时1
年有余,绵阳市第4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绵阳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该部《条例》不仅为我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法制保障,而且对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条例》制定出台时间轴如下:2019年初,由市文广旅局牵头,市住建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起草。2019年8月,《条例(草案)》经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19年10月8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绵阳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2019年10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和二审。2019年12月17日,《条例(草案)》提经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意。2019年12月27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草案)》;并按程序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2020年3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条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例的出台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三条即可)。
材料二
在国务院印发
《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的背景下,中国(绵阳)科技城孵化载体联盟今年正式成立,该联盟将围绕“资源共享、信息共商、发展共赢”促进双创升级,服务全市创新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有关科技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助力我市双创载体建设。该联盟旨在加速孵化载体提质增放。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市应该如何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
上游,地处四川金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港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言只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20.
2016年民生持续改善,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最动人的景象。
材料一: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国家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一年来,政府通过改革弥补了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年初以来,国家出台了对企业注册、免税等众多利好政策,并完善了产权保护制度。
(1)
结合材料一,分析2016年民生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某县扶贫工作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其一把握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开展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团结凝聚村寨人心等,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其二精准发展致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千亩精品猕猴桃,以股份合作扶贫的新模式。从2013年以来该村人均纯收入3668元增加到5800元。
(2)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请从文化角度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说该县是如何“精准扶贫”的?
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第7单元:聚焦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第1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②到建党100周年时,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
③2020—2035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④2035—本世纪中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广大人民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十四五”规划向人民征求意见
①使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鼓励人民积极行使政治权利
③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1.D
2.D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建党100周年时,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2020—2035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2035—本世纪中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故①③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
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①②④:依据题文描述,“十四五”规划向人民征求意见,使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鼓励人民积极行使政治权利;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唯一途径”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D。
【点睛】
3.如下图所示,对图中内涵解读正确的是…(

A.消除城乡差异,维护社会正义
B.加快区域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C.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D.全面建成小康,主导世界事务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实现共同富裕。
C:漫画表述了城乡整合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C说法正确;
A:城乡存在差异很正常,无法消除,A说法错误;
B: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更不是同等富裕,B说法错误;
D:中国为世界的发展贡献力量,但不会主导世界事务,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青年学生要(  )
①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不空谈重行动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课标要求总结历史与社会探究的收获,把握新的起点,思考自己成长之路的选择,本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因此根据所学,实现“中国梦”,我们青年学生要①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故①②④B项正确,③错误,排除ACD。
5.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
B.匈牙利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D
【详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早在农村开始,A错误;匈牙利的改革已经触及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国家经济日趋衰落,面临更大困难,引发苏联动荡,最终导致苏联解体,C错误。故选D。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历经初审、二审以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反映的我国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立法过程说明了
①民主选举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方式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③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④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6.B
7.C
【详解】
1.本题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
①④: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表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①④说法正确;
②③:也属于我国的政治制度,但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B。
2.本题考查人大的地位和良法之治。
②④: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表明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④说法正确;
①: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①错误;
③: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③错误;
故本题选C。
8.下列举措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是(

①实施九年义务教育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③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④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共享。
①②④:共享指的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使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减轻人民看病的费用,这些都体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体现的是国家在创新方面的做法,与共享的理念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下图《群众监督》中北京交警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一项重要形式
B.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
C.厉行法治应共同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
D.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守法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
C:《群众监督》中北京交警发动群众,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检报,体现出厉行法治应共同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C说法正确;
A: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A错误;
BD: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应排除;
故本题选C。
1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传统思想禁锢。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因而两者的相同点是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故A符合题意;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仅是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内容,与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十二大”,不是“十五大”,D项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故A搭配正确,排除;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故B搭配正确,排除;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搭配正确,排除。故选D。
12.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关于“新时代”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②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公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
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
本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①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公民的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属于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的是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举办APEC会议
D.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说明“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故D符合题意;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是“让世界进入中国”,因为特区是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故A不符合题意;BC两项更倾向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不是改变世界,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中非合作论坛的开展、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G20峰会在浙江杭州的举行……都充分说明我国(

①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②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③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已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中非合作论坛的开展、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G20峰会在浙江杭州的举行”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和责任,故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排除ACD项。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这一年,经济特区开始筹建,中国对外开放的序曲拉开。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是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材料一中的“改革开放”是从哪次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材料二中特区是窗口,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哪四个经济特区?
(3)请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中共十五大把他的哪一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材料三中的两个“一百年”是指什么?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
(4)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80年中央决定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3)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被称为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表。
(1)材料一中票证一一类票证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票证一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二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项)
【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物资匮乏,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等。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原因: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措施: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并对农业进行补贴;家电下乡;等等。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票证一体现的是粮食供应紧张时,实行有计划的粮食供应政策,属于计划经济范畴。粮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物资匮乏,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等。第二问:票证二体现的是股份制经营的问题,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所以说从粮票的使用和废止到股份证持有卡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不断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大爷回忆了20世纪50年代的经历,自土地改革分到土地后,他历经了从个体单干到合作生产,再到脱离实际的浮夸的岁月,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慨不已。
材料二:1978年到1990年之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4462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3.4元提高到686.3元,变化巨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多个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1)材料一中“合作生产”与“脱离实际的浮夸”各指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数据的变化表明农民生活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跨越?这源于哪一体制的实行?
(3)结合材料,提两条有利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合理建议。
【答案】(1)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大跃进”运动。
(2)从贫困到温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深化农村改革;等等。
【详解】
(1)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作生产”体现的是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跨越:材料“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4462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3.4元提高到686.3元”体现的是从贫困到温饱。原因:结合材料时间及上述分析的数据可知,这主要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关,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建议: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这条人间正道上,我们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
(1)材料中提及的“人间正道”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中提及的五大发展理念内容。
(3)请写出“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即将要实现的目标。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详解】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显然,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
19.关注家乡发展
投身家乡建设
材料一
历时1
年有余,绵阳市第4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绵阳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该部《条例》不仅为我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法制保障,而且对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条例》制定出台时间轴如下:2019年初,由市文广旅局牵头,市住建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起草。2019年8月,《条例(草案)》经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19年10月8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绵阳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2019年10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和二审。2019年12月17日,《条例(草案)》提经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意。2019年12月27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草案)》;并按程序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2020年3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条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例的出台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三条即可)。
材料二
在国务院印发
《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的背景下,中国(绵阳)科技城孵化载体联盟今年正式成立,该联盟将围绕“资源共享、信息共商、发展共赢”促进双创升级,服务全市创新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有关科技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助力我市双创载体建设。该联盟旨在加速孵化载体提质增放。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市应该如何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
上游,地处四川金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港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言只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监督权;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3条)
(2)①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营造四个尊重,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④加强交流合作,践行新发展理念,共建共享;⑤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机构,转化增长动力,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4条)
(3)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④建设生态文明,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⑤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至少3条)
【详解】
(1)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从条例出台的过程体现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条例》公开征求民主意见,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监督权;《条例》的制定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条例》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通过、审议并批准,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
(2)本题考查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可以从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四个尊重;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加强交流合作,践行新发展理念,共建共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机构,转化增长动力,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作答。
(3)本题考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课本内容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生态文明,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
20.
2016年民生持续改善,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最动人的景象。
材料一: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国家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一年来,政府通过改革弥补了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年初以来,国家出台了对企业注册、免税等众多利好政策,并完善了产权保护制度。
(1)
结合材料一,分析2016年民生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某县扶贫工作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其一把握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开展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团结凝聚村寨人心等,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其二精准发展致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千亩精品猕猴桃,以股份合作扶贫的新模式。从2013年以来该村人均纯收入3668元增加到5800元。
(2)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请从文化角度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说该县是如何“精准扶贫”的?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执政为民;政府加大了民生投入;通过改革,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完善了相关的法规、制度。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文化建设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其他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解析】
【详解】
(1)结合材料进行直接归纳即可。
(2)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可知,需要从文化建设、科教兴国战略、特色产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
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