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许多政权,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下列不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是(  )
A.北魏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先后有24个皇帝在这里登基坐殿。下列皇帝中,不在24个之列的是(  ) 
A.明成祖朱棣 B.康熙皇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3. 从丞相制度的演化与变迁,可以看到封建专制制度因时而动地特性。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
A.秦始皇、明太祖 B.秦始皇、明成祖
C.秦始皇、隋文帝 D.隋文帝、雍正帝
4.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5.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7.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8. 下图所示,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9. 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④⑥
10. 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管辖。下列相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顺治帝册封五世班禅
B.康熙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C.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
D.乾隆帝平定了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11. 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
A.重新统一了蒙古
B.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稳定了西藏政局
D.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12.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他们为抗击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朝代 人物 事迹
明朝 戚继光 肃清东南沿海倭患
清朝 郑成功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 康熙皇帝 亲征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者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3. 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小明同学想要了解中药的药性和疗效,可以查阅( )
A.《天工开物》 B.《资治通鉴》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4. 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由此可见他(  )
A.排斥对外贸易 B.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C.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D.认为西方国家落后愚昧
15. 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其成果惠泽后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诗赋取士的制度促使士人去研习诗文。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一种基本训练,这对诗歌创作的普及是有作用的。而盛唐诗的极高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材料三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__A__,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 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材料一(a)图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根据(b)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诗繁荣的制度因素。盛唐时期,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
(3)材料三中“A”处是哪项重大科技发明?
(4)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这部书”的名称。
17. “盛世”与“统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总是紧密联系的,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统一”的探究活动。
【资料准备】
(1)如果你是该班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回眸盛世】
(2)为了更好地探究学习,小明同学准备制作一张《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简表》,但还没有全部完成,请在下面表格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将表格完成。
朝代 西汉 东汉 唐朝 清朝
盛世局面 ①____________ 光武中兴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康乾盛世
(3)请以唐朝其中一个盛世局面为例,说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形成。
【探究统一】
(4)清朝前期统治者在反击外来侵略和巩固边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区域 新疆 西藏 台湾
设置管理机构


(5)请结合以上活动简要说明“统一”与“盛世”的关系。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取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三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创立并完善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看出这种考试制度有哪些积极影响?
(3)材料三所列的这种考试现象出现于什么时候?为什么后世人对当时科举取得功名的人进行嘲讽?
(4)结合上述内容,请你回答材料二、三所述朝代的统治者是如何利用科举考试,巩固儒家思想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DA 6-10DBADC 11-15BCDAB
二、非选择题
16. (1)甲骨文。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2)科举制。李白。
(3)造纸术。
(4)《天工开物》。
17. (1)教科书、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3)措施: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能,重视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与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等。(答出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开元盛世时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答出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
(4)设立伊犁将军;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台湾府。
(5)统一是盛世的前提和基础;盛世更有利于巩固统一。
18. (1)隋朝时创立,唐朝完善。
(2)加强了皇帝在官吏选拔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明朝。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取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记硬背四书五经,练习八股文,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4)唐朝时,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