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预习提升训练:5.3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预习提升训练:5.3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下历史与社会预习提升训练
5.3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史实属于康熙帝功绩的是( )
①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②派兵出征台湾,设置台湾府③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准噶尔部叛乱④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确立册封制度 ⑤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回部叛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
A.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C.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 D.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推论
① 明朝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② 明朝修筑长城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③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④ 清朝实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A.① B.② C.③ D.④
4.以下史实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和非洲友好交往的是( )
A.土尔扈特部回归 B.郑和下西洋
C.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D.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5.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
A.北京 B.泉州 C.广州 D.厦门
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 )
A.军机处 B.东厂 C.锦衣卫 D.议政王大臣会议
7.康熙时期浙江富户庄廷鐺召聚名士编程《明史辑略》一书,从明朝的角度记述明清相关史事。这部书印行后,被清廷禁毁,编撰者和刊行者被杀,数百人遭到流放。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文字狱 D.八股取士
8.“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甸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D.农业普遍使用机器
9.“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这句话所反映的事件是( )
A.郑成功大力建设台湾 B.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C.清政府实行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D.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0.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服从于列强的侵略
11.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依据表1能够推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12.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得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13.“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教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二、非选择题
14.清朝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承载着由古及今的厚重历史,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清史的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设立了什么机构?该措施有何影响?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选集》
(2)材料二所述这个帝国“人为隔绝于世界”指的是哪一项政策?请简要概括此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民族篇)
材料三:《清朝疆域图(1820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为加强对①、②、③地区的管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举出一例即可)
(文化篇)
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威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两项文化措施?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5)请你简要分析“八股之害”。
材料五:

(6)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归纳清朝思想文化的特点。
15.走进中国历史长河,感受几千年的风雨沧桑。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年代尺
(1)纵观中国古代史,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2)变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提倡变革,其观点是什么?
(3)“开放使国强,闭关使国弱”,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元朝疆域阔,地方实行行省制;郑和下西洋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最终被当作“弊政”而遭废止。
(4)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结合材料二如何顺利推进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双方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康熙皇帝设置台湾府;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康熙帝在位时,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册封制度。①②③④符合题意;乾隆皇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排除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因此题干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本题选A。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选项错误,排除;长城的修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B选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施琅收复台湾后,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C选项排除。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处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和非洲的友好往来,故B正确。土尔扈特回归、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属于中国的内政,故排除BD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英国使团,故排除C项。故选B。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由十三行控制,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6.A
【详解】
根据材料“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A选项符合题意;东厂和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BC选项排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八旗旗主共议国政的遗风,D选项排除。
7.C
【详解】
材料“这部书印行后,被清廷禁毁,编撰者和刊行者被杀,数百人遭到流放”体现的是清朝时期的思想文化专制,和文字狱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在秦朝时期出现的,排除;罢黜百家是在汉武帝以后,B选项排除;D选项属于科举考试的形式,排除。
8.B
【详解】
根据材料“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甸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和“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这种雇用和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说明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B正确。ACD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CD项。故选B。
9.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台湾本来就是属於他们明朝的,只是被那些外国人给占据了。 所以郑成功就想去把台湾讨回来。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ABC项,故排除ABC项。故选D。
10.A
【详解】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严格管制对外贸易。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加之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因此A正确。BC与事实不符,排除BC。在清朝前期以雅克萨之战为例,说明并没有服从于列强侵略.D错误。综上故选A。
11.D
【详解】
材料“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说明雍正十年设置的军机处,材料“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说明雍正七年设置的军机处,由此可知,两则材料相同的地方是军机处设于雍正年间。因此D正确。材料二没反映出因战事而设,因此A错误。材料二言明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因此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在军机处,君臣是如何行事的,因此C材料没体现。综上故选D。
12.B
【详解】
由“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可以看出,史实指的是文字狱带来影响,体现了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B选项符合题意。廷杖制度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与题意不符,A错误。八股取士是选官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特务统治是指对官民的监控,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题意不符,排除D。综上故选B。
13.B
【详解】
根据材料二中的“杀尽倭奴、戚少保”可以判断“戚少保”是指戚继光,“倭奴”是指倭寇。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代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危害极大。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到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故B正确。霍去病在西汉时期,打败的是匈奴,故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的是台湾,故排除C项。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故排除D项。故选B。
14.(1)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清朝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八廓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顺治帝在位时,册封“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
(5)限制了人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
(6)清朝时期,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科技由发展而停滞;戏剧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使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我国的新疆。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朝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八廓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②是西藏。顺治帝在位时,册封“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是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根据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项文化措施一是焚书坑儒,二是八股取士。它们的共同目的是巩固统治。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股取士使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成为皇帝的重视奴仆。限制了人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
(6)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可知,清朝时期,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科技由发展而停滞;戏剧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15.(1)统一
(2)法于时移。
(3)汉、唐开放,国力强盛;清朝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
(4)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等。
【详解】
(1) 纵观历史发展,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秦汉、隋唐、元明清三次大一统时期,共有9个统一王朝。同时在政权对立时期也蕴含着统一因素。因此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他主张法与时移。他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治国方法也应该随之变化,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3) “开放使国强,闭关使国弱”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尤其是唐朝,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将中国隔绝于世界之外,使中国不能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从而落后于世界之林,在近代被迫挨打,所以开放使国强,闭关使国弱。
(4)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秦朝和元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和行省制,从而巩固统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因此对内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第2点对外开放,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但是这种往来不是平等互利的,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反而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平等互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