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预习提升训练:6.2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预习提升训练:6.2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下历史与社会预习提升训练
6.1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一、单项选择题
1.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大唐西域记》 D.《马可·波罗行纪》
2.下图所示是某航海家的日记,据此可以推断这位航海家及其船队的航行( )
A.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B.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陆”
C.发现了“风暴角”,后命名为“好望角”
D.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3.“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4.历史学家吴于廑认为,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以1500年左右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依据的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法国大革命
5.从世界范围来看,最先迈向现代化的是(  )
A.西欧国家 B.东欧国家
C.北美国家 D.东亚国家
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右图所示现象。从下图中我们直接可以看出( )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C.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诞生
D.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
7.16世纪早期,如果有人想环球航行,就跟着_______船队航行。(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8.反映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启蒙运动
9.以下关于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史实,对新航路开辟有直接影响的是
A.西汉丝绸之路 B.唐朝玄奘西行 C.元朝马可波罗来华 D.明朝郑和下西洋
10.15世纪先后出现了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达到美洲两大航海壮举,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 B.加强了不同地区的联系
C.促成了新的民族的诞生 D.加速了美洲的开发
11.许多因素促成欧洲人在15世纪开辟新航路。其中,主要受益于中国的因素是()
A.把握航海方向的指南针传人欧洲并被普遍应用
B.地圆学说逐渐被欧洲人接受
C.《马可波罗游纪》中东方丰富的金银、丝绸等商品吸引欧洲人
D.丰富的航海知识与探险精神
12.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没有到达印度洋的航海家有(??? )
①达伽马??
②哥伦布??
③迪亚士??
④麦哲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请你为“哥伦布”选择一句最恰当的台词(  )
A.我经过了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 B.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 D.我的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二、非选择题
14.15-17世纪,在追逐金钱梦想的驱使下,欧洲人踏上寻梦之路。新航路的开辟, 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请结合所学知识,共同参与寻密之旅。
(识别图片,展示成果):
(1)请写出所空两张图片代表的历史人物。
(填一填):
(2)知识表格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概括知识要点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依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的未完成部分。
(选一选):
(3)仔细观察《新航路开辟示意图》,选出哥伦布航线是 ;麦哲伦航线 是_。(填序号)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
材料三:“三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回,于国家何益?”
——刘大夏(明朝兵部侍郎)
材料四:“……何以哥氏(哥伦布)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
(2)分析材料三,说说刘大夏对于郑和下西洋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中“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材料四中“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
马可·波罗是一个意大利旅行家,元朝时来到中国。他到达中国后被留在宫廷中担任官职。他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每到一处都要认真考察当地的物产和人情。回到意大利后,马可·波罗根据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故D符合题意;《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排除A;《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 排除B;《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排除C。故选D。
2.A
【详解】
根据材料“1520年”结婚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故A正确。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到达古巴和海地,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了“好望角”,故排除C项。1497年,达·伽马率领船队到达了印度,故排除D项。故选A。
3.D
【详解】
由材料“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可知,题干材料的主旨,即在强调新航路开辟对自然科学的作用,D符合题意。题干的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对自然科学的作用,不是发现美洲新大陆,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00年前后,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所以B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16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AC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世界范围来看,最先迈向现代化的是西欧国家,它们走的都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6.B
【详解】
依据题干的“直接可以看出”,图中的信息“新世界的玉米、番薯、番茄、花生等物品传到旧世界”,“旧世界的小麦、柠檬、马、牛等物品传到新世界”表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故B符合题意;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题干图中不能直接看出,故AD不符合题意;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与图中信息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因此有人想环球航行,就跟着麦哲伦船队,故C正确。迪亚士到达的是非洲最南端,故排除A项。达·伽马到达的是印度,故排除B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的是美洲,故排除D项。故选C。
8.A
【详解】
新航路的开辟通过航海家的探险活动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连接起来,并推动大洲之间物资与人员的流通,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因此A正确。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与题意不符,B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使英国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工业革命发生奠定基础,与题意不符C错误。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与题意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9.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回到意大利后,他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他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唐朝玄奘西行、明朝郑和下西洋都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代表性史实,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没有关联,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要求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0.B
【详解】
要求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共同作用。1405-1433年期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连接了欧洲与北美洲,加强欧美之间的联系。所以二者都加强了不同地区的联系,因此B正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和西洋取宝,通过友好交往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但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没涉及到亚洲,与中国无关。所以A错误。二者的行为都没有促进新民族诞生,因此C错误。哥伦布到达美洲将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因此加速了美洲的开发。但是郑和下西洋没有涉及到美洲,不是共同点,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B。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行记》是新航路开辟的东方因素,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向西航行到了美洲,没有到过印度洋;麦哲伦的船队虽然完成了环球航行,但麦哲伦本身并没有完成环球航行,他在菲律宾因介入当地土著冲突而丧失,剩下的旅程由其属下船员完成,所以麦哲伦也没有到达印度洋。迪亚士船队到达了好望角,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达伽马带领的船队穿过印度洋到达了亚洲的卡里库特;故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13.B
根据所学知识,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认为自己到达了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实际上哥伦布发现了一个原来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新大陆,即美洲新大陆。因而排练历史剧《哥伦布》,最恰当的台词应该是我经过了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14.(1)依据所学可知是哥伦布和达伽马。
(2)依据哥伦布可知是发现美洲大陆。依据麦哲伦可知是环球航行。
(3)依据地图可知横渡大西洋的②是哥伦布,依据环球航行的可知①可知是麦哲伦。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是哥伦布和达伽马。
(2)依据哥伦布可知是发现美洲大陆。依据麦哲伦可知是环球航行。
(3)依据地图可知横渡大西洋的②是哥伦布,依据环球航行的可知①可知是麦哲伦。
15.(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国威(展现大国风度)。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寻找黄金(获取经济利益)。
(2)反对态度。
因为他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于国无益。
(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历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非经济利益驱使,结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国家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因此无法长久维持。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黄金,能给欧洲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后继者甚多。
【详解】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依据材料一“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的信息可知宣扬国威;哥伦布航海的目的:依据材料二“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的信息可知是寻找黄金。
(2)态度:依据材料三“纵得奇宝回,于国家何益”可知是反对态度。原因:依据材料三“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回,于国家何益”的信息可知因为他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于国无益。
(3)依据材料四“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历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4)依据材料中信息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以及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不同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