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历史与社会巩固拔高训练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罗马古典文化成就的有 ①《掷铁饼者》②万神庙③《荷马史诗》④儒略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西周时,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据此可知分封制 A.拓展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B.按血缘关系确定分封等级 C.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 D.削弱了周天子的实际权力 3.中国人尊奉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自称为“炎黄子孙”。每年春季,海内外华人华侨代表会集于陕西和湖南,在黄帝陵和炎帝陵举行盛大的祭陵仪式。这主要是为了 A.铭记炎黄历史功绩,激励革命意志 B.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先祖遗志 C.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共谋民族复兴 D.建立民族血缘联系,再造民族辉煌 4.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A.君权神授原则 B.抑强扶弱原则 C.阶级歧视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 5.如下图是七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A.出现时间 B.出现地点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6.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于海洋的。下列文明中起源于海洋的是( )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巴比伦文明 7.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产生于东亚地区 ②古代北非地区产生了象形文字 ③《汉谟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 ④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你们。而你们却不让我们共享国家权利,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通婚都是违法的。”这里的“我们”所属等级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9.古代埃及国力强盛,成为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的时间是() A.约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左右 C.公元前15世纪 D.公元前6世纪 10.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人类文明成就的是 ( ) A.太阳历 B.金字塔 C.《汉谟拉比法典》 D.象形文字 11.下图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关于这部法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 B.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 C.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 D.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1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齐桓公首霸 B.商鞅变法 C.秦统一六国 D.百家争鸣 14.李明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其中错误的有( ???) ①国王桀残暴无度,导致西周灭亡 ②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 ③禹继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④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成就的是( ) A.司母戊鼎 B.甲骨文 C.二里头宫殿 D.鱼纹彩陶盆 16.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制度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 17.自从中央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八年级同学也迷上了诗词,老师在复习课上说,“今天我们来个新的复习方法,每个同学说一句古诗,诗中需包含一个春秋五霸的国名”,下列哪个同学说错了: A.小明同学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B.小钟同学说:“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C.小王同学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D.小张同学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里“愈益民主化”达到全盛时期是( ) A.斯巴达克起义 B.伯里克利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屋大维称帝 19.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古罗马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②马拉松起源于古希腊 ③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基础 ④“哲学”一词来自希腊的拉丁语 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0.610年,他向族人宣布,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他”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汉谟拉比 C.查理曼 D.穆罕默德 二、非选择题 21.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禹传子,家天下。” (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子”是谁?反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通过以上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你觉得哪个制度好?为什么? 22.法治是历史发展的永恒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巴比伦王国拥有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人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认为,应当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残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的统治。 (1)材料一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韩非子属于哪一思想流派?它受到哪国统治者的青睐?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②正确;古罗马的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④正确;《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①排除;《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③排除。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详解】 从材料中可获悉,西周经过灭商和东征,控制了广大地区,为了对广大疆域进行有效控制,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统治者采取了分封制,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拓展了西周的统治范围,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按血缘关系确定分封等级,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削弱了周天子的实际权力,D排除。故选择C。 3.C 【详解】 根据“中国人尊奉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自称为‘炎黄子孙’。每年春季,海内外华人华侨代表会集于陕西和湖南,在黄帝陵和炎帝陵举行盛大的祭陵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映的做法主义是为了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共谋民族复兴,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在黄帝陵和炎帝陵举行盛大的祭陵仪式”的最主要的原因,排除。故选择C。 4.C 【详解】 由材料“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可知贵族和奴隶享有的权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充分体现了阶级歧视原则,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属于海洋文明,文明类型错误,故D符合题意。出现时间、出现地点和文明代表都正确,故排除ABC项。故选D。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故A正确。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巴比伦文明发祥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故排除BCD项。故选A。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北非地区的埃及产生了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两河流域文明,古两河流域产生了楔形文字。故B符合题意。字母文字是相对象形文字的概念,最早的字母文字是腓尼基字母,它产生于西亚;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详解】 依据材料中“向国家纳税”可知,里的“我们”所属等级是吠舍。婆罗门与刹帝利是统治阶层,分别享有神权与把持国家行政军事大权,而吠舍为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他们向国家上税,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他们几乎没有权利,干最低贱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9.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帝国,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人类文明是古埃及,《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成就,不属于古埃及,因此C正确。太阳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属于古埃及文明成就。排除ABD,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因此C正确。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一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的,而不是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因此说法不正确的是选项B;其余选项ACD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B。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儒家强调仁政;选项C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选项D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实行变法,为取信于民众,于是在城门立木取信。商鞅变法的内容有: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故选择B。ACD与题意不符,综上故选B。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西周灭亡的是周幽王,①与史实不符;启即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不是禹,③与史实不符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不是定都镐京,西周定都镐京,④与史实不符。C项①③④错误,符合题意。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②与史实相符;故排除ABD项。故选C。 1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A符合题意;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不属于青铜工艺,B不符合题意;二里头宫殿是夏朝宫殿,不属于青铜工艺,C不符合题意;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时期的陶器,不属于青铜工艺,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制度的思想家”,可知与孔子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这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社会责任理论。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17.B 【详解】 材料“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指的是荆轲刺秦王,是在战国时期,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ACD选项表述有春秋五霸的国名,排除。 1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的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时期,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斯巴达克起义、屋大维称帝是古罗马的,故A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①不符合题意;拉丁语不是希腊的,④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①或④的BCD项排除。②③项内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择A。 2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建的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是真主安拉,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创办的是佛教,排除;BC选项属于世俗君主,排除。 21.(1)推举;禅让制。 (2)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禅让制;原始社会通过民主推选的办法传位部落联盟的首领,选贤与能对现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在我们也通过民主推选,选拨领导人,任用有才能的人。 【详解】 (1)第一问:根据“在部落联盟会议上……大家又推荐舜……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可知,当时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推举产生的。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通过部落联盟推举选拔有才能、威望、贤德的人为部落首领的方式叫做禅让制。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因此“子”指的是夏启。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传子,家天下”标志“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作答时点明禅让制、世袭制的优点与缺点即可。禅让制选贤任能,相比世袭制较为民主,不会形成以君主家族为核心的权利集团。但同时禅让制选拔的标准和才能、威望,缺乏客观标准,可能造成权力传承的混乱与动荡,政治体制分散,无法形成固定的政治系统。世袭制有利于政局稳定,但缺乏民主,且继承者的才能无法保证。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 【点睛】 22.(1)《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体现不公平,为统治阶级服务均给分) (2)《十二铜表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基础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法家;秦国。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一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法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源头。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