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3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经互会”成立后,主要机构的负责人均由苏联人来担任,会议工作语言也是俄语。这些成员国在经济政治体制方面采取(  )
A.资本主义制度  B.民主制度
C.苏联模式  D.西欧模式
2.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击的是(  )
A. 勃列日涅夫 B. 戈尔巴乔夫 
C. 赫鲁晓夫 D. 叶利钦
3. 赫鲁晓夫推行改革,对苏联模式发起了冲击。能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包括:赫鲁晓夫( )
①推行农产品收购制 ②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③倡导“政治多元化” ④加速发展军事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下表是1951~1985年苏联粮食平均年产量和收购量简表(单位:百万吨)。对此表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1951-1955 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年产量 88.5 121.5 130.3 167.6 181.6 205.1 180.3
收购量 34/2 47.9 51.6 66.0 67.6 79.7 54.5
A.苏联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集体化
B.赫鲁晓夫改革促进了苏联粮食收获量增加
C.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粮食收获量一直增长
D.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粮食产量出现滑坡
5. 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忽视消费品生产 ④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1961年赫鲁晓夫曾夸口说,到198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量将超过美国。但事实恰好相反,苏联的工业产量越来越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日本。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美国经济发展繁荣
B. 苏联长期僵化的体制
C. 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 赫鲁晓夫个人能力较低
7.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8. 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
A.《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B.苏联“八一九”事件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9. “1991年岁末,莫斯科风雪弥漫,克里姆林宫屋顶上已不见印有锤子和镰刀的鲜艳红旗”。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宪章运动失败 B.巴黎公社失败
C.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D.苏联解体
10.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苏联 B.中国 C.德国 D.日本 
11. 下面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冷战到苏联解体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12. 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普遍外债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但效果不佳,有的国家根本不想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主要论述了东欧剧变的( )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14. 在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但有一个国家却在这次剧变中的得到了统一,它是(  )
A.?苏联?????????B.?匈牙利??????????????????C.?德国???????????????D.?英国
15. 下列对东欧剧变的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东欧各国共产党或工人党的领导人目标建立“民主社会主义”②各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政局动荡③政治多元化壮大了反对派的力量④反对派通过大选掌握国家政权(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二战的罪魁祸首,因战争而分裂,又因剧变而统一。
材料二 柏林墙
(1)材料一提到的它指的是哪个国家?
(2)材料二所示柏林墙的拆除发生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其实质是什么?
17.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深刻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在其各个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
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材料二 苏共党内的“强硬派”认为:改革应在苏共领导下进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范畴,……改革是创造,不是否定,不能把苏联的历史描写成充满错误。反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已取得的成就,在策略上主张稳健,渐进地推行改革。
——孙卫东等《从联盟到独联体》
请回答
(1)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如何认识它的本质?
(2) “新思维”引起什么社会后果?
(3)针对“新思维”,强硬派采取了什么斗争措施?结果如何?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
——《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现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3)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BA 6-10BCADA 11-15CDACD
二、非选择题
16. (1)德国。
(2)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7. (1) “新思维”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
(2) “新思维”提倡“公开化”“民主化”,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3)策动“八一九事件”。因得不到军队和民众的全力支持,措施失当,无力应付复杂局面而告失败。事件失败后叶利钦为首的反对派势力激素扩大,控制了国家,政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8.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东欧剧变是因为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的弊端,改革又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特别是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从而导致了1989年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3)针对本国具体情况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继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照本国的具体国情开创自己的特色之路,把国外的成功理论和经验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增强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的能力,树立坚定的信念,坚信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